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终稿)_第1页
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终稿)_第2页
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终稿)_第3页
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终稿)_第4页
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终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终稿) 威远钢铁有限公司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二00九年十月 威远钢铁有限公司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工程编号:stk2009-08-027工作时间:2009年9月10日-2009年10月15日 委托单位:威远钢铁有限公司提交单位: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总 经 理:唐述文总工程师:何 平审 定: 王 健审 核:曹君林 黄平良项目负责:孙 瑕报告编写:丁安吉 孙 瑕 陆志明提交时间:二九年十月资质等级:综合甲级 证书编号:220020kj 提交单位地址:成都市高新区高朋大道22号 电话:028-85125

2、611传真八分公司电话:02885651161 目 录一、前言 . 11、项目概况 . 12、目的任务 . 23、工作依据 . 34、以往工作简况 . 35、调查时间及完成工作量 . 36、水文地质调查质量简评 . 4二、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 . 51、位置交通 . 52、自然地理简况 . 63、社会经济概况 . 6三、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及方法 . 71、调查线路的确定 . 72、调查内容 . 73、调查方法 . 94、水文地质钻探与成孔 . 10四、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 121、地形地貌 . 122、地层岩性 . 123、构造 . 134、区域水文地质概

3、况 . 135、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 146、不良地质 . 14五、调查区水文地质 . 151、气象、水文 . 152、地形地貌 . 173、地层岩性 . 194、构造 . 205、地下水 . 206、地下水的流向 . 257、地表水 . 278、新建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 . 29六、水化学特征、水质评价、水源污染 . 301、水化学特征 . 302、水质评价 . 303、水源污染 . 39七、地下水的动态长期观测 . 411、观测的目的 . 412、观测点的布设 . 413、观测 顺序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威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水文地质调查 1:10000 综合水文图2 2-9 综合水文

4、地质剖面图 水平:1:5000 垂直:1:1000 3 10-41 水文地质钻孔柱状图 1:150 4 42 抽水试验曲线图 附 表 目 录1 水文地质钻探成果一览表 共4页 2 井、泉、矿坑水调查表 共69页 3 水质简分析、全分析及专项分析检测报告 共39页a、井、泉、钻孔部分 共25页b、地表水体部分 共3页c、地表水(河水)部分 共4页d、矿坑水部分 共3页 e、污水部分 共4页一、前言1、项目概况威远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钢公司)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连界镇,是国家65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之一。占地面积3.5万m2。现有职工9500余人,拥有总资产45亿元。威钢公司现辖8个分厂及分

5、公司,分别为炼铁分厂、炼钢分厂、棒材分厂、动力分厂、保安公司、三利公司等;主要生产设施有:1380m3和4460m3高炉,380t转炉、五机五流小方胚连铸机2套、棒材轧机1套、制氧机3套、3mw发电机组3台。威钢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铁320万吨、钢300万吨、钢材285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连铸胚、棒材、高速线材等。2008年生产铁263.94万吨、转炉钢257.03万吨、钢材207.88万吨,连铸胚47.64万吨,钒渣4.6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32.5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7.32亿元,实现利润75481.2万元。威钢公司按照川威集团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为实现

6、连界区域钒钛钢铁产业的战略转型及可持续发展,以及为内江市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三年内,拟对连界区域实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钒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实现年产钒渣10万吨、五氧化二钒5000吨、高钒铁8000吨、钒钛烧结矿747万吨、钒钛球团矿100万吨、含钒生铁217.4万吨、含钒优质连铸胚208.4万吨、含钒钢材200万吨,年销售增加收入105.9亿元。项目实施后将使川威集团钒钛钢铁产业成为全国第三的钒资源加工基地,全省第一的含钒高强度h型钢、含钒高强度抗震钢筋生产基地。本项目拟选厂址位于威远县连界镇东侧,宝溪河东岸,威远县规划的连界工业园区内,厂址占地总面积163.5万m2,其中占一

7、般农田23.33万m2,占村民住宅用地20.00万m2,占荒地59.34万m2,集体林地61.34万m2,其他占地1.63m2;区域规划用地类别为工业用地。厂址西侧为威远公司现有工程厂区;厂址西北侧为宝溪河,隔宝溪河约1.2km为威远公司狮子山生活区,距离连界镇中心约1.6km,有居民19328人;厂址北 1侧隔宝溪河约1.1km为先锋村,有居民2637人;厂址东侧为林地;厂址内有反帝村,有居民949人;厂址西南2.5km为双桥村,有居民2142人;厂址西南侧距离约3km为船石水库。项目全厂工业新水补充量1285m3/h,全厂生产用的生活水用量69.0m3/h,小时平均取水量1354 m3/h

