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化学必修1(苏教版) 专题1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高中化学必修1 (专题一)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概述 二、课程标准要求及三套教材编写比较 三、本专题教学内容及地位作用分析 四、对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一专题的说明 五、本专题教学建议 六、教学示例,.,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必修模块的学习目标及要求 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一、新课程化学教材(江苏版)概述,.,课改方案的特点,一个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两个关注关注过程,关注终身发展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特点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体现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2、感态度与价值观) 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通过多次学习,螺旋上升,逐步达成目标) 重视学科素养,.,2,.,三个阶段化学课程内容的关系,.,实验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选修模块教材,社会 属性,学科属性,科学属性,.,文科学生必修内容,.,理科学生必修内容,.,各主题教学内容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地位,.,化学1教材内容体系(江苏教育出版社),.,苏教版化学1 知识结构,分类研究,.,必修1与社会生产生活及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专题一 化学家 眼中的 物质世界,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 的物质世界,
3、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 的实验方法,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 结构的认识,物质分类及其转化 物质的量 物质聚集状态 物质的分散系,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常见物质的检验 溶液的配制及其分析,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的构成,专题一的主要内容,.,二、课程标准要求及三套教材比较,1、课程标准内容 2、三套教材化学1编写比较 3、三套教材对核心知识的覆盖,.,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
4、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题3:常见无
5、机物及其应用,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 知道、说出、识别、
6、描述、举例、列举 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 初步学习、模仿 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 测量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关于课程目标要求的说明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 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2、教材内容体系介绍(化学1),目标主题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7、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钠、镁及其化合物)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含硅物质与信息材料)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认识化学科学(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化学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元素与物质世界(元素与物质分类 电解质 氧化剂和还原剂) 自然界中的元素(碳的多样性 氮的循环 硫的转化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元素与材料世界(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铝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教科书目录
8、 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 的分类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硫和氮的氧化物 硫酸、硝酸和氨),.,.,三、本专题教学内容及作用地位分析,1、编写思路 2、前后联系 3、地位与作用,.,基本出发点,作为化学1的专题1,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 让学生大致了解化学学科与人类发展的紧密关系。 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
9、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基本范围,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学科的基本方法。,.,专题一的编写思路,.,目的,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化学家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化学家采用多种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及不同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家首先将物质分离、提纯,然后对其结构、组成、性质等进行实验研究; 化学家需要通过定量的方法进行研究。 化学家通过假说模型实验假说的方法研究物质的结构。,.,1-3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关系,1-1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物质间的转化及规律(四种反
10、应,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定量关系:物质的量)从聚集状态分类(1mol不同状态物质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分散系(胶体、电解质、电离方程式)。,1-2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物质的分离提纯(过滤、结晶、萃取、蒸馏、层析)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滴定分析),对宏观物质的基本认识,化学研究的 基本方法,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物质组成分析,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前后联系,.,.,.,.,.,教师要明确第一单元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第二单元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第三单元涉及各部分知识点的联系,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学习有关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核
11、素同 位素的 概念,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化学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3、地位与作用,六大知识块在专题1中的分布,.,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氧化还原 反应,一些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有机物的概念,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根据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聚集
12、状态,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不同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晶体、气体摩尔体积,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分散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分散系、溶液、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电解质的电离,.,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物质的分离及提纯、常见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中和滴定法测定溶液浓度,.,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原子结构模型、核素、同位素,.,.
