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案编制_第1页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_第2页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_第3页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_第4页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与 应急救援预案(计划)编制 教 程,第2页,2003年12月23日,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由中石油集团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井二公司钻12队承钻的中石油股份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矿罗家16H井发生井喷事故,造成死亡243人的特别重大事故,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第3页,教训,客观原因:晚上、山区、气象、无高音喇叭和电话。 企业: 未能在第一时间通知当地政府; 在最初的1个多小时内未能决定实施点火; 未留专人在安全防护下监视井口喷势,检测浓度,未能及时确定放喷管线点火时间; 政府: 未能有效地向群众发出警报,有效地组织疏散; 接到事故通知后,派出50人;24日

2、15:55点火后,商议大规模搜救,25日6点才派出,才发现大量人员死亡。 群众: 对井口动静麻木; 缺乏自我防护意识,第4页,一、应急管理概论,应急管理: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其后果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或者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第5页,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突发公共事件,自 然 灾 害,事 故 灾 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洪灾、台风、泥石流、地震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工矿企业、交通

3、运输等各类重特大事故,各类重大传染病疫情(鼠疫、霍乱、非典等)、食物中毒、动物疫情等,重大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等,第6页,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和分级 特征: 不确定性:时间、形态、后果 紧急性: 威胁性: 灾难分级: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预警分级:四级(特别严重 红)(严重 橙)(较重 黄)(一般 蓝) 响应分级:四级,第7页,应急管理的内涵,应急管理强调对潜在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过程管理,即由以下四个阶段组成,通常这四个阶段没有严格的界限,且往往是交叉的,但每个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每一个阶段是下一个阶段的基础,构成应急管理的动态循环,第8页,应急

4、管理四阶段工作内容,第9页,应急管理四阶段工作内容,第10页,综合应急体系,事故灾难 应急救援体系,公共卫生 应急救援体系,自然灾害 应急救援体系,社会安全 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的分类,按突发事件性质进行体系分类,第11页,事故应急救援的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 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预案;第68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第69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

5、急救援组织并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49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50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47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特大生产

6、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48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49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制定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其他,第12页,事故应急救援的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三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第二十四条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

7、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第13页,事故应急救援的法规要求 应急救援相关法规一览表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管理规定 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 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 铁路行车事故救援规则 民航运输机应急救援规则 正在调研起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条例,第14页,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统一指挥、 分级负责、相结合 区域为主、 单位自救、 社会救援。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

8、应急管理机制,第15页,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防灾、减灾、救灾、恢复,做好日常的危害辨识、评价和监控工作,制定各项制度规程,提高风险管 理水平(事故预防) 开展预案编制、培训、宣传、演习、应急救援物资装备贮备等工作(应急 准备) 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应急疏散) 抢救受害人员(应急救援) 控制危险源,减少损失(应急抢险) 作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应急恢复) 查清事故原因,估算危害程度(事故调查) 事故预防、应急准备、控制事态发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状态,第16页,应急救援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包含的内容,第17页,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设计,应急救援预案系统设计内容,事故应急救

9、援组织机构(功能部门)设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计,1. 阐明应急救援各阶段的任务 2. 确定各种特定任务和完成的程序 (5W+H) 3. 各种程序及其他支持性文件按逻辑层次组成一个完整的文件化的应急救援预案,1. 设立何种组织机构(功能部门) 2. 确定各组织机构(功能部门)在应急 救援中的职责、 地位和作用,厂内应急 救援预案,厂外应急 救援预案,企业制定,政府制定,事故应急救援功能部门(功能部门是应急救援实施的组织保障,应急救援功能部门,应急协调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应急资源保障部,媒 体 中 心,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期间各大中心的运作,统筹安排整个应急行动,保证行动紧张、有效、有序的进行,避免

