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_第1页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_第2页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_第3页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_第4页
教师须知的几大心理效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应掌握的七大心理效应1. 蝴蝶效应:(1)起源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暴。在心理学上,蝴蝶效应表现为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连锁效应,因果性不明显的情绪反应和行为。(2)症状因为几天前发生的一点小小不顺利,而开始心情烦躁,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小的情绪波动渐渐在心底形成轩然大波,最终以不可预见的狂躁模式爆发出来。时间累积得越久,崩溃的后果越不堪设想。(3)教学应用学生烦躁压抑和郁结情绪的大爆发,有时会是小的不快的长期积累和郁结。所以不可忽略学生小的情绪,更不要让它郁结在心中同时的大爆发,有时学生与教师间的对立与冲突,也许并

2、没有明确唯一的原因,而是小的事件的堆积、累积。一是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细节,适时引导学生情绪宣泄,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二是教师应慎言慎行,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与眼神可能激励一名学生,也可能毁掉一名学生。所以,我们应牢记:做人做事,注重细节,及时反思,及时沟通,防患未然。2. 齐加尼克效应:(1)起源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的一次实验。他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的工作不能顺利完成,而让另一组毫无阻碍,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尽管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非常紧张,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思绪总是被那些任务困扰,紧张

3、状态持续存在。(2)症状在接受一项工作时,人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而工作中的人往往不停地受到叠加任务,因此,紧张状态无时无刻存在并叠加累积,在周末假期休息时甚至都无法放松,长期疲惫不堪,最终导致神经衰弱和亚健康的出现。(3)教学应用学习和工作中的紧张情绪确实有点无解。“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任务完成紧张就会解除”。 因此紧张情绪只存在于任务未完成而又无事可做的间隙里。紧张情绪对于思维与学习效率的影响可能超出了我们教师的预料,我们平日讲课头头是道,在面对众多陌生人讲话时却往往会辞不达意。这就是紧张情绪对人思维与效率的影响。教师应想办法让学

4、生能尽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同时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事情,也是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的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繁重的学习任务尽量分解成几个能快速完成的小任务,并注意学科间的协调。我们应该想到当一项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之前,学生又得面对来自其它科目的多项任务,学生往往会因无所适从而敷衍了事,有的学生甚至会放弃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要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有的放矢,勇于正视,面对,拿下。3. 罗森塔尔效应:()起源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

5、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 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2)症状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

6、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批评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这就给教师敲响了警钟。(3)教学应用对学生满怀期待是一种无可替代的激励学生的力量。也就是指心理暗示的力量,潜意识的力量。给学生希望,学生才会真的有希望。长期的埋怨与斥责,容易引发学生集体对立情绪的产生,然后在叛逆心的驱使下,使得学生向我们希望的反方向发展,最终成为我们口中时常批评的现象的活标本。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埋怨

7、与斥责其实仅仅是为了宣泄自身的压抑与不满情绪。这种教育学生的方式,其实质是教师自我情绪的宣泄,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不存在任何教育作用的。它其实是以激起学生不良情绪为代价换来教师自我情绪的平复。当然这样的方式可能会收到暂时的效果,但这种效果是来源于学生内心对教师畏惧,而不是出于真正理解了教师的良苦用心。真正的教师威信显然不是来自学生的畏惧,而应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对教师的尊重与爱。因此教师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大爱情怀才是点燃学生希望之灯的火种。4. 蔡戈尼效应:()起源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一个实验: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同时演算相同的数学题。其间让甲组顺利演算完毕,而一组演算中途,突然下

8、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乙组明显优于甲组。这种未完成的不爽深刻的留存于乙组人的记忆中,久搁不下。而那些已完成的人“完成欲”得到了满足,便轻松地忘记了任务。()症状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一日不得解脱。蔡戈尼效应使人走入两个极端:一个是正面的促进,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甚至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另一端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罗嗦,时常半途而废,总是不把一件事情完全完成后再转移目标,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教学应用教师应注重教学节奏的掌控,细化到一堂课,那就是“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思,什么时候论”应了然于胸。适当

9、的“卖关子”,既能激发学生思考,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没有必要每一堂课都讲得那么“完满”,充分利用学生天性中的完成欲,让学生内心有所期待。教师适时埋伏笔,学生遐想不余力。5、破窗效应()症状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教学应用关于这种心态,在教学实践中有两种理解。一是学生最初对学习都是充满期待的,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知识漏洞开始出现,如果教师未能及时干预,“破窗效应”便出现了,学生开始

10、放弃一个科目,随后全盘放弃,直到从学习方面延伸至其它方方面面。二是教师一开始对学生充满期待,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学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让教师的期待感减弱,随后教师出现反正“窗户”都不是我“捅破”的,再捅一下又何妨的心态。于是学生被逐渐地放弃。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多作正面引导,多鼓励,充分的相信学生。对学生的问题现状实事求是、实言相告肯定没有错,但也不一定有效。适当的说一些“假话”也未尝不可。综上所述,什么样的环境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心态产生什么样的环境。教育是于细微、无声处显思想。6、晕轮效应()起源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

11、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症状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师对学生的个别缺点

12、,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教学应用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因为他已经不是学生而是“圣人

13、”了。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误。要认识到人的性格是立体的、360的,不能以偏概全。因此包容心对于教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核心任务应是不断地发现、包容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指出甚至是粗暴的斥责。教师应客观、辩证的看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公正、公平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7、虚假同感偏差()现象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教学应用这一心理效应的应用也可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教师很容易地会认为学生都非常的尊重自己,或者说认为学生理所当然地应该尊重自己。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前的学生从小接受了比我们以前更多的平等的思想。在他们的心中早就淡化了以往的“师道尊严”。如果单凭“教师”这一称谓就想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尊重,就是“虚假同感偏差”的典型表现。二是由于中国传统“师道”观念的影响,教师有时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了“神坛”的位置,并有意无意的在学生面前表现成一种“道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