13、,四、对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第一专题的说明,.,1、课时分配建议,.,.,.,.,.,.,.,.,3、教学方法建议,(1)注意与初中自然学科相关知识的衔接,要把握好教学难度,确保学生的可接受性。 (2)举例要适当、典型,不宜选用学生不太熟悉的反应实例。 (3)整个专题的教学设计要围绕“物质”中心,从物质的分类、变化到物质的处理(分离、提纯及检验)再到物质内在结构的研究,从而使学生对“物质”的整体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4)可引导学生结合生产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研究物质、分析问题的能力。,(原文),.,由于是高中化学的起始部分,因此,本专题的教学过程应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
14、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领悟一些新的概念如电解质、胶体、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及同位素等,从而使他们体验探究活动过程的乐趣,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高中学习过程中知识不断丰富和充实的过程。,(原文),.,4、实验教学建议,教师可以再适当补充一些溶液和胶体作光照对比实验,以便使学生归纳出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对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有哪些应用?”的问题不作讨论。 溶液导电性实验,可用并联装置,五种溶液同时进行,以便学生作对比观察。 从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实验,课本只要求学生设计方案,相应的学生实验在实验化学模块中课题3安排
15、,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验条件,决定是否将该实验提前在本专题教学中进行。 学生物质分离(如蒸馏、萃取、分液等)的操作技能可在实验化学模块中再加以训练。,(原文),.,五、本专题教学建议,1、分析栏目功能发挥教学价值 2、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化学 3、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4、合理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5、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关注学生的认识 发展,.,1、分析栏目功能 发挥教学价值,.,教材栏目的合理使用,.,栏目功能,观察与思考:展示的实验、模型、图表中蕴含深刻的化学道理,帮助同学们开启化学思维。 活动与探究:引领同学们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信息提示:以简捷
16、的语言介绍化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技能方法等。,.,.,新教材栏目设置多样化、知识呈现方式出现很大变化 如何合理使用? 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为教师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对栏目进行不同处理的案例,P22问题解决 1.将106gNa2CO3溶解在水中,配成1.00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问题情景 如何配制0.1LNa2CO3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mol?此溶液的组成可以怎样表示?,活动与探究,化学史话引导性 拓展视野课外活动、练习,.,2、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化学,.,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同,化学学科发展艰难曲折 精神财富 化学是人类文
17、明的基石 物质财富,面对新生,.,化学学科的价值,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生活质量 化学与未来职业 化学与科学技术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价值和社会意义时,他们最想学习!,正面阐述化学的作用 欣赏和感受化学 正确理解化学 形成观念,.,教材栏目 化学史话 拓展视野 资料卡,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作用,内容 写给同学们的话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高认识,体会化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感受化学的作用。,.,“知识情景化” -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具体化学知识的教学,由于新课程的目标包括态度情感价值观,必然要求将去
18、情景的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提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载体。 将知识置于真实的情景中,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和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 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和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必需的。,.,三个例子三张图片:1、某地发生运载浓硫酸的汽车倾倒事故,四溢的硫酸给当地的农作物、水生动物等造成严重的污染;2、硫酸工业过程中释放的尾气二氧化硫形
19、成酸雨,造成环境污染;3、某高校一学生将浓硫酸泼到某动物园某动物身上,造成动物严重烧伤,(1)浓硫酸危害很大 (2)化学是有毒、有害的化学 (3)化学就是污染 (4)我们应该远离化学 如此的化学、如此的浓硫酸,我们还敢解决、还要学习吗?实在太可怕了,.,情景素材的使用: 针对主题内容 激发认知冲突而非单是兴趣 正面事例P2图1-1 用比不用好 少而精 根据任务选择时机 不能稀释学科思想,.,妇女淘米与矿工淘金的目的是什么?物质分离和提纯在生活和实验研究中得到普遍应用,你知道哪些方法?,普遍性重要性积极性,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海水晒盐、酿酒工业分别用到什么分离方法? 如何分离铁粉和碳粉?该问题
20、给我们什么启示?,实验演示:用磁铁分离铁粉和碳粉,回忆旧知识明白方法多样性渴望学习新方法,.,物质的量,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 集合粒子 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或“曹冲称象”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力。 具体思路:,物质的量,.,3、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对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把握
21、不准,不会选择性地处理栏目内容,“超前”、“超标”、“一竿子插到底”地进行教学,致使课时紧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额外的负担。,.,(1) 注意化学基本概念学习要求的层次。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分类的角度、方法、分类的层次?各类代表物?怎样判断具体物质所属的类别 ?这些要求都在不断扩充、加深。),补充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超前酸(强氧化性酸),.,化学反应相关知识的层级发展,初中课程,必修2,选修课程,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发生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其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感性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定性分析)、化学能与电能的
22、转化(感性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发生物质变化、物质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四种基本类型),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理性分析)、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定量计算)、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理性分析),必修1,化学反应的类型除四种基本类型外,有些反应中原子的外层电子也会变化,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有些以离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11,化学12,选修课程,从得失氧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从具体的物质氧气来认识氧化性;氢气和一氧化碳来认识还原性,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概念等,通过电解、原电
