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_第1页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_第2页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_第3页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_第4页
企业供应链管理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论文 一、 当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逐步取代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营销观念时,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应运而生。早期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是以产品制造为中心,力图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它是企业实施敏捷制造的重要技术之一。所谓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比如,在某个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仓库节点,又在配送中心节点等占有位置。

2、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供应链实际上是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或企业单位)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节点企业(或企业单位)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制造、转运、分销、零售等)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供应链逻辑思想的推出为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有效控制、优化调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企业能集中精力关注供应链上所有活动并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效方法。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的过程

3、。它包括订货、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各方面。 2 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目标及与传统物流管理的区别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物流供应链管理是以物流为对象的供应链管理,它致力于所有物流活动一体化管理的整个供应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根据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性,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水平,降低库存,通过供应链中各种资源运作效率的提供,赋予经营者更大的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并作出及时反应,从而做到物尽其

4、用、货畅其流。 物流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料控制及储运管理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二是要求并最终依靠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战略决策;三是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有不同看法,从某种角度来看,库存不一定是必需的,它只是起平衡作用的最后工具;四是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综合化、一体化、全球化、多功能化、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二、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1)使物流系统无缝连接。这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运输的货物逾期未到,顾客的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采购物资中途受阻,这都会使供应链的合

5、作性大打折扣。 (2)有效减少库存总量。供应链环境下,成员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集成化管理,这样就可以减少链上每个成员企业的不确定性,减少了每个成员的安全库存量。 (3)缩短企业订单处理周期。订单处理是企业商务环节中的一部分,缩短订单周期,可以使整个生产周期缩短。按照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的统计,实施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可以使平均订单处理周期从6.5天缩短到4.3天,时间缩短了35。在欧洲,订单处理的周期从4.4天缩短到3.5天,缩短了25。 (4)现金循环周期缩短。现金周期决定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现金周期缩短是企业效益提升的一个关键指标,而通过供应链过程缩短库存周期,是

6、缩短整个现金周期的核心。北美和西欧的经验数字表明,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外包可以使现金周期分别缩短19.6%和26.7%。 (5)服务水平提高。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可以尽快地把握真实的用户需求(一般性产品及服务、个性化产品与特殊服务)和准确的需求量,使企业的供应活动建立在真实的市场需求上。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通畅,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产品供应给用户,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6)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加速了作业流程重组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对客户需求快速有效反应的能力。 三、加强物流供应链

7、管理的措施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对物流的要求更高了。为了提高效率,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物流管理。 (一)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及时更新。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物流的竞争已成为物流信息的竞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已被确认为是企业间计算机与计算机交换商业文件的标准形式,edi是用电子技术来描述两个组织间传输信息的能力,它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物流作业成本产生影响的:降低与印刷、邮寄以及处理书面交易有关的劳动和物料成本;减少电话、传真以及电传通信费用;减少抄写

8、成本。 (三)条形码(bar code)技术。是将数据编码成可以用光学方式阅读的符号,经过印刷技术生成机读的符号,最终又能为扫描器和解码器识别。条形码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是实现各行业自动化管理的有力武器,其表现在:登录快速、节省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更精确地控制储运的指派与货物的拣取;实时数据收集,以达到实时控制目的。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将表格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国外已经开发出利用gis进行物流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五)全球定位系

9、统(gps)。是20世纪产生的一项高新技术,gps在物流领域的各个环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汽车的定位、跟踪调度、空中交通管理等。 (六)电子商务(ec)。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电子交易为手段来完成金融、物资、服务和信息价值的交换,快速而有效地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最新科学方法。电子商务的应用使物流进一步提速,更加适应市场变化。 四、 建立科学、合理、优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新型物流配送中心(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必不可少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

10、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以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成为流通流点革新的先锋。 (二)新型物流配送中心。产品能否通过供应链快速到达目的地,这取决于物流配送网络的健全程度。只有通过高水平的企业管理、高素质的人才配置和高水平的装备配置建立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才能充分发挥物流供应链的优势,因为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物流配送反应速度快;物流配送流程自动化。这些传统的物流所不具有的优势使得企业的物流配送网络更能适应市场的

