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 第二章 脏腑经络吉林大学课件_第1页
中兽医学 第二章 脏腑经络吉林大学课件_第2页
中兽医学 第二章 脏腑经络吉林大学课件_第3页
中兽医学 第二章 脏腑经络吉林大学课件_第4页
中兽医学 第二章 脏腑经络吉林大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畜体是由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三个部分组成。脏腑是生命活动的中心,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联系畜体各个部分的桥梁。气血津液是维持畜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是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们又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生成的,经络也需要气血津液的滋养。因此,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使畜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第一节 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是通过研究、观察畜体的外部征象来了解内脏、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古人称脏腑为脏象,“脏”指藏在体内的内脏,“象”,即象征和形象,是指内脏的机能活动或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征象。由此可见,这一学说对于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兽 医理论中

2、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章 脏腑经络,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根据其形态与功能的不同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脏”有收藏的意思。五脏总的功能是收藏精气,供应畜体需要,故内经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六腑是水谷的通道,其总的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传导、排泄糟粕。故内经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 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胞宫。“奇”是异,“恒”是常之意。由于它们在形态上似腑但又不直接接触草料,是相对密闭的器官。功能上似脏可以贮藏精气,似脏而非脏,是腑而非腑,又不象六腑那样和五脏 有表里配属 (胆例外)所以把它们称为

3、奇恒之腑。,由于脏腑学说的特点是以五脏为核心,通过经络的相互络属,将畜体的内脏与在体表的口色、孔窍、五体及脉象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心与小肠相表里以及与血脉、舌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并与鼻及皮毛有关;脾与胃相表里并与口唇以及肌肉、四肢有关;肝与胆相表里并与目以及筋和蹄爪有关;肾与膀胱相表里并与耳、二阴以及骨、髓有关。由此可见,中兽医学中的心、肝、脾、肺、肾与现代解剖学中的内脏名称相同,但其生理和病理角度却不完全相同。脏腑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又可能反映在脏腑学说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所以不能把祖国兽医 学中的脏

4、腑和现代兽医学中的脏器等同看待。,一、 五 脏 心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保护于外,其经脉下络于小肠,与小肠相表里,为一身之主宰,统领五脏六腑的活动,是畜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其主要功能是: 1 藏神,主导全身 “神”指精神,“心藏神”是说心主宰着精神活动。心的这一功能是客观事物反应于心而产生的,因此,这里所说的“心藏神”,实际上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内经说:“头为精明之府”,医林改错说:“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古人在以五脏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把脑的部分功能归属心,所以说“心藏神”。同时还观察到畜体各脏腑器官都在心的协调下有条不紊地统一工作,所以说心主导全身。如病邪扰乱心神,就会出现狂奔乱走,易 惊或昏

5、迷等症状。,2心主血脉,外应于色 心是主持血液运动的动力,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心主血脉,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可见,心、血、脉三者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心脏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从脉象、口色上反映出来。如心气旺盛,心血充足,则脉象平和,节律调匀,口色鲜明光润如桃花色;反之,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则脉细无力,口色淡白。若心气衰弱,血行瘀滞,脉涩不畅,脉律不整齐或有间歇,而可出现结脉或代脉,口色青紫等症状。 心主血脉与心藏神的功能是相互关联的。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心神,使神不能安藏,而惊恐不安。故元亨疗马集说:“心虚无事多惊恐”。若心神异常,也可导致心血不足或血行不畅,脉络瘀阻。,3

6、 心主汗 汗为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为心所主,血汗同源,故称心主汗,或“汗为心之液”。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指出:“五脏化液,心为汗”。津亏血少,则汗源不足,而发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出汗异常,往往与心有关。如腠理不固而自汗,常见于心阳不足。阴虚盗汗,可由心阴血虚,阳不摄阴而引起。心阳不足及心阴血虚的患畜,用汗法时应特别注意。汗多不仅伤津耗血,而且也耗散 心气,所以大汗淋漓时可导致亡阳的病变。,4 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苗,心经的络脉上行于舌,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因而心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最易于在舌上反映出来。心的功能正常,心血充足

7、,则舌体柔软红润,运动灵活;心血不足,则舌色淡而无光;心血瘀阻,则舌色青紫;心经有热,则舌质红绛,口舌生疮。司 牧安骥集师皇五脏论中说:“心者外应于舌”。 附: 心包络 又称心包,与六腑中的三焦互为表里。它是心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当诸邪侵犯心脏时,一般由表人里,由外人内,先侵犯心包络。如灵枢邪客论中说:“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实际上,心包受邪所出现的病证与心是一致的;如热性病出现的神昏症状,实际上是热盛伤神,则称为“邪人心包”,而在治法上可采用清心泄热法。可 见,心包络与心在病理及用药上基本相同。,(二) 肝 肝位于腹腔右侧季肋部,归属下焦,有胆附于其上(马无胆囊),其

8、经脉络于胆,绕阴器,与胆相表里。因其生理功能特点是主动、主升、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刚脏。 1 肝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家畜活动或劳役时,肝便排除所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当休息时,则部分血液回流于肝贮藏。所以说:“动则血行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肝贮藏血液包括了防止出血的含义,由于肝的本体属阴而功用为阳,即藏血而主疏泄,必须贮存一定的阴血,以制约肝的阳气升动太过。如果藏血失职,肝的阴血虚少,就会导致肝气升动太过,甚至出血。同时肝血不足会出现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筋脉拘急,麻木不仁,屈伸不利以及冲 任失养,母畜发情紊乱,或子宫出血等证。,2 肝主筋,其华在蹄爪 肝

