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案2011_第1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2011_第2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2011_第3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2011_第4页
三年级下册教案20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教材备课说明冷与热 一、教学内容:知冷知热、热胀冷缩、热的传递、谁的传热本领强。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技能目标: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的测量水温。 2、学会分析实验想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情感目标: 1、在实验的过程中,陪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的 兴趣。2、感悟科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能力。四、教学难点: 通过一些实验探究、资料、事例的列举、亲手设计制作等途径,拓展、加深学生的认知。五、课时安排: (一) 知冷知热 1课时(二) 热

2、胀冷缩 4课时(三) 热的传递 1课时(四) 谁的传热本领强 1课时 (一) 知冷知热一、 教学内容: 知冷知热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技能目标: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的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情感目标;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真。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三、教学重点: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四、教学难点: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

3、、烧杯。学生准备:温度计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人们当时制作豆豉时如何判断豆豉发酵的温度一事,然后提问:在生活中还有那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让学生感悟到人们在生活中有许多情形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师:冷与热是相对的,光凭我们的感觉去判断冷热常常不够准确。可生活中有许多的情形需要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冷热,那怎么办?(二)学习新课 1、感觉冷热 每组准备1号、2号、3号杯,分别盛好热水、冷水、温水(三杯水的温差要合适,冰水与热水温差要大些)让学生同时把左右手分别放入冷热水中,然后同时抽回放入温水中,这样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

4、能感觉出三杯水的温度吗?”让学生明白光凭感觉难以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那怎样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学生回答。 2、测量温度a、认识温度计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温度计,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讲解,例如:“温度计上的小格子,还有表在旁边的数字叫温度计的刻度,而每一刻度为1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b、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重点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摄氏温度。教材练习、教师可增加练习,如:5C、-5C以便学生全面了解。c、测量水温向学生强调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

5、被测液体, 3、拓展 鼓励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带到课堂,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八、教学板书: (一) 知冷知热(二) 热胀冷缩一、教学内容: 热胀冷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知道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技能目标:1、经历对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并合理分析。 情感目标: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 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让学生知道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三、教学重点: 知道固

6、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四、教学难点: 经历对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五、课前准备 试管、木塞、红墨水、水槽、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吸管、酒精灯、铜球铁环六、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发明”讲述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 温度计,引出问题,进入研究。 (二) 学习新课 1、自制“液体温度计” a、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教师提供材料准备,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究。b、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c、研究不同液柱制作的“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d、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2、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提问:“能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呢?”可以用烧杯、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易拉罐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那怎么样才能看见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热水和冷水。证明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研究铁轨间为什么要留缝隙。 学生在学习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自然会想到固体会不会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a、实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教材一铜球的热胀冷缩作为观察材料,在这个活动中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强调使用酒精灯的安全,禁止学生触摸加热的铜球,防止烫伤。 b、补充实验,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4、总结 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八、教学板书: (二) 热胀冷缩 第二课

8、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科学知识:1、知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空气球、橡胶管、带玻璃棒的橡胶塞、平底烧瓶等。一教学导入 1、复习: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提问: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二活动 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实验的设计:(1)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把空气装在什么容器里?用什么方法能看到空气的膨胀和收缩现象?(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或完善: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启示:可

9、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借助因受热膨胀而冒出的空气在水中冒泡,因受冷空气收缩,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管中或瓶中来发现。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 (3)评价:在此环节思维活跃的同学给予肯定。(4)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方案。1、实验现象猜想。2、按设计的方法完成实验。3、描述观察到的现象。4、分析比较,我们的猜想和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吗?三小结: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四学生解释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2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

10、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科学知识1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教学准备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一教学导入 1阅读指南车信箱。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3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研究吧!二活动 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1实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

11、梗投入污物桶。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注意事项。)(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4)描述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2补充实验: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老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不易炸裂)可以顺利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2)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3

12、)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2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经历对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2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科学知识1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知道一些液体、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

