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课件 2.ppt_第1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 2.ppt_第2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 2.ppt_第3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 2.ppt_第4页
《鱼我所欲也》课件 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鱼我所欲也,分析引论部分 (文章第1自然段),1、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1自然段论证了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并且能够做到“舍生取义”。,2、讨论并归纳: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 情况下,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文章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是由比喻引出来的,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

2、,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剖析第1自然段,1、“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祖国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2、“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

3、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3、“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这个推理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通过对喜爱的东西和厌恶的东西的分析,阐明了为了“义”(有甚于生者)可以“舍生”(不为苟得),即使死掉(患有所不辟),也不做无“义”的事。第二步是假设推理,设想如果人们所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只要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分析,得出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

4、甚于死者”的结论。最后进一步指出,“义”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所不同的只是贤者“求之”,所以“能勿丧耳”,而愚者“舍之”,所以就不再具备了。,研读第2、3自然段,质疑、探讨、分析以下问题:,1、我们读过的谈骨气一文中有一个论据,说是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饿死。这个论据与课文第2自然段用的是同一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贫者不受嗟来之食。,2、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诱惑不了。,3、为什么高官

5、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那里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士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4、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5、作者认为这种做法如何?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 其本心”,应当“可以已”。,6、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7、第2、3自

6、然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展开了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事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先从正面举例论证,用“嗟来之食”的典故充分说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也不失义。然后从反面举例,与前者对比,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辨礼 义”就接受优厚俸禄,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题解,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小结,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拓展训练,2008年,在大灾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