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油茶病害防治技术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茶工程育苗、幼林、成林主要病害防治指标、防治设计、 防治方法、防治效果检查和建档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油茶工程育苗、幼林、成林的病害防治。也适用于全省其他 油茶生产的病害防治。2 名词解释2.1 炭疽病:由真菌引起。病菌有性阶段是围小 xx 壳菌 Glomerellacinguat(Stonem.)Spautd. Et Schrenk,无性阶段是胶孢炭疽菌(Colletotrlchum gioeosporloldes penz.)。病菌主要危害油茶果和叶,其次危害枝梢和花蕾。果实病斑典型的为黑褐 色圆形或椭圆形,有轮生小黑点(病菌子实体)。叶

2、上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有轮生小黑点。2.2 软腐病:由真菌引起。病菌名称有的认为是油茶黑粘座孢霉 MyrotheciumCamelliae(Liu, wei et Fan)P.K.Chi, Wu et Lin,另有认为是油茶伞座孢菌( Agaricodochium CamelliaeLiu Wei et Far)。本病主要发生有苗期,成林发病轻。危害叶和果。湿度大时叶斑呈水渍状腐烂,在病斑表面产生灰白色圆形颗粒。天气干燥时,病斑呈红褐色枯斑。果斑先 呈水渍状腐烂,有时长灰白色圆rolfsii Sacc.);病菌侵染苗木根和根茎部。病部褐色腐烂块状。病根及土表 有白色绢丝状菌丝和油菜籽状菌核(

3、菌核初期为白色,然后变为黄色,再变成 红褐色至黑褐色圆形颗粒)。2.4 赤枯病:由真菌引起。病菌名称待定。本病只危害油茶叶。病斑红褐色云纹状或赤 褐色枯斑。2.5xx 根腐病:由真菌引起。病菌是毁坏柱孢霉 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cholte n。病株根部腐烂,最后枯萎死亡。2.6 半边疯:由真菌引起。病菌是碎纹伏革菌(Corticium scutellare Brek. et Curt),本病发生在油茶老林病枝和主杆。典型的产生白色膏药状菌膜,严重时木质部腐 烂。2.7 烟煤病:由真菌引起,病菌是山茶小煤炱菌Meliola Camelliae(Ca

4、tt.)Sacc.或茶烟 煤菌(Capnodium theae Hara)。病株芽、叶和嫩枝产生黑色霉点或铺满一层黑 色烟煤状物。2.8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创造不利于病害发 生,有利于林木生长发育和有益林木生长的生物生存和繁殖的条件。所以,应 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在当地的发生情况,有机地应用各种防治措施,建立一 个以林木为主体的合理生态系统,并力求保持相对稳定,能经济有效地把病害 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2.9 历史病株:油茶林内有的植株年年炭疽病发生早、发病重,有利于病菌的积累、繁殖 和传播。常常成为炭疽病传播中心。人们把这类病株称历史病株。2.10

5、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是指寄主植物的品种中,对某一种或几种病害具有一定抗性的品 种称抗病品种。2.11 抗病优株:自然界油茶林中有许多单株对炭疽病抗性很强,果实发病率低或不发病, 而且经济性达到优株选择标准。因此,把这类单株称抗病优株。物质。在习惯 上,杀菌剂除了用以防治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外,还包括类菌原体、类细 菌、病毒、线虫等引起的林木病害。本项规程中常用的杀菌剂有波尔多液、多 菌灵、退菌特、托布津及石硫合剂等。2.13xx 发病害:在油茶苗期、幼林和成林中,有些病害年年发生,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 病,因此,把这些病害称为常发病害。如油茶炭疽病、赤枯病、软腐病。2.14 感病指数(又称病情指

6、数):感病指数是表示某种病害危害的严重程度。其方法是:在调查某种病害的危害程度时,先拟订发病程度分级标准,然后按照发病 轻、中、重分级,每一级用一数值表示。根据调查材料,按感病指数计算公式 计算出标准地病害危害的严重程度即感病指数。3 防治对象及指标3.1 防治对象油茶炭疽病、赤枯病、软腐病、菌核性根腐病、烟煤病、幼林根腐病、半 边疯。3.2 各病害经防治后,防治效果应达到的指标重病区经防治炭疽病感病指数在 10 左右;赤枯病和软腐病感指数 1015; 烟煤病感病指数 1020;菌核性根腐病病株率在 5%以下;幼林根腐病病株率为 12%;半边疯病株率在 3%以下。3.3 可行性评估3.3.1