9、主筋,其华在蹄爪是指筋和爪都要依赖肝血的滋养。 “肝主筋”的功能与肝藏血有关,筋附于骨和关节,由于筋的收缩与弛张使关节运动自如,而筋的这种功能,主要依赖于肝血的滋养。如肝血充足能正常养筋,则家畜能负担一定的劳役,所以内经说:“肝者罢(音疲,是疲劳的意思)极之本”,如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可出现四肢拘急,或萎弱无力,伸屈不灵等症状。若邪热劫津,津伤血耗,血不养筋,可引起四肢抽 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状。 “爪为筋之余”,蹄爪依赖血的滋养,肝血的充足与否也常从蹄爪上表现出来。如肝血充足, 则蹄爪光润坚韧;肝血亏虚,则蹄爪枯裂。,3 肝主疏泄 是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开泄的功能。肝的特性是喜条

10、达舒畅而恶抑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气血津液的输布也就正常,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也就正常协调自如。由于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所以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1) 协助脾胃促进消化和吸收 脾胃是动物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肝气疏泄是保持脾胃消化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肝的这一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肝气疏泄能使气机调畅,从而协调了脾的升清,胃的降浊的正常运化功能。 如果肝气疏泄清阳不升反而下陷财成痛泄;浊气不降反而上逆,则见嗳气呕吐。这就是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木克土变成木乘土,统称木旺乘土二是肝的疏泄能分泌排泄胆汁,以促进消化。如果肝失疏泄,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

11、阻,进而血溢于肌肤就会出现胸胁疼痛,纳食不化,黄疸、嗳气、腹胀等脾胃消化功能紊乱的现象。,(2) 调畅精神情志活动 情志归于精神意识,它由 心所主,但又依赖于气血的充养,而气血的运行通达又依赖着气机的调畅,所以肝的疏泄正常,气血就平和,精神活动才能正常,家畜就表现为性情温和,易于驯服,接受调教;反之,如果肝气郁结,就要出现精神抑郁,胸胁疼痛,食欲减少,喜卧懒动,反应迟钝;肝气过于亢奋则家畜出现烦燥不安,性情凶暴,不易驯化。 (3) 维持气血的运行 由于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气机的调畅,所以只有气机调畅才能充分发挥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统摄血液的作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反之,肝失疏泄,则会

12、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出现气滞血瘀,气机逆乱,血不循经的出血证,如呕血、衄血。,(4) 协助水液代谢 肝的疏泄能调畅三焦的气机,促进肺、脾、肾三脏的机能,协助其水液代谢,三焦为水液代谢通道,所以当肝的疏泄机能正常,气机调畅,水道通利,家畜不致发生水肿;反之,若肝失疏泄,三焦气机阻滞,从而影响水液代谢而出现痰饮、水肿等病证,如现代医学中的肝硬化引起腹水增多就与肝的疏泄失常有关。 (5) 调理冲任二脉及主公畜的排精 母畜冲脉为血海,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任脉具有任养胞胎,冲任二脉与母畜生理机能休戚有关。肝为血海,冲任二脉与后肢厥阴肝经相通,而隶属于肝。肝主疏泄可调节母畜的发情与排卵,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13、,冲任二脉得其所助,则任脉通利,太冲脉盛,发情应时,带下分泌正常。反之,若肝失疏泄则冲任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发生发情紊乱等病症。 所以,在母畜发情异常病症时,则以疏肝为要法。同时,公畜的排精也与肝的疏泄有密切关系。,4 肝开窍于目 目主视觉,灵枢大惑篇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同时,元亨疗马集日“肝者,眼目之源也”,说明五脏六腑的精气都要上注于目,但同肝的关系最密切,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目的视觉功能依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滋养,所以,肝的功能状况,有的可以从眼目上反映出来。 若肝的阴血不足,则双目干涩,视力障碍,甚或发生夜盲等症;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肝火上炎,则目赤生翳,眼胞

14、红肿;肝风内动,则两眼上翻;肝胆湿热,则眼目发黄。所以,司牧安骥集碎金五脏论日:“肝盛目赤饶眵泪:肝热睛昏翳膜生,肝风眼暗生碧晕,肝冷流泪水泠泠(泠音ling,水盛貌)。但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医学中的乙型肝炎多数在眼目上难以表现 出症状,应作血液化验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三) 脾 脾位于中焦,是消化,吸收与转输营养和水液以供动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器官,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中之母之说,性喜燥恶湿,其经脉络于胃,与胃相表里。其主要生理功能有: 1 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草料化生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转输到全身的作用。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

15、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 运化水谷是指对水谷草料的消化和吸收。家畜将水谷草料摄人胃腑之后,经过脾的消化、胃的腐熟而下移于小肠,由小肠泌别清浊,其中清的部分由小肠吸收化生成营养物质由脾转输于肺,贯注心脉,运送到全身,以供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就是脾的转输和散精的功能。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旺盛,动物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健全,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才旺盛,动物才强健;若脾失健运,则动物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就会失常,出现肚腹胀满,肠鸣腹泻,食欲不振以至精神倦怠、消瘦和营养不足等症状。,(2)运化水液 又称运化水湿,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在动物机体内水液代谢过程中,脾在运输水谷