10、因行动紊乱而造成不必要的事故损失,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应急行动,负责组织、协调和提供应急物质、设备和人员支持、技术支持等,全方位保证应急行动的顺利完成,负责与新闻媒体接触的机构,处理一切与媒体报导,采访、新闻发布会等相关事务,以保证事故报导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对事故单位、政府部门及广大公众负责,负责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信息利用的快捷性和资源共享,为应急工作服务,信息管理中心,其他功能部门,第19页,第20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别,按行政管理权限,可分为: 国家级应急救援预案 省

11、、自治区、直辖市级应急救援预案 市级应急救援预案 企业级应急救援预案,第21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别 按应用对象范围,可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应急预案,单项应急预案,第22页,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别,按责任主体可分为: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厂内) 各级政府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厂外,第23页,二、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概念: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为减少事故的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时也称为应急计划,第24页,2. 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采取预防措施使

12、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 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可能减轻事故对人员及财产的影响,保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第25页,确定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培训和演练,使应急人员熟悉自己的任务,具备完成指定任务所需的能力,检验预案和行动程序,评估应急人员的整体协调性。 有利于作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 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事故的应急基础。 建立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 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3. 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第26页,4.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依据和原则,必须根据本单位产生重大事故危险源的

13、数量和可能性来作为预案制订的主要依据。 预案是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性质、影响范围大小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等的预测,结果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应急措施。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实用性,要制定切合实际的预案,必须依据确切的各种资料。 充分利用已有的预案和资料,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第27页,5.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14、(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第28页,预案要定期演习和复查,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和修正。 应急队伍要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有培训记录和档案,应急人员要通过考核证实确能胜任所担负的应急任务后,才能上岗。 各专业队平时就要组建落实并配有相应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性能完好,第29页,6.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一个完整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两部分组成:厂内应急救援预案和厂外应急救援预案。厂内和厂外应急救援预案计划应分开,但它们彼此应协调一致,即它们必

15、须是涉及同一可能风险的紧急情况。厂内应急救援预案是由工厂管理者负责准备,而厂外应急救援预案将责任交给其他单位,如地方政府,预案的分类,第30页,7、预案的组成,实施和完成特定任务1的程序,实施和完成特定任务2的程序,实施和完成特定任务n的程序,完 整 应 急 救 援 预 案,按 任 务 实 施 的逻辑层次,其他辅助支持性文件和内容,第31页,应急预案概况: 预防程序: 准备程序: 应急程序: 恢复程序: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一个完整应急救援预案的重点部分包括,第32页,应急预案概况 主要描述生产经营单位概况以及危险特性状况等,同时对紧急情况下应急事件、适用范围提供简述并作必要说明,如明确应急方

16、针与原则,作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第33页,预防程序 是对潜在事故、可能的次生与衍生事故进行分析并说明所采取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措施,准备程序 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准备工作,包括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应急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的准备、预案的演练、公众的应急知识培训、签订互助协议等,第34页,恢复程序 是说明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后所需采取的清除和恢复行动。现场恢复是在事故被控制住后进行的短期恢复,从应急过程来说意味着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进入到另一个工作阶段,即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所以,应充

17、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第35页,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保证定期或在应急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各种变化的情况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第36页,应急程序 主要指在实施应急救援过程中,必需的核心功能和任务的程序和步骤。如报、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等,第37页,1)报、接警与通知 准确报告和了解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应急救援的关键

18、。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报、接警的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受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上级部门发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的行动,第38页,2)指挥与控制 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往往需要多个救援机构共同处理,因此,对应急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的关键。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对事故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从而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等,第39页,3)警报和

19、紧急公告 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公众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保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第40页,4)通讯 通讯是应急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部、应急中心、各应急救援组织、新闻媒体、医院、上级政府和外部救援机构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通讯网络,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通讯网络畅通,并设立备用通讯系统,第41页,5)事态监测与评

20、估 建立对事故现场及场外的监测和评估程序。 以便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对事故的发展势态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事态监测在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事故现场,制定消防、抢险措施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划分现场工作区域、保障现场应急人员安全、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即使在现场恢复阶段,也应当对现场和环境进行监测,第42页,6)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的目的是要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警戒线控制法 区域控制法 遮盖控制