8、,折合日均取水量为32496 m3/d,年均取水量为1137万 m3/年(按350天计算),本工程取水后,老厂区和本项目用水量为1837万m3。2、目的任务在搜集资料和开展必要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拟建项目厂址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及渗透性能,含水层岩性、空间分布特征等)、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情况,给出相关水文参数,明确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以及各层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等,分析污染物扩散条件和地下水遭受污染的途径,分析拟建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附图、列表核查拟建项目厂区、现有工程及渣场周围村镇地下水饮用水源的分布

9、,明确地下水具体保护目标。给出各地下水监测位置、距离、方位、井深、取水深度和地下水类型等。结合现状监测结果,预测分析正常、非正常工况和长期累积等情况下,地下水遭受污染的程度及对保护目标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论证厂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和渣场防渗措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必要时提出具体可行的补救措施。具体任务有以下三项:2.1 提供水文地质基础资料,区域性的水文地质条件资料(包括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及渗透性能,各含水层岩性、空间分布特征等),污染源状况、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情况,给出区域性的水文参数,区域性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区域性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等。2.2 地表饮用水的分布:

10、沿宝溪河流域内的主要居民饮用水源、集中式水源功能、范围。2.3 地下水饮用水源的分布:包括本项目厂区,现在工程及渣场周围村镇以及与本项目的位置关系。2.4 确定新厂区、老厂区、老渣场各三个长期观测井。23、工作依据3.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2001);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9-93);3.4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gj3020-93);3.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3.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578-1996);3.7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年;3.8水文地质手册地质矿

11、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主编,1978.4;3.9甲方委托书。4、以往工作简况4.1 1:20万(自贡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97.12,四川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4.2 威远新村煤矿储量核实报,2005.7;4.3 四川省威远钢铁有限公司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2009.8,四川省内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4.4 四川省威远钢铁有限公司环评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09.8,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4.5 威远县历年各月气象资料。上述成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的水文地质资料。5、调查时间及完成工作量我公司接受任务委托书后于2009年9月8组成项目部,于2009

12、年9月9日到工程区,9月10日全面开展了工作,由于场地复杂和农民阻挡施工等各种因素,截止2009年10月15日,完成工作量如下(表1-1): 3表1-1完成工作量统计表6、水文地质调查质量简评经现场野外调查,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裂隙发育程度、不良地质作用,对工作区域地下水的控制因素、地下水的类型、分布规律已基本掌握,各类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均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通过抽水试验,对区内主要土、岩的水文地质参数已基本查明。经取样分析,对地表饮用水、地下饮用水的水化学特征:三氮及超标因素、毒理学元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水质污染状况及污染源基本查明,并提出了防治措施。总

13、的看来该区地层构造较简单,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较多,地下水比较贫乏,尚未发现具有可供小型(日产50m3/d)的供水水源地,但民井、泉分布较广,对解决农村居民就近供水有重要作用。因此,威钢新增项目的供水采用新建象鼻咀水库,并充分利用红旗水库、船石湖水库、五指湖水库、天心水库联合取 4水是唯一的选择,宜尽早安排。据本次调查完成的工作量,在全面系统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威钢新项目水文地质报告,本次1:1万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调查满足有关规范、业主单位任务书的要求,质量合格。二、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概况1、位置交通威远县属内江市所辖,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南北长54公里,地跨北纬29

14、22-2947,东经10416-10453。县城东距内江市39km(公路里程 图1-1 交通位置图57km),南距自贡市31km,西界荣县,北与仁寿县接壤,距成都188km,东北与资中毗邻,全县面积1289km。项目地处威远县连界镇东1.6km,东南距威远县城严陵镇27km,东距资中县渔溪镇36km,沿成渝高速北西行至成都132km,厂址北侧1.5km处为正在建设 5的归(德)连(界)铁路,调查区内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简易公路,交通较方便(图1-1)。2、自然地理简况2.1 地势全县地势自西北向南东倾斜,低山、丘陵约各半。西北属低山区,山岭连绵,沟壑纵横。一般海拔高500-800m,新场镇境内大堡