16、精微的同时,也在运输水液到全身各组织中去,以发挥其滋养濡润作用,并将各组织器官利用后而多余的水液转输给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送至膀胱,排泄于体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若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职,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或湿聚而为痰饮,若溢于肌肤而为水肿或流注肠道而为泄泻,或停留腹腔成为腹水等。 脾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是不可分离的,所以脾失健运会出现精微生在不足和水液代谢失常两个方面的病变,治疗时可采取健脾利湿方法治之。,2脾主升清 升,指上升和输布,清,指精微物质。脾主升清是指脾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故说“脾气主升”,而上升的主要是精微物质,所以说“脾主升清”。升清主要

17、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脾将水谷精微物质吸收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脾之升清是和胃之降浊相对而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二是脾气主升能使畜体的内脏相对地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不致于下垂和脱出。由此可见,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才能正常输布,内脏位置才能相对恒定。如果脾气不能升举,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输布无力,可出现神疲乏力,腹胀泄泻;脾位中焦,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称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泻不止、脱肛、子宫脱出、阴道脱出(简称“三脱”出)或内脏 下垂等病症。,3 脾主统血 是指脾气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运行于脉管中,而不致溢于脉管之外的意思。脾能统血,全依赖脾

18、气的固摄作用。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的功能旺盛,气血就充盈,气旺则固摄作用健全,脉管致密,血液就不会溢出血脉之外。反之,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固摄功能减退、脉管疏松,血液就会溢出脉外。于是就可引起各种慢性出血病症,如皮下出血、日久不愈的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等。常采用补脾摄血之法疗之,以助脾气统血和升清的作用。,4 脾主肌肉、四肢 是指畜体肌肉的丰满健壮和四肢的正常活动,都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依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畜体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四肢强健有力,所以说脾主肌肉四肢。反之,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清阳之气不能

19、输布于全身,则家畜肌肉、四肢得不到营养供给,于是出现毛焦肉减、消瘦、四肢痿软无力、水肿、腹 胀、腹泻等。,5 脾开窍于口、外应于唇 灵枢脉度篇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 知五谷矣”,这说明家畜的味觉、食欲与脾的功能有关。若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家畜知饥知渴,营养良好,口色鲜明光润如桃花色;反之,若脾不健运,脾气衰弱,则食欲不振,营养不佳,口唇淡白无光;若脾有湿热,则可见口唇红肿;脾经热毒 上攻,则口唇生疮等。 此外,据近几年来对脾实质的研究来看,认为脾不仅概括了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同时还涉及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等功能,从而扩大了脾的功能范围。,(四) 肺 肺位于胸中,居上焦,肺脏娇嫩

20、,不耐寒热,易受邪气侵犯,故称娇脏。其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是主持全身之气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 1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主呼吸之气,即由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主持着畜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二是指主全身之气,即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因为肺所吸人之气与水谷之精气在胸中相结合而形成宗气,其作用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宗气由肺人心,推动血液的运行而布散全身,以维持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所以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外,肺气能辅助心 脏调节血液循环,故有“肺朝百脉”的说法。,2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

21、毛 一身之表,包括皮肤、汗孔、被毛等组织,简称皮毛。它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外部屏障。肺合皮毛,主要指肺与皮毛无论在生理方面或病理方面均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是皮肤汗孔(又称“气门”)具有“开合”的功能,当寒冷时皮肤就收缩,毛孔闭合;温热时皮肤舒张,毛孔开放,这样可以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同时也参与呼吸调节,而有“宣肺气”的功能。二是因为皮毛赖肺气的温煦,才能润泽,否则就会憔悴枯槁。同时,皮毛受邪也可能传之于肺,如外感风寒影响到肺气郁闭而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故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 此外,近年来有的研究资料表明,肺虚者不仅发汗敏感度明显,而且面积也大,认为

22、肺合皮毛,肺虚则易汗,有其内在联系,可能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所制约。,3 肺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有向上向外宣布发散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肺将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水液布散于全身各处,内达脏腑,外至肌腠皮毛。正如黄帝内经灵枢上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二是指肺宣发卫气,到达体表,以抗御外邪的入侵和调节腠理的开合。三是通过肺的呼吸排出体内的浊气。如果肺失宣发,则可出现鼻塞不通、呼吸不畅、咳嗽、喘气、皮毛焦枯、容易感冒等病 理现象。 肺的肃降,是指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即指肺气有向下通降和保持呼吸道清洁的功能。具体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肺通过呼吸运动吸

23、人自然界中的清气;二是能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三是能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如果肺失肃降,则气郁闭于内而出现 呼吸短促或呼多吸少、咳痰、咯血等肺气上逆之病变。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相反相成的,生理情况下相互依存和制约,病理情况下则相互影响。只有宣发和肃降都正常,才能气道通畅,呼吸均匀,体内外气体交换正常。如果宣降失调,就会出 现咳嗽,喘息等病变。,4 肺通调水道 肺通调水道指肺气有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的作用。一方面肺气的宣发能将水液的精微布散到全身各处,同时将部分无用之水液,通过呼吸和转化为汗液而排出体外;另一方面,肺气的肃降,使水液下输于肾,再经

