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水隧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_第1页
输水隧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_第2页
输水隧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_第3页
输水隧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输水隧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1工程概况东河水库为除险加固工程,坝址以上控制径流面积582.8km2,总库容4815.65万m3。输水泄洪隧洞布置在左岸则隧洞轴线较长,且进出口转角较大。输水隧洞布置于右岸,由于枢纽区地形狭窄,溢洪道尾段、输水隧洞出口共用一个消力池。设计洪水位溢洪道下泄流量269.2m3/s,泄洪隧洞下泄流量53.2m3/s;校核洪水位1744.41m,溢洪道下泄流量547.8 m3/s,泄洪隧洞下泄流量59.9 m3/s。溢洪道全长333.13m,堰型为宽顶堰,净宽36m,其中引渠段长156.13m,控制段长12m,陡槽段长130m。纵坡分别为0.1、0.145。泄洪输水隧洞全长3

2、01.57 m,其中有压段为平坡,长76.90m;闸室段长6.5m,无压段长194.53m,坡度分别为0.02、0.266,断面均为城门洞形,宽度2.5m,有压段最大高度5.72米;无压段最大高度3.22米。2 试验内容1)上游水位与溢洪道、泄洪输水隧洞下泄流量的关系;2)溢洪道、泄洪输水隧洞陡槽内水流流态研究;3)测定溢洪道和泄洪输水隧洞水面线、沿程压力分布及流速分布;4)溢洪道、泄洪输水隧洞进口水流流态研究及进水渠水流流态研究;5)底流消能及下游河床流态研究。3模型设计模型按重力相似准则设计,采用正态模型。经计算比较模型最终选用比尺入l=40,相应比尺参数:流量比尺:入q=入l5/2=10

3、119.29时间比尺:入t=入l1/2=6.32流速比尺:入v=入l1/2=6.32糙率比尺:入n=入l1/6=1.854初步设计方案试验成果及分析溢洪道沿程布设15个测点,泄洪洞沿程布设13个测点,以研究泄流时的压力分布和空穴数。空穴数k=(p+pa-pv)/(v2/2g)p动水压力 pa大气压力 pv饱和蒸汽压力k1.7一般不会发生气蚀;1.7k0.3控制平整度 0.3k0.12增设通气槽; k0.12修改体型4.1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溢洪道水位流量关系表(流量系数0.3410.373)泄洪洞水位流量关系表4.2试验成果小结溢洪道通过设计流量时,引水渠内水流流态较为平顺,闸前水流流速水头较小

4、,过堰水流在闸墩前即开始加速,通过闸墩时流速进一步增大,速度梯度变化较大,过闸后的水流形成明显的冲击波;加速后的水流在闸墩尾部已脱离边界,水流在墩尾形成“v”形空腔;闸门门槽处水流流态基本正常,溢洪道出口水流明显受到顶托,消力池消能效果较差,下游河道水流流态紊乱。泄洪洞通过设计流量时,过闸后的水流由于流速较大,已形成掺气水流,并且在纵坡i=0.02陡槽段沿程水深逐渐增加,局部地段水深接近无压隧洞顶部;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门槽处水流流态均不理想(出现掺气旋涡);泄洪隧洞出口处水流受到明显顶托,消力池消能效果较差。溢洪道通过校核流量时,闸前水流较为平顺,闸后水流流态进一步恶化,闸墩尾部水流衔接较差(

5、产生明显的 “v”形空腔);闸门门槽处水流流态较好;溢洪道出口水流明显受到顶托,消力池消能效果极差,下游河道水流流态极为紊乱。泄洪洞通过校核流量时,过闸后的水流由于流速较大,已形成明显的掺气水流,并且在纵坡i=0.02陡槽段沿程水深逐渐增加,局部地段水深已达无压隧洞顶部(出现明、满流交替现象);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门槽处水流流态极不理想(出现明显气泡);泄洪隧洞出口处水流受到明显顶托,消力池消能效果极差。溢洪道和泄洪洞出口处,由于受到消力池左侧回流的影响,水深均超过了设计边墙高度,并直接导致消力池消能效果极不理想。4.3原设计方案试验成果分析1)溢洪道通过不同频率流量下的库水位模型实测值均小于理

6、论计算值,表明溢洪道的泄流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但泄洪洞在不同频率库水位下,流量的模型实测值均大于理论计算值,洞内水流出现明、满流交替现象,表明泄洪洞的泄流能力已经超过设计过流能力,泄洪洞无压段断面不足。2)溢洪道泄槽内水流在设计流量下和校核流量下虽然均产生冲击波,但对水流下泄影响不大。此外,无论是设计流量,还是校核流量,水流在闸墩尾部产生“v”型空腔,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水流在闸墩范围内速度梯度变化过大,闸墩尾部体型不太合理,致使水流脱离边界。泄洪洞通过不同频率的流量时,均出现无压段水深沿程增加的现象。 3)消力池对下泄水流的约束能力太差,在不同频率流量下,进入消力池的水流均跃出消力池尾坎,

7、直冲对岸(大流量时,翻越河道边墙),消力池消能效果极不理想,同时下游河道水流极为紊乱,平面上呈“z”形大幅摆动,水深沿河道横断面分布极不均匀。4)溢洪道进水渠水流流态较为平顺。5)隧洞是否泄洪消力池水深及流态变化不大。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5修改方案试验成果及分析5.1改进措施根据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如下修改:1)将原设计中出口闸墩下游端体型由圆形改为椭圆曲线; 2)消力池底板高程由1720.162m降至1619.162m,消力池深度由3.838m加深至4.838m。为确保消力池不受左侧回流影响,增加左侧边墙; 3)上阶段设计由于担心泄洪输水隧洞进出口受溢洪道泄洪的影响流量系数取

8、值偏小,导致泄洪洞在500年一遇以上洪水位(隧洞下泄流量77.8m3/s)时0+1350+194.14出现明、满流交替现象。因隧洞超泄能力小,加之泄水建筑物泄流量已满足大坝防洪要求,故水库在高水位运行(大于1742.28m)泄洪洞应限制开度运行,此时闸门最大开度为2m(孔口2.52.5m)。5.2试验成果小结 1)溢洪道通过不同频率流量下的库水位模型实测值均略小于理论计算值,表明溢洪道的泄流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2)溢洪道泄槽内水流在设计流量下和校核流量下虽然均产生冲击波,但对水流下泄影响不大。3)原设计水流在溢洪道闸墩尾部出现水流脱离边界现象,并产生“v”形空腔,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水流在闸墩范围内流速梯度变化过大,闸墩尾部体型不太合理。经修改闸墩体型后“v”形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