13、中相关应用。教学准备小气球、酒精灯、火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踩瘪的乒乓球等。一教学导入 1阅读指南车信箱。2液体、空气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3让我们一同来研究研究吧!二活动 研究铁轨间为什么留缝隙1实验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1)教师演示: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步骤:左手扶灯体,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倒扣在桌上。划着火柴,让火焰朝上接近灯芯点燃酒精灯。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体,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2)学生练习使用酒精灯(交待注意事项。(3)以小

14、组为单位进行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4)描述实验过程和看到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2补充实验:玻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老师演示:注射器的玻璃活塞(熟玻璃制成的,受冷受热炸裂)可以顺利地进入管内到达底部,用酒精灯加热注射器的活塞,再放入管内,你们想,会有什么现象?接着使活塞受冷后,把它再放入注射器内,你们又推想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2)组织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看到的现象。(3)分析: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4)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三小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四拓展: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1)解释教材出示的三种现象。(2)找一找,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三

15、) 热的传递一、教学内容: 热的传递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技能目标: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情感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三、教学重点: 了解热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热还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

16、物体。四、 教学难点: 1、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2、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支架、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温度计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让学生摸摸。质疑:汤匙变热了,热怎样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进入实验研究。通过各种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二)学习新课 1物体怎样传热a、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教材,尤其是凡士林,应告知学生凡士林是一种润滑剂,它是特性的:遇热时会融化,变成液体;遇冷则会具有粘稠性。b、实验时将金属

17、棒留在加热部位,然后用火柴棒沾取凡士林粘在金属棒上。(请学生先猜火柴棒掉落的顺序)c、实验结束时,学生会主动检查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2、测量变化的水温a、出示大小两个烧杯,分别放入冷热水,量一样多,然后将热水杯放入冷水杯中,学生猜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 b、分组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c、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记录,记录时注意,需要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d、分析数据,发现规律。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八、教学板书:(三) 热的传递 (四) 谁的传热本领强一、教学内容: 谁的传热本领强二、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18、1、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 2、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 方法。 技能目标: 1、实验探究不同的材料传热本领。 2、通过设计制作保温盒,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制作方面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1、感悟科学和生活的紧密相联。 2、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3、学会合作,学会正确的评价他人。三、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四、教学难点:通过设计制作保温盒,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制作方面的动手能力。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长度和细粗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热水、烧杯、秒表、温度计。 学生准备:制作保温盒的材料,如:木盒、带盖的玻璃瓶、锡纸、棉絮、布、毛皮、泡沫塑料等。六、课时

19、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教材提问:厨房用品,如:锅、铲、壶等,为什么有的部分要用金属做?而把手部分要用塑料或用胶木包在外面?(学生回答) (二)学习新课1、材料的传热本领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知道不同的材料传热本领不同。实验时材料的选择长度和粗细要相同的木棒、铁棒、玻璃棒、塑料棒、铜棒。a、组织实验b、学生交流实验的发现。c、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课初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刚获得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可联系更多的生活事例,作些拓展分析,更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殊性与它的用途紧密相联的。2、自制保温盒a、先告诉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方式,当物体需要保温时要尽可能

20、的减慢热的传递。b、分析教材中提供的保温盒图例,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和方法是怎样减慢热 的传递的?c、设计制作保温盒。d、评比交流。注:放入每个保温盒中的水温、多少要一样;还另外放置一杯不做保温处理的水,作比较。3、拓展交流生活中还有那些加快和减缓热的传递方法?八、教学板书: (四) 谁的传热本领强第二单元教材备课说明变化的天气一、教学内容:变化的天气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技能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温度计、自制简易风向仪、雨量筒等相应的量进行观测。 2、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3、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情感目标: 1、观看各种天气现象的图象资料,领略天

21、气变化的美丽与神奇。2、辨证的看待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好处。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四、教学难点: 1、培养、训练学生进行简单制作的能力; 2、能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获得结论。五、课时安排: (一) 多姿多彩的天气 1课时(二) 测量气温 1课时 (三) 观测风 1课时(四) 雨下得有多大 1课时 (五) 怎样预报天气 1课时(一) 多姿多彩的天气一、教学内容: 多姿多彩的天气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2、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3、知道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 1、会描述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22、。 2、能用游戏等方式来表现天气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情感目标: 1、观看各种天气现象的图象资料,领略天气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2、阅读有关科技史,知道我国古代就有了天气现象的各种记录。三、教学重点: 知道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四、教学难点: 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天气现象的图象资料。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36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就有了有关天气现象的记载,那时的科学技术各方面都不是很 发达,可是人们就已经对天气很了解”。(二)学习新课 1、欣赏天气现象 a、出示各种天气的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知道天气现象是变化的。 提问:“刚刚你们都看见

