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复习题答案最终版本_第1页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题答案最终版本_第2页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题答案最终版本_第3页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题答案最终版本_第4页
宏观经济管理复习题答案最终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复习题标注为需要联系实际论述的题目一、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存在局限性的原因。答:宏观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缺陷,主要原因有:(一)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两个方面。一方面,决策者往往难以掌握全部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和体制等方面原因,会形成一些非真实信息,影响决策的正确性。(二)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偏好的影响。(三)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不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

2、相同的经济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时滞”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前者指从出现问题到决策者制定出相关政策并付诸实施这中间的时间间隔;后者指从政策实施到政策在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这种政策时滞会影响宏观调控效果。(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市场主体对宏观政策进行理性预期并采取防范措施,往往使宏观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失败。二、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答:(一)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是市场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让市场机制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

3、规范下进行。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即是将宏观经济管理活动及有关主体的行为规范化,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宏观经济管理高效、有序进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科学化,必须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并采用先进的决策方法和科学的决策程序。实现宏观经济管理民主化,要增强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宏观经济管理民主化是宏观经济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和保证。三、目前我

4、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答:(一)注重运用经济手段,但由于政策传导机制不健全,影响经济手段的作用效果。经济手段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传导机制,但由于目前我国银行体制和利率非市场化等原因,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二)结构调节与总量调控同样重要。(三)宏观调控政策弹性增强。宏观结构调控要继续坚持从紧不动摇,总量政策根据新形势作适当调整,增强弹性,适度放宽。(四)实施预防性的主动调控。2008年开始的新一轮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与以往相比,具有预防性、主动性特点。5、注重对经济运行过程的微调。表现为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的调整幅度减小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四

5、、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及其关系。答:(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是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由此出发,宏观经济管理主要围绕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基本目标展开。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1、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GDP或人均GDP的增加。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2、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体水平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变动。合理的区间视各国的具体情况和人们的承受能力而定。3、充分就业(增加就业)。是指凡有工作能力并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找到适当工作的状态。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

6、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的相对平衡,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要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就必须考虑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平衡。(二)目标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管理的四个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1、统一性表现在:(1)经济增长时其他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2)物价稳定是其他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3)充分就业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2、矛盾性。(1)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存在矛盾。经济增长本身有很大可能排斥非熟练个人就业机会。(2)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存在矛盾。经济衰退时,为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要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要量,引起

7、物价上涨,反之,在经济扩张时期,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如果紧缩力度不当,也会影响经济增长。(3)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存在矛盾。经济加速增长,相应滴将加大基础设备、原材料和先进技术进口,如果在进口增加的同时没有扩大出口,就会造成国际收支失衡。反之,要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往往为减少对进口依赖而压缩国内需求,从而影响经济增长。(4)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存在矛盾。“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必然要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税率,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反之亦然则相反。五、财政政策的内容。答: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一定的

8、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综合运用各种财政调节手段,对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的方针和措施。按照财政政策作用的不同方面,即将财政政策本身的内容与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影响结合起来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总量调节政策。即国家为了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而规定的调整财政收支总量及其对比关系的基本方针和措施。(二)结构调节政策。即国家为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而规定的调整财政收支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包括财政收入结构调节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调节政策两个方面。(三)利益调节政策。即指国家为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而规定的调节财政收支变动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它主要是通过财政收支的变动来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9、和各种经济单位的非劳动性收入。六、财政政策工具、税收调节手段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答:(一)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指宏观经济管理主体所选择的用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分配和调节手段。包括财政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投资和财政补贴。1、财政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是维持政府自身的生存和满足其行使政治、经济等各种智能需要的基本手段。2、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3、公债(国债),是国家举借的内、外债的总称,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它是财政信用的一种形式。4、财政投资。是指财政安排的用于生产性

10、建设的支出,是政府直接参与物质生产领域的一种形式,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工具。5、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无偿地补助给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者的支出。(二)税收调节手段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1、适当设置税种,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总范围。2、合理确定税目,明确税收调节的具体范围。3、合理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4、在税目、税率已定的前提下,通过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实行加成征收等办法,实现税收对经济的特殊灵活调节。七、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作用的制约。答: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一)现行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不能实现“量能负担”原则

11、。即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人少缴税,而所得来源少,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多缴税的现象,不能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负”的原则,也难以有效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二)现行税率不公平,劳动所得的边际税率高于非劳动所得。(三)现行所得税没有考虑纵向公平问题(具有不同负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如家庭负担情况。八、财政政策类型、功能及其发挥作用的手段。答:根据财政政策在调控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对财政政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有两种:一类是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另一类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一)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为,自动稳