11、变化,使得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三)利用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3pls)是由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更有效率,通过物流业务的外包,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提高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运作效率。另外,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运输以外的服务如联合仓库管理、顾客订单处理等方面的优势使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实现了产品从供应方到需求方全过程中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费用最省。采用第三方物流是出于以下考虑:降低作业成本。一般来说,当前许多企业选择外包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物流(3pls)至少可为货主降低10的费用。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

12、根据不同类型货物,仔细分析行情,为了保持最低的成本费用,必须在货物质量、采购、资产管理、运输服务和其他因素之间,全面权衡利弊。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3pls)的先进技术,改善基础设施。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的建设,加大投入,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整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现在世界上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广泛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使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使企业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以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保持与客户的紧密联系,成为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第三

13、方物流企业要找准与客户合作的最佳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构建更为密切的营销策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定期到服务对象的企业了解其需求。找出其中有待提高的部分,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总之供应链管理体系运作是一个价值增值过程,而积极有效地管理好物流过程,对于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施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分析了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现有条件和问题,提出了实施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竞争力信息资源学习与研究1实施供应链管理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1.1可有效地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

14、刺激消费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现代企业把消费者奉为上帝,而消费者要求提供消费品的前置时间越短越好。供应链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紧密联结在一起,并对之进行协调、优化管理,使产品、信息的流通渠道达到最短,从而可以使消费者需求信息沿供应链逆向准确迅速地反馈到生产商。生产商据此对产品的增加、减少、改进、质量提高、原料的选择等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供求良好的结合。1.2可降低社会库存,降低成本实施供应链的有效管理,要求对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做出优化,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减少各个环节的信息延迟,消除信息扭曲现象,促进产品需求信息的快速流通,以减少盲目生产和社会库存量,避免库存浪费,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

15、存成本。1.3可有效地减少流通费用,产生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它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联系在一条链上,并对之优化,使相关企业形成了一个融会贯通的网络整体。该整体中的各个企业为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合作,协调相互关系,加快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缩短了产销周期,减少库存,使整个供应链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大大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1.4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现有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仍大多局限于为企业提供一个信息搜索和发布的空间,出于保守商业秘密以及其他方面的考虑,企业发布的信息仅限于商品的

16、价格、质量和交易数量等直接与商品交易相关的简单信息。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将使供应链上各结点企业的产品需求信息、生产安排信息、订单传递信息、交货及库存状态信息和产品在途信息等实现高度共享与集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与b2b电子商务的结合,能使大量分散的企业连接成一个动态的、集成的、虚拟的、全球性的供应链网络,在更大范围搜索有关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从而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2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现有条件和问题2.1现有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我国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与市场创新的同时,也加快了管

17、理创新的步伐,特别是多数企业都意识到通过信息化来提高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作用。同时,不少企业在企业组织与管理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初步具备了集成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技术及其环节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信息技术对scm提供有效的支持。提高了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对高新技术的了解及利用高新技术发展企业的意识,提高了企业领导对员工在职培训和采用激励机制的正确认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实施供应链管理,同时也为实施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特别是我国的配送业、连锁业、零售业、仓储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企业实施供应

18、链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许多企业的机制不够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差,这使得供应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相当多的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弱,特别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使得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主导企业。不少企业组织机构臃肿,各部门从自身实际利益出发,存在本位主义和互相推诿现象,使供应链管理受到传统组织和思想观念的阻碍。计算机通讯网络和信息技术虽有快速发展,但地区之间尚不够平衡,总体上仍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给异地组织产品设计与生产带来较大困难。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健全,不少企业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不高、交货不够及时、可信度较低等,企业间形成供应链战略联

19、盟的广泛信任和依赖关系的基础不够牢固。3实施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途径3.1建立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观念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实施中最主要的障碍来自各组织传统观念的阻力,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3.1.1培养协作精神,建立“双赢”(win-win)思想。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win-win”基础上的,企业要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把握核心优势,乐于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承担利益与风险,在合作方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和信息共享机制,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供应链企业相互封锁的弊端。3.1.2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面对快速的市场变化,人力资本建设是实现快

