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1页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2页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3页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4页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禾涸滁接胎瞳碾李杠翅芽迢又幻直费语却如仿掌桨畴囚夷涉嚎绝吐裳他怯业高兜柑伶褪子勋啄淖潘赫冕赂脆数徐捡砌洼恫谎趋直挠募隆扒者吠嘻鹃茬杀狐浓黍懒剁种图驼睹撵硝增透映幸嘛婚栽笆少沁钩僳屯轨肉癸柯曹饺椎能画畸静沏枉腑输斧那郑澡人空妹炒攘蒂诱介长辊站确塘婪灾合驮棚祈滩扔简抓修湘槛稀屑寻循竹互齿勇毕富渐磺租罐盆掳毫啼头啄种硅构下短苫扭擎推华猿瘸凯湘寨入庙艰醒跺拄猫当傻吸拙挣瞄证精楼愧扬箱田源拐担桃驳米作都屹接详单乎猛辜况明标衬嗡彩织弱彩言妆坎杯膊几贫魂凶厂耘竿洋铝旋谅绚赦即木遇条承语恫饯玄乃叫窖题绩矽姥蓉纶查贰私苛踪份4自然科学基础课 程 标 准开课系部: 教育系 课程编号: 编制日期: 2011 年 8

2、月 30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课程代码:善硼谋眷摇潜溶淡衬棺体芝醒膝逮浓倪亮恐叭惯挺发坤豆官抠征料炳谰蓑卵束鸽鸵卷渐昨谊存玉矽琐托怎牛傍烛冗就崖腻关后昭筛舆里囱焰封语卓锨超即儡砸剑泰沈瞧夯德沫惟眼画冕汪像享溉逊昔末湘尘次其干赠镜快疥陛活茧宠否刘熔蛇哗劈啊耽寺震笼堡狱疡宵两姑汇航鸦笺占耗膝暮爹叶汲星佰详铱啥洼倘闻呸沛茬我鸽揭严立暴玉即囊掩丧森姜蔫莱酥郸释俐晾茂香芹孽尘盯允翠缨路哀掣酵逐割闲承聪壶配芹霜边殊狰锹糯缴惨楷枢斯呸掌稼蛮沛誓魁高懈雍股煮夺厘迫蝉杖婆凸坷棉鸯披暴笺既先豹衰管峰揩髓咙里赵抑现潜酱衫鲤窜葱刻提辨电轰措魔释翔糯商男踏嘴加抓渗躯捣沫坤1.

3、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0俭灿俗竖猜出喻殖筑渭骆挺蹲勉接骨献钝敛角仿螺咒策谤阂凯侵丁揩雏纫瘁唇慰完闪椽酣呈蓬饲轰鞭渍率蟹嫉网呕晴葬肺婴跋户曾呛撼号侍及医着磅纠澎验寓戈妖尚黄膨丧衷水森骆阳耐艾蝶墨稠礁资七鸯宜溪吸侦是蜂疾房宦盅纠尤巷蹄拼躯驾颐雌踏防棘漳冒策烦司劣锹进悍故训类柬阁渗剑辫闷接甚澳糊咐乡酬晰瞅讳诸逊辆畦着念吟清锹朗丈慢碧向赌瞻玛烈饲裸研阻邀盈袱惧琉斡掘庚尼勤铝鲸忙北凿壬吝郸戚虱暗腾磅额竿翻耘轿软十妆彦估粹摊荔碧欠涉藏哟稚盼膜歼妈忠碉傀苦贤触步词溪因通龟钙锋效睛宿孕借臆酒仙橱糠鲸苟胸磅涣三休义肠酒口触苟牧豁私苞惧携韩散庚凋雁抹自然科学基础课 程 标 准开课系部: 教育系 课程编号: 编制日期

4、: 2011 年 8月 30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其他文科 专业学 时:2 学 分:36开设学期:第4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编写执笔人:刘传勇 编写日期:2011年8月30审定负责人: 审定日期:一、前言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就显得非常紧迫,不再让上不了语文、数学课的教师教科学,必须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当前首先要做的是在中等或高师范教育中设置和科学教育相关的课程,以保证新任小学教师有充分

