三年级数学下册学案Word版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学案Word版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学案Word版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学案Word版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学案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2010学年小浪底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学案二0一0年三月精选推荐20092010学年小浪底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学案目 录一、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乘法 324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543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460四、统计6165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 6673 六、轴对称 7476 七、总复习 7787精选推荐第 一 单 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口 算 和 估 算 第 一 学 时自学提纲: 1.自学内容:课本第1页至第3页例1、例2和相应的“算一算”和“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2.我的收获: 3.我的疑惑:4.我的练习:(课本第3页课堂活动中的1、2题。)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

2、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找出规律,能准确进行口算。 2.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习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的算理。学习流程: 一.复习检测 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的过程。 124 223 135 1203精选推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1)明确问题,列出算式:4810 (2)探索算法,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算法。 .10个10是100,48个10是480; .4810,在48后面添一个0; .48104825480;2.学习例2. 同样方法交流2530的

3、几种算法。 把30看成310,253025310750; 把25看成55,25305305750; 把30看成56,25302556750; 把30看成310,25375,在75后面添一个0是750; 2510250,2503750;3. 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更好算?三.合作交流1.课本第2页算一算。独立计算,组内交流方法。 2.课本第3页算一算。独立计算,组内交流方法。3.课本第3页课堂活动第1题。同桌合作,互相出题,“对口”练习。4.课本第3页课堂活动第2题。精选推荐1.看卡片算出积。2.同桌轮流进行练习。四.师生交流,我的收获。五检测反馈1.口算,你发现了什么?322 321 115 322

4、0 3021 1150 2.填表。因数402227361828因数84020305040积3.连线。1240 13201036 10767610 40122013 3610 六.教学反思 第 二 学 时 自学提纲: 1.自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3、例4和第5页“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2.我的收获:精选推荐 3.我的疑惑:4.我的练习:(课本第5页课堂活动中的1、2题。) 学习目标:1.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探索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2. 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估算方法,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估算过程,体验估算方法多样化,掌握

5、估算方法。 学习难点: 解释估算过程。学习流程:一.复习检测 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和方法。4510 2310 19501850 2240 4015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3。(1)2040精选推荐(2)探索算法,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因为20480,8010800,所以2040800;.因为248,所以2040800;.因为24080,8010800,所以2040800;.因为2010200,2004800,所以2040800;(4)总结第2种算法为最简便,即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4.学习例4。(1)自学例4。列出算式:1811(2)独立思考,组内交流181

6、1的估算过程。(3)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算法。 买10个要180元,买11个要比180元多一些; 因为1820,2011220,所以1811220;(4)同法估算3519三.合作交流1.课本第5页课堂活动第1题。同桌合作,做“猜一猜”游戏。2.课本第5页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做“看卡片估算”游戏,同时交流方法和结果。四.师生交流,我的收获。1.我的收获:2.估算时注意什么?五检测反馈精选推荐1.猜一猜,积的末尾有几个0?再算一算。2424 2080 4011 2540 5020 8080 2.填表。因数102020408070因数306080508022积3.估算。3941 6829 117758

7、32 2388 23464.解决问题。(1)一个书架有11层,每层放18书,这个书架大约能放多少本书?(2)小明每分钟行88米,32分钟大约行多少米?六.教学反思第 三 学 时 (口算和估算练习课)练习内容:课本第5页至第7页“练习一”。练习目标:精选推荐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及估算的熟练程度。 2.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过程:一师生回顾总结前两节学习内容。二宣布练习内容。课本第5页至第7页“练习一”。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练习。或独立计算,或小组共同练习,或同桌交流,或小组竞赛。不理解的可以和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四.拓展延伸学

8、习课本第7页思考题。独立思考,教师提示,小组交流。注意:从1层到各层上台阶的层数始终要比楼的层数少1。五.教学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第 一 学 时 自学提纲: 1.自学内容:课本第8页至第10页例1、例2和相应的“试一试”、“议一议”、“算一算”中的习题。 精选推荐 2.我的收获: 3.我的疑惑:4.我的练习:(课本第11页课堂活动中的1、2、3题。)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9、。 学习难点:两个因数相乘,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学习流程:一.复习检测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132 164 2332140 2032 3050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1(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1214精选推荐(2)独立思考,组内交流1214的计算方法。(3)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算法。 .12448,1210120,48120168.12784,842168;.12224,247168; .1210120,12448,12048168;(4)探究竖式算法。 1 2 1 4 4 8 124 1 2 0 1210 1 6 8 48120 .交流“0”前的“2”写在十位上的原因;.“0”

