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代有三家论语,根据文献记载,鲁论、齐论均以其传授地域而得名,古论则因其相对为古本而得名。这三种论语,隋书经籍志以后的正史均没有着录,大概原书散佚已久。现在我们所了解到的三论知识,主要来源于汉书艺文志、何晏论语集解序等文献的文字描述,而其原貌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却不得而知,我们现在只能根据散见于典籍里的一些零星资料和几种论语传本来考求其原貌与区别。这些资料主要有史记和说文所引论语文字,何晏论语集解所引汉代古注,唐陆德明论语音义所载论语“鲁读”与“古读”,汉刻石经论语,汉墓出土竹简论语以及论语郑玄注本等。这些材料的性质有的在文献中有记载,如史记和说文的引文,但未必完全可靠,需要用释文的记载来核验
2、;有的没有记载,如汉石经,汉墓竹简,需要通过异文资料加以鉴别。我们以前已经讨论过论语郑玄注和竹简论语的性质,本文拟在文献记载和异文比勘基础上,继续探讨汉代其他几种论语材料的性质。1孔安国注的性质论语孔注,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皆未着录。王肃孔子家语后序始云汉孔安国撰古文论语训十一篇,何晏论语集解序亦云“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并采孔注入其书中。入清以来,多有人撰述认为孔注为伪作,其中清人沈涛列举了五条证据,我们下面来一一分析。其一,“汉志不云有孔氏说若干篇”。但何晏集解序明确记载孔安国注训论语,隋志论语类小序云:“又有古论语,与古文尚书同出,章句烦省,与鲁论不异,唯分子张为二篇,故有二十一
3、篇。孔安国为之传。”此也可证存在孔注。其二,“何序既云孔氏训解世不传矣,平叔(何晏)所集从何得。”何晏论语集解序云:“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而何氏又采孔注于其中,以致世人皆攻其自相矛盾。笔者认为,此“不传”非谓“不流传”之义,而是“没有传人”之义。根据文献,鲁论、齐论传人皆有详尽记载,独古论缺。故此“不传”盖谓孔注论语其时没有传人,至后汉马融才又注训古论语,遂自成一家。王充论衡正说篇云:“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日论语。”而扶卿不严守师法,后传鲁论,遂致孔注古论一度断了传人。古论当时为什么不受儒生重视,大概跟朝廷提倡今文论语很有关系。其三,史记引文与孔注不
4、合。根据我们下文对史记引文的考查,孔注有与史记引文相和者,沈氏此论有失偏颇。其四,“释文所引郑读之从古者,孔注率同鲁也”。此是沈氏轻率之辞,何晏共引孔注473条,而与释文所载29处鲁古异读相合者仅7处,其中孔注与释文从古同者,共6事,兹列于下:(1)公冶长:“崔子弑齐君。”释文:“郑注云:鲁读崔为高,今从古。”集解引孔注作“崔”。(2)公冶长:“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释文:“鲁论作傅。”集解引孔注作“赋”。(3)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释文:“鲁读为悔字,今从古。”集解引孔注作“诲”。(4)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释文:“鲁读为献,今从古。”集解引孔注作“傩”。(5
5、)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释文:“鲁读折为制,今从古。”集解引孔注作“折”。(6)尧日:“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释文:“鲁论无此章,今从古。”集解引有孔注。第七处为阳货“归孔子豚”,集解引孔注“欲使往谢,故遗孔子豚”,有学者因何晏于释文所载从“古读”处引孔注,以此亦为孔注从古之证。我们以为,凡注文中未明确出现与“鲁”、“古”字样的,都不能明确认定是从鲁还是从古。此条列为从古虽有点牵强,但也没有明确证据证明是从鲁。所以,只要是释文所载从古者与集解所引孔注相交之处,孔注皆符合释文从古的记载。其五,“说文所引论语之字,每与孔注不同。”说文所引论语不属于古文本,其所引论语与马注、