23、了哪些天气现象?”学生回答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的观察描述各种天气现象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量有那些。 b、因为学生对天气的了解不是从零知识起步,从生活中他们已经知道 了一些天气变化的知识,也熟悉了“气温、风、雨”等描述天气变化的词,教师可运用学生以有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现象、更具体的描述各种天气现象的特点。 c、教师出示收集的有关天气的诗歌、成语及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请学生也回忆一到两首诗歌朗读背诵个大家听。2、 我们与天气教师提供一到两个自己设计的游戏来表现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并引导学生也自己设计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乐见的形式,也是最擅长的表现方式,让他们自己

24、设计游戏其兴致会很高涨)八、教学板书: 多姿多彩的天气(二) 测量气温 一、教学内容: 测量气温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2、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 3、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 技能目标: 1、能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 2、学习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交流有关发现。情感目标: 在观测气温的活动中,体验团结合作获得成功的愉悦。三、教学重点: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四、教学难点:学习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分析数据得出某些结论。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温度计、气温记录表、百叶箱等。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

25、顾上节课内容:通过上一节课可学习,我们知道了“气温”是描述天气的一个重要的“量”在此基础上,那气温又是指什么的温度?(二)学习新课测气温1、让学生认识到“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跟学生一起设置一个“测气温”的活动。引导学生猜想一天里校园里不同的地点气温一样高吗?2、疑问“我们的猜想正确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兴趣,进而引导学生选择校园里的不同地点,进行测量以获取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3、分组让学生测量气温,在实践中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学习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同学间互相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书提供的图片认识百叶箱,知道百叶箱是观测气温的专用设备。 5、教材书上设计了曲线图上呈现了温度计,以直

26、观的形象来指导学生学习绘制曲线图。 6、课文后有关竺可桢的介绍,教师可想学生讲述竺可桢一两个故事,使学生加深对他的了解。 拓展:分小组在校园里的一个地点观测气温,记录一天的气温变化绘制出曲线图、并分析曲线图得到的气温变化规律。八 教学板书: (二) 测量气温 (三) 观测风一、教学内容: 观测风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风的方向和大小的不同。 2、知道气象站用风向标与风速计来观测风。 3、知道风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和灾难。 技能目标:1、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 2、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 情感目标:辨证的看待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好处

27、。三、教学重点: 知道风的方向和大小的不同,气象站用风向标与风速计来观测风。四、教学难点: 1、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 2、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五、课前准备:风向标、风速计的实物或图象资料、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请学生谈谈你们对“风”的了解。 在生活中,学生对风有一些体验与了解,“风向”、“风力”等词也经常在天气预报的节目中听到过,因此他们 知道风是描述天气的一个词。 (二)学习新课1、观测风a、“你们平常在生活当中是怎么知道有风的存在?”引导学生回顾再平常生活中出现风的时候,周围的物体会有那些变化?比如:

28、旗帜、丝巾飘扬,树叶舞动等来判断风向的经验。 在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平日里判断风向的方法,再让他们自己的 方法来判断风向。b、在判断风向前,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c、教师引导学生知道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如:“丝巾飘向什么方向?”、“说明风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 ?”、“说说此时的风向”。学生讨论总结:风向与物体飘动的方向相反。d、引导学生观察风级图,根据风级图指导学生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风力的大小。知道风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好处及灾害。e、根据飘扬物体判断风向、目测风力的经验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风向标、风速计是指导学生认识观测风的科学方法。2、

29、自制简易风向标在前一个活动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仪器,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在了解风向标的基础构造的基本上来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向标。a、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风向的构造,然后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制作图来设计制作。b、学生交流,说说自己制作的风向标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一比谁的风向标制作得比较好,然后再用自己制作的风向标去观测风向。八、教学板书: (三) 观测风(四) 雨下得有多大 一、教学内容: 雨下得有多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雨量筒的结构和用途。 2、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 情感目标:在观测雨量的活动中,进一步养成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习惯。技能目标:1、会