10、可以省略不写。(5)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更好算?(6)做课本第8页“试一试”。 独立计算,指名板书。3. 同法学习例2,同时完成例2中填空。三.师生交流,我的收获。1.我的收获:2.交流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的注意事项。四.检测反馈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24 8930 3625 精选推荐2.竖式计算。1734 3613 5550 8235 3222 7940 2525 1758 3.解决问题:苹果每箱26元,梨每箱30元,买25箱梨和30箱苹果分别需多少元?五.教学反思第 二 学 时自学提纲: 1.自学内容:课本第10页例3和相应的“算一算”中的习题。 ; 2.我的收获:精选推荐 3.我的疑惑

11、:4.我的练习:(课本第12页练习二中的1、2、3题。)学习目标: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学会用交换两个因数位置再乘一遍验算方法的方法进行验算,养成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的习惯。学习流程:一.复习检测 1.口算。 1330 2310 224 2120 3050 407 860 2520 2.笔算。 2133 4536 8960 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3.(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8541(2)尝试计算。独立计算,对照课本结果是否正确。(3)讨论:百位上写4的理由。(4)学习验算方法。对比8541和4185的结果;得出验算方法是“交换两个因

12、数位置再乘一遍”。2.反馈练习“算一算”中的习题。全班齐练,指名板演,全班交流。精选推荐三.师生交流,我的收获。1.我的收获: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什么?3.怎样验算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四.反馈练习1.完成课本第12页练习二中的1、2、3题。2.竖式计算,并验算。4421 4524 1352 8960 3.你能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吗?5860 4922 61412129 4869 2386五.教学反思第 三 学 时 (笔算练习课)练习内容:课本第12页至第14页“练习二”。精选推荐练习目标: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估算的熟练程度。

13、2.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过程:一师生回顾总结前两节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二宣布练习内容。课本第12页至第14页“练习二”。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练习。或独立计算,或小组共同练习,或同桌交流,或小组竞赛。不理解的可以和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四.拓展延伸学习课本第14页思考题。独立思考,教师提示,小组交流。五.教学反思探 索 规 律第 一 学 时 自学提纲: 1.自学内容:课本第15页至第16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2.我的收获:精选推荐 3.我的疑惑:4.我的练习:(课本第16页课堂活动中的1、2题。)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发现简单数列中所隐含的规

14、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表达、概括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 在观察、分析、推理中发现规律。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探索规律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1.(1)观察课本例1情景图,从中获取信息,列出算式。 6016026066012(2)独立计算,并填表。每小时行驶(km)60行驶时间(时)12612行驶路程(km)精选推荐(3)观察推理、讨论、发现规律。(4)全班交流规律。2.学习例2。(1)小组讨论、交流规律。(2)全班交流。(3)发现规律:.左、右两侧最外边的数都是1.第5排填:1、5、10、5、1;.第6排填:1、6、15、20、15、6、1;.第7排填:

15、1、7、21、35、35、21、7、1;(4)自学课本第31页“你知道吗?”。写出我的体会 三.师生交流,我的收获。 找规律时要注意什么?四.反馈练习1.完成课本第12页课堂活动中的1、2题。2.找规律算结果,再交流算法。3+7+5+15+3+7+5+15+3+7+5+15+3+7+5+15=3.你能根据规律写出下面各算式的结果吗?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 )精选推荐 111111111111=( ) 11111111111111=( )五.教学反思精选推荐第 二 学 时(探索规律练习课)练习内容:课本第17页至第

16、19页“练习三”。练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体验发现规律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练习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探索规律练习课二. 宣布练习内容。课本第17页至第19页“练习三”第1题至第10题。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练习。或独立计算,或小组共同练习,或同桌交流,或小组竞赛。不理解的可以和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四.拓展延伸1.学习课本第19页思考题。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2.独立计算思考,教师提示,小组交流。1111 1211 3511 6811 3.总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4.反馈练习,按规律做题。 411 2711 3611 4911

17、 课后反思: 精选推荐解 决 问 题第 一 学 时 自学提纲: 1.自学内容:课本第20页至第2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2.我的收获: 3.我的疑惑:4.我的练习:(课本第21页课堂活动中的1、2题。)学习目标:1. 能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2. 在具体情景中,能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流程:一. 复习检测,引入新课。1. 说出下面各数的近视数。39 74 68 99 17 442.估算下面各算式的结果。 289 3229 8917