21、法 以物围圈控制法 定位控制法,第43页,7)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避难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生活安置,保障必要的水、电、卫生等基本条件,第44页,8)医疗与卫生 对受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合理转送医院进行治疗,是减少事故现场人员伤亡的关键。对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临时处置、伤势的轻重判断和后送;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资源等

22、情况应作出基本的描述,第45页,9)公共关系 重大事故发生后,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应保证事故和救援信息的统一发布,明确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和信息批准、发布的程序,避免信息的不一致性。同时,还应处理好公众的有关咨询,接待和安抚受害者家属,第46页,10)应急人员安全 重大事故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危险性极大,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现场安全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应急人员的条件和程序

23、,保证应急人员免受事故的伤害,第47页,11)抢险与救援 抢险与救援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尽快地控制事故的发展,防止事故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大,从而最终控制住事故,并积极营救事故现场的受害人员。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泄漏、火灾事故,其消防和抢险工作的难度和危险性十分巨大,应对消防和抢险的器材和物资、人员的培训、方法和策略以及现场指挥等做好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快速反应原则 救助原则(受害人、亲属、亲历者,第48页,12)危险物质控制 危险物质的泄漏或失控,将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对工人和设备等造成严重危险。而且,泄漏的危险物质以及夹带了有毒物质的灭火用水,都可能对环境造成重

24、大影响,同时也会给现场救援工作带来更大的危险。因此,必须对危险物质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如对泄漏物的围堵、收容和洗消,并进行妥善处置,第49页,8.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结构,根据AQ/ T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支持性附件,第50页,综合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的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安监总局17号令)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

25、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第51页,专项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安监总局17号令)第九条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

26、内容,第52页,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安监总局第17号令)第十条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第53页,安监总局第17号令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

27、衔接。 第十二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第54页,支持附件: (1)危险分析附件 (2)通讯联络附件 (3)法律法规附件 (4)应急资源附件 (5)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 (6)技术支持附件 (7)互助协议附件 (8)其他支持附件,重大事故灾害类型及影响范围; 重大危险源登记表与分布;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与分布; 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估; 其他危险分析资料等,应急机构、人员、专家名录; 广电、新闻媒体; 周边地区应急机构、上级部门; 应急服务、物资供应单位名录,城市专兼职消防力量分布; 医疗救护机构分布及

28、医疗救护能力信息; 消防、应急设施设备、物资、数量、联络方式及储存地点 通讯系统;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避难及被疏散人员安置场所分布等,应急信息管理系统;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危险化学品数据库; 事故案例库; 急救手册; 其他技术支持附件,第55页,9、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应急救援预案应该具备的八大部分28个要素,一、基本内容,二、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三、应急救援工作策划 1.危险辨识与评价 2.应急资源评价 3.应急机构与职责 4.应急机制 5.法律法规要求,四、应急救援准备(程序) 1.应急救援设备(施)、物资 2.应急救援人员培训 3.预案演习 4.公众教育 5.应

29、急救援互助协议,五、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1.报警程序 2.警报和紧急公告 3.指挥与控制 4.通讯 5.人群疏散与安置 6.警戒与治安 7.医疗与卫生服务 8.现场监测(事态监测) 9.现场抢险与控制 * 10.应急人员安全 11.环境保护 12.信息发布管理 13.应急救援资源管理,六、现场恢复与事故调查(程序,七、应急救援预案维护和改进(程序,八、应急救援预案支持附件,第56页,28个要素 1.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发布令:宣布预案生效,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应急机构署名页:应急相关部门及负责人签名。 预案分发记录页:预案接收部门签字。 预案修改记录页:修改人签字。 术语与定义等,第57页,2

30、8个要素 2.方针与原则 阐明应急救援的方针与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以及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 列出应急预案所针对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类型、适用的范围和救援目标,第58页,28个要素 3.危险辨识与评价 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 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 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 根据事故种类和后果严重度,确定预案编制的级别; 地理、人文(人口)、地质、气象等信息; 城市布局及交通情况; 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等; 形成附件,第59页,28个要素 4.应急资源评价 分析和评价目前企业和社会应急活动中可以使用