12、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能直接产生调控效果。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的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和财政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意识的干预。(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1、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最典型的方式就是通过财政赤字来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措施来实现:一是减税。二是扩大预算支出规模。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分配活

13、动来减少或者抑制社会总需求。这种政策的典型方式是通过财政盈余来压缩政府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3、平衡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即财政的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即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性的后果。九、200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答:2009年,中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增加政府公共投资1.18万亿元,加上带动

14、的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约4万亿元。二是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2009年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比上年增加5700亿元,同时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3%以内。三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四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充分

15、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五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和民生支出安排分别达到7161.4亿元和7284.63亿元。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六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增加节能减排投入,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十、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机制。答:(一)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政策手段

16、,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贷款,利率和信贷指导性计划6种。(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和对总需求的影响机制。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以法定的方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所拥有的各类存款必须保持的准备金比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的特点,一是其调整有较强的告示效应,二是其调整有强制性影响,三是其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四是其调整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影响机制:为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

17、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则相反。2、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它是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特点:一是短期性。中央银行提供的贷款以短期为主,再贴现票据一般在36个月左右,最长不超过1年。二是官方性。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不同于市场利率随供求变化而变化。三是标准性或示范性。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是基础利率,其变动表示中央银行正在采取的措施和经济景气的变化,有一种告示效应。影响机制:再贴现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

18、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共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各种有价证券,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通过银行系统准备金的增减变化而起作用。当中央银行购进有价证券时,银行准备金增加,扩张货币供应量。反之,中央银行出售有价证券,银行准备金减少,紧缩货币供应量。特点,一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影响银行系统的准备金状况,使之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二是中央银行运用这一工具是对金融市场进行“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等待。三是这一工具产生的是一种经常性的连续效果,不易引发社会上的激烈反应。四是会受资本外流、国际收支逆差、金融市场上其他民间债券

19、增加等因素干扰而抵消其影响。影响机制: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十一、货币政策的类型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答: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政策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内容是放松银根,扩张信用,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快速和较大幅度地增长。因此,其功能在于刺激需求的增加。(二)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内容是抽紧银根,收缩银根

20、。其主要功能在于抑制总需求的增长。(三)均衡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内容是: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和来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以使货币量形成的社会需求与总产出之间保持一种对等的关系。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当前我国货币在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十二、一般意义上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答:尽管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一)货币政策受政策制定者认识能力的限制。由于政策制定者受信息、判断能力等局限,不能科学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制定的货币政策不仅不能改善经济运行状况,反而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不良影响。(二)受金融经济现象暴露程

21、度的限制。无论政府还是研究机构,很难对金融危机的爆发时间、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作出足够估计,持续时间和效果也难以预期。(三)货币政策本身是总量、短期、需求政策,如果经济系统存在严重的结构、长期和供给问题,货币政策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效。十三、收入分配管理、基尼系数、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答:(一)收入分配管理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收入分配流程进行调控和组织,以实现预定目标的经济活动。(二)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发明的洛伦兹曲线提出来的。根据基尼测算,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l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状态越趋于平均,系数越

22、大,表示收入差距越大,分配越不公平。(三)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引用美国、英国和德国以及二战后一些国家的数据,提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趋势的倒U型假说。他认为,在经济增长的长期阶段,收入分配不均的变动,沿着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轨迹进行。这种“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大约需要50100年时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稳定,增长后期阶段则逐渐缩小。十四、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情况(包括总体情况和各方面情况)。答:受初始条件,体制、制度、政策,政府调控和体制外收入等因素影响,我国城乡、区域和行业间收入

23、分配存在差距,总体情况和各方面情况为:(一)总体差距情况。从总体上看,我国是体制内的“平均主义分配”和体制外的“收入差距过大”并存。从基尼系数来看,目前公认的数字是0.46。从五分法来看,20%最高收入群体的平均收入是20%最低收入群体平均收入的33倍。总体来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进入“黄灯区”,如果不及早采取措施,以后会很快进入“红灯区”。(二)地区收入差距。2004年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之比为约为1:0.7。2005年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47倍和1.92倍。(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08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3:1,如果把隐性因素考虑进去

24、,实际差距比6:1。(四)行业收入差距。特别是金融、电力等高收入行业人员平均收入是农业、建筑等低收入行业人员的510倍。(五)不同收入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目前城镇居民中,10%最高收入者家庭财产占全部财产比重接近50%,10%最低收入者家庭财产占的比重不到1%。(六)不同所有制单位收入差距。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全面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收入差距大。十五、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关系及其解决办法。答:(一)“收入分配不公”和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收入分配不公”更多的是强调收入分配机会和过程的不平等,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更多的是反映分配收入