18、1284 4713 8156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1.精选推荐(1)理解题意,明确问题。(2)探究算法。(3)全班交流,展示多样化算法。 18472,7222 把72看成70,或把22看成20。 42288,8818 把88看成80,或把18看成20。 2. 学习例2.(1)理解题意,明确问题。(2)探究算法。(3)全班交流。36312(瓶)1225300(瓶) (4)写上答句。三.师生交流,我的收获。四.反馈练习1.完成课本第21页课堂活动中的1、2题。2.估算下面各题。2839 1138 22983249 4859 2844 3.解决问题。 (1)黄山小学有19个班,平均每班42人,黄山小

19、学大约有多少个学生?(2)电影院每排有21个座位,一共有29排,电影院大约有多少个座位?精选推荐五.教学反思 第 二 学 时自学提纲: 1.自学内容:课本第22页至第23页例3,及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2.我的收获: 3.我的疑惑:4.我的练习:(课本第21页课堂活动中的1、2题。)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景中,能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习流程: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解决问题二. 探究新知1.学习例1.精选推荐(1)理解题意,明确问题。(2)探究算法。(3)全班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5=1

20、2(辆),4512=450(人),540+32=572(人); 457=315,455+32=257(人),315+257=572(人); 45(5+7)+32=572(人); (4)你认为哪一种算法更好算?三. 师生交流,我的收获。四. 反馈练习 1. 课本第21页课堂活动中的1、2题。 2.小红上午写了14行毛笔字,每行12个,下午写了124个,她全天写了多少个?3. 筑路队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23天,每天修38米,还剩64千米没有修,这段公路长多少米?4. 水果店运来梨34箱,每箱重15千克,又运来苹果250千克,水果店共运水果多少千克? 五.教学反思精选推荐整 理 与 复 习第 一

21、学 时(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复习内容: 课本第26页“整理与复习”的第1、2题,第27页“练习五”的第1、2、3、4、5题。 复习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估算的熟练程度。 2.体会进行整理与复习的必要性,学习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和检查的良好习惯。 复习流程:一. 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点。1. 师生交流本单元所学知识。 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估算 笔算解决问题(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探索规律(找规律)2. 本单元我的收获?我的疑惑?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 明确本单元重点。精选推荐 两位数乘两位

22、数的笔算乘法二. 复习反馈1. 口算。3240= 6013= 7025= 2024= 7810= 9026= 4020= 5030= 2. 完成“练习五”的1题。 观察每个算式含几种运算。 独立口算。 指名口答。 全班交流。 3.复习乘法估算。 完成“练习五”的2题。4.复习笔算乘法。完成“练习五”的3题。5.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五”的4.5题。独立审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三. 师生交流,我的收获。你还想提出哪些问题?四.教学反思精选推荐第 二 学 时 (复习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复习内容: 课本第28页至30页“练习五”的第816题及“思考题”。 复习目标:1.进一步学会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

23、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进一步学会找规律的方法,提高观察、对比归纳及表达能力。复习流程:一. 宣布本节内容。复习解决问题、探索规律。二. 复习反馈 1. 复习探索规律。 做练习“练习五”的第8题。 独立审题,找出规律,再填空,全班交流。 反馈练习,按规律填空。 2,5,9,14,20.( ),( )。 1,5,4,20,16,80,( ),( )。3. 复习解决问题。做练习“练习五”的第9、10、11题。独立审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总结:针对不同的问题,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注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拓展延伸精选推荐 完成第

24、30页“思考题”。 独立尝试,全班交流出7565的积最大。四. 师生交流,我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精选推荐第 二 单 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第 一 学 时自学提纲:1.自学内容:课本第32页第34页例1、例2;第34、35页“课堂活动”中第1、2练习题。2.我的收获:3.我的疑惑:4、我的练习:课本第34、35页“课堂活动”中第1、2题。学习目标:1. 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3. 培养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学习难点体会计量面积最基本方法学习流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

25、课题课件出示课本第32页教学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二探究新知1.学习课本33页例1(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师: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如课本、黑板、数学书等,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我们可以怎样认识?生1:摸一摸生2:比一比精选推荐(2)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生1:提一提。生2:比一比。(3)概括面积的含义。小组交流并总结。与课本33页进行对比。2.学习课本34页例2小组探究比面积大小的方法。(1) 比贴瓷砖部分的大小(2) 比两片树叶的大小生1:用眼观察法生2:重叠比较法生3:数方格的方法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哪个物体的面积大。三 合作交流1. 课本34页第1