15、山最高,海拔902m。东南部是浑圆状丘陵,水沟曲折,流向多变。一般海拔300-400m,最低处在向义镇东南威远河口,海拔277.6m。2.2 河流威远县境内主要河流分属沱江、岷江水系。威远河发源于威远县西北两母山东北麓,属沱江水系。县境内威远河面积956km,占全县面积的74.2%,是威远、自贡工农业生产和城镇人民生活的主要用水水源。威远河全长118km,集水面积985km,河道宽20-40m,平均比降0.55,威远河上游宝溪河地处低山区,山峦纵横,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度为458-790m,相对高差70-150m。2.3 土壤、植被低山区土壤主要为黄壤,旱地多,田少。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

16、红薯、水稻和豆类。自然植被情况良好,山坡及山峰均有林地,主要是乔木,乔木中以松树为主,其次为竹丛,千丈及经济林木,流域植被覆盖率达30%。3、社会经济概况威远县全县幅员面积1289km,据2007年统计年鉴,全县辖20个镇,323个村,总人员74.83人,2007年威远县成为四川省首批扩权建县之一,在第七届西部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63位。2008年威远县立足本县优势,提出“建设工业威远、打造丘区示范、迈向全省十强”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农业县变工业县的飞跃。200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2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首次突破百亿元。经济总量列全省181个县(市)22位,连

17、续两年当选四川省“类区先进县”。全县三类产业结构为16:65:19,三类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 6别为11.8%、76.9%和11.9%,人均gdp17553元。全县财政总收入124296万元,增长28.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787万元,增长16.3%。国税、地税收入合计114109万元,增长27.1%。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菱铁矿、岩盐、白云石、石英砂、石灰石等二十几种,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低山区。川威集团、康达建材工业公司、白塔新联心集团、建业集团公司、石丰化工集团公司为县工业骨干企业。2007年全县有规模工业企业104个,以下企业3088个。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181.81

18、亿元,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78.5%。威远河源头主要的工业企业是威远钢铁集团,公司目前拥有年产钢300万吨、铁300万吨、钢材3103万吨、金属制品60万吨,焦炭11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全集团拥有资产130亿元,员工1.73万人,综合实力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23位,是目前四川省“十佳民营企业”和省政府着力培育的迅速做强、做大的企业集团,通过加快向钒钛钢铁转型,将构成节能、环保、低成本、高质量的钒钛钢铁企业。三、水文地质调查内容及方法1、调查范围的确定依据任务要求,以威远河上游宝溪河为主轴,东、西、北均以自然地形、分水岭为界,所构成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具体范围:西侧以油坊沟顶、大石包、

19、轿子石(688.6m),坳田为界;南以尖坡(660.8m)、小尖山(663.1m)、双桥村、马鞍山(729.2m)为界;东以石牯牛(680.6m660.7m)、土地堡(627.6m)、东方红煤矿(老井区)(550m)为界;北以双堰坊、杉树坳(655.2m)、护林包、白庙子(651.3m)、桂林山(643.8m)、窑子揙、哑巴岩洞、青钢堡、土地坳、狮子山(660.2m)、哨棚坡为界,面积约10 km2。2、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采用区域展开,以面的调查为主,在此基础上,布置少量勘探点, 7进行水文地质观察、抽水试验及取样室内试验,以提供任务要求的主要岩土层的水文地质参数。2.1 地貌调查1)地貌形态,

20、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间的界线和相互关系。2)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3)新构造运动特征、强度及其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2.2 地质调查1)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2)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3)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2.3 地质构造调查1)褶皱的类型,轴的位置、长度及延伸和倾伏方向;两翼和核部地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特征及富水段的位置。2)断层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断层带充填物质性质和胶结情况;断层带的导水性、含水性和富水地段的位置。3)不同岩层层位和构造部位中节理的力学性质、发育特征、

21、充填情况、延伸和交接关系及其富水性。4)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等级和测区所有的构造部位及富水性2.4、泉的调查1)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2)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分和沉淀物。3)泉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若有供水意义时,应设置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2.5 水井调查1)井的类型、深度、井壁结构、井周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动态变化。2)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3)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2.6 地表水调查81)地表水的流量、水温、水质水位、含砂量及动态变化,地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污水排放等)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2)利用现状和其作为