31、或可以调动的各种资源,包括应急力量(人员)、应急设备(施)、物资、等; 基本应急装备: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照明工具、防护工具; 专用应急救援装备:消防、医疗、应急发电、大型机械等; 形成附件,第60页,28个要素 5.应急机构与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过程中各个特定任务的负责机构及其职责; 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各部门的负责人及其职责; 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的职责; 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形成附件。 特定任务包括: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专业救援队伍(消防、工程抢险、防化、监测、环保)、报警、通讯保障、救援设备和物资保障、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医疗、信息发布与公

32、共关系、救援专家组等,第61页,28个要素 6.应急机制 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和程序; 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级响应、资源共享、全体参与; 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征用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 对各应急机构的应急行动与协调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第62页,28个要素 7.法律法规要求 明确列出国家、省、市涉及应急救援要求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形成附件,第63页,28个要素 8.应急设备(施)、物资 准备用于应急救援的机械与设备、监测仪器、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办公室等保障物资等; 列出有关部门,如

33、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 定期检查与更新; 列出存放地点及获取方法; 形成附件,第64页,28个要素 9.应急人员的培训 对应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确保合格者上岗; 描述每年的培训计划; 描述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的频度和程度等,第65页,28个要素 10.预案演习 描述预案演习的目的; 制定每年演习计划; 各应急方参加预案模拟演习; 描述对演习结果的评价,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第66页,28个要素 11.公众教育 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方法与措施。 宣传潜在危险的性质、疏散路线、报警和自救方法、了解各种警

34、报的含义、应急救援的有关程序的知识,第67页,28个要素 12.互助协议 描述与临近企业、消防、医疗、检测、武警、临近城市或地区建立的互助协议; 社会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物资供应企业的互助协议; 形成附件,第68页,28个要素 13.报警程序(由下到上) 确定报警的机构及原则; 确定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确定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制定报警信息单,详细记录事故情况,如事故地点、事故类型、危险物质、伤亡情况、影响范围、事态控制情况等,第69页,28个要素 14.警报和紧急公告(由上到下) 警报和紧急公告的机构和标准原则; 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应明确各种警报

35、信号的不同含义,协调警报器的使用及每个警报器所覆盖的地理区域; 重要的公告信息(包括健康危险、自我保护、疏散路线、医院等); 特殊情况下警报:警报的盲区、特殊需要的人群及地点、使用机动方式协助发出警报或逐家通报等; 制定标准化或填空式公告样本,第70页,28个要素 15.指挥与控制 建立协调总指挥、现场应急抢险指挥; 建立现场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对事故进行初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有效地确认响应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响应等)和抢险救援行动指令; 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 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 合理高效地使用应急资源等,第71页,28个要素 16.通讯 应建立应急救

36、援过程中保证各部门通讯网络畅通的程序; 规定所需的各类通讯设施,确保通讯器材完好; 维护通讯系统; 设立备用通讯系统,第72页,28个要素 17.人群疏散与安置 确定实施疏散的紧急情况; 明确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机构和负责人; 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的规定; 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需要的疏散时间,可利用的时间,风向等环境变化,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问题等; 做好疏散人群的生活安置,保障条件; 明确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 核查疏散人数,记录疏散情况; 临时安置场所的管理和运转负责部门; 临时安置场所

37、的食品、水、电力、医疗、消毒、治安等的安排; 临时安置场所的标志,第73页,28个要素 18.警戒与治安 确定警戒的机构和职责; 应制定事故现场警戒和管制程序,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畅通; 交通管制、路口封锁、指挥中心警戒、事故现场警戒; 制定对特殊设施和人群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 确定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情况和规定,第74页,28个要素 19.医疗与卫生服务 医疗资源的数量; 规定紧急医疗服务的组织,伤员的分类救护和转送方法; 抢救药品、医疗器械;消毒、解毒药品等; 急救点设置,化学品受伤和疾病感染人员的隔离、净化和治疗; 死亡认定与处置; 医疗人员应经过培

