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_第1页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_第2页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漳 县 三 中 备 课 活 页课题: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主备人: 韩巧梅 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二、教学重考点难点、考点教学重点、考点:掌握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成就。难点: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百家争鸣的背景各派思想主张。三、学习方法指导 运用讲授法,提问题法和合作探究教学法。四、教学准备教材,教案,导学案配套练习册以及多媒体五、教学流程预设1 导入 1分2 旧知回顾 3分3 新知呈现 15分4 重难精讲 10分5巩固知识 10分6小结 3分7布置作业 2分六、重难精讲1.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1)政治主张:核心是“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

2、“爱人”,人与人应相亲相爱;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残暴的统治和任意刑杀。(2)教育成就: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态度上,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4)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5)地位: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

3、学派创始人。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2.(1)思想家老子时代与称谓: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辩证法思想体现: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著作: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2)百家争鸣时间:“百家争鸣”开始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鼎盛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的战国时期。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特别是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

4、势力的斗争十分剧烈。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和斗争,必然反映到思想领域来。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互相展开争论,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内容:所谓“百家争鸣”,是形容学派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七、作业布置及拓展配套练习的选择题,材料题。背诵本课基本知识点。【教学补充】 百家争鸣形成的主要因素: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私田开垦,冲击奴隶主土地所有制

5、。军事上:大规模军事战争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奴隶社会逐渐瓦解。政治上: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封建社会初步建立。 总之,动荡的社会和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必然会反映在思想文化上,不同阶级的思想家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八、教学反思教研组长审批意见:审批人: 年 月 日【导学过程】一、旧知的回归 回顾中华文化勃兴(一)的相关知识点。2、 导入山东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指泰山,一水是黄河,那么一圣人是谁呢?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三、新知呈现中华文化的勃兴(1) 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6、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孔子又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其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中。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指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上方能够相互转换。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中。(2) 百家争鸣: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不要过分捕捞和砍伐,使得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兵家:兵家鼻祖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4

7、、 巩固知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A春秋B尚书 C论语D诗经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 C荀子D墨子4孔子生活在A春秋晚期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D战国晚期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A道德经 B孙子兵法 C韩非子D论语6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A新兴地主的产生B频繁的争霸战争C社会大变革D.井田制瓦解7阅读自学课文,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主要学派代表人物时期主张著作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兵家孙武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彰显了他们的智慧,之间相互辩驳,相互融合,特别是儒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