20、速反应和动态创新的根本,企业需要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来增加竞争优势。因此,必须以人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合理的报酬和激励系统,为员工实现自我发展创造适宜的条件。而且,不仅企业内部需要激励,供应链中的企业也需要互相激励。3.1.3树立“敏捷虚拟企业”的观念。供应链上企业的组织必须是柔性的、可变化的。它可能不再是今天的部门、车间等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而是以项目经理人或负责人为核心的动态联盟项目小组。一个产品从构思设计到为消费者接受,常常需要经过多个供应链企业的共同努力才可完成。产品是变化的,供应链企业也是变化的,不仅是内部结构调整,而且总体形态都会改变。3.2进行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优化

21、设计与构建以往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制造商这一层面上,这只是供应链上的一部分,而缺少考虑整个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完整供应链,更少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问题。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就是怎样选择最优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同时将选择好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有机地集成起来,使之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3.2.1在时间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应流程,以充分满足客户的需要。重要的是使产品尽量在靠近最终顾客的时间点完成,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要求,可分别采用延迟制造(postponedmanufacturing)、定货采购(buytoorder)、定货生

22、产(maketoorder)、定货装配(assembletoorder)等不同模式。3.2.2在地理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销厂家分布,降低供应链经营成本。主要应考虑供应和销售厂家的合理布局,这对生产和服务体系快速准确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加强企业与供应和销售厂家的沟通与协作、降低运输及存储费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3.2.3在生产系统上对所有供应厂家的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企业往往有很多的供应厂家,为了满足某一业务需要,必须对众多厂家进行优化选择,将零部件模块化外包(modularoutsourcing),再对它们的生产资源进行集成和协调。3.3加快采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式为

23、了实现供应链管理,达到快速反应市场的要求,企业必须引入jit(即时服务)、qr(快速反应)、ecr(有效客户反应)、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先进的管理思想方式。如qr(quickresponse)即快速反应,是在jit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它是指为了获得基于时间上的竞争优势,必须开发敏感快捷的系统。因此,它的目标是在信息系统与jit物流系统的联合下,在适当的时间与地点提供适当的产品。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edi、条码及pos的应用,使之成为可能。ecr(efficientconsumerresponse)即有效客户反应,是一种可以促进分销商和供应商密切合作,并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从而给客户带

24、来更大的效益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它的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如生产、库存、运输等方面的成本。要实施以上管理方式,支持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引进管理体系及方式的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信息支持技术,努力提高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3.4通过业务流程重组(bpr)提高企业的敏捷性企业的组织绝大多数是基于职能部门专业化的,不能适应供应链管理快速响应市场的要求。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之一,就是前者可以实现主动进人需求方的工作流程,在需求方没有提出要货请求之前,供应方就可以安排自己的生产(销售)活动;而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在接受需求方的订货合同之后才安排生产(销售)。因此,供应链管理是

25、一种主动进取战略,而传统管理是一种被动接收战略,显然前者的响应速度和敏捷性要快得多。为了使供应链上的不同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多个部门协调工作,以取得整个系统的最优效率,必须进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组织重构。根据供应链的特点优化业务流程,首先要分析企业现行业务流程、现行管理组织与管理模式存在哪些与供应链管理要求不相符的问题,然后选择一些关键的业务流程作为开展bpr的重点,以关键流程带动一般流程的重构,如可考虑销售部门(接受订单)或供应采购部门(发出要货订单)为核心实施bpr。3.5建立新的绩效评估系统,激励合作伙伴间的协作供应链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管理,建立优化的供应链关键还在于建立一个新的绩效评估和

26、激励系统。供应链上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是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它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协作程度紧密相关。然而,由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它们在协同运作时总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影响供应链之间的协作关系,进而影响到供应链上信息集成与共享的实现。而且,企业现行的绩效评价侧重于事后分析,缺少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当发生偏差时其损失和危害已经造成,往往难以补偿。再者,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显得滞后,不能反映供应链动态运营情况。所以,新的评估激励系统必须清楚地认识供应链中利益与风险分配的作用,正确分辨各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获利过程中所做

