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鄂州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 学校: 考生姓名: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页,第61本试题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 分,化学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7卷至12页。满分130分,其中物理80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2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2B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非选择题用40.5 题卷上无效。 5考生必须保
2、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33 kg/m=1.010。10N/kg6物理试题中g取,水23 Cl 35.5 Na14 相对原子质量:7H1 N O16 54分)第卷 选择题(共 24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 ) 1下列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冰箱中的水结冰了桌子上的苹果腐烂了DA瓷碗摔碎了B潮湿的衣服晒干了CC 【答案】【解析】瓷碗摔碎、潮湿的衣服晒干、冰箱中的水结冰发生变化时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C。苹果腐烂变质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故选 )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稀有气体D二
3、氧化碳 氮气 氧气A B C 1 【答案】A 【解析】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氧气,占21%;氮气占78%,化学性质较稳定;二氧化碳占0.03%,稀有气体占0.94%。故选A。 3下列化学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 2H D C2H A2H BH 22A 【答案】+2表示2表示个氢分子;2H2【解析】2H表示个氢原子;H表示一个氢分子或氢气;2H22 A。个氢离子。故选 ) 4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铝质饮料罐D A纯棉毛巾 玻璃啤酒瓶C 塑料垃圾袋B 【答案】B 有机合成材料;玻璃啤酒瓶属于无【解析】纯棉毛巾属于天然有机材料;塑料垃圾袋属于
4、 。机材料;铝质饮料罐属于金属材料。故选B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A B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 【答案】【解析】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节约用水;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电解水 。D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选 ) 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6 干冰、生石灰、高锰酸钾都属于氧化物B煤、石油、天然气
5、都属于混合物A D 熟石灰、烧碱、纯碱都属于碱C 尿素、硝酸钾、磷酸铵都属于复合肥A 【答案】【解析】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混合物;干冰和生石灰属于氧化物,高锰 2 酸钾不属于氧化物;熟石灰和烧碱属于碱,纯碱属于盐;尿素属于氮肥,硝酸钾和磷酸铵都属于复合肥。故选A。 7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甲与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乙;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AC、CO、CO、CaCO BC、CO、CO、HCO 32322CCO、C、CO、CaCO DCO、C、CO、HCO 33222【答案】B 【解析】甲与
6、丙反应:C+ CO高温2CO,乙与氧气反应:2CO + O点燃2CO,常温下丁能222 分解生成丙:HCO CO+HO,可以判断甲为C,乙为CO,丙为CO,丁为HCO。3232222 故选B。 8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 【答案】C 【解析】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液态二氧化碳升华吸收热量,达到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达到灭火和保护图书资
7、料的目的;电器短路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直接用水浇灭;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切断气源,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C。 9某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3 A甲中氮、氧原子个数比是12 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小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 【答案】C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反应方程式:NO+2 NH点燃3N+ 4HO。甲为NO中氮、42242224 氧原子个数比=2:4=12;乙为NH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4=32;反应前后氢元素的42质量不变;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34。故选C。 10提纯是化学实验常
8、用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实验方案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高温下煅烧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 CO(CO 2B )CaO(CaCO3O(HO) 22KCl()2MnOC D A 【答案】,符合除杂原高温+Cu高温CO,不符合除杂原则;CaCOCO+ CaO【解析】CO+CuO322 则;浓硫酸可以除去氧气中的水汽,符合除杂原则;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 A。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以除去MnO中,符合除杂原则。故选2 1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BMgSO、
9、NaSONaCl、Ba(NO)、FeCl 、COClNHA、KNaOH324232443DHCl、NaNO、KSO NaHCOHCl、SO、CKOHNa、 、NHCl 4424233D 【答案】生成白色沉与MgSONaOH和ClNH【解析】不能共存,产生刺激性气味氨气;Ba(NO)2443、NaNO、发生,不能共存;HCl都与NaHCO、KOH溶液显黄色;FeCl淀,HClK、SO43233 。DNH两两均不能反应且溶液为无色。故选Cl4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12 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4 3
10、种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A 点溶液的pH7DF ABC段有沉淀生成 B【答案】+ ,2NaOH+CuSO=Cu(OH)2NaOH+HSO=NaSO+2HO【解析】图中发生反应的顺序:4244222和CuSO。据图判断A点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NaSO424F沉淀生成;段有Cu(OH)SO等2种;ABNaSO等2种;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和Na422442 。故选B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pH7 76分) 第卷非选择题(共 18分)6分,共分,40题每空1第41题4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其中第38 1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
