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4)_第1页
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4)_第2页
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4)_第3页
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4)_第4页
第3课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故知新,1、认为人必须顺从自然的思想家是_. 2、精通权术的思想家是_. 3、墨家思想主要代表_的利益.,春秋: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战国:孟子:继承,发展“仁政” 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荀子:礼法并施,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主导:,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背景,2、黄老学说内容、特点,内容:,(治身)(治国),特点:,道家为本,兼采各派,“积极无为”“无为无不为”,1.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 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3

2、为巩固统治,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萧规曹随,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黄老之学的作用,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 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 马。阡陌之间成

3、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 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 居官者以为姓号。 后汉书.食货志,一次答信奉道家的窦太后的问 中,儒生辕固生批评了道家老 子之术,窦太后非常恼怒,说是 如此尖牙利舌,何不下栏斗猪! 要他与捉来关在栏圈里的野猪决 斗去。汉景帝明知辕固生言之有 理,却又眼见窦太后生气,不敢 劝阻,只好不动声色地给这秀才一口上等利刀。辕固生 持刀下栏斗野猪,一刀剌中,那畜牲应 声而倒,窦太后默然说不出话,这儒生 才免了一死。,1、设立剌史,监视地方。 2、实行推恩令, 大大削弱诸候国实力。,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 期和匈奴和亲的政 策,靠“文景之治”积 累的财富和兵力,对

4、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 反击。,公元前二世纪中叶, 中国衰弱的情势改善 后,就转而反击,夺 取了匈奴汗国最大的 可供耕种的土地河西 走廊,控制西域,跟 更多的外国接触。于 是西汉王朝和中国成 为同义语,中国人被 称为汉人、汉民族, 中国字被称为汉字, 中国语被称为汉语。,汉代军队里普遍装备了 “环首铁刀”,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原因 1.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 2.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 的矛盾尖锐 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问题探究: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

5、。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2、董仲舒的新儒学,1)来源,2)内容,3、实质,思想文化专制,统一思想,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权至上”,“君权神授”, 对君主实行限制-如果人君无道, 天将降下灾难来谴责和威慑。,以儒家的_为骨干,融合_、 _以及_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公羊春秋,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4、影响,消极方面:儒学独尊,遏制了思想

6、的自由发展。,政治:儒学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思想:a.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内容和朝廷选官德考查标准,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b.政府对儒学的重视,也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本课知识总结,黄老之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内容,特点,影响,“独尊儒术”的背景,董仲舒的新儒学,“独尊儒术”的影响,来源,内容,评价,汉代思想大一统,练习,1、汉武帝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A、传统的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黄老之学 D、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 2、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C、统治

7、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新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 A、其宣扬的仁政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D、汉武帝对原先儒家思想的不满 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性善论” D “大一统”的思想,B,D,5、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6、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大一统的形成 d儒学之

8、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bd B、abd C、acd D、abc,C,D,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 乃令民得卖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黄帝的养生秘籍 据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寿命达到 了人类自然寿命的高峰,活了120多 岁。其子孙也皆善养生之道而寿高百 岁。据史料记载,黄帝之子少昊活了 100多岁,少昊之子帝喾活了105岁, 帝喾的儿子尧更是享年118岁的寿星。 黄帝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呢? 他平时注意约束自己的思想,不产生 过多的欲望,心情安定而不受外界的 骚扰。因为精神专一,所以他虽然劳 动很辛苦

9、,但并不怎么疲倦。因为, 他在物质上没有什么过度的欲望,所以生活得很开心。在饮食 方面不论是好吃的还是平淡的,他都吃得津津有味。在穿着 上,不论是粗糙的还是华丽的,他都很随便。他乐于与民同乐, 作为国家的治理者,他尽己所能为百姓造福,而绝不自以为 尊,黄帝内经的著成,不仅在中国 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即使在 国外的影响也不容低估。日本、朝 鲜等国都曾把黄帝内经列为医 生必读课本,而部分内容还先后被 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在世界 上流传。近年来一些欧美国家也把 黄帝内经列为针灸师的必读参 考书。,养生之道,文帝,景帝,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天,头,地,日月,雷霆,江河,金石,草木,阴晴风

