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1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2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3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4页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理解负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2课时主备人:姚庆年第一课时:理解负数(一)教学内容:第1-3页例1、例2及相对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理解负数

2、,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教学重点: 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教学方法:讲解法、观察发现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 温故预习1记录生活中的负数信息,试着写出或画出这些负数的含义。二、 课堂助学(一)1. 出示例1:下面的温度计上分别显示了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先出现“0摄氏度”温度计,

3、再依次出现三幅图)(1)介绍温度计中摄氏度和华氏度,学生观察温度计,相机教学温度计的示数和读数方法。出示南京温度及温度计,告知这是南京某一天的气温。(2)出示三亚和哈尔滨的主题图:能读出这个天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吗?说说自己对这个气温的理解。(3)你能写出这三个城市的温度吗?(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4)请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课件出示:20 (+ 20 ) - 20(5)提问: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小结:零上和零下方向相反,零上20摄氏度能够记作+ 20 或20,零下20摄氏度能够记作- 20 。“+ 20”读作正二十,“+ 20”也能够写成“20”;“- 20”读作负二十

4、。“-20”是否也能够写成“20”?(6)提问:能到黑板上表示出这三个气温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试用手势带着大家读一读这三个气温。(孩子们独立完成,并演示汇报。)2同步练习: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三、 课堂助学(二)1. 出示例2珠穆朗玛峰大约比海平面高8844.4米,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依次出现8844.4,海平面,及表示两个高度的数据。) (1)出示8844.4米告知学生这是一个著名的高度。(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2)结合图理解8844.4米和150米的含义。(3)提问:你从图

5、中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学生完成填空:比海平面高884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4米,能够记作( );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能够记作( )。海拔负155米是否就是在大海的下面,一定有水?(3)现在如果把这条红线看做海平面,你能表示出8844.4米和150米吗?(演示汇报交流)2. 归纳正数和负数。教师: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结合例1、例2的数据及黑板上的示意图)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自己试一试。填空:像( )这样的数都是( ),像( )这样的数是都是( )。提问:你为什

6、么这样分?小结:像+ 20、+ 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 20、-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5、-3.8、+4.5、6.6是负数还是正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3同步练习:“练一练”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对应的圈内。5,26,8,40,0,120,103,0正数 负数四、 知识拓展1.读一读下面这些温度,说说哪个是正数,哪个是负数。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负数的意义你能和小伙伴分享了的。3. 分享收集的负数信息,分小组互相说说收集的负数的意义。

7、小组推荐分享,突出已知、疑惑和还不明白的负数的含义。4. 我国对负数的研究由来已久,播放你知道吗?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认识负数(二)教学内容:第3-4页例3和例4以及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第5-8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简单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体验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演示法、动手操作、讲解练习法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

8、导入。读一读,说说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30、-5、+12、32、-3、-7、+15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温度、海拔高度用正负数来表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好多情况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表。(1)指名读一读表中的数据,说一说知道些什么。(2)问: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3)从表中你还知道些什么?2.小结。在通常情况下,正数表示盈利,负数表示亏损。3.指导完成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在集体校对。三、教学例4。 1.出示例四平面图。(1)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2)提问:小华从学校出

9、发,向东走了2千米,可能会到什么地方?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3)在直线上用点来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4)0的右边都是什么数?正数和0比较大小,结果怎样?0的左边都是什么样的数?负数和0比较大小,结果怎样?2. “+2”“ -2”与0之间的距离相等吗?他们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告诉学生: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3.小结。让学生明确: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程,确定其中一方向的米数记作正数,则与它相反方向的米数记作负数。4.完成练一练。(1)第一题先让学生看表,判断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收入还是支出,再联系具体项目内容,说说各项收入和支出。四、巩固练

10、习。 完成练习一58题。 练习一 第5题。学生独立做,集体交流。练习一 第6题。你能说说小明家今年四月上旬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练习一 第7题学生先填一填,再在直线上描点表示-2和-4。提问:-2和-4,哪个数更接近0?为什么? 第8题,先让学生明确表中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0表示没上车也没下车。 五、介绍“你知道吗”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3、使

11、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课时安排:13课时主备人:姚庆年第一课时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第7-8页例1.例2.例3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

12、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

13、化”的方法。)(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2.教学例2:(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第一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道斜边重合。(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5)小组讨论:转化后长方形

14、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X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X 高3.教学例3:(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23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转化后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长(cm)宽(cm)面积(cm)底(cm)高(cm)面积(cm)(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 h(板书)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

15、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两个条件,即底和高。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二、练习二第1题: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15。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5和3.3和5或15和1。第2题: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第3、4题:学生独立做,集体交流。第5题: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操作时,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比较后要明确两点: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小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

