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考初中化学pH 的变化图像1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粉B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D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等量且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铜与稀硫酸不能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氯化银沉淀不溶于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 pH 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
2、入稀硫酸时pH 小于 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 C。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 和 FeB向含有少量NaOH 的 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D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酸质量相等,金属过量,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锌的质量应大于铁的质量,与图像不符;B、向含有少量NaOH 的
3、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与图像相符,故选B;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与图像不符;D、加水稀释只会使稀硫酸酸性减弱,不可能pH大于 7,变为碱性,与图像不符。【点睛】该题是一道图像题,图像题的难点在于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转化,然后和实际反应情况对应是否相符。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 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B加水稀释盐酸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
4、酸钠溶液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 2 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B、向浓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 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不生成沉淀。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的质量不断上升,完全反应后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
5、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中氢元素来源于稀盐酸,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应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 C。4 以下四个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不相符的是()A图 A 是水通直流电B图 B 是加热分解高锰酸钾C图 C 是向 20mLpH=13 的 NaOH 溶液中逐滴滴入pH=1 的盐酸D图 D 是 t 时取溶质质量分数为 w 的 KNO3 饱和溶液 20g,升高温度至 90 【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不符,符合题意;B、加热
6、分解高锰酸钾, 2KMnO 4K 2 MnO 4 +MnO 2 +O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与生成氧气的质量比为: 316:32,故 31.6g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31.6g-3.2g=28.4g。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相符,不符合题意;C、向 20mLpH=13 的 NaOH 溶液中逐滴滴入 pH=1 的盐酸,氢氧化钠显碱性,pH7 ,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 逐渐减小至小于7。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相符,不符合题意;D、 t 时取溶质质量分数为w 的 KNO3 饱和溶液 20g,升高温度至9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升
7、温后,溶解度增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 A。5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 的情况下,产生O2 的质量 m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C表示等质量的Fe、 Mg 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不是质量比,不符合题意;B、在该反应中,加入的二氧化锰属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C、铁与稀盐酸反应: F
8、e+2HCl=FeCl 2 +H 2 ,镁与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 2 +H 2 ,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故等质量的Fe、Mg 与足量稀盐酸的反应,镁产生的氢气多,而且镁反应速率快,不符合题意;D、向稀盐酸中逐渐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一开始, pH7,符合题意。故选 D。6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的是A向碱溶液中加水B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答案】 B【解析】【分析】【
9、详解】A、向碱溶液中加水,pH 减小,但是不能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锌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饱和前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 B。7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
10、反应时的pH,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B a 点溶液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盐酸C b 点溶液的温度高于a 点D c 点与 b 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相等【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由曲线图可知,溶液的 pH 逐渐变小,碱性减弱,酸性增强,所以,实验过程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 A 正确;B、 a 点溶液的pH 大于7,溶液呈碱性,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B 不正确;C、已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b 点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刚好中和反应,放出热量最多,溶液温度最高,而a 点氢氧化钠还没有完全反应,放出热量较少,故b 点溶液
11、的温度高于a 点, C正确;D、 c 点时氢氧化钠已反应完,盐酸过量,b 点时氢氧化钠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故c 点与b 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相等,D 正确。故选B。8 下列图象中有关的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BCD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将 a、 b、c 三种物质的饱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化钠溶液为 mg 时,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则分别由 t1 升温至 t 2 时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所得溶液显碱性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9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为mg
12、 时, pH7,所得溶液显酸性,该选项错误;B、向三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金属,甲、乙能和稀盐酸反应,丙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则甲、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丙的强,该选项正确;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错误;D、将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 升温至t 2 时, a、 b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 仍然是饱和溶液,该选项错误。故选: B。Na2CO3,还可能含有Ba(NO3)2、 Na2SO4 、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固体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接着向烧
13、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B bc段对应的溶液pH 逐渐减小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D c 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 、HNO 、 Ba(NO )2333【答案】 C【解析】【分析】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从固体质量变化图示可知,固体部分溶于硝酸,说明溶于水后产生的沉淀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钡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详解】A、 ab段对应的是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A 正确;B、 bc段对应的是加入硝酸,硫酸钡
14、不与硝酸反应,溶液的硝酸越来越多,溶液呈酸性,且酸性增强,溶液pH 逐渐减小, B 正确;C、无法证明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C 错误;D、 c 点对应的是碳酸钡已溶解,碳酸钠已与硝酸反应完,硝酸过量,故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 HNO3、 Ba(NO3)2, D 正确。故选10 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C。,其中不合理的是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 =3 的稀盐酸B向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向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D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 =3
15、的稀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 pH 逐渐变小,当加入过量稀盐酸后,生成的水将稀盐酸稀释,最终得到的溶液的 pH 应大于 3,选项错误;B、向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当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直至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选项正确;C、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多,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则镁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比氧化镁多,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也比氧化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多,选项正确;D2AlCuSO4=Al2(