25、结果的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公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并使这个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不公”是引起“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是“收入分配不公”的结果。 (二)解决办法一是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首先,要完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中央的财政转移支出,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国家在财政和信贷政策上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在西部大开发中,除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外,要发挥政府尤其中央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带动民间资金的投入,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制定有效的政策,在西部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要改革传统的投入思路,提高财政投入效率。其次,要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这一调控手段。

26、要改革所得税制度,提高征收起点,进一步强化所得税的累进性质。同时,要完善征收办法,利用现代化的征管手段,对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尽快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再次,规范收入分配行为,打击遏制非法收入。最后,政府要努力营造三次分配氛围。二是深化体制与制度改革。第一,要改革初次收入分配体制和格局。第二,要改革行政体制。要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在完善内部监督制度的同时,加强社会对政府的监督。第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社会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打破行业垄断。第四,要深化西部地区体制与制度改革。一是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四是深化行政

27、体制改革。第五,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对农村的政策倾斜。一是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二是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三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发展政策。三是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居民就业。四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要建立健全涵盖农村、城市的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制。要根据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总体目标要求,按照广泛覆盖、共同负担、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继续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与形式,在有条件的地区首先建立多种形式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快出台社会保障

28、法以及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十六、如何通过深化体制和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答:(一)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首先,要完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其次,要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这一调控手段。要利用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手段,对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尽快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再次,规范收入分配行为,打击遏制非法收入。(二)深化体制与制度改革。首先,要改革行政体制。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完善监督制度。其次,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在全社会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打破行业垄断。再次,要深化西部地区体制与制度改革。最后,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包括深化城乡二元

29、体制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完善发展政策。(三)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居民就业。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积极引导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要建立健全涵盖农村、城市的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制。要根据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总体目标要求,按照广泛覆盖、共同负担、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七、就业的含义、失业的类型和影响、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关于失业的基本观

30、点、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的变化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答:(一)就业的含义。就业是指劳动者有工作的状态。经济学分析的就业一般是指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没有非自愿失业或只有最少的非自愿失业的就业水平。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有工作能力,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二)失业的类型和影响。根据失业的具体原因和特点,可以把失业进行不同分类。根据失业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失业和非自然失业。根据失业者意愿可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根据失业存在状态可分为显性失业和隐形失业。根据失业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失业和短期失业。失业对社会对经济会产生诸多影响,主要有1、降低失业者收入,2、造成人力资源浪费,3、加剧经济衰退,4、增

31、加社会不安定因素。(三)刘易斯二元结构经济中,如果劳动力在两部门间流动是自由的,在城市就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口,如果限制人口流动,在农村就会存在大量隐蔽失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使现代部门不断吸收传统农业部门中流离出来的劳动力。(四)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的变化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I=y表示。其中I为就业增长率,y为经济增长率,为就业增长弹性系数。该公式描述了就业增长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率y,当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一定时,经济增长率越高,就业增长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二是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当经济增长率一定时,就业增长弹性系数越高,就业增长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

32、。十八、如何实现以创业促就业。答:党的十八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创业一般是指创办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从广义上看,还包括劳动者个体与合伙创办的项目和工商业等。 实践证明,创业是促进就业最积极有效的途径。要将人力资源压力转为人力资源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其中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创业型人才,鼓励和支持全社会创业活动,用创业的活力形成带动就业倍增规模效应。 实现创业促就业,需要从以

33、下三个方面提高创业者素质和营造有利创业环境。 一是需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朝气蓬勃的创业精神。传统就业观念和成才观是创业的最大阻力。 二是需要提高创业能力,更快更多地培养创业型人才。近些年,许多地方围绕创业促就业的需要,开办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政策、法律、财务咨询,论证开业项目方案,还提供创业者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用实用理论、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武装了新一代的创业者,培养了大批创业型人才,彻底改变了过去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靠自学成才,摸黑探路,成长慢、弯路多、成功率低的状况。 三是需要加强扶持帮助,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不仅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提倡和鼓励创业,并且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和支持劳动者的创业活动,要有切实政策措施扶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筹措、场地安排以及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的需求。十九、法国计划调节手段的特点、美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日本宏观经济管理主要运用哪些政策手段。(一)法国在计划调节中,采取的是政府指导性计划调节模式。法国政府的计划调节有以下特点:1、计划调节的指导性。计划调节是市场机制的补充,政府只实行指导性计划,并在每个计划阶段都有指导目标。2、计划工作的多方面结合。把国家计划和地区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