11、题: 。 1)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家庭兴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 。 40L(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的钢瓶中,原因是 FeCO)许多矿石中含有铁元素,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33 。 是 。 )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4 )4;(+2)分子间有间隔,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甲烷(或CH;(2(3)1【答案】(4 糖类。)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压强越大,间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或(【解析】1CH(4 5 隔越小,可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3)碳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
12、代数和为0,可以计算出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4)淀粉属于糖类。 14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80 60 0 20 40 温度/169 31.6 溶解度/g 13.3 110 63.9 回答下列问题: 。 20时,将18g硝酸钾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1() 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g。时,将(2)80269g )。(结果精确到0.1% (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4)将40 )加水或升温。11.7%;(4365.8【答案】(1);(2)59;()水中,充分溶
13、解,将50g18g硝酸钾加入到【解析】(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时,硝酸钾的,60(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65.8g;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110g,80时,将269g6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59g;(3溶解度为)根据;(411.7%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3.3g/(13.3g+100g)100%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表格判断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加水或升温将40 为不饱和溶液。 小婷和小彤在帮助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15 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小婷很快就判断出
14、其中一瓶是硫酸铜 B、,然后两两混合进行如下实验:CA溶液。小彤把其他三种溶液分别编号成、 A+C B+C A+B 实验 有气体产生 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 据此,小彤很快就分辨出了三种未知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 C2。 1()小婷判断出硫酸铜溶液的依据是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6 (3)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4)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其他三种溶液为无色;(2)NaCO;(3)复分解反应; 32(4)NaCO + Ca(OH)2NaOH + CaCO。 3223【解析】(1)根据材料判断D为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通过颜色可以判断;(2)
15、根据表格反应现象判断A. 稀盐酸HCl,B. 氢氧化钙溶液Ca(OH),C.碳酸钠溶液NaCO;(3)A与B322反应:2HCl+Ca(OH)=CaCl+2HO,属于复分解反应;(4)B与C反应:NaCO+Ca(OH)2222322NaOH+CaCO。 316某同学为定量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做了如下实验:取40g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到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0% ;(2)6.5%。 【解析】(1)10% (2分) (2)解:设生成的氯化
16、钠的质量为x NaOH + HCl NaCl + HO (1分) 236.5 58.5 50g7.3% x (1分) 36.5/58.550g7.3%/x x5.85g (1分)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85g/(40g+50g)100%6.5% (1分)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5%。 七、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8分) 7 17如图所示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装置(填 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 。 (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使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最好选用图中的 装置进行收集(填字母序号)。 【答案】(1)试管;(2)B,CaCO+2HClCaCl+HO+CO;(3)E。 2232【解析】(1)为试管;(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固+液常温型,选用B装置,反应方程式:CaCO+2HClCaCl+HO+CO;(3)可以用E装置排水法收集较纯2223净的氧气。 18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他决定探 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并放出氢气。写出镍与稀硫4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 的活动性作出猜想: 猜想FeNiCu;猜想 。 8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 4表面无明显变化。证明 (填“猜想”或“猜想”)成立。 (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溶液和 ,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 4 的金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廉洁教育总结汇报
- 文明圣诞节教学课件
- 儿童健康教育内容课件
- 临期医疗耗材管理办法
- 乡镇项目立项管理办法
- 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办法
- 保险电话销售管理办法
- 企业秘密资料管理办法
- 保险星级渠道管理办法
- 交易文件质量管理办法
- 202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 给非财务人员的财务培训
- 品质培训课件模板
- 2025至2030中国GPU芯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竞争格局与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佛教寺院各项管理制度
- 供水公司维修管理制度
- 宁城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 海底捞服务管理制度
- 公司家属开放日活动方案
- DB14-T 3403-2025 灌木林地造林技术规程
- 密码测评安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