24、肾的气化,使水液下注膀胱,多余的部分变为尿液而排出体外,故有“肺为水上之源”之说。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就是对机体水液代谢过程的概括。肺气宣降失常,水道不利,影响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从而出现汗、尿的排泄异常以及发生水肿、痰饮等症。,5 肺与喉及声音有关 咽喉为呼吸之门户,为肺的经脉通过之所,某些肺的疾病常影响咽喉,而咽喉有病也会影响呼吸。肺为发音之源泉,喉为声音之门户,肺气充足,则叫声宏亮;肺气虚弱,则叫声低弱;痰阻气壅,则叫声嘶哑,甚至失音。如现代兽医学中所讲的急性猪肺疫,它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其病的本质是肺部发生炎症而出现

25、呼吸困难,出气不利,咽喉肿胀,叫声嘶哑,这就充分说明肺与喉及声音有密切的关系。 6肺开窍于鼻 鼻为肺窍,为肺呼吸的门户,其功能的正常,主要有赖于肺气的作用。肺气正常,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灵枢脉度篇说:“肺气通于鼻,肺和鼻则能知香臭矣”。同时,鼻为肺的外应,如司牧安骥集师皇五脏论说:“肺者,外应于鼻”。在病理方面,如外邪犯肺,肺气不宣,常见鼻塞流涕,嗅觉不灵等症状。又如肺热壅盛,常见鼻翼煽动等。鼻为肺窍,鼻又可成为邪气犯肺的通道,如湿热之邪侵犯肺,多经鼻窍而入。,(五) 肾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有经脉下络膀胱,与膀胱相表里。它是机体生命的根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其主要功能是: 1 肾藏精

26、,主发育和生殖 肾藏精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藏先天之精,即本脏之精,它来源于父母本,是畜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本物质;二是藏后天之精,即水谷之精,由五脏六腑所化生,营养脏腑,是维持畜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相互资生、相互联系的。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供养,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后天之精又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资助才能化生,故一方衰竭必须影响另一方的功能。 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肾气的盛衰关系到畜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从幼畜到成年家畜,肾的精气逐渐充实,生殖功能逐渐成熟。从成年家畜到老年家畜,肾的精气又逐渐衰退,形体也随之衰老。这一过程反映了肾的精气在畜体生长、发育和生

27、殖功能方面的作用。 从阴阳属性来说,肾精属肾阴,肾气属肾阳。肾阴和肾阳在畜体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保持生理上的动态平衡。如果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失调的病理变化。临床证中所见阳萎、滑精、早泄、精亏不孕等症,都与肾脏有直接关系。此外,在肾虚的辨证上,常把有内热的称“肾阴虚”,而把有形寒肢冷症状的称为“肾阳虚”。,2 肾主纳气 呼吸虽由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才能使呼吸调匀,所以有“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之说。从二者的关系上看,肺司呼吸,为气之本,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肺的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如果肾虚,根本不固,摄纳无权,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多吸少

28、,动则气喘等症状,称为“肾不纳气”,治疗时,用补肾(主要是补肾阳)的办法,常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3 肾主水液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在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升清降浊的作用。水液的代谢过程是由脾、肺、肾三脏共同完成的,而肾的作用尤为重要。水液进入胃肠,由脾上输于肺,肺将清中之清者传布于全身,而将清中之浊者由肺的肃降作用下行于肾,肾再加以分清泌浊,将浊中之清者,复上输于肺,浊中之浊的无用部分,则下注膀胱,最后变为尿液而排出体外(见下示意图)。,图110肾主水示意图 肾脏的这种功能是通过肾阳的蒸化作用来完成的,所以,把肾的这一功能称为“气化”。若肾阳虚弱,对水液不能进行正常的蒸化,则泌尿失职,水湿泛滥于周

29、 身,可引起水肿等症。,体外,4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 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藏于骨中,充养骨骼,所以有“肾主骨”之说。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滋养而坚强有力。若肾精不足,则骨髓生化之源不足,不能充养骨骼,就会出现骨骼痿软无力。临证实践证明,补肾的药物有加速骨质生长的作用,这也可以说 明这一点。 髓由肾精所化生,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髓上通于 脑,聚而成脑,故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由于肾主骨,而“齿为骨之余”,所以牙齿也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肾精不足,则牙齿易于磨损或松动、脱落,故元亨疗马集说:“肾伤 牙齿频咬动”。,5 肾开窍于耳,司二阴 耳主听

30、觉,依赖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若肾精不足,可引起耳鸣,听力减退等症,故元亨疗马集说:“肾虚耳聋难听事”。 肾的上窍是耳,下窍是二阴,二阴即前阴及后阴,前阴有排尿及生殖作用,后阴有排粪便的功能。肾司二阴,是指肾主管粪、尿的排泄和母畜的发情、孕育胎儿及公畜外生殖器的勃起、排精等。如肾阳不足,可引起小便不利或尿频、尿多、大便泄泻、垂缕不收、阳萎、发情紊乱或不孕等;肾阴不足,可引起膏淋、滑精、大便虚秘等。,二、 六 腑 (一)胆 胆附于肝(马有胆管无胆囊),内藏胆汁,因胆汁清而不浊。故安骥集天地五脏论中称:“胆为清净之腑”。胆汁是由肝疏泄而来,所以脉经说:“肝之

