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企业与德国小企业_第1页
中国大企业与德国小企业_第2页
中国大企业与德国小企业_第3页
中国大企业与德国小企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大企业与德国小企业“大企业时代”怎么样?“小企业时代”又如何?能真正引领经济繁荣的不在于企业的 形态,而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几月世界财富 500强、中国 500强、中国民企 500强等“ 500 强榜单”接连出炉, 财富 500强中国上榜 95 家企业,实现连续十年上榜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增长,排名第二, 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按照这样的增速,大有超越美国,坐上世界 500 强企业数量“头 把交椅”的趋势。中国 500 强的门槛今年又提升 15 亿,看到了中国大企业的成长。同时,据统计 2012 年中国企业 500 强纳税总额为 3.3万亿元,占 2011 年我国税收总额的 37.24%

2、,将近四成; 且各大企业横跨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风向标。面对大企业对经济社会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很多人认为, 中国已经进入 了“大企业时代” 。从这个角度来看,德国应该算是实打实的“小企业时代” 。在近十年的世界财富 500 强评选中, 德国上榜企业的数量始终不愠不火,基本均在 30 家左右,远低于美国、 日本等; 而且支撑德国经济发展的也不是那些“西门子们” ,而是数千家中小型企业,它们解决了国 内大概 80%的就业,各类产品占德国 70%的市场份额,创造利税的半壁江山,贡献40% 的GDP。“大企业时代”怎么样?“小企业时代”又如何?我们再

3、来看另外一组数字,中国近 30 年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连年攀升,逐步成为 世界第二、 第三,年出口总量基本居世界前列。德国面积差不多为中国的三十分之一, 人口 为中国的十五分之一, 历年来经济总量基本稳居世界前五, 出口总量常年稳居世界冠军。 如 果说“国家繁荣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 ,可见经济的繁荣与否与企业的大小没有必然关 系,不一定只有“大企业”才能引领经济的繁荣。仁达方略认为,能真正引领经济繁荣的不在于企业的形态,而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纵观中国的“大企业”与德国的“小企业” ,会发现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又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企业的产业选择和布局来看中国的大企业们发展到一定阶段,绝大多

4、数会追求多元化,且很多还是非相关多元化, 互联网企业去养猪、 能源行业进入酒店业、 科技企业涉足房地产等等不胜枚举, 哪个领域都 要插一脚, 哪份钱都要赚一笔, 最终多数都发展成了跨行业、 跨地域的大型企业集团, 发展 得好不好不说,反正规模是上去了。反观德国的企业, 99.7% 都是中小企业,几乎全部追求的都是经营的专业化和地域的多 元化:一旦进入一个行业就会专注于此,绝不会因为其他行业“钱景”更好而插一脚,通过 专业化的经营在其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深度发展, 力争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但是为了扩大 市场,会注重地域的多元化,所以多数德国小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从国际市场份额来看海外市场份额和收

5、入是全球化能力的重要体现。我国的大企业海外市场份额基本都在 10%左右甚至更少,德国的很多“隐形冠军”小企业们海外市场份额基本达到 50%以上。生 产滤水器的布里塔公司占据全球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5;豪尼公司制造的卷烟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90 ;专门运送葡萄酒的希拉布兰德公司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他们的市场份额连那些跨国公司也无可比拟, 虽然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也不知道他们的产 品。海外收入也是一样,优秀的全球性企业有52的收入来自本土以外的国家,日本这项比例为 33,反观中国企业, 即使吸金能力最强的工行, 其境外收入也仅占总收入的 3.49, 不少资源性企业及垄断企业的国际化程

6、度则更低。从经营理念来看德国的小企业讲究产品质量第一, 认为质量是竞争力的根本。 有一家德国企业叫博世公 司,生产电钻,曾经面临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电钻质量太好,久用不坏,在国内竟然没有了 市场和销量。解决这个问题就面临两种决策: 一是降质量换取市场,这比较容易实现; 二是 开拓新的市场, 但这样投入多且难度较大。德国企业选择不降质量、不降价格,去寻找适合 他们的产品、价格的市场,它努力去开拓北美,最后它成功了,反倒成就了这家企业走向国 际化。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 恐怕有相当的企业会选择第一种,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 人都会特别怀念上世纪 80 年代我们生产的暖壶、水桶是那么耐用,买的鞋子