7、各级技术人员加强防治技术的指导和组织防治工作。3.3.2 根据需要,不同时期举办病害防治培训班,培养具有识别主要病害和 掌握防治技术的人才。3.3.3 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评估工作。检查评估拟采取抽样 调查,评定防治工作开展优劣,查定防治效果。在进行病害调查前,要查阅病害技术档案,访 问油茶培植员或护林人员和熟悉调查地区情况的有关人员,再选定调查路线。 根据需要确定调查方法。各主要病害发生时期及适宜调查期见(表1)。4.1.1 油茶林病害踏查:踏查是沿着预定的路线进行。踏查路线要通过有代表性的小班,并且在调 查范围内分布比较均匀。踏查路线之间的距离因调查精度要求而不同,可自 250

8、1000m或者更大。主要根据目测估计,可分轻、中、重三级,分别用“ +”“ +、”“ +符”号表示。分级标准因病害种类不同而异。根腐病、半边疯常用病株率表示危害程度,病株率10%以下为轻、 1125%为中、 26%以上为重。炭疽病、软腐病、赤枯病、烟煤病等叶果病害,用叶或果 发病率表示危害程度,发病率 5%以下为轻、 615%为中、 16%以上为重。病害 分布情况以单株、成块、成片(0.3ha以上)、大片(1ha以上)四级记载。调 查时要记载地势、土质和当时气候等自然条件。也要记载水、肥、抚育措施等 管理水平。并填入表 2。发病率计算公式:调查病株(XX、果)数发病率( %)=x 100%(1

9、)调查总株(XX、果)数4.1.2 油茶林病害详查:在踏查的基础上对某种重要病害进行专题调查。调查内容可根据调查目的自己拟定。具体方法是选取样地进行调查。取样方法可用对角线式;“ Z”式;顺行式;棋盘式;隔行式或随机取样法。一般情况下,病害分布均匀的林地, 可随机选取 5%左右的样树做为调查对象。样点要均匀分布在调查林地内。地形、土质和栽培管理不一致的林分,取样可适当多些。标准地内病害危 害严重程度的统计方法,根腐病用发病率表示,局部性病害常用感病指数表 示。刀各病级株数X亥级代表数值)感病指数=00(2)调查总株数 最高一级代表数值调查时,根据(表3、表 4)的分级标准,将调查株填入表 5

10、所属病级内,将调查资料进行整 理、计算出感病指数。同时将其他调查情况一并填入表5。根据感病指数值分析病情。指数越大,病情越重;指数越小,病情越轻。发病最重时指数为 100;无 病时指数为 0。4.1.3XX病害踏查:苗圃中的踏查是巡视全苗圃。最好先准备苗圃的平面图,或在踏查中勾绘 苗圃草图。将观察结果在图上标明。首先了解苗圃的地形、地势及周围环境。 其次了解苗圃一般卫生情况,如杂草是否很多,枯枝落叶及各堆肥是否处理得 当,苗床及排水沟是否及时培修等。再了解苗木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病面积和危 害程度,危害程度仍以目测估计,其分级标准参考 4.1.1,并填入表 6。4.1.4XX病害详查:通过踏查了解

11、全苗圃的概况。在发病程度不同的圃地中分别设置标准地。 或按立地条件不同和苗木栽培管理方法有差别的圃地分别设置,对每一块圃 地,记载土壤和地形地势,包括排水及地下水情况。同时查明苗圃地的前作 物,肥料的种类和数量,种子来源和发芽率,播种日期和方法,出苗日期和整 齐度,抚育工作的项目、次数和日期,往年病害发生情况,当年病害发生的时 期、发展情况、防治经过和效果等。在每一块圃地上按对角线的位置设置 5 个 标准地,标准地应在 1m2 以上,将标准地中的苗木逐株检查,计算感病指数, 并填入表 7。4.2 防治方案的制定在病情调查的基础上,应制订防治计划、确定防治对象、面积、措施、实 施时间、各项物资的

12、准备、所需经费、防治效果检查等均需作出计划。5 油茶各生育期病害综合防治措施5.1.2 防治措施5.1.2.1xx 地的选择和管理: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及排灌方便、便于集中管理的地方,苗圃地应轮作。5.1.2.2xx 地耕作:消毒、施肥;冬季翻耕、冻土、春季作苗床、深耕细作(深20cm以上),用熟石灰消毒(每公顷750kg),床宽100cm,高2025cm。施足腐熟基肥,不施垃 圾肥。5.1.2.3种子:选择优良品种育苗,种子进行抽样检疫,播种前用50%可湿性托布津400500倍液或25%可湿性多菌灵1000倍液等药液浸1015min,凉干、摧芽。5.1.2.4播种:采用开沟点播,密度适当,每条

