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_第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_第2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_第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_第4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表专业或学科 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项目名称以项目为纽带的计算机应用 技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 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类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负责人姓名黄崇本职称副教授职务信息学院院长学历本科电话87422472emailhcbzjbti .n et.c n建设起讫时间2007-2011项目建设团队姓名单位从事专业职称承担任务申怀亮浙江工商职院计算机高级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冯建新浙江工商职院计算机副教授精品课程建设徐建昌宁波金网信息 产业公司计算机高级工程师校企合作机制研究陶剑文浙江工商职院计算机讲师精品课程建设王璞浙江工商职院计算机讲师岗位课程

2、建设龚松杰浙江工商职院计算机讲师岗位课程建设一、主要考核 指标规模指标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 纽带”的思想制定方案,以项目为纽带探索“2211 ” 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每年招生计算机类专业学生 400人左右,75%以上的毕业生服务宁波经济。质里扌曰标示氾专业:争取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成国豕级示氾专业。课程教材:建设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建成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成功 2门省级精品课程。完成 3部以上的教材建设。教研项目:完成省级以上教改课题2项以上,发表教研论文 5篇

3、以上,开发应用项目3个以上,完成教学项目 10个以上。教学成果:争取获得市级或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教学团队:争取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团队建设成省级教学团队。能力指标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项目建设,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 学生就业能力。使每个专业教师有项目开发经历,使培养的学生100%掌握双证书要求,初次就业率达 95%以上。二、建设意义、目标与现有基础三、建设思路与技术路线四、建设内容与预期成果二、建设意义、目标与现有基础1、项目建设意义: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是浙江省十大紧缺人才之一,宁波市的商贸企业发展迅速,急需大量既懂计算机又懂商贸的电子商务人才,开展“以项目为纽带

4、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工作,对推动宁波商贸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有现实意义。2、 项目建设目标:探索符合宁波社会经济发展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宁波经济发展要求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具有宁波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建立高效、稳固 的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建设一组来自企业实际应用的教学项目。为宁波商贸企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人才,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零距离培养。3、 项目建设现有基础: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电子信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取得成绩: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浙江省精品课程、国家精

5、品课程(文件待发)。“基于IT职业岗位课程建设与实践”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获宁波市教学成果三等奖,“计算机类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的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已列为 2005年浙江省首批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已基本完成 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6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 20余篇。浙江工商职院信息工程学现有学生1000余人,教师40余人,学生初次就 业率连续四年在 95%X上。三、建设思路与技术路线1、基于校企合作(基地 + 项目)的IT高技能人才培养机 制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 我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

6、路, 其本 质就是“基地+项目”,即校企合 作的核心是基地,工学结合的核 心是项目。图1各课程(群)间关系基地+项目+课程A 共享共赢 *校内实验 实训基地 (自建或与企业共建)校办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独立资质、实体)校外实习 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建在企业)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社 会 服 务顶岗就业实习 专业综合实训 课程设计与实训融合技能项目的 核心课程教学; 基于岗位工作过 程的项目导向岗 位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认证 职业技能鉴定 技能培训 技术研发课程标准与. 评价ill-教学资源、 项目库建设 - - 工学结合教材建设双师队伍建设图2 “基地+项目+课程”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模式2、面向岗位

7、工作过程的“核心+岗位”课程体系建设融合职业标准、实行项目教学、注重效果评价;核心课程建设实现标准化、精品化;岗位课程建设实现过程化、项目化;打造精品(院级-省级-国家级)、树立品牌;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体系结构如图 1所示。积极探索产学结合、校企互动、共享资源、共赢发展的“基地+项目+课程”的校企共建课程建设模式,如图2所示。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项目导向”课程内容体系由系列阶段项目包组成。每个项目包由四部分构成:一是项目工作目标与任务,由具体工作(工程)项目确定;二是围绕项目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项目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配合,教学任务与工