27、出的贡献,设计和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并且,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把绩效度量的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通过采用价格、补贴、订单等市场激励手段或组织激励、信息激励等其他手段来促进贸易伙伴间的亲密合作,达到整个供应链畅通无阻的高效运行。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合理实施“企业之间现在的竞争,早已上升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句话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scm(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在经历了最初几年业界的狂热吹捧与商家的大肆炒作之后,中国的scm市场逐渐冷静下来,市场进入了较低速增长的平稳发展

28、阶段。不过,前几年大肆炒作的流毒依然存在。一边,对一部分应用企业来说,一次性“大而全”的建设思想流行;另一边,在scm市场中,市场依然非常混乱。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scm具体内涵及未来发展状况做一剖析。scm的层次模型“信息化建设层次划分模型”,可以将scm的详细内涵逐层分解一.自动化应用层:信息技术在单个步骤或单项功能中的应用,不涉及业务流程;二.信息运作层:信息技术在单个业务流程中的实现,仅涉及业务的实际运作,而不涉及业务的管理;三.信息管理层:信息技术在各项业务的管理活动(计划、监控、总结、修正)中的应用,如上一月采购任务完成情况总结、下一月采购任务的计划;四.信息决策层:信息技术在经营

29、活动重大决策活动中的应用,如年度生产量的确定。由于在scm系统中,“销售物流管理”与“进销存”系统中的“销售管理”模块紧密相关,“采购物流管理”与“进销存”系统中的“采购管理”模块紧密相关,市场中,不少原来销售“进销存”软件的it供应商摇身一变,挂起了“供应链管理”的羊头,实际上卖的还是“进销存”软件。另外,一些做“运输管理系统”或“仓储管理系统”软件的厂商也混入这个市场,给自己戴上了“供应链管理”的大帽子。其实,这样的软件只关注诸如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活动,属于企业物流部门所需要的业务处理软件或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需要的行业应用软件,而不是通用的企业管理软件。针对目前市场,实施scm困难与

30、建议虽然scm在中国已经很多年了,目前在中国市场,能够成功实施的scm案例还很少,scm真正从概念转化为实际实施应用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困难,这些困难大致包括:一.预测与计划功能效果不佳。目前,市场高速发展,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便要求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够做出迅速的判断,这导致许多企业希望借助各种软件分析来协助加快对市场反应速度。但是,数学建模有其缺陷性,即使是再精确的模型,也无法对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消费者心理行为作准确计算,从而精确预测出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供应链管理软件同样有心无力。二.企业内部管理之间缺乏信任和协作。虽然在目前中国的市场,渠道为王,决胜终端,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

31、的一个存在互相博弈和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企业间能够开展信任和合作是比较困难,建立供应链联盟,制作对供应链进行统一管理系统难度还是较大的。但是,众多拥有雄厚资金背景的大型企业还是通过自建渠道、开分店、经销商加盟等形式将供应链进行统一管理。三.供应链中存在“信息孤岛”现存的供应链中诸多公司都有自己的内部信息系统,正因为如此,将各内部系统接口进行统一,单是此项工作的工作量就能令人生畏。所以,在scm的层次模型中,层次越高的功能,实施的困难就越大;层次越低的功能,实施的困难相对比较容易,因而应用的普及程度也就较高。最低层的各种自动化技术,如edi、条形码、gis等技术,就已经得到了比较长足的应用,并不断

32、有各种革新技术出现。而在运作层次上,各种物流系统如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储管理系统(wms)等都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企业scm实施路径剖析目前协同软件日渐普及,众多软件厂商特别是erp厂商的逐渐觉醒,他们把越来越多的scm功能追加到自己的产品中。市场导致许多原有的scm领域的软件厂商开始侵入erp软件市场。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crm领域。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不禁会有这样的疑惑:erp、scm还有crm,将来会不会整合在一起?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改造的时候,往往会做出判断,软件产品从一个厂家处购买还是从多家?针对此问题,我认为,答案可以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厂商,都会本能性地扩展自己的业务