16、SO4)3+3Cu可知,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与生成的、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铜的质量比为54: 192,即反应后生成的固体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大,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后,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反应停止,选项正确,故选A。11 烧杯中盛有x 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 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 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xyANaOH 溶液稀 HCl(过量)B稀 H2SO4BaCl2 溶液(少量)CCa( OH)2CO (适量)2D稀 NaOHH2O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向氢氧化钠中加入过量的盐酸,
17、则酸碱中和,盐酸过量,最后溶液呈酸性,故A 错误。BxpH7BC、向氢氧化钙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溶液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时,溶液的pH 等于 7,故pH 会减小,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恰好完全 C 正确。D、稀释氢氧化钠最后溶液的pH 接近于7,不会等于7,故D 错误。故选:C。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错误;B、向一定质量的
18、氯化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当反应开始后就有氢氧化铁沉淀生成,当氯化铁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错误;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固体中钾元素是质量不变,但是由于氧气的生成,固体的总质量减少,故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故错误;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刚开始是稀盐酸,溶液的pH 小于7,在加入水的过程中,溶液的pH 增加,但是溶液不可能变为中性或者碱性,pH 一定小于7,故正确。故选D。【点睛】分析图像题时,要抓住图像的三要素,即起点、过程和拐点。13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B在一定量的稀盐酸
19、中加入过量石灰石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D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向氯化钾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所以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 错误;B、每100 份质量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石灰石,溶液会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B 正确;C、稀硫酸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无论如何加水稀释都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大于和大于 7,故 C错误;pH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
20、金属活动性弱,每54量的氢气,每24 份质量的镁会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份质量的铝和足量的酸反应会生成6 份质2 份质量的氢气,所以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的反应速率快,铝生成的氢气多,故D 错误。故选 B。1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常温下,稀释KOH溶液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C足量粉末状和块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稀释后氢氧化钾溶液的pH 不能小于7,选项 A 不正确;B、浓硫酸有吸水性,随着硫酸浓度的减小,吸收水分的能力越来越小,且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为0,选项
21、 B 不正确;C、因为等质量、等浓度的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目相同,故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相同,二者的接触面积不同,故反应的速率不同,选项C 正确;D、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小,同时有氢氧化钙析出;且反应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有氢氧化钙析出,因此加入生石灰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增加,选项D 不正确。故选C。15 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B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D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
22、盐酸质量的关系【答案】 C【解析】【分析】【详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A 不正确;B、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开始时不产生沉淀,故B 不正确;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pH 降低,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pH=7,继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显酸性,pH 小于7,故C 正确;D、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生成氯化铜的质量增大,
23、当氧化铜完全反应后,氯化铜的质量不再增大,故D 不正确。故选C。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6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南海 我们的 “聚宝盆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近30 年来,菲律宾、越南等五国已经与西方 200多家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海海域合作钻探了约1380 口钻井,年石油产量达 5000 万吨。相当于大庆油田最辉煌时的年开采量。材料 1 油气资源:南海中南部油气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若被他国掠夺,中国海域将失去约2/3 的可采油气资源。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材料 2 矿产资源:南海
24、蕴藏 5 万亿吨以上的锰、约3100亿吨镁、 170 亿吨锡和铜、 29 亿吨镍及锰、 8 亿吨钴、5 亿吨银、800 万吨金、 60 亿吨铀等,比陆地矿产资源丰富得多。材料 3 水产资源: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 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海龟、海参、龙虾、螺、贝、海带等很丰富。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人们使用较多的化石燃料,除了南海资源中的油气外,还包括_。(2)对石油加热炼制时,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该变化属于_(填 “物理变化 ”或“化学变化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25、4)材料 2 指出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I操作 a 的名称是 _,在实验室中进行此项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玻璃棒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_。II写出第、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5)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的营养素是_。【答案】煤物理变化CH4222漏斗引流、压平滤纸+2OCO +2H O 过滤CaCO3CaO+CO2Mg(OH)2+2HCl=MgCl2+2H2O蛋白质【解析】【分析】【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目前人们使用较多的化石燃料,除了南海资源中的油气外,还包括煤;( 2)对石油加热炼制时,根据各成分的沸
26、点不同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该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4) I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操作a 是将溶液与氢氧化镁沉淀分离,操作 a 的名称是过滤;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其中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在该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压平滤纸;II 第、两步反应分别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CaO+CO2;3 M
27、g(OH) 2+2HCl=MgCl2+2H2O;(5)海洋鱼类、海参、龙虾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17 阅读科普短文,依短文内容回答问题。木糖醇(化学式为 C5H12O5)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甜味剂,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之中。木糖醇为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木糖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牙齿的清洁,但是过度食用有可能带来腹泻等副作用,这一点不可忽视。木糖醇是一种五碳糖醇,它的甜度与砂糖相同,但热量却只有砂糖的 75%,木糖酵在人体内氧化后主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 1)木糖醇的物理性质是 _(答出一点即可 )。( 2)木糖醇属于 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木糖醇在人体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反应条件略去)。( 3)木糖醇的用途是 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白色或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孜职业学院《大跨度空间结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宁夏吴忠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卷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六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做账实操-代理记账行业的账务处理分录
-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幼儿舞蹈创编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文化人类学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五年级上册英语Module6Unit1Youcanplaybasketballwell外研社课件
- 工程施工派工单
- 编纸条 市赛获奖 完整版课件
- 玩具公司职位说明书汇编
- 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课件
- 化学专业英语元素周期表
- 新湘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Q∕SY 06349-2019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实验心理学课件(周爱保博士版)
- 04 第三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毒物动力学
-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 中小学主题教育班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