13、沟播二行,株行距7cmx20cm,每公顷播750800kg 种子。5.1.2.5xx 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落叶,搞好排灌。软腐病流行期,应及时排水,降低湿 度,少施氮肥,xx 过密时,应适当间苗。5.1.2.6 药剂防治a. 软腐病、炭疽病发生初期使用1%波尔多液;50%可湿性托布津400600 倍液; 25%或 50%可湿性多菌灵 10001200倍液喷雾。每半月喷雾一次,连续二 次;b.菌核性根腐病发病期及时拔除病死株,苗木根部用50%可湿性多菌灵800倍液或 50%可湿性托布津 400倍液淋根,也可用 10%硫酸铜液浇灌苗木根茎 部。在上述药剂缺乏的情况下,可用熟石灰撒在苗木根茎部及根

14、际土壤内,每 公顷用熟石灰 750kg。5.2油茶xx病害综合防治5.2.1 防治对象:炭疽病、赤枯病、根腐病。5.2.2防治措施丰产目的。5.2.2.2现有油茶林病害防治a. 油茶幼林炭疽病、赤枯病的感病指数为 510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所用 药剂及浓度同5.1.2.6中的“a;b. 油茶幼林中,病果率在30%以上的植株,用优良抗病无性系嫁接换冠。c. 根腐病发病初期,用熟石灰埋入蔸下(离主杆1020cm左右),每株施0.5kg。重病株在树冠投影下根际周围挖环状沟,用25%或 50%多菌灵800倍液或 50%退菌特 500倍液淋根。5.3油茶成林病害综合防治5.3.1 防治对象:炭疽病、半边

15、疯、烟煤病。5.3.2 防治措施5.3.2.1 结合秋、冬季全垦深挖,将病落叶、病落果埋入土内。对拥挤过密 的植株进行间伐,使植株之间枝叶不重叠,不拥挤为宜。5.3.2.2 炭疽病的防治a. 清除历史病株;b. 严重发病地点进行药剂防治,所用药剂及浓度同5.126中的“a”c.老林产量低,发病严重,采用抗病优良无性系更新造林。5.3.2.3 半边疯的防治:病斑用小刀划破,涂抗菌剂(402)药 200 倍液或 25%多菌灵 200400倍液。5.3.2.4 烟煤病的防治.治虫防病,用波美0.51度石硫合剂防治蚜虫、介壳虫和烟煤病,有良好效果;b.用水玻璃100300倍液喷洒长有烟煤菌的植株,干后

16、烟煤菌脱落;c.可参考群众用黄泥水喷洒叶面,干后连同病原物脱落的防治办法。检查油茶林(苗)各病害发病情况,防治前危害程度,防治后病情恢复情况,并分级记载统计。.2 检查时间检查要在发病初期、盛期和后期各检查一次,以便了解防治作用的持久 性。苗木病害的检查次数还要增加,死亡苗木很快就会干枯,时间长就不易识 别,应每隔 3 日检查统计一次,直到病害停止发展为上。6.3 检查方法6.3.1 全面检查法:即对各防治小区内的油茶林或苗木全部调查统计感病百分率或分级统计算 出感病指数。苗木在 200300株的小区;成林在 0.20.3ha 的范围内,常采用这 种检查方法,并将结果填入表 8。6.3.2 样

17、方或标准地检查法:苗木病害试验小区面积在 0.03ha以上;成林试验小区在 0.4ha以上,可设 立固定样方或标准地 15 个,分别统计感病率或感病指数。结果填入表8。6 . 3 . 3标准株检查法:在各试验小区内按对角线位置随机选定 50100株油茶植株为标准株,或按 栽植行每隔 35株选 1 株作为标准株,标准株在小区内分布均匀,但不要在小 区边缘的 12 行内选择。标准株应编号并挂号牌或用红漆在树干上标记。以后即以标准株的感病率或感病指数来计算防治效果。结果填入表8。6.4防治效果评估苗木菌核性根腐病、幼林根腐病防治效果可用感病百分率;炭疽病、赤枯 病、软腐病、烟煤病、半边疯可用感病指数来检查统计。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对照区感病指数 -防治区感病指数防治效果()X 100(3)7 建立技术档案7.1 苗木、幼林、成林病害发生情况调查统计表。7.2 苗木、幼林、成林病害防治技术总结。7.3苗木、幼林、成林病害防治效果统计表。7.4 技术档案要确定专人负责,并由业务领导和技术人员审查签字,本技术 档案一式二份,一份由生产单位保存,另一份上报主管部门存查。油茶主要病害发生期及适宜调查期(表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