7、是多么耐穿。从企业的管理方式来看德国企业小而灵活, 组织和管理结构与传统家族式企业类似, 管理扁平, 有利于快速决 策、抓住机遇。 中国的企业集团们有多少还在经历着缺乏弹性、官僚作风、 劳动分工过细以 及远离顾客等等“大企业病”的困扰。从技术创新和研发来看这绝对是德国企业引以为傲的地方, 也是德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 德国的企业非常 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如德国工商会的负责人所说, “企业无论怎么难,研发都不会减,德 国科技研发投入中三分之二来自企业, 80%以上大企业拥有独立研发机构。 ”同时,德国的 企业还非常注重研发的持续性, 即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未停止过。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家中小 型钟

8、表企业拥有 3000多项专利, 一家生产玩具模型的企业拥有 5500多项专利发明, 如此强 大的技术支撑成为每家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让多少竞争对手望尘莫及。而中国的很多企业具有急功近利的赌徒心理,更愿意通过广告、促销等争一时的风光, 却不愿意踏踏实实的研发求得长久优势。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来看德国的小企业由于其一步一个脚印、 稳扎稳打、重心低, 抗风险能力非常强。 二战后由 于巨大的需求,德国快速发展了 20 年,90 年代德国经济开始放缓,曾一度被称为“欧洲病 人”,但是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年均销售额增幅却达到8.4%,远高于所有德国企业的年均增幅,还有 82%的“隐形冠军”捍卫甚至是扩大了

9、在各自细分市场上的领先优势。尤其 在汽车等制造业领域, 德国的企业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依然实现了逆势增长, 强大的 竞争力功不可没。相较之下, 很多中国的大企业有些惨,钱荒压垮钢贸企业,政策红利的释放、 市场的冲 击让煤炭企业迅速进入了 “寒冬”,全球的金融危机席卷了绝大多数企业, 据统计 1000 多万 家中小企业破产, 大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倒退, 海外市场收入不足是正切中的痛点, 抗风险 能力着实让人担忧。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中国和德国在经济发展中有一个相似的地方, 都经历了近 20-30 年的高速发展, 难能可 贵的是德国的学者没有迷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喜悦中, 在危机到来之前就开始

10、思索, 经济奇 迹能持续多久?什么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研究发现, 由需求刺激的快速发展难以持 久,建立核心竞争力才是持久发展的根本, 于是将研究创造的哈尔茨堡模式逐步应用到德国 企业当中。20 世纪 60 年代,当德国经济面临高速发展之后的衰退时,一大批德国企业由于改变经营理 念而受益。同时, 面临经济的衰退、产能过剩、 资源可能的枯竭等问题, 曾经的中坚企业也毫不畏 惧,积极寻求转型, 寻求浴火中的重生。 德国最知名的钢铁企业之一克鲁伯公司就是典型的 例子,在 60 年代钢铁仍存在较大需求的时候克鲁伯就开始产业上和技术上的战略性转变, 由钢铁初级制造转为钢铁的深加工, 专门生产无缝钢管

11、和特钢, 其质量和技术有口皆碑, 正 因为从 60 年代初级钢材需求旺盛时便开始进行产业升级, 结果发展到现在仍然是钢铁巨人, 屹立不倒。中国目前也正在经历经济高速发展后的缓冲, 产能过剩、 资源枯竭、 竞争激烈一系列问 题日益凸显, 转型升级是唯一的出路, 在真正的危机到来前, 更应该思索我国大企业可持续 发展的能力到底是什么。真正强大的企业从来不惧竞争。 德国的中坚小企业有两大特点, 之一就是不怕竞争, 它 们有足够的自信在竞争中打败对手、活下来;之二是市场,真正优秀的企业从来不缺市场, 德国那些“隐形冠军”们占有着令人咂舌的 50%-90% 的海外市场。在这个最好的时代、 在这个最坏的时代, 企业是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角, 竞相演绎着 经济发展的传奇。 中国在特定的发展时期, 形成越来越多的大企业无可厚非, “大企业时代” 也好,“小企业时代”也罢,适合自己的企业形态是最好的,但是无论何时, “核心竞争力、 唯有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永葆基业长青、国家繁荣昌盛的不二法门。 风物长宜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