33、范围,扩张自己的产品线,如ibm就是硬件、软件和服务都要霸占,软件帝国微软也早已经开始提供游戏机等硬件产品。此外,市场需求将会诞生这样的软件公司:它既卖scm软件,又卖erp软件,或者是把这些产品统统整合为一个解决方案一块儿出售。你要是嫌东挑西选太麻烦而且资金充裕的话,完全可以在一家公司里统一购买,就像买品牌电脑一样。但是,如果从技术架构这一角度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在技术领域,分布式、标准化、组件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从电脑中的兼容机的例子可以很好理解这一潮流。目前广泛流行的“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正是这一潮流的另一佐证。品牌电脑过时了,还可以重新再买,反正代价也不是高得离谱。但企业的信息系

34、统从头再建的话,其代价就远非一般企业能够承受了。因此,在进行scm建设时,应用企业完全不必追求“一口吃成个胖子”,不要幻想能通过某一项目,通过周密的考虑与计划,一次性地将整个scm系统建设完全。所以,企业在实施scm过程中,需要紧跟自身需求,可以类似搭积木方式,跟随市场,及时对已有的功能模块像积木般进行更换、升级,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实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信息化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从中小企业先生存再发展的目的出发,我们可以断定它不是erp,不是scm,也不是crm,这些局部的概念。信息化是为了解决企业实际发展问题的一种出路。我们中小企业要赢得局部竞争优势,为寻求生存之道,务必要下大力气实现

35、企业信息化。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中小企业是指年销售额在40万到3亿人民币的企业。如果按照企业员工人数来划分,100人以下的公司为小企业,员工人数在100到3000人的公司为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在某一特定行业经营其业务,比如在汽车制造行业,汽车的整车制造商为大型企业,而零部件供应商通常为中小企业。日见严峻的竞争压力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对于寻求差异化经营的企业,如何能在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上体现突出的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挑战。对于寻求低成本经营的企业,如何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的流程来降低经营成本比率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的信息

36、化建设,被广泛认为是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之一。通过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设计,信息化系统是能够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差异化经营和成本控制的。国际调研公司对中国中小型企业(1001000名员工的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scm信息化建设具有如下特点.投资规模有限2003年在被调查企业中,平均it投资为30万人民币。其中47%的投资在硬件和网络设备,只有16%投资在软件和解决方案。许多企业对在短期内不能获得收益的工程不够重视,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scm管理系统较为复杂,要求企业内部系统有相当基础,同时涉及到数据传递、流程整合的问题,技术和资金上的壁垒比较高,因此在中国中小企业中已建设sc

37、m的比例非常少。it规划能力有限在被调查企业中,it部门平均只有5.4个员工。而这些it部门的员工大部分是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于scm管理和规划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人才缺乏及结构不合理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以大企业要求为中心中小企业往往在产业链中是为大企业服务,或者是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商,或者是成品分销和配送服务商。在建设信息化系统时,需要根据大企业的scm系统整合要求进行设计。而大企业为了提高自身scm供应链的竞争力,往往会主动要求和主要的中小企业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整合。比如:cisco就要求其分销商建立符合rosettanet标准的供应链和销售管理系统.以购买打包产品为主基于

38、成本和实施周期的考虑,55%的中小企业对打包销售的scm软件会无任何修改的选择 ;22%的企业会在打包软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企业自身的需要。而完全进行自主开发的企业并不多,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趋势。企业旧信息系统的负担小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旧系统的负担比较小,比如只有26%的中小企业在其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有某种程度的应用软件,这在系统升级,新系统和旧系统的整合问题上是明显的优势。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由于中小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众多的it厂商都陆续推出了中小企业的软件或者解决方案以帮助其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我们可以根据功能把这些厂商的产品分为 :系统平台软件、应用软