16、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割补、剪拼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教后反思:第二课时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第9-10页例4.例5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6 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7、。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5: (1)出示例5: 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你认为

18、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得出以下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三角形的高 因为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所以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 2倍 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19、高 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一、 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何想的。 3.完成练习二第6 9题:(1)练习二第7题 (1)要求学生读题,明确题意。(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独立找出面积是平行四边形一半的三角形。教师注意巡视观察学生解答的方法。并请两位方法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言。(3)小结: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这道题目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比较,而用计算的方法就比较麻烦了。四、课外延伸:介绍第10页“你知道吗”五、 全课总结:六、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

20、收获?七:作业:第8、9题。教后反思:第三课时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教学内容:第12-13页练习二第10 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深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合作法、练习法。教学用具: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 (1)口算1.小黑板出示练习三第4题,指名口答。2.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口算方法。二、巩固、提高练习

21、 (1)练习二第11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2.让学生交流: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怎样才能使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3.使学生明确要使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那么它的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平方厘米。4.让学生在书上的方格纸中画出三角形。教师巡视,注意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5.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并让学生交流不同的画法。(2)练习二第12题 1.出示题目,指名读题,明确题意。2.学生独立答题,师巡视。3.集体订正:要算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量出它们的底和高?(4)练习二第13题 1.集体读题,明确题意。2.学生同桌交流:要求这块花圃一共可以产鲜花多少枝,必

22、须先算什么?3.生独立答题。集体订正。4.为什么要用花圃的面积去乘50枝花?(5)练习二第15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2、要求学生在量之前,先想一想准备怎样量再开始动手。师巡视,发现学生比较好的方法。3、回答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量红领巾的高的。(6)练习二第16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2.让学生注意观察并启发涂色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回答时注意追问“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7)练习二第17题(8)思考题 1.师读题,并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尽可能多的想出每一块板的面积。2.要求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成果。3.回答时要

23、求学生说明是怎样算的。教后反思:第四课时 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第14页例6例7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及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

24、梯形面积的计算。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出示例6: 用例6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梯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表。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得出以下结论: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梯形的上底 + 下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梯形的高 因

25、为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所以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2板书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 2倍 一半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2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b)h 2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 (1)学生计算后提问:用上、下底的和乘高后,为什么还要除以2 ? (2)结合直观的图形或教具演示,简单介绍横截面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公式进行计算。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第2、3题。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拼摆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高

26、2倍 一半 所以 梯形的面积 =(上底 + 下底) 高 2教后反思:第五课时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教学内容:完成第18-19页练习三第49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梯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计算公式2.画图(图:一直角) 问:你看到什么?两条边上分别标上长度:4厘米、2厘米 你能联想到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 (1)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42=8平方厘米 (2)三角形,底4厘米

27、,高2厘米,面积:422=4平方厘米 (3)梯形,补充算式“(43)22”,指名画完该图形。 关注细节:(1)在计算时,最后的单位名称不要漏写 (2)画图时,要把关键长度的数据标出来。 (3)题目中,最后问题带“?”的要写答句。二、第5题 量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2.独立计算,集体订正三、第6题 1.读题,明确题意2.讨论解题时要注意什么:统一面积单位3.独立解题,交流四、第7题 1.指名学生说说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2.分组进行计算3.集体讨论交流五、课堂作业 第4

28、、8、9题。教后反思:第六课时 公顷的认识教学内容:第16页例8以及相应的练一练及练习三第10-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已经学

29、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出示)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进行交流。PPT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8(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 );楼前花圃的面积约是72( )。现在,我们核对一下答案: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平方厘米;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平方分米;楼前花圃的面积约是72平方米。二、引入公顷概念(1)同学们观看PPT这里用到了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公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新的面积单位(揭题:认识公顷)PPT我们先一起来欣赏几幅祖国美丽的风光图。(课件出示图)PPT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占地面积大约是350公顷。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杭州西湖的面积

30、大约566公顷。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读了前面的文字。你认为公顷是怎样的一个单位?什么时候会用公顷作单位?1公顷有多大呢?(2)PPT师边讲边出示:这是一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在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公顷可以用符号“ha”表示。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呢。我们用100米乘以100米等于10000平方米,因此,1公顷=10000平方米。 三、认识公顷(1)联系我们的生活,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我们的教室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10个这样的教室,100个这样的教室够1公顷吗?PPT请你根据上面这些问题,把你的猜测和同学交流一下。如果一个

31、教室长约 9米,宽约7米,面积大约63平方米,大约( )个这样的教室面积是1公顷。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一算:现在,我们来核对一下答案。(2)现在,让我们先来看个游戏,请28名同学分成7个人一边,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10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100平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3)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象上面一样手拉手围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大约需要几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条边?四条边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朋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小组同学讨论一下。(4) 师小结:要围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每边大约要70名同学,一共要280名同学,如果每班按50人计算的

