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沙田山居导学案_第1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沙田山居导学案_第2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沙田山居导学案_第3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沙田山居导学案_第4页
广东省惠阳区中山中学粤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沙田山居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粤教版必修一 第3单元 散文(1)第13课 沙田山居导学案课 前先学案编写:李冬梅 审核:张文娟【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 在整体阅读和细节阅读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技巧。2. 通过阅读本文和余光中的其他散文,体会作者含蓄的情感、传神的文字,充分理解作者笔下的神妙的山水之美和字里行间的淡淡的乡愁。【学法指导】1、 自主阅读和指导阅读相结合2、 研究性学习法【课文助读】 (一)知人论世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

2、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开始,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

3、。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知识链接】1、字音 碧湛湛(zhn) 莽莽(mng)苍苍 浩淼(

4、mio) 赫(h)然 绸缪(chumu) 阒(q) 黑 栖(q)定 天籁(li) 姗姗(shan)来迟 谐(xi)趣 肩膂(l) 肘腋(zhuy) 衣袂(mi) 蹂躏(ruln) 2、词义 莽莽苍苍:形容广阔,无边无际。 浩淼:形容水域广阔无边。 赫然:突然显现 盛怒 天籁: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姗姗来迟: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 肩膂; 肩膀和脊梁骨 衣袂:衣袖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阒黑:形容遥远、安静、漆黑的样子。 蟠蜿:形容曲折修长的样子。【预习自测】1、快速读课文,梳理主要内容文章共七段,可分为三部分。请写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6):

5、第三部分(7): 2、写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 请你提出一两个预习遇到的问题。 课 堂检测案第13课 沙田山居导学案【课堂检测】一、全文不着一字乡愁,却多处是乡愁,请举例分析。 二、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火车片断?“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 第13课 沙田山居导学案课 堂训练案【当堂训练】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感情浓

6、郁,浓墨重彩描绘优美山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全文重点抒发了沉浸在人间仙境的愉悦心情。B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C“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有一种潜伏的不安”一句,用白天和黑夜的山景作对比,表现出作者向往光明和憎恶黑暗的强烈感情。D“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一句,似褒实贬,作者感慨于工业社会对大自然原始状态的破坏,对山居清静生活的干扰。E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了文章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第13课 沙田山居导学案课 后拓展案【课后拓展】1.

7、 选出下面句中划线处应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海与山 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 千山磅礴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 的山态便改了。 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A、绸缪 凝重 蹂躏 B、混合 凝重 摇摆 C、混合 庄重 摇摆 D、绸缪 庄重 蹂躏 2、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下面不同的一句是( ) A、 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 B、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阒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C、 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D、任南下

8、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3、文中有两句话,如下,各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2) 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附参考答案:【预习自测】第一部分(12) 写沙田山居的外围环境;第二部分(36):写山居的生活感受。第三部分(7):由山居风景联想到山外的生活。【课堂检测】一、作者的乡愁在本文是含蓄而蕴藉的。主要体现在写景物当中。如:“18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这句中,写菊和月,是最坦白的明写,寄托乡愁,写陶渊明和苏轼是侧写,通过写其人来写其作。抒发了作者对大陆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这一口正是诗人瞭望大陆的镜头,是乡愁之潮的出海口。 二、开往大陆的火车是作者乡愁的寄托,鸣笛的震响,震动作者的心魄。火车是作者乡愁与故土联系的纽带,连接作者的梦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