6、史记引文也有不同者,但我们不能否认马注、史记引文为古论。说文引文用字有一些乖戾之处,如用今文字形“份”,而包注却用古文字形“彬”。(参下文论证)综上所述,在没有更多反面证据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即使孔注不是孔安国所作,它也应该属于古论。2史记和说文之所谓古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钧之未睹容貌,则论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七史记所谓古文说云:“孔壁书之可贵,以其为古文经古文。非徒以其文字为古文故也。”汉书儒林传载司马迁曾从孔安国问故,故司马迁所用论语为孔壁古文本。史记引文虽可看作古文,但我们不能以其为严格标准衡量三家异同,因为史记
7、引文与今本原文意思虽然一样,但字句有较大差别,所以我们在认定“古文”时,应严格拿今本论语与史记对勘。今本文字,史记有异文者可作为“古文”材料,至于文句差异,特别是可能为司马迁增删的文字,及虚字的不同,我们均不将其作为古、鲁之别。说文共引论语三十六处,与释文所载“古读”无一处相合者。这三十六处与今本论语异文共十九处,兹列出其与史记引文、马注及孔注不符者如下:(1)说文卷一下艹部“莜”字下引“论语日以杖荷莜”。今本微子作“遇丈人,以杖荷蓧”。说文无“蓧”字。史记孔子世家作“蓧”。集解引包注也作“葆”。(2)说文卷一下艹部“蒉”字下引“论语日有荷臾而过孔氏之门”。今本宪问作“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8、说文:“臾,古文蒉。”故段注云:“此古文论语也。”此就字形而言。史记孔子世家作“有荷蒉而过门者”。(3)说文言部“讄”字下引“论语云:讄曰祷尔于上下神祗”。今本述而作“诔日祷尔于上下神祗”。集解引孔注作“诔”。(4)说文卷三上言部“诉”字下引“论语日诉子路于季孙”。今本宪问作“公伯寮想子路于季孙”。集解引马注作“想”。(5)说文卷三下革部“鞹”字下引“论语日虎豹之韩”。今本颜渊作“虎豹之蒋犹犬羊之鞟”。集解引孔注作“鞟”。(6)说文卷四上羊部“羌”字下引“孔子曰:道不行,欲之九夷,乘桴浮于海”。今本公冶长作“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集解引马注无“欲之九夷”字样。(7)说文卷六上木部“榎”字下引“
9、论语日梗而不辍”。今本微子作“耨而不辍”。史记孔子世家引作“耨”。汉石经作“耨”。(8)说文人部“份”字下引“论语日:文质份份。”今本雍也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集解引包注作“彬彬”。说文人部:“彬,古文份。”此处许慎所用为今字。段注云:“今论语作彬,古文也。”史记孔子世家有“我于易则彬彬矣”。(9)说文卷九下豸部“貈”字下引“论语曰狐貈之厚以居”。今本乡党作“狐貉之厚以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貉”。汗简卷中之二:“貉,见古论语。”(10)说文卷十二下女部“值”字下引“论语日小人穷斯儖矣”。今本卫灵公作“君子故穷,小人穷斯滥矣”。说文女部“儖”字,段注云:“儖,今字多以滥为之,滥行而儖废矣
10、。”史记孔子世家作“滥”。说文解字序云:“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由于许氏所言“易孟氏”属于今文系统,所以其性质还有不同争议。段注云:“言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谓全书中明谕厥谊,往往取证于诸经,非谓称引诸经皆壁中古文本也。”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七说文所谓古文说亦云:“此古文二字,乃以学派言之,非以文字言之。与汉书地理志所用古文二字同意,谓说解中所称多用孟孔毛左诸家说,皆古文学家而非今文学家也。”其意盖为,说文之文字训释符合古文学派训释,但其所引之书并非都是古文本。从我们上面所列的异文材料也可以看出,说文引文并不是全用古