32、话,要5个多班级的同学才能围出1个边长100米,面积是1公顷的正方形。(5)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运用这个结论我们来填一填。(出示)a、填一填。6公顷=( )平方米 9000平方米=( )公顷b、在里填“”“”或“=”。 PPT8公顷7500平方米 50000平方米5公顷 300平方米3公顷在比较的时候,我们既可以把公顷转化成平方米,也可以把平方米转化成公顷。四、完成练一练计算出的土地的面积单位应该是平方米。我们再根据要求把它化成“公顷”。五、练习完成练习三的第10题。五、课外拓展1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解答一道题:(1)一个正方形果园周长是240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33、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完成。2.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解答过程。六、课堂作业书第19页11.12.13题板书设计:公顷的认识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教后反思:第七课时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内容:第17页例9,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4-17页。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能进行单位换算。教学难点: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

34、:探究交流法。教学用具:PPT教学过程一、复习、揭题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计量大面积土地常用的单位公顷,我们一起来口答几道题:(PPT出示)1公顷=( )平方米 4公顷=( )平方米 20000平方米=( )公顷 70000平方米=( )公顷同学们,在计量大面积土地时,除了常常用“公顷”作单位外,还有一个常用的单位平方千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揭题:认识平方千米)PPT二、认识平方千米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些信息,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PPT)世界自然遗产四川九寨沟面积大约是720平方千米;三峡水库的面积大约是1000平方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面积大约是

35、250万平方千米;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大约是2933平方千米;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等。这里都提到了“平方千米”这个测量和计算大面积土地常用的单位,平方千米可以用“k ”表示,(出示:平方千米可以用“k ”表示)。PPT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它与我们学过的平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不能作一个猜测?猜测后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17页。PPT学生自学课本三、自学课本,推算进率通过自学课本,我们发现,边长1000米(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1=1平方千米,因为10001000=1000000平方米,所以,1平方千米等于1000000平方米;又因为1公顷=10000平方

36、米,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出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填空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PPT30平方千米=( )公顷 6000公顷=( )平方千米5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400公顷=( )平方千米=( )平方米在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如果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四、完成试一试,练一练接下来,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完成书第17页的练一练。五、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填面积单位计算机屏幕面积大约是780( );学校计算机房的占地面积是96( );香港特别行

37、政区的面积大约是1100( );机场跑道约占地20( )。2、完成练习三第14题。3.完成练习三第17题。(光盘)上面五个省的地图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画下来的,我们江苏省的实际面积是10.26万平方千米,请你估计其他几个省的实际面积大约各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课后,请同学们查看中国地图,了解哪些省区的面积比较大,以及其他你感兴趣的内容。三、 课堂作业:练习三第13、16题。教后感:教后反思:第八课时 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第21页例10 及练一练和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组合图形的特点,运用割补的方法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解释自己的想法。2.使学生通过解决组合

38、图形面积的计算,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计算同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转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割补、计算的方法。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讲练结合等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在这一单元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到现在为止,我们掌握了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综合运用这些面积计算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面积计算中更复杂的问题,这就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10:12m华丰小学娿校

39、园里有一块草坪(如右图),4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0m15m让学生读题,说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说明:这样的图形能不能用哪个面积计算公式直接计算?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引导:这样的图形不是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形状是不规则的,但它可能是一些认识过的规则图形组合起来的,一般叫它组合图形。题里的组合图形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那大家想想可以怎样计算,把你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交流:你准备怎样算?说说你的想法。(1)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计算?(2)学生汇报: 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从一个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梯形(3)说明:大家可以看到,原来这个不规则图形,就是几个规则图形组合而成的,你能任选一种方法进行

40、计算:交流各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三、回顾反思。1.提问: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我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先割补成几个部分计算面积?2在进行图形割补时,要注意什么?指出:割补实际上是把不能直接计算面积的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面积计算的规则图形,通过各个部分面积计算求出结果。割补时,第一要注意割补成的都要是规则图形,可以直接应用公式求出各部分面积;第二要注意观察割补成的图形,具备或能算出计算面积需要的条件;第三要注意观察分析有哪些割补方法,可以用不用方法割补。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让学生读题、观察,独立思考、完成计算。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追问:为什么最后一步有的计算用加法,有的计算用减法?