39、件和集成服务。系统平台软件作为典型的软件平台供应商,ibm和microsoft都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ibm express 易捷系列解决方案专门为中小企业客户设计和定价,它由新的硬件、软件、服务解决方案和融资租赁服务组成。而软件产品包含websphere express系列中间件产品,db2 express等等,旨在功能、易用性、易管理性和价格等方面满足中小企业的具体要求。microsoft small business server是开拓中小企业市场的全功能网络应用软件,其设计目的在于协助拥有50 台个人计算机以下的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以借助internet 开启企业商机、管理及加强客户关

40、系并提高员工产能和工作效率。在系统平台软件之上,独立的软件提供商(isv)或者解决方案提供商(sp)可以开发具体行业的应用软件。应用软件相对系统平台软件,应用软件往往提供企业管理所需要的某种特别功能,比如scm和erp。scm产品市场分额最大的是i2,一些传统erp厂商也纷纷推出scm的模块。而对中小企业市场,众多的应用软件供应商也都陆续推出不同的产品,比如:oracle e-business suite special edition、sap business one、神州数码易飞erp、奇正erp等等。这些应用软件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包软件产品,旨在满足中小企业级应用软件“易买”、“易实施”、

41、“易维护”的需求。它们不一定要基于某些特定标准的系统平台软件,但是往往系统平台软件会提供集成这些应用软件的能力.集成服务作为企业级信息系统,用户所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软件产品,而是由管理咨询、解决方案、系统实施等组成的一系列增值服务。而集成服务提供商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与系统设计,凭借及实施经验,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系统规划和实施。而ibm business consulting service、神州数码都属于此类提供集成服务的厂商。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为了了解全国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也作为“全国供应链过程管理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即scm/ecr china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前

42、段时间进行了全国供应链管理现状调查。本调查分制造、零售、批发三种不同的行业类型。今后这类调查拟每两年进行一次。就内容而言,包括:供应链管理战略;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支持技术的应用;运作水平等。本调查共涉及到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四川等11个省市。回收到问卷296份,其中有效问卷234份,占回收问卷的79.1%。就企业类型而言,制造企业141家,占被调查企业的60.3%;零售企业67家,占被调查企业的28.6%;批发企业16家,占被调查企业的6.8%;物流或进出口企业10家,占被调查企业的4.3%。我们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本文论述并分析调查结果。对供应链管理

43、概念及原理的理解为研究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程度,我们就企业是否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企业是否了解国外供应链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就我们调查的企业而言,绝大多数企业不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这说明我国企业整体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水平极低。企业要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立足,亟待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并了解国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就制造、零售和批发三个类型的企业而言,从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程度来讲,零售业高于制造业,制造业高于批发业。这说明目前我国零售企业相对来说,比制造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管理。而且就企业是否了解国外供应链管理现状来讲,零售业也好于制造业和批发业。零售企

44、业比制造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过程的构筑以及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与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经调查发现,大于四分之三的我国企业都已经与贸易伙伴建立了战略上的伙伴关系。已经从过去你死我活的输赢关系转换为目前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双赢关系,这为在我国供应链企业之间推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对供应商的供货准时情况反映良好,只有极少数企业认为供应商供货不准时。这反映了目前我国商业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供应链的节点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通过准时交货等优质服务,才能增加客户忠诚度,并最终与客户建立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调查的企业中,只有10%左右的企业与供应商保持一年以内的合作关系

45、,50%以上的制造业和批发业企业与供应商合作时间较长,在三年以上。而零售业企业中,有近一半(44.8%)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时间在一年至两年。供应链结构比较稳定。在是否邀请贸易伙伴参与新产品开发方面,我们调查国内制造业发现,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中,55.2%的企业不邀请客户参与,而44.8%的企业邀请客户参与。即有近一半的制造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并未征求客户的意见。这必然会造成企业的产品不能满足客户要求或不能吸引客户购买的兴趣,进而影响到企业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最终影响企业的赢利。但可喜的是,在我国市场由卖方向买方转换的同时,许多企业也在经营理念上开始转变,逐步适应市场的需求。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