30、用简易的雨量筒来测量雨量。 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三、教学重点:知道雨量筒的结构和用途。四、教学难点: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并会测量雨量。五、课前准备 自制简易雨量筒的材料。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平常人们常根据雨滴的大小而不是根据雨量来判断雨的大小的,学生肯定也会有这样的认识。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判断雨的大小?出示幻灯片“大雨”、“小雨”和测量积水深度的情景,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帮助学生来讨论。 (二)学习新课测量雨量提问:下雨了,你们要怎样来判断雨的大小?引导学生了解测量标准的雨量,必须要用雨量筒来测量。a、教师出示测量雨量的仪器,学生观察,让他们了解其

31、构造、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制作与测量。b、自制的雨量筒需要平底器,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器材,也可用常见的可乐瓶制作。可乐瓶一般是半球圆底,为了测量准确,测量前应将半球圆地注满水,使上面的空间形成一个与敌等大的平地容器。c、在“测量雨量”的活动中,通过制作简易的雨量筒来测量雨量,教师提供气象台判断雨量的资料,使学生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 八、板书设计: (四) 雨下得有多大 (五) 怎样预报天气一、教学内容: 怎样预报天气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天气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行为。 2、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3、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技能目标:1、能依据天气谚语

32、来预报天气。 2、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情感目标:1、想知道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学习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众多的人合作、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 三、教学重点: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四、教学难点:会收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五、课前准备:天气谚语与其他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语:“我们在以前的学习当中知道了什么是气温、风、雨等天气,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报天气。”请几个学生上台模仿平常看见电视里预报天气的主持人怎样预报的。(二)学习新课1、收集天气谚语a、课前教师请学生自己收集天气的谚语。注:有些天气谚语是

33、具有地域的特点、有些又根据动物的行为来描述天气变化的。b、请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谚语进行展示,比一比谁收集的谚语最多,最形象、具体、贴切现实的天气变化。2、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a、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往看过的预报天气的新闻,并请学生模仿。b、教师播放天气预报的片段,引导学生在预报天气时应注意那些事项。c、根据所有的资料,学生自己设计一段预报天气的新闻,比一比,谁报的天气温度最准确拓展:有关天气知识的学习虽然结束,部分学生的兴趣荏苒未消,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小小气象站”发展学生的探索欲。八、教学板书:怎样预报天气第三单元教材备课说明我们来养蚕一、教学内容: 我们来养蚕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

34、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从蚕卵到蚁蚕发生的变化。2、知道蚕卵孵化与气温等条件有密切关系。3、知道幼蚕生长过程中身体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过程。4、了解昆虫的变态,掌握昆虫的特点。技能目标:1、制定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什么样的环境比较适宜蚕卵孵化。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 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设计和进行实验时,不伤害蚕宝宝。2、关爱生命,善待蚕卵、蚁蚕。三、教学重点: 1、知道幼蚕生长过程中身体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过程。2、了解昆虫的变态,掌握昆虫的特点。四、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饲养蚕的方

35、法,成功饲养幼蚕。 五、课时安排: (一)蚕宝宝出生了 1课时(二)蚕宝宝长大了 1课时(三)蚕宝宝大变样 1课时(四) 昆虫 1课时 (一) 蚕宝宝出生了 一、教学内容: 蚕宝宝出生了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蚕卵孵化与气温等条件有密切关系。2、观察蚕卵和蚁蚕的特征,以及从蚕卵到蚁蚕发生的变化。技能目标:1、能细致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蚕卵孵化 的过程,并用适合的方式做好记录。 2、能制定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 3、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什么样的环境比较适宜蚕卵孵化。情感目标: 1、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 2、关爱生命,善待蚕卵、蚁蚕。 3、意识