31、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水谷草料的消化,与其他腑的传输作用相同,故为六腑之一。但胆不传化水谷草料而藏精汁,这与其他腑所盛的皆为浊物有区别,与五脏藏精气 的作用相似,故又把胆列为奇恒之腑之一。 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肝气疏泄,则胆汁排泄通达,脾胃运化健旺。如果肝失疏泄,则胆汁排泄不利,脾胃运化失职,出现食纳减少,腹胀便溏等症;胆汁上逆,则呕吐黄水;胆汁外 溢,则可出现黄疸。,(二) 胃 胃位于膈后,腹腔前部,前接食道,后连小肠。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名为中脘。贲门前接食道,幽

32、门后接小肠,为水谷草料出入胃腑的通道。脾与胃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草料,以降为和。前者是指胃有接受和容纳水谷草料,并将其初步消化成食糜的作用。后者是指水谷草料经胃腐熟后,必须下行于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胃的这种功能叫做“胃气”。胃气正常,才能消化水谷并推动其下行进入小肠,否则便会引起食滞、腹胀或胃气上逆而发生暖气、呕吐。胃气功能的状况,对于判断疾病的预后是一个重要方面。故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同时有人认为,机体以胃气的本,而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三) 小肠 位于腹中,上端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连。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传化物和泌别清浊

33、。前者是指小肠具有接收胃的食糜并进行消化变成精微的作用;后者是指小肠具有分别食糜中的精微和残渣,并吸收精微与水液(清),传送残渣(浊)的作用。这实际上是脾胃升清降浊的具体表现,它在水谷草料化为精微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小肠的这些功能发生障碍,会引起腹胀、腹痛、泻泄,尿少等症状。根据这一认识,形成了 利小便以实大便的治法。 (四) 大肠 位于腹腔中,上口在阑门接小肠,下通肛门,其主要功能是传化糟粕和吸收水分。也就是说,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的残渣和浊物,经吸收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大肠的这一功能又叫“燥化”。大肠的传导变化作用,是胃降浊功能的延续,同时与肺的肃降和肾司二阴有关。大

34、肠有病可见传导失常的各种病变。如大肠虚不能吸收水液,即燥化不及,可引起肠鸣、便 溏;若大肠实热,消灼水液过多,可致粪便秘结等症。,(五) 膀胱 位于下腹部,前有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后与尿道相连,开口于前阴。它的主要功能是贮留和排泄尿液。尿生成于肾,水液经过小肠的吸收后,下输于肾的部分,在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下,化生为尿液,下输于膀胱,到达一定数量后,引起排尿动作,排出体外。如果是肾阳不足,气化功能失常,膀胱的功能减弱,不能约束,则引起尿频,失禁;若膀胱气化不利,可引起尿少、尿闭;膀胱湿热蕴结则尿急涩痛,甚或尿血。,(六) 三焦 是上、中、下焦的合称。 1总的功能 通行元气,运行水液。前者根源于肾,

35、是畜体诸气之根本。元气以三焦为通道,通过三焦的升降出入,输布于五脏六腑,充养全身,激发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后者是指三焦有输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全身的水液代谢,虽然由胃、脾、肺、小肠、大肠、肝、肾、膀胱等脏腑协同完成,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这种功能又叫三焦气化。 2 各自的生理功能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从部位上来说,膈 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等脏),脘腹部相当于中焦(包括脾、胃等脏腑),脐以下的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司牧安骥集说:“头至于心上焦位,中焦心下至脐轮,脐下至足下焦位”。上焦如雾是说上焦主宗气,宗气能布达营卫,通

36、于全身,像雾露似的,无处不到,以营养全身;中焦如沤是说中焦的脾、胃能、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下焦如渎是说下焦主排泄尿液,象水道(渎)一样的畅通。三焦又称决渎之官,若决渎失常,会出现水液潴留,产生小便不利,水肿等病证。 由此可见,三焦实际上包括了胸和腹腔的上、中、下三部分有关的脏器及其部分功能。因而谈三焦离不开脏腑,谈脏腑也脱离不了三焦,故有“分之为十二,合之为三焦”的说法。所以三焦的病理变化,多与所在脏腑的病理变化相一致,在此不再赘述。,附一:三焦现代研究概况 三焦是祖国医学脏腑组织中的一个特有名称,古典文献中记述不一,厉代的看法不一致。根据现代有关研究资料,有人认为三焦的实质近淋巴系统。,也有

37、人认为是胸膜或体液调节系统,或植物性神经系统等,总之,说法不一,有待进一步探讨。 附二:胞宫 狭意的胞宫是指子宫,实际上它是子宫、输卵管和卵巢的总称。它的主要功能是主发情和孕育胎儿。机体的生殖机能虽由肾所主,但据灵枢五音五味篇说:“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由此说明胞宫与冲、任二脉相连。在肾气充盛,冲、任二脉气血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发情正常,发挥生殖及营养胞胎的作用。若肾气虚弱,冲、任二脉气血不足,则家畜可出现发情失常或引起不孕等症。此外,胞宫与心、肝、脾三脏都有关系,因为家畜的发情及胎儿的孕育都有赖于血液,所以需要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功能的正常,一旦三者的功能失调,便会影响胞宫的正常功能。

