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_第1页
植物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_第2页
植物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_第3页
植物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_第4页
植物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春玉米产量效应研究学生姓名学 号专业指导教师摘 要 春玉米是张家口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实现玉米产量潜力的进一步提高本试验在当地管理栽培基础之上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品种对张家口地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主栽品种产量高于郑单958品种密度4000亩为本地区春玉米最佳播种密度4月30日至5月10日为最佳播种日期关键词春玉米密度品种产量Reserch on Effection of spring-maize yield Abstract Of corn is the main food corn kalgan area for the attainment o

2、f corn production potential to further improve our test in the local administration sprawling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t transmission density to kalgan area of corn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cal plant varieties to the high yields zheng dan 958 species densities 4000 mu of the area of cor

3、n sown and the density of april 30 to may 10th the date for the best seedsKey words spring-maize density variety output目 录1 综述111张家口地区春玉米产量现状112张家口地区春玉米产量研究进展1com 1com1com2com22 材料和方法321试验材料322试验方法33 结果与分析331播期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332密度对春春玉米产量的影响433品种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54结论与讨论致 谢参考文献玉米的用途和在饲料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对玉米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在我国耕地面积有

4、限的前提下不可能依靠加玉米的播种面积来提高玉米的总产量近几年的玉米生产实践表明玉米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玉米品种产量潜力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发展玉米生产的实践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合理密度可使群体和个体发展协调解决穗数粒数和粒重三者之间的矛盾提高产量一个合理的群体必须是三者乘积的最大值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降低关于玉米密度与产量密度与产量结构的关系前人曾开展一系列研究密度是影响群体库源生理性状的重要因子关于玉米产量与库源关系国内外作了大量的研究 但库源及其相互关系对产量的作用及相对重要性看法仍不尽一致一种观点认为 光合产物是籽粒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群体光合速率高 产量高提

5、高适宜叶面积系数增加产量 遮光剪叶和降低叶面积系数降低产量 主张增源是提高产量的主要途径 另一种观点认为 不同栽培条件下高的总粒数与高产相联系 剪穗减库减产主张扩大库容提高单产 此外 另有一种观点则认为 产量库源特征因生态条件而异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库是主要限制因素 低纬度低海拔源是主要限制因素这些说明了不同研究者因试验作物种类生态条件研究方法的差异对源库在产量形成中作用大小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玉米籽粒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三要素构成这些性状均受种植密度的影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发挥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的重要环节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但密度要有一个合理的界限并不是愈密愈好密植给产量结

6、构带来3个变化一是密度与穗数的关系紧凑型玉米随着密度的增加密度与穗数呈直线相关平展型玉米的穗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很少最后表现为一个定值二是密度与穗粒数的关系穗粒数总是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但每亩粒数在一定范围内与产量呈正相关当超过一定值之后产量下三是密度与粒重的关系两者均呈负相关总的说来在低密度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限度后产量与密度呈负相关种植密度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玉米的源库关系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库源也随着增加但两者增加幅度不同群体库的增加幅度超过群体源的增加幅度高密度下群体源不足是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保证一定总粒数增加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成粒率强源促库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不同的密

7、度必然形成不同的田间小气候密度能显著影响小气候因子在群体中的分布并最终反映在群体的有效贮积能量上通过合理密植能调节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小气候资源获得较高有效贮积能量种植密度不仅影响产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的质量随种植密度增加淀粉含量下降而油分含量呈现降-升-升趋势密度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玉米植株的个体发育随种植密度的增大雌雄穗延迟吐丝散粉长时期效率比较低因此叶片相对低密度较短不同的品种有其独特的耐密特性最能体现品种耐密性的指标是突出的群体透光性其次是LAINAR和CGR要想获得高产就要探索它的最适密度指导大田生产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先后出现了许多块经过专家验收并公开发表的超高产地块对这些超

8、高产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超高产田的种植密度都很高全部在每亩4000株以上其中大部分超高产田集中在4500-5500株之间占总地块的50还有36的地块密度达到每亩5500-6000株柴欧德在2002年创造的亩产18995kg的世界记录每亩竟收获了7300株为什么高产田都要采用高密度呢这是因为一味通过提高单穗产量来增加亩产往往导致种植密度偏稀光能利用率降低达不到超高产的效果不是玉米高产的主攻方向而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会增加单位面积的叶面积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生物学产量也就是增大了源增加密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穗数也就是增加了库这样高密度就促使源和库同时升级为玉米超高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上面列举