41、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扮演。交流:计算这块草坪的面积是怎样想的?五、作业 1完成练习四第1题。2完成补充习题。教后反思:第九课时 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练习四第3-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根据图形的特点割补组合图形的方法,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交流、解释自己的思路和算法。2.帮助学生进一步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思路的过程。教学难点:合理推想出计算的所需要数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策略。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等方法。教学用具: ppt教学过程:一、基

42、本练习1.让学生说出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用什么方法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2. 让学生说出所学的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 这些计算公式,哪个计算公式要注意?二、综合练习(在作业本上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4题。教师可以借助画图展示把正方形纸剪成题中的多边形的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形成合适的解题思路, 2. 完成第5、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通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计算每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时,分别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各是怎样知道的。 3.完成第7题。 师友情提醒:要注意单位的换算。让学生分步完成,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结果。4.完成第8题。 师引导学生思考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可

43、以看成哪两个基本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确定需要测量长度的线段,最后鼓励学生各自进行测量和计算。教后反思:第十课时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内容:第22页例11及练一练,完成练习四的第9题,思考题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学生能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约在哪两个数之间;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感受不规则图形的价值,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约在哪两个数之间。教学难点: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讲练结合等方法。教学用具: ppt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练习题(ppt),计算各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指明

44、板书,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2.出示例11的图,你能估计这个不规则的图形吗?二、探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出示例11(ppt) 师:你准备怎么估计?与同学交流。指明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生:先数整格,再数不满半格的,两个半格算一整格。师:还可以怎么估算?让学生再次合作,学生汇报。2.师:要求这个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可以先数出图中湖泊所占的方格数,这些方格中有的是整格,有的不满整格的,有些接近整格,有些接近半格,有些不满半格,计数时,我们可以只数整格的,也可以把不满整格的都当作整格来数,还可以不满整格的当作半格来计算。师:为了避免重复和遗漏,数时最好先把整格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

45、同颜色。师:第一种方法:如果数整格的,共计55格,也就是说湖泊的面积最少是55公顷;如果把不满整格的都当作整格计算,共计91格,也就是说湖泊的面积最大是91公顷。综合起来,这个湖泊的面积是在55-91公顷之间。第二种方法:是把不满整格的都当做半格计算,题中的湖泊平面图包含55个整格和36个半格,湖泊的面积大约是55+18=73(公顷)。3.完成第22页“练一练”第1、题。可以同座位合作,先确定估计的方法,再按确定的方法数一数、算一算。(可以用面积最少是多少,最大是多少“来表达估计的结果,也可以用“面积大约是多少”表达估计的结果。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24页的思考题。让学生

46、先算出每个大正方形中小方格的面积,再估算出荷叶的面积。左起第一幅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面积是88=64(平方厘米),共包含4个整格、12个不满整格,面积大约是2561024平方厘米。左起第二幅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面积是44=16(平方厘米),共包含31个整格、28个不满整格,面积大约是496944平方厘米。左起第三幅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面积是22=4(平方厘米),共包含154个整格、52个不满整格,面积大约是616824平方厘米。综上可见,左起第三幅图中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实际面积。四、知识的延伸1现在方格纸上描出自己手掌的轮廓线,再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自己手

47、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采集一片树叶,把它的轮廓线描在方格纸上,估计它的面积。教后反思:第十一课时 整理与练习(1)教学内容:第2526页的“练习与应用”第15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联系。2.使学生养成主动整理信息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练习,体验数学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教学难点: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等方法。教学过程:一、 情境创设,认定目标1.教师引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我们今天一起来整理、练习这

48、些内容。(出示课题:整理与练习)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联系。(教师出示板书)2.你能先在小组内说说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吗?二、讨论交流,初步整理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是怎样整理的。(出示学生的整理情况,也可整合老师的想法)你认为这些整理情况怎样?在交流中完善整理,出示完整的整理图。从刚才整理的过程,你认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观察交流,深化体系1.出示:练习与应用 第一题。教师出示:在格子图上先出示一个大的长方形,一个小的平行四边形,在格子图上再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49、,它们的底相同,高不同。你能在格子图上造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其面积跟刚才的长方形一样吗?说出你的方法。在上面的格子图中再加一个三角形,三个图形的底相同,高相同。你能使三角形的面积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吗?说出你的方法。再加上一个梯形。如果没有格子图,你能判断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说出你的想法。从刚才的解题过程,你能说出怎样判断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面积大小关系吗?三、运用公式,深化理解1.出示“练习与应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相互交流。2.出示“练习与应用”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画图形,再相互交流,说说是怎样画的。追问:在画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时应注意什

50、么?四、作业完成第26页的第4、5题。教后反思:第十二课时 整理与练习(2)教学内容:第2627页的“练习与应用”第613题。教学内容:第2627页的“练习与应用”第613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能灵活运用这些面积计算公式。2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等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昨天的课上我们一起梳理了本单元的知识点。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一些练习(揭题),希望通过练习同学们能更熟练灵活地应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做好今天的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