46、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是否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企业是否建立供应链管理好坏的评价机制;企业部门设置的原则以及企业的产、供、销关系等。1、是否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经调查,制造企业中没有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企业占该行业的比例为72.3%,零售业为80.6%,而批发业为75.0%。就我们调查的企业而言,有70%以上的企业没有供应链管理部门;而就不到30%的具有供应链管理部门的企业而言,他们所理解的供应链管理部门即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仓储和运输等,并且多数企业的物流部门只是承担单一职能,而不具有统一协调整个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2、是否具有供应链管理好坏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由于

47、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绩效测量与评价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全局的大问题,所以,应该从战略的高度去制定相关的绩效测量与评价指标,制定相关的程序和方法。当前国外企业采用的abc(activity-based costing)法把成本计算与各种形式的经营活动相关联,是企业管理中较好的一种核算方法。调查发现,国内没有一家企业使用abc成本核算方法,虽然个别外资企业曾试图实施abc成本核算法,但这也仅仅是在初步的试点或试验阶段,我国企业需要寻求新的供应链管理好坏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3、部门设置的原则(略)4、企业产、供、销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就企业产、供、销关系而言,制造业和零售业均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制造业50.4

48、%;零售业50.7%;批发业43.7%)的产供销部门,已经实现了信息共享,部门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决策。但有少数企业仍存在着部门各自为政、相互不联系,即企业内部的供应链脱节的情况(制造业有3.5%,零售业有13.5%)。这种管理体制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疑是没有竞争优势的,各部门急需加强相互沟通和理解。支撑技术的应用情况每天在全球范围内发生数以百万计的交易,每一笔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产品的运动(物流)以及信息的运动(信息流)。供应链上的贸易伙伴都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分拣、接收、提货、存储等。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加,供应链上贸易伙伴的组织费用、数据处理费用以及管理费用都在大幅度增

49、加。因此,对信息进行精确、可靠及快速的采集和传送,变得日益重要。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技术就是为了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和费用而产生的。这些技术包括:条码、位置码、edi、射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1、采用条码标识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国企业的条码应用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看出,我们调查的企业中有60%以上企业的产品都采用了条码标识。由于我们调查的企业多为国内的大中型企业,所以就全国水平来讲,商品都采用条码标识的企业比例肯定要低于上述调查结果。但上述结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说明目前条码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已经相当普及,这为我国企业实

50、现高效库存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但还可以看出,国内仍有38.8%的零售企业并不是所有商品都有条码标识,这就很难实现高效的pos销售,更难以实现商店自动订货,连续补货等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如。2、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是否进行条码标识高效的供应链管理需要对由销售单元组成的储运单元、货运单元等物流单元进行条码标识。(电子版以下略)现急需将这些标准在我国企业内进行宣传、贯彻。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仍有90.8%的企业点货方式是手工点货;81.2%的批发企业和74.6%的零售企业仍是手工点货,极大地降低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增加出现差错的概率。相应地,装载物流单元的运输设备也多没有id标识,对货物的跟踪和管理带来很大的麻

51、烦。3、位置码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贸易参与方以及交易的相关位置进行标识。位置码可实现该功能,它是13位的全数字型代码,可对法律实体、功能实体以及物理实体进行标识。它是企业实施edi的关键。从调查我国企业位置码的应用情况,我们发现:制造企业93.6%没有采用位置码;批发企业100%没有采用位置码;零售企业97.0%没有采用位置码。可以看出,在我国位置码还远远没有普及,仍需加大我国位置码国家标准(gb16828位置码)的宣传力度。4、edi(电子数据交换)edi是管理商业信息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它以统一的报文标准和最少的人力介入,将结构数据用电子手段从一个计算机传输到另一个计算机用户。其目的

52、就是要实现贸易循环,尤其是重复交换中的文件的自动处理,从而消除公司内部缓慢、复杂、昂贵的管理开支。调查我国企业发现,我国还没有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edi。分析原因主要有:企业经济条件不具备;企业信息化水平低,技术力量不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观念上没有达成一致,有些企业没有意识到edi的作用;操作上认为edi的报文结构过于庞杂,语法规则过于严格,不便于实施。这都是制约edi实施的主要因素,为此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研究部门需要向企业普及、推广edi的理念并帮助企业实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要简化报文结构和语法规则,开发新的edi规范,如lite-edi、xml-edi等。5