38、训并掌握对危险化学品受伤人员的正确治疗方法等,第75页,28个要素 20.现场监测(事态监测) 建立对事故现场及场外监测和评估的程序,为现场的救援决策提供支持; 现场监测包括:事故的规模,事态的发展趋向、伤亡情况、危险物质的浓度及扩散状况,食物、水源、环境卫生污染监测等,第76页,28个要素 21.现场抢险与控制 * 现场抢险的目标和原则; 现场抢险的操作程序; 现场抢险人员的要求; 现场抢险物资、设备的要求; * 针对特殊的风险如危险化学品事故、火灾等,需进一步制定详细的抢险程序和方案,包括使用特殊的应急救援人员、专家、技术、方法、材料、设备等手段达到控制和消除事故目的,第77页,28个要素

39、 22.应急人员安全 为保证应急人员在抢险中免受伤害,应建立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程序,保证其安全; 内容包括:进入和离开现场的标准程序 进入和离开现场的报告规定 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登记规定 应急救援人员的清点规定 消毒程序 安全与卫生设备的正确配备 个人安全预防措施等,第78页,28个要素 23.环境保护 对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事故,应建立环境保护程序; 控制环境污染扩大的方案; 及时清除污染; 对环境污染水平的监测; 对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损害的污染通告等,第79页,28个要素 24.信息发布管理 明确应急救援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接触的机构和发言人,准确发布事故信息; 明确信息发布的审

40、核、批准程序和格式; 准确通告事故发生、救援及人员伤亡情况; 为公众了解防护措施、查找亲人下落等有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第80页,28个要素 25.应急救援资源管理 应制定应急救援过程中各种应急资源供给程序,保证应急资源及时合理的调配与高效使用; 内容包括:应急资源供给的机构 应急资源调用指令的响应 应急资源供给的记录 应急资源快速运抵现场的要求 应急设备的及时回收与清点等,第81页,28个要素 26.现场恢复与事故调查 应制定现场恢复程序,保证避免现场恢复过程中不发生危险; 开展事故原因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和证据; 内容包括: 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机构和负责人; 宣布应急取消的程序

41、; 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现场清理和环境影响区域的污染消除与连续检测要求; 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第82页,28个要素 27.应急预案维护和改进 应建立应急预案制定、修改(修订)、审核、批准和发放的程序,保证预案的及时更新和有效性; 应经常检查和修改的信息: 应急人员的身份和电话; 企业或城市中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数量、性质及所处位置; 工厂地图的变化; 运输路线的变化; 应急服务组织; 应急资源的变更; 新的重要机构,新的居民区等。 根据演习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第83页,28个要素 28.支持附件 (1) 危险分析附件 (2) 通讯联络附件 (3) 法律法规附件 (4

42、) 应急资源附件 (5) 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 (6) 技术支持附件(危化品数据库等) (7) 互助协议附件 (8) 技术专家附件 (9) 各种表单 (10) 其他支持附件,第84页,预案编制流程,成立编制小组,选定负责人,资料收集,评估应急能力,危险识别与分析,编制预案,预案评审与发布,预案的实施,10、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过程,第85页,1发布前评审 2定期评审和修订。(如一年) 3不定期评审和修订。 高危和中等规模的企业应请专家评审,其他企业应进行评审。评审应保持纪录,11、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方法 -评审时机,第86页,10、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方法-评审准则,兼容性,符合性,实用性,

43、功能(职能)完整,应急过程完整,适应范围完整,通讯信息准确,职责描述准确,适应危险性质及种类准确,易于查询,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层次及结构清晰,符合法规标准要求,与其他预案一致或兼容,可操作性或实用性,评审准则,完整性,准确性,可读性,第87页,11、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方法-评审类别,第88页,11、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方法-评审、发布过程,内部评审,编写,同行评审,上级评审,政府评审,社区评审,修改,修改,修改,发布,第89页,演习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最主要的目的是 使应急救援机构及人员熟悉所编预案和发现预案存在的缺陷: 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发现应急资源