36、到人类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体和人类是有密切关系的。三、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从蚕卵到蚁蚕发生 的变化。四、教学难点:1、制定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什么样的环境比较适宜蚕卵孵化。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蚕联以及用来孵化蚕卵的丝绵纸,小纸盒等。放大镜、气温计、记录纸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为学生讲述人类养蚕的历史,并让他们了解到,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蚕的国家。(二)学习新课1、了解怎样养蚕让学生自己在课前先自己通过网络、走访有经验的蚕农、VCD等多种渠道,查找资料,了解

37、部分养蚕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先请学生将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教师最后再总结学生所述。板书: 蚕宝宝: 家:干净、温暖、通风 食物:干净、新鲜2、蚕宝宝出生日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请他们将自己的所学得的知识记录在日记里。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爱好学着养蚕(注:在养蚕的过程中,要让蚕远离各种杀虫剂,防止蚕儿会中毒死亡)(二)蚕宝宝在长大一、教学内容:蚕宝宝在长大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幼蚕生长过程中身体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过程。2、知道幼虫身体特征。 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技能目标:1、能够掌握饲养蚕的方法,成功饲养幼蚕

38、。 2、会利用各种方法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会利用养蚕日记比较细致地养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能坚持长期的细致观察。 3、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经验、新问题。 4、能设计一些可行的小实验来探讨自己提出来的一些问题。 情感目标: 1、关爱生命,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设计和进行实验时,不伤害蚕宝宝。 2、保持关注蚕宝宝的生长变化的兴趣,乐于交流养蚕经验与自己的观察结果。 3、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三、教学重点:1、知道幼蚕生长过程中身体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 变化的过程。 2、 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四、教学难点:能够掌握饲养

39、蚕的方法,成功饲养幼蚕。 五、实验器材:放大镜、新鲜桑叶、纸盒或其他养蚕器具、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提问:“蚕宝宝顺利出生后,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体生长与变化a、提取原认知组织学生讨论“他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b、激发学生兴趣提问:“蚕宝宝的身体是怎么变的?”c、观察选择观察内容、确定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观察试验d、综合2、探究有关的问题提问:“蚕宝宝除了喜欢吃桑叶以外,还喜欢吃什么?“蚕宝宝的一生会换几次新衣?在换新衣时,它会有哪些变化?”学生根据问题探讨,并在课后对蚕宝宝进行观察、实验。 3、小结八、教学板书: (二) 蚕宝宝在

40、长大(三) 蚕宝宝大变样 一、教学内容:蚕宝宝大变样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观察了解蚕由幼虫变为成虫的形态变化过程。 2、初步了解什么是昆虫的完全变态。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在观察中对观察对象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帮助更好的观察。 3、继续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目标:1、了解昆虫(蚕)变态行为,培养学生欣赏生命,为生命而赞叹的科学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 3、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三、教学重点:观察了解蚕由幼虫变为成虫的形态变化过程。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

41、实验器材:蚕、放大镜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请学生汇报自己养蚕的过程,在个其中都发现了一些什么?(二)学习新课1、蚕宝宝作茧自缚引导学生欣赏熟 蚕 那晶莹透亮的美丽身体,观察蚕成熟了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体色、体形、大小等各方面的变化。引领学生课后深入细致地定量观察:(1)、记住蚕身上的环节、足、身体两侧黑点的数量。(2)、轻轻滚动蚕身,并记录蚕身滚动时留下的痕迹,测量蚕身的体围 (3)、记录蚕经过吐丝将自己完全包裹起来的时间。 (4)、观察蛹、蛾的大小及生活特征。让学生知道观察蚕吐丝结茧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2、蚕茧里的秘密提问:“蚕结茧后还会发生那些变化呢?”引导学生设法了解蚕茧里的秘密。蚕在茧内大概34天就会化蛹,我们可以通过轻轻摇动蚕茧发出的声音来判断蚕是否化成蛹。请学生猜想蚕在里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破茧蚕蛾 提问:蚕蛾的体长是否一样? 蚕蛾的身体分几部分?腹部有几个节? 身体的比例是怎样?学生在讨论回答中结束课程。八:教学板书: 蚕宝宝大变样(四) 昆虫一、教学内容: 昆虫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养蚕经验、观察记录的交流,构建新的养蚕经验,对蚕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入地了解。 2、了解昆虫的变态,掌握昆虫的特点。技能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