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_第1页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_第2页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_第3页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_第4页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文言文复习,“概括分析题”解题技巧,一、题目怎么命,?,?,此题为单项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臵,,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按顺序设臵,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二、正误怎么判,?,从,5,个角度思考、,10,个设误点上判断,比对角度,设误点,误解形象,张冠李戴,时序颠倒,空间

2、错位,曲解文意,归纳不全,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改变因果,事件杂糅,角度一:比对人物,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角度五:比对关系,三、具体比对方法,角度一:比对人物,?,1,、命题设误,:,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1,)误解形象,?,?,(,2,)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2,、比对方法,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3、?,?,?,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6全国乙卷,),?,“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选项,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契丹人有不法(违约)行为。,吏不敢禁且生事。,官吏们不敢禁止:怕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曾公亮将赵滋推荐给朝

4、廷。,(皇上)使(赵滋)谕以指(通“旨”)意。,偕同,)。,是皇上派赵滋传达旨意(,无使者,张冠李戴。,并非曾公亮“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故,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4广东高考,),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选项,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5、,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舜,,(,出身,),极其低微,尧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爱戴他,,不是有别的办法,只是因为舜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罢了。,?,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讽谏,后“帝竦体改容”,,并非是“犯颜直谏”。,?,误解,形象,?,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1,、命题设误,(,1,)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2,)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

6、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臵关系。,?,?,2,、比对方法,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6天津高考,),?,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洪州副郡守),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7、?,?,?,?,?,?,选项,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乾道庚寅,时予,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亦未知其孝。,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丞相京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闻之,感而为之传,时序颠倒。,“,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错。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

8、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选项,B,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

9、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的地点不是在“滑州”,而是在“并,州”。,空间错位。,?,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1,、命题设误,(,1,)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2,)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2,、比对方法,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10、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6山东高考,),?,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常有处橧,(,zng,),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

11、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选项,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分析:,“,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无益也”(,效法圣贤之王的节俭就可以了,效法他们的,服饰是没有益处的。)“,三王非以归其义众说也,”(三王不是凭借,是归向他的道义,如果衣服也会喜欢,),强调效法节俭,不效法服饰。,?,“,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则,”,“,效法古代圣王的服饰,,不效法他,们服饰宫室的形制,(不是

12、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而,B,项理解成了“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与原来文意不符。,?,曲解文义,。,?,?,?,?,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4安徽高考,),先生,(,指传主朱筠,),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选项,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先生,),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老师和学生,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气神情诚恳殷切,离开之后别人喜欢回

13、想,他说的话。,?,?,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既有教官,也有诸生,,并非选项中,的只“待门下学子”,归纳不完整。,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1,、命题设误,(,1,)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2,)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2,、比对方法,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7,

1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5安徽高考,),?,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选项,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分析:,?,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清正爱民(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政绩斐然。,?,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

15、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不愿突出自己,,行事低调。,?,没有得到皇帝赏识(?),文中没有此信息。,?,无中生有。,?,?,?,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5重庆高考,),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

16、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选项,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分析:,学者日以怠,,学医的人一天天地懈怠(与“不愿行医”有区别),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所以,有时,在,几个郡,的广大地区求取一个好医生都不能得到,(只是“,有时,”,“,几个郡,”,并非“求一良医而可得”那样绝对)。,原文用“或”“数”,对时间和范围进行了限制,而选项中去掉了这两个限制,变

17、得绝对,化了,故,A,项与原文不符,?,?,从以偏概全。,角度五:比对关系,?,?,?,?,1,、命题设误,(,1,)改变因果,?,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2,)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2,、比对方法,?,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的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2015山东高考,),?,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