22、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3)河床和湖底的岩性和淤塞情况以及岸边的稳定性。2.7 水质调查1)水质简分析:取样点不应少于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40%。分析项目包括:颜色、透明度、嗅和味、沉淀、ca2+、mg2+、na+k+、hco3-、cl-、so42-、ph值、可溶性固溶体总量、总硬度等。2)水质专门分析:取水点不应少于简分析点数的20%。分析项目包括:生活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979-2006)、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生产用水应按不同工业企业的具体要求确定;在有地方病或水质污染的地区,应根据病情

23、和污染的类型确定。3)划分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了解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4)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途径、范围、深度和危害程度。3、调查方法本次水文地质调查采用比例尺1:1万,观测线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踪法,交叉进行。3.1 观测线的布置1)沿垂直岩层、构造线走向;2)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3)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4)沿含水层(带)方向。3.2 观测点的布置,宜布置在下列地带:1)地质界线、断层线、标志层等;2)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3)井、泉、矿井、钻孔、地面塌陷和地表水体等。94、水文地质钻探与成孔4.1 钻孔的布置和水文地质钻孔的类型1)勘探孔的布置,宜在水文地质

24、调查的基础上进行;2)本次水文地质钻孔目的在于查明测区浅部30m左右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有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和评价水源的质量,共布置勘探孔32个,其中第四系冲积层1个,其余均为基岩。3)当钻孔水量较小时,只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为地质孔;预留观测孔及抽水试验孔为水文地质孔。4.2 水文地质勘探孔的结构1)孔径开孔直径一般为150mm;孔身各段直径及变径的位置,变径均在第四系松散层与基岩接触带; 终孔直径一般为110mm。2)长期观测孔在观测层(带)及非观测层(带)之间进行止水;3)钻孔结构,考虑到均为浅孔,结构均较简单,浅表段为无缝钢管或水泥砼管,以下均为裸井。4.3 抽水孔过滤器仅用于第四

25、系冲洪积砂卵石含水层,采用水泥砼条缝过滤器。4.4 勘察孔施工1)水文地质勘探孔的钻进和成孔应符合:松散层钻孔采用植胶护壁,基岩采用清水钻进;抽水孔必须及时洗孔,做到水清、砂净,洗孔结束前出水含砂量不大于1/200000(体积)。2)水文地质勘探孔的成孔质量要求:钻孔各段的直径达到设计要求,100m内孔斜不大于1.5%,孔深误差不大于2;3)基岩岩心采取率:完整基岩70%,构造破碎带、风化带>30%,土、岩的描述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准确分层。4.5 抽水试验1)观测孔必须进行抽水试验;102)考虑到浅部基岩总体含水量比较小,采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及水位恢复法抽水试验;抽水孔的出水量应保持常量

26、;抽水试验延续时间各含水层采用hlgt关系曲线图,延续时间宜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第1、2、3、4、6、8、10、15、25、30、40、50、60、80、100、12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取水试验结束应采水样。4.6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与岩心地质编录1)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是在钻进过程中及时发现含水层,初步确定含水层的富水性及裂缝在不同纵向深度的发育程度和发育规律等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其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地下水位水温,冲洗液消耗量及粘度,涌水和漏水现象等。岩心采取率、钻进速度和钻进情况如掉块、卡钻、埋钻、孔壁坍塌、

27、涌砂、气体涌出等及变层、 换径的位置等也应作详细的观测和记录,并编制相应的曲线图表。2)岩心编录抄录班报表的回次进尺,校核岩心长度,鉴定岩性。按回次进行分层描述,特别应注意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的分界线。 土、岩的定名和描述应符合gb50027-2001的有关规定。特别注意含水层的判断:a、岩心破碎、裂隙发育、岩石矿物颗粒或裂面有水蚀、氧化锈斑、溶蚀孔洞及次生矿物的吸附和沉淀现象的孔段;b、岩石结构疏松的孔段;c、钻进中涌水或严重漏水及水位的突然升降的地段;d、钻进中坍塌、掉块现象严重或钻具突然陷落、冲洗液大量漏失的孔段;e、岩心采取率低、进尺相对加快的孔段。11四、区域地质环境条件1、地形地貌区

28、域地形形态基本轮廓受地质构造控制,同时与地层岩性密切相关,为隆起正地形,山区及沟谷以侵蚀作用为主,挽近期地壳运动具继承性,以缓慢上升为主。区域地貌成因类型为浅切割脊状低山。工作区域上处于威远背斜北翼,由三叠系砂页岩煤系地层和部分自流井组砂泥岩组成,地层产状平缓,标高500-865.8m,切割深度150-300m,山岭逶迤,河谷深切,地势比较雄浑壮观。2、地层岩性区内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及三叠系一套巨厚的沉积地层,总厚度达3000余米,以陆相碎屑岩为主,仅中、下三叠系为海相碳酸盐岩,从分布上看三叠系砂、页岩煤系地层分布于威远背斜翼部;第四系则零星分布于江河两侧及山间沟谷地带。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2.

