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_第1页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_第2页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_第3页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_第4页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1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儒学的发展。 4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课标,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儒学的发展史,三、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四、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2、的社会原因,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课后探究,大变革,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墨子,战国,老子,春秋,庄子,战国,韩非,战国,提倡“仁”和“礼”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仁政”;“民贵君轻,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齐物论;乐天安命、顺从自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变法革新,2.人物及主张,知识点拔,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个重要的历史课题,孔子,仁、礼,孟子,仁政 君轻民贵,荀子,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君舟民水,继承与发展,材料1,材

3、料2,材料3,材料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材料二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老子,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

4、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儒家的“仁政” 法家的法治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兼爱、非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反对战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古为今用,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汉武帝,董仲舒,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1、原因,1)现实需要: 2)用人政策: 3)个人发挥,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

5、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确立,1)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完成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教育上: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挥“仁政”:轻徭薄赋,董仲舒主张,评价: P9/4,2)太学的出现,教育体制,中央: 地方,创建太学

6、(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影响,1)对教育: 2)对社会风气: 3)对统治基础: 4)对政坛,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7、进。”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2)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像,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知识梳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理;仁、礼,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对塑造中华民

8、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 (重实践,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1、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天理的核心就是“仁,阅读教材指出“北宋五子”是谁?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对理学的创立作出的贡献,程颢(1032一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称明道先生,北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颢与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合称“二程先生”,因二程长期居于洛阳讲

9、学,故其学称“洛学”、“新儒学,程颐(1033-1107),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被合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小程”,河南洛阳人。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归纳二程理学的基本观点: 1 .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2.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3.“义、礼、智、信皆仁” 二程遗书卷十二,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天理是理学的最

10、高范畴。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道德修养论天理的核心是 “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基本观点 理气论:(吸收二程和张载)宇宙观,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一,理是本原 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强调仁,“存天理、灭人欲” 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正君心 注解四书: 理学的经典 地位,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一代儒学宗师,影响久,2.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 强调“存天理

11、,灭人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说朱熹的观点和思想,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文集卷七讲习大纪,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 - - 朱熹,3、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 提出基本观点: 宇宙观,心即理也” (本心即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主观唯心论)。 方

12、法论,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内心反省),“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要扫除人心的“物欲”与“意见”。 影响,思想言论在当时有很大的冲击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基本观点: 1、心即理、心外无物(宇宙观,材料2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孟子所谓的“是非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先验的道德意识,就是人固有的善性,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材料1 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

13、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致良知;知行合一(修养论) -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陆王心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指以陆九渊与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 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一方面儒学进一步发展(心学),思想领域出现继百家争鸣以后的又一次活跃局面。另一方面儒学再次受到批判,正统地位再次面临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的主导地位,1)主张: 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先生,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认为“理”

14、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2.李贽的思想代表作: 藏书、 续藏书 、 焚书 续焚书,1.明朝末年-李贽,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专制,强调经世致用,批判传统儒学,1)人物及主张,2.明清之际,2)归纳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经历、主要活动以及其思想的共同特点,重难点,本质:由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

15、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而西欧启蒙运动时,资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因而其思想主张是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1. 十七世纪左右,西方在文艺复兴的思想洗礼下逐步迈向近代化;同一时期的中国也涌现了一批先进的思想家,使明清之际成为继百家争鸣之后,又

16、一个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那么,明清之交为什么会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呢,思考,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政治,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社会危机更加严重,经济:(根本原因,2.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民约论还要早100年光景,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1792-1841,思考,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缺乏民主思想发展所需的经济基础。 2、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文化专制,缺乏宽松的文化环境

17、,明清科举考场,你从这些图片中能得到相关的信息吗,重难点,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条件: (1)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2)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3)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内容: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

18、完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春秋时期兴起 战国时期- 显学 秦朝遭受压制 西汉时期独尊 魏晋南北朝:危机 宋明时期:理学是儒学主流,重建信仰 明清:冲击与新生,专题简括,维新变法时期利用 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国家统一:和谐、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世界和平)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八荣八耻) 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

19、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把儒家的一些伦理原则和道德用于规范用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改善一切以物质利益为中心而造成的冷漠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深化提高,儒学思想的现实意义,认识与结论2: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方法论: 坚持一分为二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认识与结论1: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尊老爱幼,敬贤尊师的思想;言必信的社会公德等,其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

20、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为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汲取的营养,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专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背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维新时期

21、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许多思想主张。请回答: (1)他们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2)上述基本观点有何不同? (3)产生上述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谢谢指导,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阅读材料,理解孔子 “仁”的思想。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仁

22、” 基本内涵是什么? (2)怎样实现“爱人”? (3)分析“仁”的实质是什么? (4)“仁”的思想提出有什么意义,爱人”(人与人的关系,遵循“忠恕”之道,通过内修,形成美德,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阅读材料,理解“礼”的思想。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 (2)达到礼的方法是什么? 正名(贵贱有序) (3)礼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看待礼? 社会规范、保守 (4)仁与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内在自觉,“礼”外 在约束;内“仁”方能外“礼”,外“礼”有助内“仁” (5)如何处理好“仁”和“礼”的关系? 中庸,韩非子,理论来源,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法、术、势三派,道家思想,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发展趋势,作 用,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宋人有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