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准分析概括文意——仔细比对,准确提取考查题型及命题特点(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概括)+具体行为事例(分析)(2023新高考I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2022新高考I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2021新高考I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2023新高考Ⅱ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二)基本上都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2023新高考I卷]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②:“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三)四个选项的顺序一般与选文各节内容的先后顺序一致[2022新高考I卷]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2021新高考I卷)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装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任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稳:1.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2.每个选项常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某一点错,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4.选项常见的设误手段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有误、弄混关系等。命题特点——稳中有变近几年高考文言文客观题里的“概述”题,命题形式呈现了明显变化:1.有些选项内容有组合、嫁接现象,在原文的位置较分散,不如原来集中。2.打破“概括+分析”的选项设计模式,依文设题,直接概述。3.概括性降低,选文偏重叙述的,选项以叙述分析为主;选文偏重议论的,选项以转述观点、看法为主。变比对下列文言文的原文及译文,分析其存在哪种问题,连一连。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国齐国攻打郑国,所以郑国对晋国无礼,并且存有二心和楚国结交。2.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秦国的将领王翦攻下了赵国,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土地,俘虏了赵王。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感谢。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后面所有看到这些诗篇的人,也都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
a.时序颠倒b.曲解文意c.以偏概全d.改变因果
考点解读“概括分析题”解答步骤细读选项表述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关键: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正误怎么判从5个角度思考、10个设误点上判断比对角度设误点角度一:比对人物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角度五:比对关系具体比对方法角度一:比对人物1、命题设误:(1)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2)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2、比对方法
比对人物就是要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1.【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解析】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A.“孟尝君表示……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错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张冠李戴。真题示例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2021全国甲卷,有删节]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解析】D“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原文“遣李兴议和”的主语是“契丹”,偷换了主语,导致张冠李戴。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1、命题设误(1)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2)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2、比对方法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1.【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póu羡缗mín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解析】“同时又…防备疫病”错误。由原文“明年春,…乃裒(póu)羡缗(mín])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知,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是苏轼到杭州后第二年春天做的事。真题示例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2019·全国Ⅰ卷)(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解析】C有两处错误。一是时间有误,“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是在“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之前;二是强加因果,从“居顷之”来看,“拜……太傅”与“汉文帝感慨……鬼神之事”没有鲜明的因果关系。例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选项B]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空间错位。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的地点不是在“滑州”,而是在“并州”。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1、命题设误
(1)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2)归纳不全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2、比对方法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1、命题设误
(1)无中生有 在选项中故意添加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错误选项(2)以偏概全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范围
2、比对方法: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就是辨析时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1.【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解析】从无中生有角度设误。由原文“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和“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可知,官员并非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而是不符合朝廷要求,不能到任。真题示例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2[2021全国乙卷,有删节]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解析】D
以偏概全。据原文中“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可知,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而不仅仅是大臣的原因。真题示例角度五:比对关系(1)改变因果命题人或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2)事件杂糅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以致事件关系出现错误2、比对方法:比对关系就是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特别注意选项中“因此”“以致”等表因果关系的词语。遇到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句子进行比较,辨析因果关系是否恰当1、命题设误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解析】C