29、1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工作区分布于威远背斜北翼,为陆相含煤沉积。岩性为黄褐、浅灰、黄灰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与页岩互层,夹薄煤层及透镜状菱铁矿。可分为六个岩性段,一、三、五段以页岩为主,夹砂岩;二、四、六段以砂岩为主,岩相比较稳定,厚度中部向北西和南东增厚,与下伏雷口坡组假整合接触,总厚421-630m。2.2 第四系全新统q4,按成因类型分为残坡积层q4el+dl及河流冲洪积层q4al+pl。1)残坡积层q4el+dl灰色-深灰色,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物质组成为基岩(砂岩)碎块和粘性土,碎块含量25-30%,粘性土呈可塑性,厚约1-3m。2)河流冲洪积层q4al+pl一级

30、阶地河流冲洪积层,二元结构,上部为黄色粉质粘土,下部为砂卵石层,厚约3-5m。近代河流冲洪积层,上部为砂土,下部为砂卵石层,主要分布于威远河床和漫滩。123、构造本工作区地处新华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威远背斜的北翼, 沉积巨厚,褶皱舒缓,威远背斜轴部处于工作区南部,轴向北东50-70,延伸长165km,轴部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系嘉陵江组地层,外围依次为中、上三叠系地层,北翼缓,倾角3-6,南翼陡,倾角6-14,西南端褶皱较紧闭,断裂发育,总体形态似向北西突出的蚌壳,据统计,在背斜范围内有200多个次级小型褶皱,规模较大者十余公里,小者仅几十米,其走向一组与背斜轴平行,形态多箱状或梳状,

31、不对称,较陡一翼指向背斜轴,形成时期多数与威远背斜相当或稍晚,另一组与背斜斜交,有关部门认为其生成时期先于背斜(图4-1)。4、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工作区域处于四川盆地南部,气候温湿,水网发育,地表水排泄畅通,与其密切相关的浅层地下水反映出埋藏普通、循环交替强烈、低矿化、补给来源丰富、季节分布不均、动态受降雨和季节控制等鲜明特点。以威远背斜为主体的褶皱构造,对含水岩组的区域分布和埋藏条件、承压含水构造的形成和特征、部分地下水的富集都具有明显的作用。区域地貌形态受构造控制,构成以威远背斜为中心的、向四周递次降低的低山、丘陵地貌、这类地貌形态直接影响着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尤其在构造作用微弱的

32、丘陵地区,往往是控制地下水富集的重要因素。出露岩层为三叠系上统,陆相砂页岩分布全区,厚度大。第四系松散地层主要分布于宝溪河河谷地带,残坡积层主要分布在沟谷斜坡地带。这些岩层的岩性、所处的构造、地貌部位、分布范围,决定了其含水性质,地下水的类型和富水程度,分布于背斜翼部低山区的砂页岩夹煤系地层,以层间孔隙裂隙含水为主,地下水普遍承压,优越的可以自流,但由于大部分地区地层平缓,裂隙不发育,加之地形切割剧烈,水量普遍不大,松散土层分布面积小,零星,以土层孔隙水为主,含水微弱。浅层地下水积极交替淡水发育深度,低山区内100-200m,以重碳酸盐水为主,矿化度小于1g/l。13 图4-1 构造形迹及地质

33、力学分析图5、地震及区域稳定性据建筑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威远地震设计分组a组,基本烈度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区域稳定性好。6、不良地质工作区内总体不发育,但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岩性组合,在宝溪河深切沟谷地段,由于t34xj砂岩中夹少量泥岩,地层倾斜平缓,在河水的侵蚀作用下, 14页岩为软质岩,抗风化和侵蚀能力低,构成软岩基座,使上覆砂岩形成岩腔(照片4-1),加之岩壁陡峭,在自重作用下形成危岩,甚至崩塌(照片4-2),另在地表水调查中发现红旗水库边缘有小规模的库岸崩塌(照片4-3)。照片4-1 岩腔照片4-2 危岩及崩塌 照片4-3 库岸崩塌五、调查