44、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 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 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 力; 增强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提高社会应急意识,应急救援演习策划和评审 -演习的必要性,三、应急救援演习,第90页,桌面演习 功能演习 全面演习,应急救援演习策划和评审 -演习的类型,第91页,1)桌面演习,目的: 在没有时间压力情况下 明确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问题,锻炼演习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和解决预案和程序中的问题,取得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结果; 功能性演习和全面演习的基础。 形式 通常在会议室举行; 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

45、人员参加; 按照应急预案和标准行动程序,讨论所应急采取的应急行动; 讨论问题不受时间限制; 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并形成书面总结和改进建议。 主要特点:是头脑和口头上“过一遍,走一遍”应急响应的场景,成本低,第92页,2)功能演习,功能演习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可分为单项演习和组合演习。一般都需要调用有限的资源开展现场演习,并形成书面报告。目的是为了熟练和检验某些基本操作或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需的技术和实战能力。 单项演习:通讯联络、通知、报告程序;资源调配,人员、装备及物资器材(装车)到位;化学监测与侦察;现场警戒;人群疏散;医疗救护;洗消去污;消防行动;公

46、共信息传播等。 组合演习:可将具有较紧密联系的多个应急功能或任务组合在一起进行演习,以加强各应急救援组织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性。 如:化学监测、侦察与消毒去污之间的配合; 警报、紧急公告、公众疏散与医疗、药品发放; 扑灭火灾、堵漏、工艺处理的相互配合等,第93页,全面演习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开展演练。 全面演习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习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来开展实战性演习,以检验相互协调的总体反应和应急能力,3)全面演习,第94页,应急演习过程循环往复,为防止应急演习不到位或片面,三种应急演习方法应在实际中交叉进行,第95页,应急救援演

47、习策划和评审 -参演人员,演习人员 控制人员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根据模拟场景和紧急情况作出反应 执行具体应急任务 如抢救伤员或被困人员 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 获取或管理资源 与其他应急人员共同控制事态 尽可能按真实事件一样决策或响应 应熟悉应急响应体系和所承担的任务及行动程序,第96页,应急救援演习策划和评审 -参演人员,演习人员 控制人员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习情景,控制应急演习进展的人员。 确保演习任务得到充分演习; 确保演习活动既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又富有一定 的挑战性; 确保演习的进度; 解答演习人员的疑问,解决演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保障演习过程的

48、安全,第97页,应急救援演习策划和评审 -参演人员,演习人员 控制人员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气象条 件、模拟泄漏等。 扮演、替代某些未能参加演习的部门。由于各方 面的原因,这些机构或部门并不参与此次演习,第98页,应急救援演习策划和评审 -参演人员,演习人员 控制人员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观察重点演习要素并收集资料 记录事件、时间、地点详细演习经过 观察行动人员的表现并记录 在不干扰参演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 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 根据观察,总结演习结果并出具演习报告,第99页,应急救援演习策划和评审 -参演人员,演习人员 控制人员

49、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有关部门 外部机构 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第100页,应急救援演习策划和评审-演习基本过程与任务,第101页,应急救援演习策划和评审-演习基本过程与任务,演习总结阶段,第102页,确定演习的目的、类型、规模、场地,进行演习的总体设计; 制订演习计划,设计演习情景; 组织控制人员、评价人员培训; 全面检查、指导和协调演习准备工作; 提出演习通讯、技术、物质器材、生活保障等所需的项目及经费清单; 演习结束后,组织各单位总结,成立演习策划小组,演习准备阶段,第103页,确定演习日期,应急演习日期最好是提前一年确定,但考虑到各部门、组织、人员的具体情况,该日期最迟也应提前

