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_第1页
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_第2页
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_第3页
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_第4页
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文章一):2xxx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医院2xxx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不管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我院自2xxx年即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每年都较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监测任务,尤其是及时发现并报告的五彩冰激凌中盐酸克仑特罗中毒事件及狗肝中毒事件,为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控制事态发展,从而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贡献。现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xxx年版)、2xxx年?市食品

2、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进行修订。 (一)、组织领导 调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组织组成,调整后人员组成如下: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专家会诊组 组 长: 成 员: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副主任。 医院食源性疾病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预防保健科,办公室主任?(兼任)。 (二)、监测内容 (1)、监测科室 包括:各临床及医技科室。 (2)、监测病例定义 (1)食源性疾病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包括食源性感染性病例和食源性中毒性病例。 感染性病例是指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

3、、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中毒性病例是指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真菌毒素中毒等。 (2)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3)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指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出现1人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3)、报病数量要求 医院2xxx年全年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总数不低于400例,应做到应报尽报。 (4)、填报流程与时限 (1、食源性疾病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食源性疾病

4、病例应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病区医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中“上报卡管理”进行填报,门急诊医生填写纸质“信息表”进行报告);临床医生发现食源性中毒性病例、2例及以上同源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的,在诊断后1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对于其他个例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在24小时内报告预防保健科。 预防保健科对于疑似食源性聚集病例甚或死亡病例立即电话报告?市卫生计生委并及时予以网络报告;对于个例食源性中毒性病例立即电话报告?区食安办(12331),对于其他个例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于诊断后48小时内实现网络直报。 (2)食源性异常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食源性异常病例应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

5、告卡并在1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及医务处。 医务处负责组织食源性疾病病例的会诊工作,预防保健科在必要时配合会诊并承担病例信息的上报工作。对于个例食源性异常病例,于16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将会诊后确定的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在会诊后当天报告?市卫生计生委,将患者信息纸质材料(含患者病历及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复印件)及时报送?市疾控中心;对于2例及以上食源性异常病例,于2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将会诊后确定的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立即报告?市卫生计生委,将患者信息纸质材料及时报送?市疾控中心。 (3)食源性传染病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食源性传染病病例须同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与中华人民共和

6、国传染病报告卡,按照传染病报告时限进行报告。 (5)、病原学检验 我院开展食源性疾病病原学检验工作,采集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人的生物标本,由医院检验科进行特定病原体检验。 (1)监测对象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及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2)检验项目 采集病人的粪便或肛拭标本,检验项目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诺如病毒等。 (3)监测要求 (a)尽量在用药之前采集病人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 (b)检验科完成菌株分离鉴定工作后,及时将菌株送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进行生化、血清型、毒

7、力基因的复核鉴定。 (c)检验科全年检验生物标本总数不低于200份。 (d)细菌性病原体总阳性率不低于6%,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不低于6%。 (e)各相关科室应积极配合疾控中心、药监部门等机构开展调查处置工作,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的标本复核工作。 (4)信息录入 检验科在完成检验后一周内将检验结果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在24小时内将检验结果录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文章二):2xxx年xx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计划 2xxx年xx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推动我省食品化学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又称“两网”)工作,加强监测数据的收集、报送和利用的及时性,提高我省

8、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预测预警能力,在总结2xxx-2xxx年我省食品污染物监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2xxx年我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的监测计划。 (一)、食品监测计划 (一)食品监测网点。 覆盖全省21个市,各市按照国家监测方案的要求选择监测点。 (二)监测食品种类、数量及检测项目。 主要监测五大类食品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每季度采取样本,具体监测食品种类、数量及检测项目见表1。山区监测点依情况可减少生食水产品的检测;辖区内有奶厂的监测点应开展生奶样品的检测。 表12xxx年食品监测计划 (三)采样要求。 1.生肉制品:由生鸡肉和生猪肉二大类组成,以当地食品超市或居民主要购买点的样

9、品为主。 2.动物性水产品:由生食水产品和鲜冻水产品两大类组成,可结合当地特点,适当分配海产品和淡水产品的样品数量。 3.熟肉制品:由烧卤类和白切类两大类组成,以超市非定性包装、餐饮业自制制品为主。 4.凉拌菜:以餐饮业样品为主。 5.生奶:生奶样品(牛、羊)的采集应结合当地特点,以养殖场为主。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 (一)食源性疾病常规监测。 由于近年来我省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由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等引起,2xxx年拟计划开展腹泻病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监测。 1.监测点的设置。 在广州、xx、xx等9个市的15间医院开展,具体监测点如下: 广州市: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州新海

10、医院 xx市:xx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xx市:xx市人民医院和xx东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xx市:xx市中心医院 xx市:xx第一人民医院 xx市:xx市妇幼保健院 东莞市:东华医院 xx市:南雄市中医院、始兴县城郊医院和儿童医院 xx市:北大xx医院、龙岗中心医院、西乡人民医院、龙华医院 2.检测样本数量和项目。 每间医院每月收集至少20例患者标本。从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中检测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 3.采样要求。 应在服用抗菌素前采集新鲜粪便粘液或稀便部分,采便量1g5g。 (二)食物中毒暴发监测。 各市及时上报食物中毒事件,附上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及时上送分离菌株。 (三)、质量控制、培训