38、附三:命门 祖国医学中之“命门”究竟是指什么东西”?与肾究竟有什么关系? 至今仍是一个争论的问题,从古至今,大至有以下几种说法:认为右边的肾为命门;认为两肾的中间有另外一个东西为命门;认为两肾总称为命门;认为命门为肾阳;认为命门可能是肾上腺。,三、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 五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气与血的关系。心主血、肺主气,二脏相互配合,保证了气血的运行,以维持各组织器官代谢的需要。血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而气又只有贯注于血脉中,靠血的运载才能到达周身。素问经脉 别论说:“肺朝百脉”,意为心主之血脉必然朝汇于肺,这就说明了心与肺,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在病理上,

39、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也可导致气滞,二者往往是兼见的。故有“气为血帅,血为气 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之说。 2 心与脾 心主血脉,藏神,脾主运化,统血。心血有赖于脾所传输的水谷精微的化生。若脾气足,血生化有源,则心血充盈;而心血又赖脾气的统摄才不致溢出脉外,脾的运化功能也有赖于心血的滋养,并在心神的统管下才能正常。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可导致心血不足或脾不统血,而引起出血等症。如心血不足或心神失常,均可引起脾运化失健,出现食欲减退,肢体 倦怠等症。,3 心与肝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心主血,肝藏血及心藏神,肝主疏泄两个方面。首先,心主血,肝藏血,二者互相配合而对血液循环及血量调节起保障作用

40、。因此,心肝阴血不足,可互为影响。一旦心血不足,肝血可因之而虚,反之肝血不足,心血也可因之而弱。若心血不足,引起肝血亏虚,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痿软,四肢拘挛,抽搐等症。肝血不足也可影响心的功能,而出现心悸、怔忡等症状。其次,肝主疏泄和心藏神,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肝疏泄失常,肝郁化火,可以扰乱心神;反之,心火亢盛,也可使肝血受损,出现易惊、狂者 说躁不安等症状。 4 心与肾 心位于上焦,其性属火,属阳,肾位于下焦,其性属水,属阴,者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理条件下,心火下降,以资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同时肾水不断上济于心,以资心阴,共同濡养心阳,使心阳不亢。这种

41、阴阳相交,水火相济的关系,称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滋心阴,就会出现心阳独亢而致的口舌生疮的阴 虚火旺等症。如果心火不足,不能下资肾阳,以致肾水不化,就会上凌于心,而出现“水气凌心”的心悸症。此外,心主血,肾藏精,精血之间又能相互资生。故肾精 亏损及心血不足之间也常互为因果。,5脾和肺 肺主气,脾主运化,同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肺之间主要存在着益气与主气的关系。脾所传输的水谷之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人之清气在胸中结合而形成宗气,这就是脾助肺的益气作用,因此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的强弱,所以说:“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另一方面,脾运化水湿

42、的功能,又与肺气的肃降有关,因而肺、脾二脏互相配合,再加上肾的作用,共同完成水液的代谢过程。从病理方面来说,脾、肺也必然相互影响。例如,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水湿不能运化,聚为痰饮,影响肺气宣降,出现咳嗽症状,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肺有病也可影响到脾。如肺气虚,宣降失职,可引起水液代谢不利,湿邪困脾,脾不健 运,便会出现水肿、倦怠、腹胀、便溏等症状。 6 肝与肺 肝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升降方面,肝以升华为顺,肺以肃降为常,肝气升发,肺气肃降,二者协调,则机体气机的升降运化通达无阻。如肝气上逆,影响了肺的肃降,则胸满喘促;若肝阳过亢,肝火过盛则灼伤肺津,可引起肺燥咳嗽等

43、症。如肺失肃降,可影响肝之升发,则出现胸肋胀满;或肺气虚弱,气虚血涩,则肝血瘀滞,可引起肢体疼痛,视 力减退等症。,7 肾与肺 肾与肺的关系,主要在水液代谢及呼吸两个方面。肺主通调水道,肾主开阖,故有“肾主一身之水,肺为水之上源”这说。水液需经肺气的肃降才能下达于肾而至膀胱;肾有气化升降水液的功能,脾运化的水液要在肺肾的合作下,才能完成正常的代谢过程。因此,脾、肺、肾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水液停 留,而发生水肿等症。 在呼吸方面:肺的呼吸功能要靠肾的纳气,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肺的呼吸,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的精气充盛,吸人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下纳于肾。若肾气不足,可导致肾

44、不纳气,出现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的症状。此外,若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可煎熬肺阴而导致肺阴亏虚,出现虚热、盗汗、干咳等症。若肺的气阴不足,亦可影 响及肾,而致肾虚。,8 肝与脾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是疏泄和运化的关系。肝藏血而主疏泄,脾生血而司运化,肝气的疏泄与脾胃之气的升降有着密切的关系。若肝的疏泄调畅,脾胃升降适度,则血液生化有源。脾的运化,必须有赖于肝疏泄的功能正常。若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就会引起脾不健运,出现食欲不振,肚腹胀满,腹痛,泄泻等症状。反之,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热,湿热郁蒸于中焦,也可引起肝疏泄不利,胆汁不能溢于肠道,横逆肌肤而形成黄疸。因此,肝脾二脏在病变上