34、区水文地质1、气象、水文1.1 气象本区气象冬暖春旱,夏热秋凉,年平均气温17.7c,一月平均气温7.5c,历年最低气温极值为-3.2度,出现在1970年1月7日。七月均温26.6c,历年最高气温极值40.8度,出现在2006年8月12日,活动集温5149.9c,无霜期329天。年降水量924.9mm,6-9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3%,年最大降水1500mm,出现在1962年,年最小降水量为571.1mm,出现在1996年。干旱是本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时一年相继出现春旱、夏旱和伏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见表5-115和图5-1)。主导风向nne,频率为9.7%,次主导风向为nnw风及n风,频率范围

35、为7.9%-76%,静风率18.8%,多年平均风速1.7m/s。表5-1 威远县气象要素统计表 图 5-1 威远县气象要素图1.2 水文区内水系为沱江水系,釜溪河(自贡)中游为威远河,上游为宝溪河,源于威远工作区南部的石滩,呈北北东流向。纵贯老厂区,并从新厂区西侧通过,至先锋村东急转弯流向由西而东,此段河流河曲发育,至杉树村再急转向南流出工作区。在工作区该河段两侧次级支沟发育,西侧有船石沟,上游树枝状冲沟很发育,从北西流向南东,已建成船石湖(水库);水库积水量达703万m3/年(总库量735万m3)。老厂区西侧的红旗水库,水库容积156.3万m3/年,总库容214.5万m3,主沟由北西向南东流

36、,蜿蜒曲折,两侧支沟呈侧羽状,短而密,书房楼东支沟,自北而南流向宝溪河。东侧支沟有五指湖(水库),库容100万m3,自南而北有偏桥沟、双桥村、16碾子沟、长沟湾、陈家湾沟、化角湾沟、新电厂沟、老岩湾沟、余家沟、马家湾沟、上唐家沟等,由东向西流入宝溪河,多为短小支沟,上部缓,下部陡,雨季多出现飞瀑。大拐弯东西河段:南侧有陈家沱沟、长坡沟、破山沟,由南向北流入宝溪河,其中破山沟源于新厂区土地坳,流域长达1km左右。北侧有尾巴山沟、烂窑湾等,自北向南流入宝溪河。上述沟谷多具季节性,枯水期基本无水。2、地形地貌2.1 地形工作区17 照片5-1 侵蚀溶蚀洼地形成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调查表明t34xj

37、砂岩的胶结物中有部分碳酸盐岩为可溶成分,在地表水的长期作用下经侵蚀溶蚀而成孔洞,岩层裂隙的发育又为地表水向深部侵蚀、溶蚀提供了通道,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随碳酸的增加,溶蚀作用增强,经漫长侵蚀溶蚀作用形成暗河并与北部暗河贯通,原有溶沟槽继续扩展,而形成现今的洼地。由于受侵蚀、溶蚀深度大,周边斜坡陡,地表汇水迅速排出,这也是该地段地下水贫乏的原因之一。上述微地貌的形成与区域内第四纪上更新世以来的新构造上升导致河流垂直侵蚀与溯源侵蚀的加强深切相关,由于威远河的溯源侵蚀,使原来流向北的宝溪河被威远河袭夺,宝溪河的一部分成为断头河,经进一步的侵蚀溶蚀形成哑巴岩洼地;又由于垂直侵蚀作用的加强,形成了下唐家

38、沟到东方红煤矿(老矿井区)之间的障谷微地貌。3)区内地表水的流向,完全受宝溪河的控制,前已述及在水文地质调查10余km2范围内,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沟谷的地表水,均入宝溪河,因此构成区内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亦是地表水汇集、排泄的通道。工作区北部哑巴岩洞为侵蚀溶蚀洼地,侵蚀溶蚀最低点高程524.4m,洼地周围的地表水则自南向北流入哑巴岩洞,通过暗河向北流入资中板桥,该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的流向则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流,在哑巴岩洞汇集后,经暗河向北流。183、地层岩性调查区地层经调查和对比,基岩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3xj、t34xj、t35xj三个岩性段,3、5两岩性段为页岩煤系地层夹砂岩,t33xj埋