26、题。同桌之间先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2. 课本35页第2题。学生先自己画,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四 师生交流我的收获五 检测反馈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六 教学反思精选推荐第二学时自学提纲:1. 自学内容课本第35页36页的例3;课本第37页“课堂活动”中的1、2、3题。2. 我的收获3. 我的疑惑4. 我的练习课本第37页课堂活动第1、2、3题。学习目标: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会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学习重点: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

27、米和平方米。学习难点:建立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象。学习流程:一、 复习检测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谁来说一说什么是面积?2. 比较物体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都有哪些方法?二自主探究1. 出示课本第35页例3的A和B两幅图提出问题:A和B两个图形,哪个大一些?小组交流。总结:让学生发现方格大小的不同,不能用方格的个数来直接比较。2. 认识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生1:纽扣生2:色子精选推荐反馈检测:(1) 估计文具盒的上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2) 课本36页的长方形

28、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3. 认识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小组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面积。4. 认识1平方米设疑:我们认识了两个面积单位,如果让你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你会选择哪一个?生:平方米小组合作:(1) 估计一下,教室的地面有多大?(2) 体会1平方米有多大,渗透环保教育。议一议:1平方厘米和1厘米有什么不同?三合作交流1. 课本37页1题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2. 课本37页2、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反馈。四师生交流我的收获五检测反馈1. 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填空。(1)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约48( )。(2)一块手帕的面积约4( )。(3)橡皮面

29、的面积约6( )。(4)我国陆地面积约是960万( )。(5)天安门广场面积约44( )。2.估计一下学校操场的面积,再调查一下。六教学反思精选推荐第三学时练习内容:课本第38页和第39页“练习六”中的第1题至第8题及思考题。练习目标:1、 进一步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个面积单位,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建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2、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练习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练习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过程:一 复习引入1. 复习师:上节课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

30、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指名学生口答。2. 引入师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并板书课题:练习课。二指导练习1.第1题让学生说说课本中的物体名称,并按要求涂上颜色,再在小组中交流。2.第2题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图形,让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在全班交流时,要求学生说说周长和面积的不同。3. 第3题先让学生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然后让学生做进一步的判断,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4. 第4题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4张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如课本38页4题的所示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分别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把结果填在书本的横线上。思考:你发现了什么?精选推荐通过小组讨论,全

31、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形状不一定一样,周长也不一定相等。5第5题和第6题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完成。6.第7题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提供的信息,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让学生发现第三块、第五块和第六块三块豆腐干的大小是接近的,大约要卖5角。7.第8题调查自己学校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在电脑或书报上查一查自己感兴趣的国家或地区的面积。学生完成后在全班交流,三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39页思考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图(2)和图(4)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相等的。四 全班交流我的收获五 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第 一

32、 学 时自学提纲:1.自学内容:课本第40页第43页的例1、例2、例3,第42、43页“课堂活动”中的1、2题。2.我的收获:3.我的疑惑:精选推荐4、我的练习:课本第42、43页“课堂活动”中第1、2题。学习目标:1.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学习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习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学习流程:一 复习检测1. 提问:(1) 什么叫面积?举例说一说面积的含义?(2) 我们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33、用手势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2. 引入课题师:我们已经学过了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探究新知1.学习第40页的例1(1)拼摆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至少3个)(2)填表让学生根据拼成的长方形填写课本上40页的表格。2.学习41页的例2学生先在小组中用直尺量出例2中三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去覆盖每个长方形,并填写课本41页的表格。3. 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观察例1、例2中的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先在小组内交

34、流,然后教师组织在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4. 学习例3精选推荐先让学生想想“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认识: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两个问题,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三合作交流1.课本42页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周围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然后再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在小组内交流。2.课本43页第2题让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题中规定大小的图形,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围法。四师生交流我的收获。五检测反馈1.一台电视机外壳的一个面是长44厘米,宽34厘米的长方形。它的这个面的面

35、积是多少?2.在钉子板上围图形。(1)围出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围出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3)围出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图形。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六教学反思第 二 学 时练习内容:精选推荐课本第43页至第44页“练习七”中的第1题至第8题及思考题。练习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 能分清周长和面积概念,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练习过程:一 复习引入1. 提问:(1)。说说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怎