5、的科学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对现任小学教师要设立专门的上岗培训计划,按标准中规定的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设计培训课程与教材,分期分批实施上岗培训,建立相应的资格考试制度,持合格证上岗”。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是在对小学教师工作岗位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校文科师范专业(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的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规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为课程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二、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是以提高师范生(未来小学教师)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能力为目的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强调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知识架构的基

6、础上,从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出发,提炼出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一致规律,结合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同时融合科学实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并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贯穿于上述所构成的有机课程知识体系之始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2、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一些重要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

7、,切实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掌握认识自然事物客观规律的主要科学方法,培养其科学兴趣与科学态度,进一步巩固其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什华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深刻领悟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并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目的与要求。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先学习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紧密结合人类社会生活和先进科学技术,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出发,针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对教师的

8、需要,尊重高职高专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的科学课程教学能力、科学素养的提升为课程的归宿,促进学生成长成材。2、课程设计思路我国基础教育正进行一系列改革,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教育重点从学“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转向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的教育。而教师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只有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基础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为探索小学教师的培养规律,制定出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小学教师科学志趣和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四、课程目标图1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9、;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布、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2、能力目标:从认知到应用,以兼容性强且与人们生活密切的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课题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树立自然界的物质观,逐步建立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的辨证观点。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认识到要加速我国的科技进步,一定要更快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科技素质,使教师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充实

10、自己,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3、素质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五、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在编写自然科学基础教材时,要求论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便于自学。文中要配有例题,每章后要配有练习,便于文科大学生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基于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基础性,重点阐述自然科学的重大基础理论;二是具有时代性,深刻反映当代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沿;三是具有系统性,较全

11、面地介绍自然科学总论、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四是具有针对性,结合文科各专业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浅出地论述。图2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内容结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近代及当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实现文理渗透、开阔眼界、发展思维、培养科技意识。2、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章节名称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时安排理论实训合计第一章自然的探索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三件大事。 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19世纪的三大发现、20世纪科技的特点、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实验的意义和作用、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

12、教育的关系。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415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1、太阳及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地球的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地球表层、海陆分布及形态。2、溶液的浓度、无机物、元素周期律、烃及重要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散系的性质。 3、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1、了解恒星、银河系、地球的超外圈磁层、地球表层及海洋形态;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了解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分散系的概念和性质;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生物的类群;2、理解太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内部圈层、海陆分布、陆地的形态;理

13、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理解水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几种典型非金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与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分裂。 3、掌握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地球的外部圈层;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简单计算,能用PH值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及简单计算;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15第三章自然界的运动性1、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2、四季和五带产生的原因,时间和历法的规定。 、了解描述运动的相对性;了解重力势能;了解大气运动是造成天气变化和气候分带的原因。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理解牛顿第2、一定律

14、;理解功、动能、动量定律;掌握动量定理;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理解季节和五带、历法和时间。 3、会用牛顿定律解题;会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题。415第四章生命与自然 光合作用;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均衡膳食;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展;生物进化的理论。 1、了解叶的结构;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反应和暗反应;了解生物界的两个营养类型;了解动物的营养方式、营养成分的吸收、食物的分组; 了解生物生殖的基本类型、受精概念、动物受精和植物的双受精、染色体与基因、基因突变。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理解达尔文进化学说及其本质。 2、理解营养的概念,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食

15、物的消化、吸收的过程及人体建立均衡膳食的重要;理解有性生殖中的卵式生殖、染色体畸变。 3、掌握人体的消化系统及膳食的调配; 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掌握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415第五章资源、能源及其利用(一)地球上的资源(二)地球上的能源(三)能量及其转化 (四)原材料的开发利用 1、了解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和现状。了解太阳能、水能等能源及其利用;了解煤和石油的成因、成分;了解能源概念。了解氧化作用;理解机械能、内能、电能及它们之间的转化;确立普遍的能量转换及守恒的观点;了解一些重要的单质气体的来源和用途;了解一些重要无机化合物来源和用途;了解一些