11、字形。其用字又有四处与孔注、马注不合者(第36条),且有如上6处与史记所引不合者,故我们认为说文所引论语文本非古文本,不能将其作为古论资料。3汉石经论语的性质后汉书灵帝纪云:“熹平四年春,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太学门外。”此即“熹平石经”。汉石经碑今已不存,赖洪适隶释等录载残字,今人可窥其残貌。隶释共录八篇,分别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阳货微子子张尧曰,中间二十篇缺。八佾阳货篇后皆有“凡廿六章”之字样,学而篇后亦残存一“章”字。尧日篇后云:“凡廿十篇。万五千七百一字。贾诸贾之哉,包周。盖肆乎其肆也,周(下缺)曰:言。而在于萧墙之内,盍毛包周无于(下缺)。”洪适隶释云:“石经论语残碑九百七十有
12、一字,前四篇后四篇之文也。每篇必计其章,终篇又总其字,又载盍毛包周有无不同之说。以今所行板本校之,亦不至甚异。其文有增损者,其字亦有假借及用古者,有字异而训不远。若置其杖、贾之哉者。汉人作文不避国讳,威宗讳志(汉桓帝),顺帝讳保,石经皆临文不易。”后汉书蔡邕传载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乃奏求正定,自书于碑,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可见当时立碑之意为定后世的正本,晚学当据此而习传。从篇数言,石经为二十篇本,符合鲁论篇数之记载。就章数言,尧日篇残石后有“凡二”字样,以今本推之,其下必为“章”字。经典释文于尧日篇第三章“孔子日不知命无疑为君子也”注云“鲁论无此章,今从古”,石经
13、尧日篇两章。也是鲁论的章数。从校记看,有“盍、毛、包、周”等字,另据罗振玉考证,“盍毛”上有从“弓”之字即张禹之“张”,从字形推断,“张”字可能性大,故校记又添一家。今案: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二十魏石经考三云:“石经之刊,为万世定本,既不能尽刊诸家,又不可专据一家,则用一家之本,而于后复列学官所立诸家之异同,固其所也。然汉学官所立皆今文,无古文,故石经但列今文诸经异同。至今文与古文异同,则未及也。”熹平石经之刻,以一家为主,而着他家异同于后。周易、鲁诗公羊莫不如此。今齐论、古论传人未见,虽不敢说其无,但张、包、周皆鲁论传家,石经为鲁论又添一证。石经用字也多有与鲁论相合者:(1)学而:“夫子至于是邦
1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案:石经“抑与”作“意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抑与”。论语述而:“抑为之不厌。”古写本释文:“鲁读抑为意。”故从“意”为鲁论。(2)为政:“我对日:无违。”案:石经“无”作“毋”。仪礼士婚礼郑玄注曰:“古文毋为无。”是石经从鲁论。(3)微子:“夫执舆者为谁?”案:石经“舆”作“车”。史记孔子世家引作“舆”。“车”、“舆”古通,诗“我出我车”,荀子大略篇引作“舆”。(4)微子:“粳而不辍。”案:石经“粳”作“梗”。说文引作“梗”。史记孔子世家作“耨”。(5)微子:“岂若辟世之士哉!”案:石经“辟”作“避”。“辟”、“避”为古今字。史记孔子世家作“辟”。(6)微
15、子:“植其杖而芸。”案:石经:“置其杖而耘。”史记孔子世家作“植其杖而芸”。尚书金滕篇“植璧秉圭”,郑玄注云:“植,古置字。”故从“植”为古论。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案植、置古字通,耘为本字,芸乃假借字。”(7)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案:石经“坠”作“隧”,阮校:“坠、隧古字通。”荀子儒效“至共头而山隧”,杨惊注云:“隧,读曰坠。”“识”作“志”,阮校:“志、识古今字,康成注周礼保章氏云:志,古文识,。”何晏引孔注作“志”。从这7条异文来看,石经用字与马注、孔注、史记引文等古论材料不合,而符合释文所载“鲁读”,用字多为今字形,所以汉石经当属鲁论。4
