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 【创新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 【创新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 【创新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 【创新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 【创新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一、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数学2 ,课时:13 ,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准备 3 个正方体,剪刀,透明胶;方格纸;按 4 人一组进行分组。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亲自动手剪、拼,培养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 法,通过反思、讨论,获得经验。2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以及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快乐。3 通过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知识的融合,初步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学习的兴趣。 教育方面:1 明确正方体各组成部分的名称,正确理解和区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2 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六个面中某个面的对面与邻面,由平面展开图中得知某个面 的

2、对面。3 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和区分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折叠后的情形。三、教材分析“展开与折叠”是中继“丰富的图形世界”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 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 围成,而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 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养 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四、教学方法及 教学思路利用课件,动画等,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并逐步掌握解

3、决问题的关键。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3、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4、 引导学生对小结本堂课的知识点;五、一、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拿出一盒制作精巧的正方体纸盒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这个漂亮的正方体纸 盒是如何制作的?又拿出另外一个同样制作的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给学生看并用手慢慢地折叠成正方体纸盒,提问:折叠成的正方体纸盒与前面的 正方体纸盒是否一样?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人们是如何将平的硬纸板做成如此漂亮的纸盒的呢? 二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活动 1 1. 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 ,能展成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 交

4、流.(学生分小组开展想像、探索,再动手操作。可引导学生从正方体的不同部位剪开, 各小组中心发言人阐述及展示所得到的图形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 6 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 与其 它面相连)2要求学生操作后相互讨论并思考:1)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成平面图形,要剪开几条棱?生 1:7 条棱。我是从正方体剪开,点出来的。生 2:我从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可以看出有 5 条棱未剪开,正方体共有 12 条棱,所以 剪了 7 条棱。师:当我们解决问题时,有时从问题的逆向来着手思考,更有利于解决。2)同一种正方体纸盒沿不同顺序先后剪开棱展开的平面图形是否相同?

5、3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平面图并粘贴到黑板上指定位置。(等同学们在黑板上贴到了 11 种正方体的展开图后,在多媒体上展示这 11 种展开 图)41)让学生观察上面的 11 种正方体的展开图有没有什么规律?12345 678910112)小组讨论这些正方体展开图可分为几类?哪几号展开图可以分为一类?生 1:把 1、2、3、4、5、6 归为一类,因为它们中间是 4 块相连的,7、8、9、11 归为一类,因为它们中间是 3 块相连的,10 归为一类,只是两块相连。生 2:我认为 7、8、9 归为一类,它们第一行是 1 块,第二行都是 3 块,第三行都是 2 块,10 和 11 单独归为一类。师:两

6、位同学的分类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来看 1-6 的展开图中,中间四连方,两侧 各一个,可称为“一四一”型。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可称为“一 三二”型。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可称为“二 二 二”型。两排各三个, 可称为“三 三”型。正方体的展开图口诀:“一四一”“一三二”,“一”在同层可任意 , “三个二”成阶梯, “二个三”“日”相连, 用定自如。异层必有“日”, 掌握此规律,运设计意图因为正方体的展开图种类繁多、有 11 种情形。对学生来说,如果不掌握规律,在众多复杂的图形中,就无所适从。(1)在这个环节中,运用分类归纳的思想,使知识井然有序。(2)运用口诀使知识简单化,既容易理解,

7、又容易记忆。5通过相关练习,又一次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观念,加固了他们的认识程度,能 由操作层面上升到知识层面。活动 2把刚才正方体剪开得到的平面图形再折叠,找出正方体中相对的面,并在平面图形中用相同的符号作标记(学生把刚才剪开的平面图形再折叠,在发下去的草稿纸中,11 种正方体展开图 上用符号作上标记,再让学生对照多媒体一一说出在平面图形中相对面的位 置。)师:根据在平面图形中相对面的位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学生讨论) 生 1:“一四一”型时,上下两个一是相对的,中间隔着一个相对。“一三二”、 “二二 二” “三 三”型时,隔着“日”相对。生 2:“一三二“型时,第一行的一和第三行的第一

8、个正方形相对。师:总结的很好,当有三个相连时,隔着一个相对;当出现 z 字形且只有四块时, 走三步也是相对的。这就是正方体相对的面在平面图形中的规律。设计意图对学生来说,直接从平面展开图中找出某个的邻面与对面,比较困难。运用讨论、反思、总结的方法激励他们,既能加深印象,又能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能 力。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下列哪个平面图形沿虚线折叠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2.如图,纸板上有 10 个无阴影的正方形,从中选出 1 个,与图中 5 个有阴影的正方 形一起折成一个正方体包装盒。先想一想,再折一折,并与同学交流。1 23 4567 893.正方体中,有哪个面与 3 相对?哪些面与 3

9、 相邻?5 64了10!3太棒1 2你们(第 3 题) (第 4 题) 4.如果“你”在前面,那么谁在后面?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 途径。”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决定了 课堂教学以活动为主,从“做数学”出发,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主体参与为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下面几方面有等改进:1在回答正方体纸盒展开成平面图形,要剪开几条棱时,学生从未剪开的棱考 虑,这种从相反方面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及时给予表扬。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适时教诲和适时表扬,令学生的心灵得以纯洁, 精神得

10、以振奋,行为得以矫正,这样,可以让他们中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作用,可以 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同时让学生通过动一动、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使学 生感受到民主、平等、积极、愉悦,从而他们才可以敢想敢说,个性充分张扬,健 康心理也得以培养,课堂也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2能否通过学生的操作来巩固知识点,而并不一定借助于多媒体中已备好的内 容。在黑板上贴出展开图,可让学生尽可能地来贴,并不是只要 11 种,而是把学生 贴出的各种展开图通过旋转、翻折只能得到 11 种。再让学生把黑板上的平面图形分 类,用笔在图中作出相对面的标记。这样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更能清楚地、更深刻 地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3

11、. 在教材网站上有如何把握“展开与折叠”的教学要求?一文我反复品读着这段话,考虑着要不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担心学生会直接运用规律判断一个展开图是否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这对学生发展 空间观念无疑是无助的,背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上孩子已能从自己剪开 的展开图发现了一些比较零碎的规律,如果能在课堂上组织他们交流,发现更多规 律,是否更能体现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呢?因此,在课堂上我根据学生的发现, 进行总结归纳,得到规律,并且规律是在操作的基础上得出的,并不是只单纯地记 规律,而是通过操作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形成一定的经验。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课堂,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