9、的超高产田相比我国现在的玉米栽培现状不容乐观全国玉米田的种植密度大都在每亩3000-4000株之间极少数超过每亩4000株平均亩产在500kg以下以现在的密度状况把水肥因子调整的再好其产量也很难超过每亩1000公斤因此增加密度是实现玉米超高产的必经之路同时还要求玉米育种专家选育耐密的超级玉米为大田密植提供种子保障既然大田密植和耐密育种是玉米超高产栽培的先决条件那么密度在未来玉米生产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必须对玉米密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前人在玉米密度方面做的研究工作较多但大部分都集中在生理和生态上在密度对玉米营养器官结构的影响以及根茎叶各项结构指标与密度和产量指标间的关系方面目前尚未见报道因

10、而分析密度对玉米营养器官的吸收支持合成和运输功能的影响借助各种组织结构与产量指标的关系探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玉米增产的结构限制因素为玉米耐密育种和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材料和方法21实验地点与气候本实验于2009年在张家口市宣化县沙岭子地点进行张家口属于大陆性气候土壤类型多样季平均降水量为134毫米平均日照时数650小时22试验com浆的测定选取代表性果穗取中部子粒100粒称鲜重A然后105摄士度杀青30分钟然后80摄士度下烘干至恒重记录结果B子粒水分C为1-BAcom产每点另取10穗代表性果穗将每穗从中部掰开调查乳线高度比例求得10穗中平均乳线高度把玉米棒子从中部掰开观察子粒有胚的反面当

11、子粒上部已呈黄色中部仍有乳白色时白黄色相交之处有一明显界限即称为乳线调查每个果穗中部的子粒记载时用子粒基部到乳线的长度占子粒全长的百分数表示取所有测量子粒的平均值然后立即脱粒用谷物水分测定仪器测定收获当时的子粒含水量com种将每点取回的代表性果穗风干进行考种记录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然后脱粒数千粒重同时测定出籽率 子粒重量子粒穗轴100 产量 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10000003 结果与分析31株数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亩穗数3000211660151514444439342340001891589059157405392742175000188158046149399384647

12、5322不同密度方式下春玉米生育期进程株数播种期初苗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收获期3000 4305117147179279294000 4305117157189269295000 43051071671992692923不同密度下春玉米干物质生产24致谢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同时还到许多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确立玉米在饲料中的主导地位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5 3 24-272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等不同类型饲用玉米群体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 3 536-5403曹庆军王洪预张铭等高施肥水

13、平下密度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17 3 113-1154孙锐彭畅丛艳霞等不同密度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816 4 61-655潘丽艳魏湜王振华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614 5 107-1106李永刚王婷青贮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514 1 149-1527刘明陶洪斌王璞易镇邪鲁来清王宇 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01 8马国胜薛吉全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615 5 70-759李建奇黄高宝牛俊义 不同类型玉

14、米品种的产量与品质筛选研究J中国种业 2004 02 张廷会 加入WTO对我国玉米生产流通的影响J中国粮食经济 2000 02 闫贵龙孟庆翔陈绍江 玉米类型和籽粒成熟期影响秸秆营养成分与活体外消化率的比较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 2005 03 郑慧敏不同密度对夏玉米雌雄穗发育和产量影响的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06 王庭梁不同密度下玉米营养器官结构与产量的关系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04 薛吉全马国胜路海东崔鸣李运方刘厚群 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控J西北植物学报 2001 06 鲍巨松杨成书郝引川薛吉全胡小平 紧凑型玉米高产原因与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1992 01 侯旭光冯勇 玉米种植密度若干问题的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2 06 范福仁莫惠栋秦泰辰胡雪华吴一民 玉米种植方式研究J作物学报 1963 04 徐庆章王庆成牛玉贞王忠孝张军 玉米株型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J作物学报 1995 04 张永科王立祥杨金慧梁德俊王秀林郗洛延 中国玉米产量潜力增进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7 玉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