45、是相互影响和传变的。,9 肝与肾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和血的关系方面。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血的不断补充,二者相互依存,互相补充。肝、肾二脏往往盛则同盛,衰则同衰,故有“肝肾同源”之说。在病理上,一方面的偏亢,可以引起另一方面的不足;一方面的不足,也可引起另一方面的偏亢。如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滋生,二者是互为影响的。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而出现肢体麻木,痉挛抽搐等症。反之,肝阳亢盛,也可下劫 肾阴,导致肾阴不足。,10 脾与肾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肾藏精,二者相互滋生,相互促进。肾

46、藏之精,需脾运化水谷精气的滋养;脾的运化,又必须有赖于肾阳的温煦,才能发挥作用。在病理上,脾和肾也是互相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以致脾阳不足;二是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精气,进一步可引起肾阳不足。这就是临床常见的脾肾阳虚证,其主要表现是体质虚弱,形寒肢冷,久泄不止,肛门不收,或四肢浮肿。,(二) 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的功能虽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化水谷、行津液的器官。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传化关系。水谷入胃,通过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灵枢平人绝谷篇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由胃传人小肠的食物,经小肠分别清浊,营养物质经脾转输于周身,糟

47、粕则下注于大肠,由此变化为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三焦是水液升降排泄的主要通道等。这是六腑对水谷转化的大致过程。因六腑传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排空,虚实更替,故六腑以通畅为顺。一旦不通或水谷停滞,就会引起各种病症。故前人有“腑病以通为补”之说。腑与腑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一腑功能失常,都能影响水谷的传化,如胃有实热,因热盛消灼津液,可致大肠传导不利,粪便秘结不通;粪便秘结,闭而不通,也可致胃失和降,气机上逆而致嗳气呕吐。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近来,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采用“通里攻下”法,有明显增加试验动物消化道推进性运动和促进家兔人工肠套叠的还纳作用;同时在 治疗急腹症方面,也

48、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三)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主藏精气,属阴,主里;六腑主传化物,属阳,主表。脏腑之间存在着互相配合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经脉互相络属来实现的。它们之间不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而 且在病理上也互为影响。 1 心与小肠 由于心与小肠的经脉相互络属,便构成一脏一腑的表里关系。在生理情况下,心气正常,利于气血的补充,小肠才能发挥分别清浊的功能;小肠功能的正常,又有助于心气的正常活动。在病理情况下,若小肠有热,顺经脉上熏于心,则可引起口舌糜烂。反之,若心经有热,由经脉移热于小肠,则可引起尿液短赤,排尿涩痛等小肠实热的病证。 2 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的经脉相互络属,所以存在着表里关

49、系。在生理方面,病理方面,若肺气壅滞,失其肃降之功,可引起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导致肺气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在临证治疗上,肺有实热时,常清泄大肠,使肺热由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塞时,也 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3 脾与胃 脾与胃都是消化水谷的主要器官,两者有经脉相互络属,存在着表里相合的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恶湿而喜燥,胃恶燥而喜润,二者一纳一化,一升一降,一湿一燥,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消化、吸收、输送营养的任务。胃气将受纳消磨的水谷及时地传至肠中,维持胃肠的虚实更替,这样,受纳消化正常,气血才能充沛,故胃气以下行为顺。若胃气不降,

50、可引起水谷停滞胃脘的胃胀满、胃痛等症状。如果胃气不降而上逆,则出现嗳气、呕吐等症。脾气有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借助宗气的作用以布散营养于周身的功能,故脾气以升为顺;如脾气不升,可引起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等清阳不升,脾不健运的病证。如果脾气不升而下陷,就会引起久泄、脱肛、子宫垂脱等症。脾胃失调的症状往往同时并见,如脾气不升的腹泻,常兼有胃气不降的呕吐等,所以脾胃不仅在生理上关系密切,而且在病理上也互相影响。因此,在临 证中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也脾胃并治。,4 肝与胆 胆附于肝,有经脉相互络属,故互为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肝疏泄失常则影响胆汁的分泌及其贮藏和排泄;而胆汁分泌失常,又会影响肝的功

51、能,而出现黄疸、消化不良等症。故肝胆在病理上关系 密切,在治疗上多肝胆同治。 5 肾与膀胱 肾与膀胱的经脉相互络属,互为表里。肾主水液,膀胱有排泄尿液之功能,二者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肾气有助膀胱气化津液及司膀胱开阖以约束尿液的作用。若肾气充足,固摄有权,膀胱开阖有度,就能维持水液的正常代谢。若肾气不足,失去固摄及膀胱开阖失度,可引起多尿及尿失禁等症。肾虚气 化不及,又可导致尿闭或排尿不畅。 此外,心包络与三焦在经脉上也存在着表里络属关系。心包为心之使,三焦为元气之使,一内一外,互相配合。如在热病中湿热合邪,稽留三焦而病在气分,未能制止其发展,则病邪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 包,可引起神乱