50、6个月确定。 已确定的应急演习日期应不与其他重大事件发生冲突,演习准备阶段,第104页,确定演习任务与范围,需求分析确定应急演习的一组重点内容; 确定参与部门范围,进行职责分配,签定协议,A类 1:应急动员 2:指挥和控制 3:事态评估 4:资源管理 5:通讯 6:应急设施、装备与显装置 7:警报与紧急公告 8:公共信息,B类 9:公众保护措施 10:应急人员安全 11:交通管制 12:人员登记、隔离与去污 13:人群安置 14:紧急医疗服务 C类 15:24小时不间断应急 16:增援(国家、省及其他地区) 17:事故控制与现场恢复 18:文件化与调查,演习准备阶段,第105页,编写演习方案,

51、演习方案是指根据演习目的和目标,对演习性质、规模、参演单位和人员、假想事故、序列情景事件、气象条件、响应行动、评价准则、时间进程等制定的总体设计,包括: 演习计划 情景说明书 评价计划 情景事件总清单 演习控制指南 演习人员手册 通讯录等。 演习方案的编写应以演习情景设计为基础,演习准备阶段,演习方案实施要点: 初次通报 指挥与控制 通讯 警报与紧急公告 公共信息与社区关系 资源管理 卫生与医疗服务 应急响应人员安全 公众保护措施 火灾与搜救 执法 事态评估 人道主义服务 市政工程,第106页,情景设计是针对假想事故的发展过程,设计出一系列的情景事件,目的是通过引入这些需要应急组织作出相应响应

52、行动的事件,保证演习不断进行,从而全面检验所确定的演习目标。 情景事件主要通过发布控制消息来通知演习人员。 消息的类别:演习前预先准备的消息;以及演习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消息,由控制人员、模拟人员根据需要产生,以引导演习人员作出正确的回应。 消息的内容:消息来源、传递方式、内容、接收方、传递时间等 传递方式:电话、无线通信、传真、手工传递或口头传达等,演习准备阶段,情景设计,第107页,确定演习现场规则,所有消息应以“这是一次演习”作为开头语或结束语; 不得采取超越安全保证的行动,不得进入禁止进入的区域,不得接触不必要的危险,如任意穿越高速公路、铁道或其他危险区域; 事故模拟,事先必须考虑可能影响

53、设施安全运行的所有问题; 避免极端的气候条件; 不应为了演习技巧需要而污染大气或造成类似危险; 演习过程中对可能真正的紧急情况保持警惕,发现真正紧急事件时,按程序立即终止、取消演习,迅速转入真正应急,演习准备阶段,第108页,目标1:应急动员 目标2:指挥和控制 目标3:事态评估 目标4:资源管理 目标5:通讯 目标6:设施、装备与显示方式 目标7:警报与紧急公告 目标8:公共信息 目标9:公众保护措施 目标10:应急人员安全,目标11:交通管制 目标12:人员登记、隔离与去污 目标13:人员安置 目标14:紧急医疗服务 目标15:24小时不间断应急 目标16:增援 目标17:事故控制与现场恢

54、复 目标18:文件化与调查,应急救援演习策划和评审 -演习目标,第109页,A类目标:目标18,是演习核心目标,反映企业或城市有效应对重大事故所必需的应急准备能力。根据预案规定,所有承担相应职责组织都应参与一年一次的全面演习,并在演习中展示相应目标。 B类目标:目标914,反映企业或城市重大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一年一次的全面演习应有一些组织演习目标。B类与A类不同点在于所有应急组织都应在每一年一次的演习中展示A类目标,B类目标要求对其负责的应急组织可在稍长时间内演习一次即可。 C类目标:目标1518,反映企业或城市应对重大突发事故的应急准备能力。承担相应职责的应急组织可在稍长时间内演习一次即可,