10、雨,足,眼睛,声音,血脉,骨节,毛发,喜怒哀乐,都是“天人感应”惹的祸,公元前135年4月,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6月,辽东高庙又发生了火灾。正在家里养病的董仲舒听到这两件事,心里惴惴不安,连忙抱病给汉武帝写了一份奏章,大谈“天人感应”,说汉高祖庙园失火,是天对当时政治不满,有意降祸人间。他的草稿刚写好,恰巧中大夫主父偃来看他。主父偃也是个精通孔孟学说的人,他当了官后,便搜刮民财,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他平时与董仲舒也不合,于是便把董仲舒的草稿送给汉武帝。汉武帝看后,大发雷霆,召集使臣商讨对付的办法。当时,董仲舒有个弟子叫吕步舒,也参加了讨论。他不知道这份奏章是自己老师写的,因此慷慨陈词,要求杀掉

11、写奏章的人。董仲舒被关进了监狱。后来,吕步舒知道了真相,百般营救,董仲舒才出了狱。此后整整十年,他都没有得到汉武帝的起用。,知识链接:春秋三传,是解释春秋的三部经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左丘明作,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编年记事体,不但记载鲁国的史实,而且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而且记社会小事;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公羊传公羊高作,主要精神是宣扬儒家思想中拨乱反正、大义灭亲、对乱世贼子要无情镇压的一面,为强化中央集权和大一统服务。 谷梁传谷梁赤作,着重宣扬儒家思想的另一面,即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董仲舒简介,董仲舒(前179-前10

12、4),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中期著名思想家。他的一生是为经著述、改造儒学、实践儒学的一生。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先后任江都相、胶西王相,后辞官著书。 他的作品: 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三年不窥园 汉景帝执政的时候,董仲舒经过苦心钻研,终于达到了“专精于述古”的程度,当上了官方讲授儒家经典的博士。可是,那时他还没有得到汉景帝的重视。于是,他写了一篇士不遇赋,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从此,他不再出家门,整天坐在家里,专心致志地钻研儒家经典学说。,他屋后有个园子,虽不算很大,但景色却颇有别致。园内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冬秋不衰,春夏尤艳。还有那曲径小道,幽雅清逸。为了领会

13、春秋中的微言大意,他狠下心来,刻苦攻读,三年不进园子一步,甚至眼睛也不朝园子望一望。成年累月地读书,连阳光也不见,他变得面黄肌瘦,呼吸短促,还得了肺病。经过整整三年的闭门苦读,他终于精通了春秋,成了闻名一时的鸿儒。,孔圣人的“韦编三绝”靠的是力气,名儒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凭的是力气,李白的磨杵成针,苏秦的悬梁刺股,匡衡的凿壁偷光,也大都是力气活。 钱钟书是公认的才子,博闻强记,才华横溢。其实他的成功,也多半靠力气。考进清华园后,他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拼的就是时间和力气。在西南联大时,恃才傲物的钱钟书曾口出狂言:清华没人配带我读研究生。但他最崇尚的仍是力气和才气。当然,他的运气也不错,考

14、大学时,虽然英语和国文成绩极佳,但数学是零分,好在招生人员破格录取了他,要不然,他后边的路还不知怎么走呢。 鲁迅的文学成就可以说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可是他自己说:我哪里有什么天才,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也用来学习罢了。他的英年早逝,大概也与他平时花费力气太多甚至透支有关。有人来请教“弄文学”的门道,他老老实实地说:“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忍,(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 渴望成功的青年朋友,一定要记住这样的道理:才气是稀缺资源,运气则可遇而不可求,惟有力气,取之不尽。一个人可能才气不大,运气不佳,但只要坚忍、韧长,持之以恒,同样会取得成功。,良师益友,三纲五常,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