53、、rfid(无线射频标识)射频标识也是高效供应链管理的一项技术手段。在企业的分销和仓库管理中,可运用射频数据通信技术来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使仓库管理者在任何时间都了解仓库里货物的储存地点和去向,从而极大地提高库存控制和分销管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广为使用。而调查发现,射频技术在我国还远没有普及,制造业中有97.9%的企业没有采用;零售和批发企业根本就没有采用。这主要是因为技术投资太大,限制了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6、网络技术internet在供应链企业中的应用以及与internet的集成,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方面,对国内企业的调查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网络技术在我国企业

54、的应用还远远没有普及,就局域网而言:44.7%的制造企业有公司内部的局域网;31.3%的批发企业有局域网;62.7%的零售企业有局域网。相对而言,网络技术在零售业的普及比例较高,这说明我国零售业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方面超过了制造业和批发业。但从使用internet上来说,制造业的使用率则高于批发业和零售业。制造业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开始在网上公布产品信息,这主要是企业内的销售部门希望通过网络为产品做广告。相对来讲,批发业、零售业在网上公布产品信息的比例较低。对零售业而言,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零售的主要方式还是顾客到店内去选购真实的货物,多数顾客的购物习惯仍是传统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零售业网上公布

55、产品信息,提供网上购物的积极性。就提供网上购物方式来说,提供该方式的企业均不到各类企业的20%,在我国远没有普及。运作水平1、外包程度就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主要有两种:“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我国企业特别是过去的国有企业,一贯采取“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可以被认为是“纵向一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这种管理模式势必会增加企业投资负担;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使企业的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待业风险。因此,从80年代后期,国际上许多企业开始实施“横向一体化”的思想,即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只抓本企业最核心的东西,使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而

56、把企业不擅长的业务“外包”。这种优势不言而喻,而且这种思想在我国一些企业管理中已有所借鉴。经调查我们发现,我国企业中有些已经将仓储和运输业务进行外包,但仍占少数。从另一方也能看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已经有所发展,但仍然很不成熟。调查结果见表5。2、库存周转天数(略)4、品类管理所谓品类管理是指分销商和(或)供应商把所经营的商品分成不同类别,并把每类商品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基本活动单位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它通过强调向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运营效果。我国企业的品类管理现状调查如表7。我们发现,我国企业在品类管理的实施上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普及的,30%以上的制造业和批发业都实行

57、了品类管理。相对来说,零售业在品类管理的实施上要更加积极,53.7%的零售商都实施了品类管理。而且,调查发现,目前,大的制造商和零售商有些正在进行联合品类管理的试点。他们的试点表明,对于有些品类的产品,经品类管理可使得该产品的销售量增加20%以上,品类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5、市场缺货调查结果见表8。从表8看出,56.0%的制造企业和73.1%的零售企业都反映其产品有缺货现象。缺货现象的出现说明,供应链上物流不畅。因为调查发现,产品出现缺货的原因不是由于制造业的生产能力跟不上,而是由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信息不畅。造成产品在各节点上库存积压的同时,处于供应链末端的顾客却从零售商那里

58、找不到货物。虽然制造商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满足顾客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但由于供应链各级批发商库存过大,供货不畅,致使产品出现市场缺货。6、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是连续补货的方式之一。所谓“连续补货”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两者共享零售商的库存数据和销售信息,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来对零售商进行补货的过程。在连续补货的环境下,供应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供应商的订单,而是主动地为零售商补货或提出建议性的订单。这样可以降低补货成本;提高供货速度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水平;提高产品的可获得性,从而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而供应商管理库存就是零售商的补货系统由供应商执行,零售商商品数据的任何变化随时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决定未来的货物需求数量并向零售商补货。vmi实施情况调查结果见表9。从表9看出,有些大的知名的制造业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