55、应急救援演习策划和评审 -演习目标分类,第110页,检验报警、通知、启动应急设施和应急人员就位的能力。 (1)接收、核实紧急事件报告,根据级别及时向有关人员 联系和发出警情的能力。 (2)应急中心紧急就绪能力。 (3)选择突袭式或非上班时间,检验不在场的关键人物 到位情况,目标1 应急动员,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第111页,检验指挥、控制和协调所有应急响应行动的能力。 (1)现场指挥部及现场应急管理、指挥系统的建立; (2)与政府有关部门、场外组织的通讯联系的建立; (3)与应急中心或其他场外应急组织的行动协调能力; (4)应急响应行动或措施决策能力; (5)向应急人员发布行动指令; (6)解决争

56、议的能力,目标2 指挥和控制,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第112页,检验获取事故信息,查明事故原因及危险物,判断事故影响范围及其潜在 危险的能力。 (1)开展初期评估,及时准确获取事故有关信息的能力。包括: 事发地点及与事故相关的设施、设备与材料; 人员伤亡情况和财产破坏状况; 是否涉及危险品?相关危险品名称、种类和数量; 事故影响范围及潜在危害; 寻找知情人提供信息。 (2)事态趋势的持续监测和评估。监测小组的行动能力(合适的监测仪器 设备、规定地点、按规定程序采集样品和测量相关数据;选择合理的 计算模型,评估对附近区域可能造成的危害。) (3)将所获得的信息、监测数据、样品分析结果、评估结论及时向

57、有关应 急组织或人员报告的能力,目标3 事态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第113页,检验动员和管理所需应急资源的能力。 (1)根据事态评估结果,及时识别和确定应急资源需求, 并联系资源供应方。 (2)合理调配资源。 (3)保存应急资源使用记录,目标4 资源管理,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第114页,检验所有应急响应地点、应急组织和应急人员实施有效通讯的能力。 (1)所有应急方的通讯系统运转情况是否正常; (2)建立与有关岗位关键人员的通讯联系 (3)备用通讯系统的有效性。 (4)通讯能力满足应急响应过程的需求,目标5 通讯,目标6 应急设施、装备与显示装置 检验应急中心、移动指挥部等应急设施所具备的基本条

58、件:包括水、电、照明、通讯、设备、应急电源、地图、支持资料等配套情况,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第115页,检验讯速向公众发布事故警报和应急防护措施公告的能力。 (1)向公众发出警报和紧急公告的决策; (2)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早期警报和紧急公告活动的能力包括: 选择、修改和编写公告内容; 与其他应急组织协调,确认播出时间和播出内容; 发出警报; 协调紧急广播系统,确保播发消息准确无误; (3)在警报和紧急公告系统失效或存在缺陷时,检验备用方式,目标7 警报与紧急公告,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第116页,目标8 公共信息 检验应急各阶段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发布准确信息的能力。 (1)所有拟发布的信息能否准确,并经

59、过决策者审查和签字认可。 (2)在确定信息的发布内容时,与其他应急组织的协调,保证一致。 (3)建立新闻中心和新闻发布程序,指定新闻发言人,协调媒体关系。 (4)接收和回复公众咨电话。 (5)采取措施,控制不利于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谣言蔓延,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第117页,目标9 公众保护措施 检验确定并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能力。 (1)根据事态评估信息和应急预案的规定,选择适当的公众保护 措施。如果拟采取的保护措施需其他应急组织支持,演练 与其他机构的沟通协调能力。 (2)识别实施公众保护措施覆盖区域内的特殊人群。 (3)确定覆盖区域内实施公众保护措施所需和能够获取的交通资 源的数量和类型;联系可

60、提供交通资源的应急组织,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第118页,目标10 应急人员的安全 检验保护应急人员安全与健康的能力。 (1)对应急人员进入数量和停留时间的有效管理。 (2)根据事态评估所获得的信息,确定并提供应急人员应配备的 个体防护装备类型。 (3)检查应急人员能否熟练使用防护装备。 (4)应急人员与现场指挥人员保持有效的通讯联系,现场应急指 挥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监督、追踪和记录应急区域内每名 应急人员的行踪。 (5)现场指挥人员能随时获得其他应急组织提供的可能影响应急 人员安全的信息,并及时发出行动指令,保护应急人员的安全,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第119页,目标11 交通管制 检验控制交通流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