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6/948bfccb-08a7-4d3e-9b71-c40ca4ac00d9/948bfccb-08a7-4d3e-9b71-c40ca4ac00d91.gif)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6/948bfccb-08a7-4d3e-9b71-c40ca4ac00d9/948bfccb-08a7-4d3e-9b71-c40ca4ac00d92.gif)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6/948bfccb-08a7-4d3e-9b71-c40ca4ac00d9/948bfccb-08a7-4d3e-9b71-c40ca4ac00d93.gif)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6/948bfccb-08a7-4d3e-9b71-c40ca4ac00d9/948bfccb-08a7-4d3e-9b71-c40ca4ac00d94.gif)
![高三生物知识点复习题3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6/948bfccb-08a7-4d3e-9b71-c40ca4ac00d9/948bfccb-08a7-4d3e-9b71-c40ca4ac00d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知能评估一、选择题1. (2018年厦门质检)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 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 pHB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解析:内环境pH维持在适宜范围内,内环境稳态维持需神经 一 体液一免疫调节,内环境为血浆、组织液、淋巴。答案:B2. (2018年泰州调研)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 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
2、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 . 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 稳态的机制D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解析: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调节。内环境渗透压、pH和温度等保持在适宜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的正常 代谢创造了条件,这种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答案:D3.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 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 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 .降低、CO2、Na2CO3 B .降低、孚L酸、NaHCO?C.
3、升高、CO2、H2CO3 D.升高、孚L酸、NaHCO3解析:本题考查人无氧呼吸的产物及人体中的酸碱缓冲物质。在长时间运动或进入高原等缺氧条件下,人体部分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 产生酸性物质一一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引起pH的略微下降,起 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血浆中的 NaHCO3。答案:B4. (2018年高考安徽理综)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b .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4-构成的缓冲体系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解析: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
4、会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使尿量增加,引起内环境的渗透压上升而使内环境渗透压恢复正常; 内环境中有许多由缓冲物质构成的缓冲体系,其主要的缓冲对是 H2CO“NaHCO3、NaPOq/NazHPOq;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基质;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答案:D5. 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 .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 .提咼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 .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解析:考查红细胞的结构和理解推理能力。 血红蛋白
5、位于红细胞 内,是细胞内的蛋白质,当红细胞由于某种原因破裂后,血红蛋白就 会释放出来进入血浆,使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升高,根据题意,D是最可能的,其余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可排除。答案:D6.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 . HzCOJNaHCOs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 .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解析: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有关知识。食物消化后,才能被小肠 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再运输到全身 各处被机体利用。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人体的内环境主要
6、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 定,如由于机体中含有 HzCOs/NaHCOs、NaPO/NazHPOq等缓冲物 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之间,体温保持在37 C左右,渗透压 约为770 kPa。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条件 之一。答案:B7 . (2018年威海质检)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 .由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 定的状态B .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是维持稳态恒定不变的因素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D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
7、免疫系统等的调节下,通过各 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解析: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只能调节pH的稳态;内环境的温度、 pH、渗透压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正常机体的 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下,由各组织、器官协 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血灌中的乳战注度如图所示,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一下BC段变化的原因()A .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 .乳酸与血液中的0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掉了D .乳酸与NaHC03反应生成C02解析: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03反应生成了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
8、为弱酸,且能分解成C02和H2O, C02经呼吸而排出,而使血中 乳酸含量下降且pH基本不变。答案:D9.3翻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肝糖原的形成发生在中B .体液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 .正常情况下,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解析:图中涉及到肝细胞的生存环境,在进食后葡萄糖会在中 合成肝糖原暂时储存起来,体液为血浆,内含有血浆蛋白和各种激 素,肝细胞的生存环境为组织液,而为细胞内液,故 C选项错误, 构成了内环境,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稳态。答案:C10.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9、,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 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HCO3、HP。2等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 CO2 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疋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 对调节了血液pHA .B .解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每一对缓冲 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 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 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 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 后,就与血液中的
10、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 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答案:C11.组织细胞(2018年荷泽模拟)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A .结构1和结构2中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不同B .当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C液会减少C.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累积在 C液中时,B液会增 加D .当人进食1小时后,A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迅速升高 解析:A液为血浆,B液为淋巴,C液为组织液,1毛细血管壁 细胞所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2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淋 巴和组织液,两者不同;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
11、,组织液增加;当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在组织液中时,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从周围吸收水分导致B液减少;当人进食1小时后,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 浓度升高,为了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胰岛素分泌增加。答案:A12. (2018年南通联考)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0 0.1 0.2 03 0.4 0.5 0.6晦水诃诫度(mnl/LJ血液的離度 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的强弱 调节内环境相对稳
12、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 .B .C. D.解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 通过各 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 环境的稳态。随着海水浓度的改变,血液的浓度变化越小的,说明调 节内环境的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 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 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稳定了,故调节能 力其次。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 0.5 mol/L)时,基本能够维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答案:A二、非选择题13
13、. 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1) 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A; B; C。(2) 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 试以图示表示出ad四种物质的交换概况:。(3) 图中ad, 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 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 。试写出人体内利用0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4) 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a和b之间隔以,b和d之间隔以, b和c之间隔以, b的来源有, b的去向有。(5) 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与。等系统有直接关系。解析:图中为人体局部组织
14、的模式图,A为毛细血管内含血浆,B为毛细淋巴管内含淋巴,C为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a 为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在a吸收。2产生CO2 后,使a处02浓度最低,而C02浓度最高。答案:(1)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2)a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3)d、a a、dC6H12O6 + 6O2T 6CO2 + 6H2 O + 能量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液和血浆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5)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14. 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 占休 ifi 的Tr城占体伞的1*20開)I 1(X
15、占徉武的40%-50%)图1图2(1) 据图1写出以下各种结构的名称:a、b、c。(2) 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使它的渗透压 过度疲劳时,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 透压 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的渗透压,因而水分向 淋巴循环受阻。以上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 而出现象。(3)根据图2回答下列问题: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填标号)。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傾标号)。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标号 。解析: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减少,主要影响血浆的渗透压, 因为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所以营养不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
16、答案:(1)毛细血管 细胞膜 毛细淋巴管(2) a 毛细血管 B 组织液升高 B 组织液升高 A 血浆降低组织液渗透 D增加组织水肿(3) 和、和 、15. H1N1流感病毒会引起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 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1) 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 节网络维持机体稳态的集中体现。(2) 试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细胞器)产生的能量除 了 使 体 温 上 升, 还 能(3)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 请写出下图中4处内环境成分的名称:AaS静肚-心聃f动脇一 翥琵A、B、C、 D解析: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机体发烧、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二单元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第3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 浙教版信息技术第13课 大数据处理 教学设计
-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第14课《人人爱护公物》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8 《世说新语》二则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新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 2025年工程机械刹车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式餐饮的创新模式
- 中式餐饮行业概述
- 化妆品专柜配送员合同
- 光伏电站小EPC规定合同范本
- 2024年01月江苏2024年昆山鹿城村镇银行第三期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知识培训
- 2023年新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数学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 GB/T 19228.1-2024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组件第1部分:卡压式管件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课件
- 节流孔板孔径计算
- 学生流失率考核办法(试行)
- 年产20万吨硫磺制酸工艺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