52、、昏迷等症。,第三节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畜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是脏腑经络活动的物质基础。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血、津液滋润濡养和温煦推动;而气、血、津液的生成和代谢,又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同时经络又是联系脏腑与气、血、津液之间的桥梁。由此可见,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 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此外,精也是构成和维持畜体的基本物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是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从水谷草料中摄取的营养物质,故又叫精气。狭义之精是指藏于肾中的生殖之精,这已在肾藏精 内容中阐述过,故在此不赘述

53、。,一、 气 (一) 气的概念 中兽医所谓的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构成畜体和维持畜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精气、营气、卫气和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两者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 通过肺、脾、肾等脏器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将三者结合而生成。气生成之后,运动于脏腑经络各组织之间。 (二) 气的生理功能 气在动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气的盛衰、运动变化有关。分布于畜体各种不同部位的气,各有不同的功能,但概括起来,主要

54、有下列几个方面: 1. 推动作用 指气的激发和推动的功能,是动物生命的原动力。气是具有很强的活力的精微物质,它能激发和促进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能推动血的生成,循行布散,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等。,2温煦作用 指气有温煦、熏蒸的作用。畜体热量的来源,体温的维持,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活动,以及血液与津液运行输布所需的能量,都要依靠气的温煦来维持。 3. 防卫作用 指气具有护卫全身的肌表,抗御邪气入侵的保卫作用。气的防御作用,一方面可以抵御外邪的入侵;另一方面还可以驱邪外出。气的这一作用,主要是靠肺的宣发作用来实现的。 4固摄作用 是指控制和统摄的作用。气对

55、体内的腹腔脏器组织和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及汗、尿等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以防止内脏下垂和上述物质的无故流失。 5气化作用 指通过气的运动和生化作用,而使体内某些物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和转化。家畜体内精、气、血、津液等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如水谷草料转化为水谷之精气,再化生成气血等,都是气化功能在起作用。 6营养作用 主要是指饲料水草中比较富有营养的物质即“营气”的作用,也就是水谷草料精微之气,营运于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运达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三)气的分类 根据气在畜体分布的部位及其表现作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就其生成与作用来说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四种。现

56、分述如下: 1元气 元气又称“原气”、“生气”、“真气”,是畜体各种气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它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之于肾,又依赖于后天精气的滋养,才能不断地发挥其作用。元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无处不到,畜体各个脏腑组织得到元气的激发,才能各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可见,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也根源于元气的资助。因此元气愈充沛,脏腑组织功能愈健旺,身体便健康少病。反之,若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损伤元气,则脏腑气衰,抗邪无力,就会体弱多病,因而在治疗上就要培补元气,以固根本。 2宗气 宗气是由肺吸人自然界中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来的水谷之精气结合而成,聚集于胸中。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肺的呼吸和贯注心脉以行营

57、血。家畜呼吸的强弱、声音的大小、气血的运行、肢体的活动等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机体宗气充盛,则生理功能正常;若宗气不足,则呼吸少气,心气虚弱,甚至可引起血脉凝滞等病变。,3营气 营气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富有营养的物质。其主要功能是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由于营气和血液通行于脉中,功能又基本相同,所以常常“营血”并称。 4卫气 卫气主要由水谷之气所化生,是机体阳气的一部分,所以有“卫阳”之称,其性傈悍(形容其力量强)、滑疾(形容其行动快速)。它运行于脉外,根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开发于上焦。卫气的主要功能是护卫肌表,抗御外邪入侵,控制汗孔的开阖,调节体温,温煦脏腑,润泽皮毛等。 此外,

58、脏腑的一些功能表现又称为脏腑之气,如心气(主血脉)、脾气(主运化)、胃气(主受纳)、肺气(主呼吸)、肾气(主生长发育及生殖)、肝气(主疏泄)等。但脾气和胃气合称为中气,除具有消化吸收功能外,还有维持腹腔内脏正常位置的作用。若中气不足可出现精神倦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以及子宫、直肠垂脱等证。除此之外,还有经络之气(经气)等。,(四)气的病理 气在畜体生命活动中发生障碍,则出现气虚、气滞和气逆等病变。 1气虚 气虚表现为畜体生命活动的衰退。如呼吸无力是肺气虚的表现;消化不良,粪便溏泻,是脾胃气虚的表现;垂缕不收,滑精是肾气虚的表现;容易感冒是卫气虚的表现; 全身衰竭无力, 是元气虚的表现等。治宜补

59、气,但须结合脏腑辨证论治。 2气滞 气滞是指体内气的运行不畅而产生阻滞的证候。如脾胃气滞,表现为肚腹胀满、疼痛、消化不良;肺气滞,表现为气粗喘促、咳嗽、流鼻涕;经脉气滞, 表现为四肢肌肉、 关节屈伸不利及疼痛等。 由于“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气滞常会发生血瘀。治宜用理气法。 3气逆 肺、胃之气,以降为顺,若肺胃之气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气逆的证候。肺气逆常见咳嗽、喘促;胃气逆常见嗳气、翻胃吐草及呕吐等。治宜用降气法。,二、血 (一) 血的概念 血是由脾胃水谷之精微所化生,是一种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正如灵枢决气篇所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关于血的生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第一,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血液的生成主要来源于水谷精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