11、及督导 (一)质量控制。 全省统一检测方法,统一检测试剂,省疾控中心实验室下发xx省食品污染物监测和腹泻患者沙门菌监测SOP手册和相关试剂,并组织开展监测实验室间比对及质量控制考核。 (二)培训。 本年度主要培训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采取实验室带教培训方式,每个市级监测点派专业技术人员1名,培训时间为5月11-15日,由省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开展培训。 (四)、结果反馈与上报 (一)各市疾控中心在每季度第三个月的5号前将本季度的监测信息和可疑菌株上送省疾控中心; (二)省疾控中心在收到菌株后当月反馈结果给监测医院和市疾控中心,并在每季度第三个月的20号前将监测数据上报卫生厅卫监处和国家监测网

12、。 (五)、监测经费安排 省疾控中心免费提供采样耗材和主要检测试剂。 (六)、监测系统各参加单位职责 (一)xx省卫生厅法监处。 1.组织部署监测工作; 2.组织人员制订监测方案和项目管理制度; 3.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监测点监测工作进行现场督导和质量考核。 (二)省疾控中心职责。 1.制订监测方案,负责监测项目实施与质量控制; 2.提供监测试剂和采样耗材,提供检测项目的SOP;3.负责广州市监测点食品和医院标本的检测; 4.对各市上送菌株进行复核鉴定、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和PFGE分子分型,并对基因指纹图谱分析; 5.定期反馈监测结果给监测医院和市疾控中心,并将监测数据定期上报卫生厅法监处和国

13、家监测网; 6.对监测点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提供技术支持。 (三)各监测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1.采集食品标本,填写xx省食品监测采样登记表; 2.指导监测医院进行标本采集,并负责收集监测样本相关信息; 3.对食品和患者标本进行相关项目检测; 4.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学试验; 5.定期上报监测信息,上送菌株,提供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给省疾控中心; 6.定期对监测医院进行督导。 (四)监测医院职责 采集标本,填写xx省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监测采样登记表。 七项目联系 (一)xx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微生物监测。 负责人:邓小玲 电话8141, 020-8

14、4457751(文章三):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食源性疾病 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xx省卫计委、工信厅、商务厅、质监局、药监局、粮食局联合下发2xxx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及各自职责 (1)、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信息网报员: (2)、职责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领导我院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

15、。 医务科职责:食源性疾病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组织院内会诊。 控感科职责:负责全院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知识培训;制定我院监测方案;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样表提供给信息科;信息网报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县卫生局;收集信息表/卡,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临床医生填写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信息科:负责将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录入医院信息系统。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对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及时进

16、行检验,按照规范要求出具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临床医生职责: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采集送检合格的生物样本。 (3)、成立食源性疾病监测会诊专家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监测细则 (一)定义: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每日排便3 次或3 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二)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重点为急诊科、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儿科、中医科等科室)。 (三)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重点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7、,特别关注内科、急诊科和儿科的就诊者)。 (四)监测人员:临床医生 (五)监测内容 (1)、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事件 (1)医院短时间内发现2 名或2 名以上食用同一食物或在同一就餐(送餐)场所共同就餐后出现症状相似的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针对的是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事件: 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如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时

18、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流行病学知识等无法解释; 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未能找到相关病因;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2人以上需上报),超过既往水平且未能明确相关原因; 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并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2)本方案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方案监测的范畴: 国家法定传染病;原因明确的食物中毒;诊断和鉴别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未经医院会诊、也未经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3)具体内容 临床医生负责对

19、符合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的病人采集新鲜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送检验室检验,对患者的一般信息、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采集,并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事件报告卡(见附表)。 (2)、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1)食源性疾病指主诉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 (2)报告名录:共42种疾病。 细菌性感染疾病16种: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布鲁氏菌病、非伤寒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病、肉毒梭菌病、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病、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病、蜡样芽胞杆菌病、单增李斯特菌病、阪畸肠杆菌病、其他。 病毒性

20、感染疾病3种:病毒性肝炎、诺如病毒病、其他。 寄生虫性感染疾病4种:包虫病、管圆线虫病、旋毛虫病、其他。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7种: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桐油中毒、龙葵素中毒、河豚毒素中毒、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其他。 化学性中毒8种:有机磷农药中毒、氨基甲酸酯农药中毒、甲醇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克伦特罗中毒、毒鼠强中毒、钡盐中毒、其他。 其他类别4种: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异常病例、不明原因食源性疾病。 (3)具体内容临床医生负责对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病人采集新鲜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送检验室检验,对患者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检结果、临床诊断等个案信息进行采集,并填写食源性疾病

21、病例监测信息表(见附表)。专管人员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填报监测信息。 (三)、监测报告流程 (1)、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事件监测报告流程 符合监测的对象在本院就诊,首诊医师发现符合本方案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事件。 临床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事件报告 卡,上报控感科,报告卡填写时字迹应清晰规范,内容完整准确,尤其要准确记录患者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能确保找到该患者的详细信息,以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或以后随访时有据可循。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的记录应当详细和完整。 接诊科室立即通知医务科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认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专家会诊确认异常病例后,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事件会诊登记表。 临床医生将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交由控感科,控感科对报告内容进行逐一核实,并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立即电话通知县卫生局,并将“异常病例事件报告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事件会诊登记表、病历复印件1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配合县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