16、马国翰所辑齐论语、古论语辨析清人马国翰辑有齐论语一卷,卷首云:“考汉书王吉传用论语二事,贡禹传引一事,此齐学之底本。又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云:齐论语,齐人所传。董仲舒,广川人,地属齐。汉书本传对策及所着春秋繁露多引论语与鲁、古不同,而与王吉所引有合,确为齐论语。又释文云:按郑校周之本,以齐古读正凡五十事。郑从古者十余条,他引,郑本不言所从。郑以齐、古注鲁,其与古不同者为鲁,而与鲁不同者皆齐,同于古也。又说文、初学记等书引逸论语详言玉事,王应麟谓问王疑即问玉,朱氏经义考定为问玉篇。又白虎通、礼记正义、玉篇、路史等并引论语,或今论所无及字句异者,亦为齐论之佚,并据辑补。”马氏据齐论传人所引论语之辞辑
17、补齐论佚文,为我们探究齐论原貌提供了一种思路。但就其所辑而言,三条异文中两条都不能作为齐论逸文。其所辑三条佚文如下:(1)据汉书王吉传引论语辑“高宗谅癎,三年不言”。(2)据汉书王吉传辑“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3)据汉书贡禹传引论语辑“君子乐节礼乐”。“不仁者远矣”条为马氏臆断之辞,汉书王吉传有“舜汤不用三公九卿之世,而举皋陶、伊尹,不仁者远。”马氏云:“王吉字子阳,始传齐论,其经句未知与鲁、古有日异否,姑依今论录之。”故不足信;“君子乐节礼乐”条与今本论语无甚差异,只是贡禹引用时加“君子”二字,亦符合论语原文,盖其为间接引用,不能作为
18、齐、鲁异文。惟“高宗谅闇”条,“闇”今作“阴”,为异文。但与整部齐论相比,一两条异文仅为九牛一毛,尚不能窥其全貌。董仲舒所引论语之辞,亦不能作为齐论异文,董不一定是齐人(广川汉属冀州,在今河北),且并非所有齐人都传齐论,此其一;其二,汉书董仲舒传所引论语文句与今本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往往把后者“子日”改为“孔子曰”,董氏不是孔子弟子,引用时不用尊称并非不可思议;另传齐论者大都是宣帝、元帝时人,而董氏卒年在武帝中期,时问上也不可能为齐论。作为“考之齐、古”之郑注,马国翰以为与鲁异而郑氏又不言从古者当属齐论,敦煌郑注残卷与今本所有异文,包括释文所载鲁、古之异者,皆不见言从齐者,把这些异文归入齐论无确凿之证据。至于马氏所辑白虎通、礼记正义、玉篇、路史之文,全为论“玉”之辞,牵强附会,以为齐论“问王篇”,证据不足。由于资料限制,我们认为齐论已较难探其原貌。马氏又辑有古论语六卷,其材料来源大致有集解引孔安国注、马融注、王肃注,后汉书延笃传延笃所引论语之辞,史记引文,释文所载“古读”,汗简所载古论语之文,皇侃论语疏所载古论语之篇次等。除延笃引文外,这些材料大都有明确文献记载,所以大致可以认为是可信的。马氏因延笃曾受学马融,故认为延笃也是古文学者,有些牵强。一是汉代学者并不严守师法,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咨询策划服务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 2025年中国立体停车场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浙江省钱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 社区工作者2024年终工作总结
- 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的全球典范
- 《简介诺贝尔物理学》课件
- 临时雇佣安全合同范例
- 建筑地基检测合同范例
- 废旧线缆回收合同范例
- 小型企业用工劳动合同范例
- 18慈母情深 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全国数据应用大赛“数字安全赛”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股价的影响分析开题报告(修改)
- (必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化装备制造技术赛项理论题库(备赛500题)
- 《中外历史纲要》(下)
- 电话销售人员聘用合同
- 2024年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4年入团积极分子考试题库(含答案)
- 工业机器人技术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