因果失当。“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并不是因为“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原文中“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真题示例四、小结从5个角度思考、从10个设误点上判断比对角度设误点角度一:比对人物误解形象张冠李戴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时序颠倒空间错位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曲解文意归纳不全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无中生有以偏概全角度五:比对关系改变因果事件杂糅1.全面理解,整体把握解答概括和分析内容题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把握,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内容:①传主生平主要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②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③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④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答题步骤2.关注细节,依文索义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等方式作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等,都不能忽略。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3.仔细比对,反复推敲概括和分析内容题的解题关键是“比对”,就是把每一个选项都与相应的原文作逐字逐句的细致对比,重点关注人物与事件是否一致,时间上有没有颠倒,空间上有没有混淆,用词是否妥当,有没有故意拔高或降低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有没有错误理解某个关键词或关键句。找到某处存疑的地方后,再比对原文中的句子反复阅读,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一般说来,只要找到,判断出选项是否错误应该是不难的。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原文】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题肢】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比对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张冠李戴,“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错误,应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担任“奉朝请”的是崔慰祖。2.【原文】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题肢】吴祐在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比对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错,由原文中的“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可知,黄真是在吴祐之后被举荐为孝廉的,而且只是他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没有涉及吴祐。3.【原文】初,崔日用自言明《左氏春秋》诸侯官族。它日,学士大集,日用折(武)平一曰:“君文章固耐久,若言经,则败绩矣。”时崔湜、张说素知平一该习,劝令酬诘,平一乃请所疑。日用曰:“鲁三桓,郑七穆,奈何?”答曰:“庆父、叔牙、季友,桓三子也……”一坐惊服。平一问日用曰:“公言齐桓公、楚庄王时,诸侯属齐若楚凡几?晋六卿,齐、楚执政几何人?”日用谢曰:“吾不知,君能知乎?”平一条举始末,无留语。日用曰:“吾请北面。”阖坐大笑。【题肢】崔日用在集会时想要折辱武平一,但是不但没有难倒武平一,自己却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出言威胁要找皇帝评理,引来大家的哄笑。比对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曲解了原文中“吾请北面”的意思,“北面”不是找皇帝评理,而是表示尊人为师、臣服认输。4.【原文】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题肢】应詹从小多有不幸,十多岁时祖母去世,又遇居所倒塌,但他依然孝性不改,深受世人的肯定。比对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中生有,“遇居所倒塌”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原文中“居丧毁顿”的意思是他在居丧期间悲伤得身体都垮了。5.【原文】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题肢】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教授应试科举文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比对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6.【原文】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中进士第,知定海县。还,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马政,为《群牧故事》六卷,上之。迁太常丞,坐举进士失实,降监庐州茶税,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有卒夜告其军将乱,立辨其伪,斩之。仁宗为皇太子,与李迪同选兼宾客,复坐贡举失实,黜官。复为给事中兼群牧使。其妻,寇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题肢】王曙虽然很有才干,但初期仕途坎坷。他是进士出身,任职初期就表现出色,总结过古往今来官用马匹的管理制度,但也因个人失误屡次遭到降职或罢免。比对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概括不全面,王曙屡次遭到降职或罢免并非都是因为个人失误,如“降知汝州”完全是受岳父寇准的牵连。7.【原文】(傅珪)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御史张羽奏云南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题肢】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比对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他仍坚持离职”有误。原文“不听”的主语是皇帝,意思是不准留任。8.【原文】高祖考课在位,降(卢)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阙,兼太尉长史。【题肢】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比对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混淆因果。卢渊坚决地推辞豫州刺史的职务,是因为母亲年老。9.【原文】永人贫,生女多不举。(张)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题肢】张淳体恤百姓。永康县有很多贫穷的人生下孩子无法抚养,张淳耐心规劝,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比对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生女多不举”的意思理解错误,原文的意思是生下女孩大多不抚养。10.【原文】(颜衎)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瘴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题肢】颜衎担任都官员外郎时,收到家信,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候老人,最后不再有当官的想法。比对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弃官去侍疾”是颜衎担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时的事情了。[2020·新课标Ⅱ卷]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原文: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译文:金人来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考虑帅臣的人选,王安中请求前往。王黼向皇上赞誉他,于是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亡赔偿协议书范本3篇
- 工伤事故赔偿私了协议书3篇
- 招标项目费用预算3篇
- 改造自我我向同学道歉3篇
- 挂名法人和实际控制人之间协议3篇
- 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合同
- 桥梁建设简易工程施工合同
- 电子商务合同存档规定
- 零售业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合同
- 香水专柜租赁协议书
- 传播学(东北林业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Python数据科学方法与实践(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师范大学
- 2024年01月11185行政领导学期末试题答案
- 【MOOC】外科护理学-中山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中建爬架施工方案
- 2024年中国甲烷报警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纪检委员工作职责
- 2022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 三管轮主管设备的维护周期(全)解读
- 钢结构罩棚施工组织设计(共26页)
- 硬笔书法比赛方案精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