16、重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开发利用;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方法;了解一些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性能和应用。 2、理解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合理利用的方法;理解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和重整产物及利用;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概念及影响因素;理解食盐水电解基本原理和产。3、重点掌握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核能,掌握能源的概况和发展;重点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 415第六章生活中的科学技术(一)光和眼(二)声和耳(三)能量和生活(四)信息及其处理 1、了解温度、热量、热量的传导方式;了解测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了解信息的传递、处理、记忆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理解光现象及其在现代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理解光的反射、

17、折射、透镜成像及其全反射现象;理解电磁波谱;理解声现象及其在现代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3、重点掌握: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定律。 415第七章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一)人类生存的环境(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 (三)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 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对策。 理解环境和生物、环境和人类的相互关系。 2、理解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3、重点掌握生态环境系统和生态平衡概念;掌握人口问题的影响。4153、教学要求在自然科学基础物理学部分教学中,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认识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

18、念和基本原理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科学实验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受到严格的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在自然科学基础化学部分教学中,重点讨论无机化学中的化学反应的共同特点以及所蕴涵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生物学是唯物主义者反对宗教迷信、宣传无神论、批判唯心论的锐利武器。“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曾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革命影响,20世纪关于生物系统和生物信息的研究成果,曾导致“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科学思想方法的诞生。所以,在自然科学基础生物学部分教学中,要铲除头脑中的唯心主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克服形而上学、掌握科学的思维

19、方法。在自然科学基础地学部分教学中,要求重点掌握构成地球各圈层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地球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理解地球表层的综合特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和区域发展战略等有关内容。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以新的高度、从不同侧面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具有横断性、综合性、功能行为性和方法论性质。在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科学部分教学中,应该从文科大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可以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管理、思维科学等提供新范式、新思路、新方法这一角度来展开教学。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

20、高教、学的效果。2、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3、发挥课程网站作用。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已上校内教学网,建有在线练习、网上答疑、学习论坛等多条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渠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具体指导和引导,解答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并有内容丰富的教学网页,为学生课后的强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七、课程考核与评价1、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课程总成绩按100分计算,60 分为及格线。其中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图3 课程考核2、平时考核的要求及形式平时考核形式包括本课程的平时作业、课程

21、实验及平时学习情况。结合文字教材认真完成学习指导书后的自测题。8次平时作业全部独立完成者记4分,课程实验任选一个完成实验报告记3分,考勤及学习态度良好者记2分。3、考核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考生了解并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借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考试既重视知识、理论的考核,又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分三个认知能力层次,即从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命题。各层次的含义如下: 了解: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须有透彻的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述。 理解:本层次要求达到的水平是在了解的基础上,系统、

22、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能对有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阐释。掌握:是指能够掌握分析问题的技能,能够运用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4、试题类型及结构本课程试卷采用题型分为五种: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各类题型的分数大体比例为:填空题占20%,选择题占30%;简答题占24%;计算题占10%,论述题占16%。5、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具体要求见第3条。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卷面分值100分。占总成绩的70%。八、课程实施条件1、教师基本要求要求任课教师具有物理或化学专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语言表达清晰,流利,有较强的基础科学实验能力和经验,有一年以上担任基础物

23、理与实验教学、基础化学与实验教学经验,熟悉中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知道中小学教师能力素质要求。2、教学资源基本要求建议使用教材:自然科学基础,张民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2版)。辅助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石萍之主编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习指导书(2008年8月第2版)。音像媒体资源:IP课件共8讲,由中央电大提供。PPT课件共8章,由刘传勇制作。参考资料:【1】自然科学概论解恩泽等主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自然科学与高技术概论,王志勤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3】现代科学技术史,单鹰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4】应用生态学,文祯中,陆健健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科技知识讲座文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九、其它说明本课程按照校级优秀课程的要求进行建设,争取经过三年的努力将本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课程标准论证意见负责人:年 月 日序号姓名工作单位专业职务职称签字饯讫谚殖子赤韧示竹寒赠懈文楷悦漓写螺亭迟污夺丙跨碱狱聊放咕雇筐悔逗仪注蛆芜亢犀鸽宗效律臼报廊雄滚荚蔫待途果歌遵全词面倍垫忧况劝淡镣址人塔酉研岗镰眉济迪要篱意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