8、作任务紧配合,形成本项目知识、技能、素质的完整合理结构;三是组织实施:在项目中,对工学过程做详细安排,讲什么,讲多少学时,什么时候讲,什么内容由什么教师讲,什么内容由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均做详细安排;四是项目包中包含工程软件、教学软件和教学评价等内容。要求通过工学过程,掌握本项目的必备知识,形成本项目的职业工作能力(技能) 。3、基于“核心+岗位”课程体系的“221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若干意见精神,提出面向岗位工作过程,以项目为核心的“核心课程群(A)+岗位课程群(B)+拓展课程群(C)”的课程体系(ABC),基于该课程体系,构建“ 221

9、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将专业 教学的六个学期划分为四个部分:“2”个学期的核心平台课程教学、“2”个学期的“ 1 + 2”式岗位课程教学、“1”个学期的拓展课程与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综合实训、“1”个学期的毕业实习与设计(如图 3)。“1 + 2”式岗位课程教学具体说明:主要实现1个专业主岗位课程与 2个专业辅岗位课程的教学,1个主岗位根据工作过程分成多个阶段(或过程),如主岗位I、II、III、IV等,其分布在2个学期完成;2个辅岗位课程分别分成 2个阶段(或过程),如辅岗位A( B) I、 II等,每个学期完成1个辅岗位教学。第6学期第5学期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第4学期第

10、3学期综合实践岗位(项目)平台(核心)图3 “ 2211 ”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结构4、项目研究步骤与人员分工(第一阶段: 20082009)时间做法和内容阶段成果2007年12月2008年7月市场需求、岗位调研与分析调研报告岗位能力分解“核心+岗位”课程体系研究核心课程建设指导性意见、岗位 课程建设指导性意见、教学项目 建设指导性意见“ 2211 ” IT高技能人才培养模 式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应 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标准.研究方案制定课程建设验收评价标准制定课程项目标准教学团队组建建设方案2008年8月2009年7月IT项目开发型实训基地运作机 制研究校内基地运作机制、校外基

11、地运 作机制项目开发(技术创新)教学方 法研究项目化课程教学方案项目开发与教学项目建设教学项目规范项目库建设项目库系统校企合作项目化教材建设出版教材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精品课程2009年8月2009年12月各建设标准的优化教学成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论文、教学成果课程建设的验收与评估验收报告省级或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及 申报省级以上规划教材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及申报省级精品课程校级或省级教学团队项目申报校级或省级教学团队校级、市级或省级教学成果奖 申报教学成果项目研究阶段性总结项目总结报告、论文四、建设内容与预期成果1、项目建设主要内容(1)IT创新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机制建设(2) 以项目开发(技术创新)为

12、载体的IT人才培养机制建设(3)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核心 +岗位”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主要课程建设(4)以岗位课程为核心的“ 221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2、项目建设预期成果(1)以IT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为目标,建立基地运作机制。形成准企业化管理机制,项目化 管理机制、教学实训项目建设机制、工学结合教学机制研究。(2) 以项目开发(技术创新)为载体,创新 IT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IT高技能人才 培养新方法。建立校内信息技术创新实训室( IT特长生工作室),实行准企业化管理,以IT项目 开发与技术支持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和IT项目管理能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 IT特长 生培

13、养机制和方法。(3) 构建一个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核心+岗位”课程体系。根据“融合职业标准、实行项目教学、注重效果评价”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构建“基地 +项目+课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每 一门岗位课程均以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为核心、校企共同开发,重点建设3门专业核心课程和 3门IT职业岗位课程,建成 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申报 2门省级精品课程,出版 3部教材。(4) 以岗位课程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平台、探索IT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探索基于“核心+岗位”课程体系的“ 2211”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2个学期的IT核心能力培养、2个学期的IT岗位能力培养、1个学期的IT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及1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每一个 IT岗位能力的培养都通过多个 项目教学完成,实行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一个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贯穿始终的IT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5) 出台若干适应工学结合的IT创新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和教学项目建设、岗位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技术开发项目3个以上,完成教学项目10个以上,完成2项省级教改项目研究工作,公开发表5篇以上教研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