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优敏《电生理学技术及临床应用》电生理学绪论01_第1页
胡优敏《电生理学技术及临床应用》电生理学绪论01_第2页
胡优敏《电生理学技术及临床应用》电生理学绪论01_第3页
胡优敏《电生理学技术及临床应用》电生理学绪论01_第4页
胡优敏《电生理学技术及临床应用》电生理学绪论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生理学技术及临床应用,Tel:63843846590-776542 Email: 办公室:四号楼413室,2,电生理学及其研究对象,生物电(biological electricity) 细胞内电位、运动终板电位、心电、肌电、脑电等。 生物电与兴奋性 电生理学: 研究机体生物电现象和探讨各种内外环境刺激对机体电现象的影响的科学。 研究对象 研究细胞和组织的一般电特性、极性、结构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以及电流对活体的作用,3,电生理技术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 是以多种形式的能量(电、声等)刺激生物体,测量、记录和分析生物体发生的电现象(生物电)和生物

2、体的电特性的技术,是电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技术,4,应用与展望,应用 基础研究:细胞电生理。神经生物、中枢传导途径、中枢定位、中枢机能等。 临床应用:肌电、脑电、心电、皮肤电、胃电图、视网膜电图、脊髓诱发电位、听脑干电位、整体神经传导速度等。 展望 胃电图与胃溃疡、胃癌及术后胃功能紊乱; 皮肤电与心理活动; 生物电控制假肢、操纵车; 电子耳、鼻等,5,考核评估,卷面考试(60%,开卷) 实验课+报告(10%) 平时+短文(30%):查找和阅读5篇以上现代电生理技术在本人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文献,并写(PPT介绍?)一篇技术、应用和展望的介绍文章(1500字以上,列出引用文献,6,细胞生物电现象 生物膜

3、的电学特性与细胞电活动 细胞电信号研究方法 电压钳与膜片钳技术,细胞电生理学基础及研究方法,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人体及生物体活细胞在安静和活动时都存在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bioelectricity)。细胞生物电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及视网膜电图等就是这些不同器官和组织活动时生物电变化的表现,概 述,跨膜电位(transmembrane potential)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局部电位(localized graded potential,1786年路易吉伽伐尼(Luigi

4、 Galvani) 首次在蛙类体内发现生物电现象(证明自脊髓伸出的神经能产生电),电生理学的创始人,1902年Bernstein提出膜学说,从细胞表面膜的水平说明生物电现象,为理解生物电的产生机理开创了正确的途径。 19世纪物理学的先驱法拉第则认识到电是一个很基本的现象。 “无论其来源,自然界中的电都是相同的”。神经确实是电的一个源泉,但并非其专有,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极化 (Polarisation,膜电位 (Membrane potential,去极化 (Depolarisation,超极化 (Hyperpolarisation,复极化 (Repolarisation,静息电位(restin

5、g potential RP) 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Polarisation),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逆的,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锋电位特点: 具有“全或无”现象。其幅值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传播性扩布(propagation)。其幅值不随着传播距离而改变。 脉冲式,无总和效应,锋电位特点: 具有“全或无”现象。其幅值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传播性扩布(propagation) 。其幅值不随着传播距离而改变。 脉冲式,无总和效应,局部

6、电位(localized graded potential,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称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感受器电位,突触后膜电位,运动终板电位等,局部电位特点: 不具有“全或无”现象。其幅值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电紧张方式扩布。其幅值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具有总和效应: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Flipping the membrane potential by changing the relative ionic permeability of the membrane,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波形与产生机制,The voltage-g

7、ated channel,动作电位的传导(Conduction,1)传导机制:局部电流,1)传导机制 局部电流 local current 阈刺激动作电位局部电流电紧张电位 局部反应去极化达阈电位邻近膜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传导,2)传导方式: 无髓鞘N纤维:近距离局部电流; 有髓鞘N纤维:远距离局部电流(跳跃式saltatory conduction,Node of Ranvier:髓鞘间的轴突裸露区, 有丰富的Na+通道;结间发生局部电流, 从而完成动作电位的跳跃式传导。 特点:快速且节能,3)传导特点 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 绝缘性 不衰减性或“全或无”现象 (4)影响动作电位传导的

8、因素 1)细胞的直径增加,有利于传导加快; 有髓的神经纤维传导较快。 2)动作电位的去极化速度和幅度,Synaptic transmission Synapse -A junction that mediates information transfer from one neuron to another neuron or an effector cell,一)细胞之间兴奋传递突触和接头联系,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一)分类 (二)结构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7nm 突触 突触间隙 20nm 突触后膜 7nm,一)细胞之间兴奋传递突触和接头联系,Process of Transmission,

9、三)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前神经元AP 神经末梢前膜去极化前膜上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Ca2+进人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和前膜接触、融合和胞裂神经递质释放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突触后电位,四)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易化(facilitation): 兴奋性递质;Na+内流; 去极化;后膜易化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 *后膜抑制: 抑制性递质;Cl-内流; 超极化;后膜抑制,3.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 轴突的始段,4.突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播; 中枢延搁; 总和与阻塞; 兴奋节律

10、的改变; 后发放; 局部化与扩散;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1、N-M接头的结构 接头前膜:囊泡内含AChACh量子释放 (quantal release) 接头间隙:约50-60nm 接头后膜:又称终板膜 存在ACh(N2)受体,接头间隙,一)细胞之间兴奋传递突触联系,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细胞间形成的突触联系,2.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 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终板膜去极化终

11、板电位(EPP,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3.说明: (1)Ca2+的作用: 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膜外Ca2+内流,凡是提高末梢膜内Ca2+ 的浓度,都能促进递质的释放,否则相反。 (2) Ach的量子释放(quantal release) EPP(endplate potential)的大小与Ach释放量呈正相关。 (3)终板电位的产生和特性 EPP的特征: 无“全或无”现象 电紧张性扩布 有总和现象,4)具1对1的关系: 接头前膜传来一个AP,便能引起肌细胞兴奋和收缩一次(因每次ACh释放的量,产生的EPP是引起肌膜AP所需阈值的3-4倍)。 神经末梢的一次AP只能引起一次肌细胞兴奋和收缩(因终板膜上含有丰富的胆碱酯酶,能迅速水解ACh,4.影响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