39、藏于深部,原威钢队施工的ck12孔见及,因此区内地表所见为t34xj、t35xj两个岩性段。3.1 三叠系须家河组1)t34xj砂岩段:以砂岩为主,其间夹多层泥岩,主要出露在宝溪河及左右两岸,为灰白色、青灰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局部含芒硝、钙芒硝,该砂岩纵横均有差异风化,局部见球状风化,风化后颜色浅黄色,结构疏松,区内普遍开采该层砂岩做砼的细骨料,而结构完整的则开采成条石做地基基础或挡墙用,此段砂岩层为区内主要含水层,厚度在80-100m左右(下部未出露全)。2)t35xj页岩煤系地层夹砂岩叠置于t34xj之上,整合-假整合接触,页岩黄色、深灰色,页理发育,按成分可分为炭质页

40、岩、砂页岩,局部地段见煤线;砂岩为深灰色细粒石英砂岩,中厚层-厚层状,结构致密,局部疏松,为区内次要含水层,调查表明,该层出露不全,厚度变化大,约为70-120m,主要分布在宝溪河两侧620m左右高程以上的低山区。3.2 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1)冲洪积砂卵石层(q4al+pl):主要分布在宝溪河河床、漫滩,为深灰色,湿-饱和,松散-稍密,一般粒径为0.5-2cm,最大20cm,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次为炉渣,少量废铁、废钢等。磨圆度、分选型均差,厚5m左右。2)湖积粘土(q4l):主要分布于各水库,为浅黄色,软-流塑,湿-饱和,厚1-3m。3)残坡积层(q4el+dl):主要分布在冲沟及边缘斜

41、坡地带,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岩石碎屑,分布于冲沟中的大多已改为稻田,灰色-黄灰色,软-可塑,湿-饱和,局部含砂量较多,厚0.8-2m。194、构造调查区处于威远背斜北翼,总体为单斜层构造,且地层产状平缓,倾向北北西,倾角3-8,仅在局部地段岩层产状略有起伏变化形成宽缓的背斜构造,其中马垛子背斜轴向北东向,长100m,南东翼产状为1348,北西翼产状为34010(照片5-3)。 照片5-3 马垛子背斜裂隙构造,一般有三组,产状分别为:5885,20328,13578,裂面较平整,张开宽3-5mm,多为粘土充填。5、地下水调查区域内地下水含水岩层(组)的地下水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堆积

42、(q4al+pl)砂卵石层孔隙潜水、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t34,5xj)、砂页岩(t35xj)孔隙裂隙层间水,现分别叙述如下:5.1松散堆积砂卵石层孔隙潜水仅分布于宝溪河沿岸河漫滩沙砾卵石层中,按富水性划分为水量大。宝溪河河谷深切,阶地不发育,河谷地带漫滩较发育,厚5m左右,主要为砂砾卵石,砾径一般0.5-2cm,最大20cm,其间充填物为中细砂及少量粘土,磨圆度、分选型均较差。孔隙潜水与河水直接连通,实为河水潜流,经zk2孔揭露厚仅5m, 20地下水位埋深与河流水面一致,经抽水试验该水量达173m3/d,渗透系数k=25m/d。5. 2 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1)概述区内t34xj砂岩广布在

43、宝溪河一带,约占测区面积的15%,厚约80-100m,处于威远背斜的北翼,南距背斜轴约14km,地层产状平缓,约3-8左右,裂隙主要发育于浅层风化带,向深部减弱,发育深度约20m,地貌形态为低山区,切割深度变化较大,大部分地区大于50m,深者位于宝溪河障谷地段,切割深度达100-130m。地下水埋藏于t34xj砂岩中,部分埋藏于t35xj砂泥岩风化带孔隙中,以孔隙富集为主,裂隙次之,地下水类型以潜水为主,地下水位埋深3-10m,该类地下水矿化度低,水质类型有重碳酸硫酸钙型水、硫酸重碳酸钙型水、重硫酸钙型水等,由于含水层本身储集和渗透性能差,加之产状平缓,处临地上者分割零碎,不利于地下水富集,水量较小,据统计,泉、井流量一般小于0.1升/秒,单孔(井)出水量小于50m3/d。2)影响富水性的因素含水层储集形式及岩相变化t35xj与t34xj虽同以风化带裂隙孔隙水为主,但由于岩性及组合形成的差异,含水层组储水特征不尽相同,因此分别叙述。a、t34xj储集类型为多层叠置,以厚层、巨厚层砂岩为主要含水层,该岩性段以砂岩为主,单层厚度在10m左右,中细粒,结构疏松,层理不清,裂隙不发育,纵横向岩性变化大。由于各层砂岩厚度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对的连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