36、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指名口答,根据学生的口答,教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 2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2)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根据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3) 常用的周长单位有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指名学生口答后,师板书:周长单位:厘米、分米、米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 引入师说明本节课的联系内容 和目的,板书课题。二指导练习1.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2.第2题课件出示本题的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37、明确题意,然后独立解决情境中的提出的问题。3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学生口述每一个方格里的数是怎么算出来的,使用哪一个单位?4.第5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5. 第3题、第6题、第7题和第8题。学生自己完成,在小组内交流。三操作练习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填写下表。学生填完表后,教师提出:精选推荐小组合作。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第1种第2种第3种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面积(平方厘米)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

38、相等的长方形形状不一定一样,周长也不一定相等。四扩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中的思考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五全班交流我的收获七 教学反思第 三 学 时自学提纲:1.自学内容:课本第45页中的例4,“课堂活动”中的1、2题。1 我的收获:2 我的疑惑:4、我的练习:课本第45页“课堂活动”中第1、2题。精选推荐学习目标:1.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及周长的计算方法,能估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流程:一 复习引入1. 复习面积和周长的公式。出示一幅俯视的学校平面图,简单介绍学校的基础设

39、施。(课件用线段为运动场的过程),刚才这一圈的长度就是运动场的什么?板书:(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 宽) 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2.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自主探究1.学习第45页的例4小组同学观察例4中的图形(1).估计面积让学生在小组内回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并比划它们的大小,然后估计例4中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全班交流。(2)测量长与宽的长度提问:要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应怎

40、么办?引导学生认识要先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让学生独立测量后进行全班反馈、交流。(把结果填在例4中相应的横线上)(3)计算周长和面积。学生独立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在小组内交流计算结果,并比较谁的估计结果与计算结果最接近。(4) 全班汇报交流。指名汇报估计、测量、计算结果,进行全班交流。2.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列表归纳如下:精选推荐长方形周长长方形面积不同点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相同点已知条件学生独立归纳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异同点,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馈。正方形周长正方形面积不同点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

41、相同点已知条件三合作交流。1.课本第45页第1题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题中的A、B、C、D四个图形,并分别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然后把相应的结果进行对比,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操作、计算、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2课本第45页第2题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四全班交流我的收获五检测反馈1.先估计自己卧室的面积,再量出卧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2.先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再测量计算出周长和面积。精选推荐六教学反思。第 四 学 时练习内容:课本第46页至第47页“练习八”中的第1题至第6题及思考题。练习目标:通过练习,加深对周长与面积含义的理解,能正确地运用长方形与正方形

42、的面积公式、周长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练习过程:一 复习检测判断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cm,它的周长和面积都是16cm.( )2.要给一块正方形手帕四周缝上花边,需多长的花边就是求正方形手帕的周长。( )3.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约48平方厘米。( )4.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形状也一定一样。( )二指导练习1.第1题学生先独立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全班交流。2.第2题学生先认真观察本题的插图,指名说一说A、B、C、D这四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这四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把结果填在本题表格中,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3. 第4题课件出示本

43、题的教学情境图,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然后独立计算黑板面的周长和面积,最后进行全班交流。4. 第6题学生在点子图中画几个周长是16cm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填写下表。长(厘米)宽(厘米)精选推荐面积(平方厘米)学生先独立操作、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画法。让学生观察图表,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议一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周长相等的图形,形状可能不一样,面积可能不相等。三操作练习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面积是18平方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学生独立操作,并分别算出它们的周长,填写下表。长(cm)宽(cm)周长(cm)让学生观察上表,看看发现了什么?在

44、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形状可能不大相同,周长也可能不相等。四扩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中的思考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在小组内讨论算法。最后全班交流。五师生交流我的收获六教学反思简 单 的 换 算自学提纲:精选推荐1.自学内容:课本第48页和第49页的例1、例2、例3;课本第50页“课堂活动”中的1、2题;第51页“练习九”中的第15题。2.我的收获:3.我的疑惑:4、我的练习:课本第50页“课堂活动”中第1、2题;第51页“练习九”中的第15题。学习目标:1.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流程:一 复习检测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比划它们各有多大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课本48页例1(1)估计师出示一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请学生估计这张纸片有多少平方厘米?(指名口答)(2)计算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生1:边长是1分米,正方形的面积:1 1=1(平方分米)生2: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