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念、寝、步、寻 文言虚词:但、遂、相与、盖、耳。 2、理解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 3、能够熟练、准确的阅读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4、学习作者描写月光的手法。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柏( )2、填空: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 、 、词人、诗人,美食家, 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 ,为“ ”之一。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
2、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三、学习指导: (一)、翻译课文:1、解释加点字(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乐者 (4)遂至承天寺 (5)相与步于中庭 (6)庭下积水空明 (7)水中藻
3、荇交横 (8)盖竹柏影也 (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下面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翻译: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翻译: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 (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翻译: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 3、翻译课文: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
4、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二)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四遍)要求: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三)、合作探究:1、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答: 2、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答: 3、说到乐,人们想到的是“吃、喝、玩、乐”,而他们两人乐的是什么?答: 4、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答: 5、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答: 6、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答: 7、“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答: 8、为何自称“闲
5、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 9、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1)、 ; (2)、 ; (3)、 。10、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含义。答: 。(四)、主题思想: 课文描绘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四、中考连接: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
6、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 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译文: 3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念、寝、步、寻 文言虚词:但、遂、相与、盖、耳。 2、理解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 3、能够熟练、准确的阅读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
7、,饶有余味的语言。 4、学习作者描写月光的手法。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解( ji )衣 藻荇(zoxng)遂( su )至 未寝(qn )柏( bi )2、填空: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8、。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三、学习指导: (一)、翻译课文:1、解释加点字(1)月色入户 门 (2)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3)念无与乐者 想 ; 的人 (4)遂至承天寺 于是(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散步 (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9、 罢了2、翻译下面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翻译: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翻译:(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翻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3、翻译课文: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
10、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二)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四遍)要求: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三)、合作探究:1、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答: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答: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志
11、同道合,心胸坦然,处逆境而不悲戚。 3、说到乐,人们想到的是“吃、喝、玩、乐”,而他们两人乐的是什么?答:欣赏月夜美景4、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答:本文写月而不见月,以“积水”“月色”,用水的“空明”展现月的“皎洁”“空明”;仅此还不够,又以“藻荇”衬托水的真切,烘托月光。静动结合,如此层层设喻,别出心裁,将这清美的月光写到了极致。具体真实写出了空灵、清丽 、淡雅、 皎洁 的月色 5、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答:“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答:指自己当时“有职无
12、权”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清闲之人。7、“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答:指能不汲汲于名利,能够寄情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人,是一种欣喜;不汲汲于名利的人,聊以自慰的人,旷达乐观的人。8、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自己本当为国家奉献,而现在却无用武之地,沦落至此,有一种失落。失落寂寞的人。9、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1)、贬谪的悲凉: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悲哀之意; (2)、赏月的欣喜:天下不乏良辰美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 (3)、透出某种鄙视尘
13、俗的自慰之情:作者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的慨叹,而自己安闲自适,能够安然赏此美景;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 罢了。10、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含义。答:这两句话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放情山水,在江山风月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大自然的美所给予人的无穷愉悦,是那些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所无法领受的。苏轼得到一种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这是身处逆境的苏轼聊以自慰的说法。(四)、主题思想: 课文描绘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14、。四、中考连接: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月色入户。户: 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庭下积水空明,水
15、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译文: 3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参考答案:1、门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这种心得乐趣只能于山中隐逸的僧侣闲游的人共享又怎么能和俗世中人一起谈论。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大体对即可。3、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别样趣味。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
16、文言实词:念、寝、步、寻 文言虚词:但、遂、相与、盖、耳。 2、理解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 3、能够熟练、准确的阅读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4、学习作者描写月光的手法。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解( ji )衣 藻荇(zoxng)遂( su )至 未寝(qn )柏( bi )2、填空: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
17、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三、学习指导: (一)、翻译课文:1、解释加点字(1)月色入户 门 (2)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3)念无与乐者 想 ; 的人 (4)遂至承天寺 于是(
18、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散步 (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 罢了2、翻译下面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翻译: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翻译:(我)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翻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
19、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3、翻译课文: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二)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四遍)要求: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三)、合作探究:1、东坡为何深夜
20、起行? 答: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答: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志同道合,心胸坦然,处逆境而不悲戚。 3、说到乐,人们想到的是“吃、喝、玩、乐”,而他们两人乐的是什么?答:欣赏月夜美景4、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答:本文写月而不见月,以“积水”“月色”,用水的“空明”展现月的“皎洁”“空明”;仅此还不够,又以“藻荇”衬托水的真切,烘托月光。静动结合,如此层层设喻,别出心裁,将这清美的月光写到了极致。具体真实写出了空灵、清丽 、淡雅、 皎洁 的月色 5、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
21、作者的情感? 答:“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答:指自己当时“有职无权”的境况,是对自己的一种自嘲;清闲之人。7、“闲人”指谁?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答:指能不汲汲于名利,能够寄情山水,有心欣赏自然美景的人,是一种欣喜;不汲汲于名利的人,聊以自慰的人,旷达乐观的人。8、为何自称“闲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自己本当为国家奉献,而现在却无用武之地,沦落至此,有一种失落。失落寂寞的人。9、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1)、贬谪的悲凉:一个“闲”字,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有一种惆怅、悲哀之意; (2)、赏月的欣喜:天下不乏良辰美景,我闲适自得得以赏此美景; (3)、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作者对世人忙碌于名利而辜负了美景的慨叹,而自己安闲自适,能够安然赏此美景;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 罢了。10、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含义。答:这两句话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播稿400字左右(35篇)
- 高中技术《技术与设计2》模块测试题 一
- 课外书的心得体会范文
- 幼儿园主题方案简单
- 风险合规部工作总结
- 销售培训心得(35篇)
- 居间代理房屋合同(3篇)
- 《技术的未来》教学设计(两篇)
- 苏教版 高中技术《技术与设计1》教案合集
- 26.1 锐角三角函数 同步练习
- 兰新线兰武段增建第二线某特长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 老旧小区改造临时用电专项方案
- 北京市政基础设施竣工“长城杯”汇报材料
- 小学英语-Unit 2 I want to go to Shanghai.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基于PLC的生产流水线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 KTV对讲机的使用及规范用语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表内除法 分一分- PPT
- GB/T 28879-2022电工仪器仪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 GA 1800.1-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1部分:电网企业
- 企业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