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案例_第1页
《颐和园》教学案例_第2页
《颐和园》教学案例_第3页
《颐和园》教学案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颐和园教学案例设计理念: 我在执教颐和园这一课,努力做到教学目标与教学达成统一,引导和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感悟、品味、积累语言。在读中启思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努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及图片教学过程:(一)、引题导入1.课件出示颐和园

2、的简介,让学生猜猜是哪,由此引出“颐和园”。2.板书课题(18.颐和园),教写“颐”字,齐读课题。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者课文里的足迹去饱览这举世闻名的颐和园吧。(二)、初读课文,反馈预习卡1.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思考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2)在文中找出以下意思的词语:1.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 )2.样子各不相同。 ( )3.青翠茂密。 ( )4.往远处看。 ( )2.反馈预习情况(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共同正音。(2)反馈预习卡:预习卡:1.请你在文中找出以下意思的词语。(1)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3、。( )(2)样子各不相同。 ( )(3)青翠茂密。 ( )(4)往远处看。 ( )2.作者游览了哪几个景点?( ) ( ) ( ) ( )3.解决游览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表达方式(1)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颐和园的?(2)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引出游览的顺序。(3)解疑:作者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颐和园的。(4)再读描写游览顺序的句子,从句中的动词体会移步换景的表达方式。师:这些红色动词和景点的名字放在一起连词成句。你们觉得这些动词写得怎样?好在哪里?生交流,师总结。师:先介绍景点的名字还不具体、形象,加上这些

4、记叙游览的动词,移步换景,就能更具体了,同时还起到了过渡连接的作用。(板书:移步换景)设计意图: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两道预习题,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预习中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初步感知作者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课文。(三)、自主探究,感受优美,体会写法1. 体验长廊的“长、美”(1)师:现在我们跟随作者游览的顺序,先去细细游览长廊。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看长廊?长廊有什么特点呢?听老师朗读,专心思考,从字里行间中去发现,去感受,把长廊的特点写在带点的词句旁

5、边。(2)生汇报,体会长廊的特点。(3)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体会长廊的“长”;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体会长廊的画“多、美”。长廊两旁的风景:体会长廊的“美”。生读句子,以读悟思。(4)课件出示长廊的画,学生欣赏,感受长廊的“长、美”。(5)指导朗读,以读悟情,读出长廊的“长、美”。(6)体会写作手法:师生合作读段落,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按照“前上两旁”的顺序游览长廊的,抓住了长廊的特点写,把长廊的长和美展现在了眼前。板书:按顺序 抓特点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过程重在教师有意的讲解和学生实践阅读的恰当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

6、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是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长廊这一段中引导学生从用做批注的方法学习,从字里行间里扣住关键词、句体会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手法。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四)、合作交流学习,读中领悟,学习写法。1.师:游颐和园要有顺序,介绍某一个地方的景物也要有顺序,作者就是这样按顺序、抓特点三看长廊,把长廊的长和美展现在了眼前。现在请同学们和你的小伙伴们结伴继续游览接下来的几个景点,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看它们的?又发现了哪些特点?(1)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7、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抓住了哪些特点描写。(2)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2.感受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雄伟壮丽”(1)现在我们来到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有(佛香阁、排云殿)(2)课件出示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图,老师考考大家,哪儿是佛香阁,哪儿是排云殿?让学生指出位置来。(3)按照怎样的顺序看的?(先抬头向上看,再往下看)(3)佛香阁和排云殿有哪些特点,通过哪些字词发现的?(4)生汇报:佛香阁: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外形特点) 耸立(高大) 闪闪发光(外形特点)排云殿:一排排(面积大) 金碧辉煌(外形特点)(5)总结指导朗读:这样的皇家建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雄伟壮丽)让我们再读此段,读出皇家建

8、筑的雄伟壮丽。3. 学习第5自然段,细讲昆明湖的特点。(1)过渡语:站在万寿山的脚下,就能领略到雄伟壮观的景色。要是登上万寿山,你又能看到颐和园的哪些美景?(2)生汇报作者的写作顺序,并且读出相关句子。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3)汇报描写特点(4)细讲昆明湖的特点师: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静、绿)就在写静、绿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比喻)昆明湖的水静的像一面镜子。课文中还有哪个字写出了湖水的静?(滑)为什么不用划船的“划”,而要用这个“滑”字呢?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与前一句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再读句子,读出昆明湖的美。(5)不同的视角,就有

9、不同的感受,请男女生同学合作再读这段,把你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读出来吧,读出颐和园皇家园林建筑独有的艺术之美吧!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所有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每个学生对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和优美的语言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一交流,感受就变得更丰富了,从而训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五)、拓展延伸,运用写法。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顺序游览了颐和园,作者就是用按顺序、抓特点这样的方式让我们体验到了长廊的“长”和“美”。来到万寿山脚下,目睹了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雄伟壮丽。登上万寿山,从不同角度领略了颐和园的无限风光。作业:假如有人来参观我们学校,请你做导游,你会按照怎样的方式带领他们参观呢?写一份导游解说词,注意要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写一份导游解说词,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一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