23、池等学习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具体应用:铝、铁、铜的获取,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后续专题,.,物质结构,初中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原子核的结构、原子中各微粒的关系、核外电子排布(排布规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核外电子的能级排布(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初中,选修,必修,.,(2)克服惯性,降低要求,淡化枝节旁叶的内容,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气态方程,胶体的电泳现象、凝聚,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P36第12题,CO2和NaOH反应的不同情况、正盐与酸式盐的互变、
24、微溶物参加的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溶液配制的过细的操作、全面的误差分析,.,溶解度的复杂计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核素,118号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SO42对Cl检验的干扰;,Br2、I2在水中及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以前是考点和教学中的难点,现在的教材中没有,怎么处理? 不同的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不一样,怎么处理?,.,.,由于教师还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习题教学和训练模式,加之教材中个别习题的表述和问点与教材正文内容之间的跨度偏大,市场上的习题教辅资源往往偏难、偏繁、偏旧,所以使学生“学得高兴,做题痛苦”。,(3)改进并优化习题教学,.,改进并优化习题教学,首先要关注习题教学,不
25、能将习题课简单处理成练习课,要将典型的习题进行剖析,培养学生将新知识运用到习题的分析和解答中的迁移能力。,.,改进并优化习题教学,其次,教师要将习题的处理和新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尤其是,应该将运用新知识的重要习题,放在新知识获得后处理,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巩固,及时培养学生将新知识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能力。,.,有些食品的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生石灰还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列举两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持续
26、地做干燥剂?为什么? (5)在你所认识的化学物质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做干燥剂?举例说明。,.,改进并优化习题教学,再者,教师要对习题教辅资源进行筛选,选择难度适合、考查点适合的题目,不要让习题牵绊教师的教学。有的教辅习题质量较差,挂着新课程配套资源的字样,内容却是原来教辅资料的简单重组。教师按照新课程进行教学后,学生不会做教辅中的习题,教师不是对习题进行筛选,而是将习题中涵盖的内容、新课程中不要求的内容,挤出时间在课堂上给与补充,这是不倡导的错误做法。,.,改进并优化习题教学,最后,教师要注意,习题的处理也要分出层次水平。例如,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有的教师仍然按照原来的经验,从学生接触到相关
27、计算的时候,就让学生达到高考的要求,即复杂的计算。新课程的教学进度较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达到原来要用一个月的教学时间达到的水平和难度。如果仍按照原来的处理,会导致学生连基本的计算都没有掌握(实验区的事实证明)。,本单元教材习题比较适中,课外习题不要超过教材。,.,关于物质的量计算的简单计算题,例:P15 8.实验室中需要11.2L(标准状况)二氧化碳,现用含碳酸钙90.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问: (1)至少需要含90.0 的石灰石多少克? (2)生成的氯化钙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关于物质的量计算的较复杂的计算题,.,1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
28、正确的是 05上海化学15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偏深,.,2.将H2、O2、N2三种气体分别放入不同容器中,当温度和密度完全相同时,三种气体压强(P)的大小关系是() A.p (H2) = p (O2) = p (N2) B. p (H2) p (N2) p (O2) C. p(O2) p (N2) p (H2) D.
29、 p(O2) p (H2) p (N2),3.某固体A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全是气体:2A=B+2C+2D,测得产生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2d B. 2.5d C.5d D.0.8d,偏深,.,4、在25,101 kPa条件下,将15 L O2通入10 L 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 ,V(H2)= 。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V(CO) V(H2) = 。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则a的取值
30、范围是 。,偏难,.,5、100g浓度为18 mol/L密度为g/mL 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等于100/mL,6、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 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偏难,.,例4 在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烧杯中,分别装入200 mL的3 mol / L盐酸,再在甲、乙杯中分别加入A g铝和B g镁,反应完全后,甲、乙两杯的质量仍然相
31、等,则A与B的关系是 A AB23 B AB34 C AB72 g D A54 g,B72 g,不要为了计算而计算,.,改进并优化习题教学,请大家评价,.,既让学生了解了胶体的一种制备方法(信息不作基本要求的),又把刚学习到的新知识胶体的性质,进行了巩固应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拥有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评价的趋势。,但此题对鲁科版教材是好题,而对苏教版就不是好题。,.,4、合理创设以 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传统的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被动消极、冷漠无奈地学科学的情况,改变教师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题海训练
32、,学生过分依赖死记硬背和信息的简单接受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使学生形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看待自然与世界的科学态度,对科学过程、科学活动的实质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对科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观察思考 交流研讨 活动探究 信息查找与加工,.,交流讨论 学习一定体积溶液的配制 通过讨论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P22问题解决 1.将106gNa2C
33、O3溶解在水中,配成1.00L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问题情景 如何配制0.1LNa2CO3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1mol。此溶液的组成可以怎样表示?,.,.,小组合作探究,4人一组,实验室教学,教学活动1 创设情景给出配制溶液的任务(要求:含NaCl 0.1mol、100mL、尽量准确),组织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配制溶液的方案。,教学活动2 学生汇报小组方案,对小组方案进行评价,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得出最优的配制溶液的方案。,教学活动3 学生实验:按照得出的方案配制NaCl溶液,教师指导。,教学活动4 学生将配制好的NaCl溶液回收到大试剂瓶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34、怎样给所得溶液贴一个标签,讨论后引出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表达式。,“活动探究”:一定体积溶液的组成的教学设计1,.,通过实验活动学习化学概念,这种方式对概念的理解深刻,记忆牢固,学生不会感觉到学习的乏味。通过学习,知道了怎样更准确地在实验室配制所需要的溶液。不仅学会了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了溶液组成的另外一种重要的表示方法,学生会感到在化学中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是很有用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选择探究内容和探究活动的开放点 把握探究活动的开放度 驾驭课堂,适当指导 给学生机会和空间开展讨论活动 适时进行整合归纳,观点:并非所有的课都要进行探究教学,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避免探究落
35、于形式,.,重视知识形成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归纳、学会讨论交流,.,重视化学研究基本过程与方法的知识教学,.,教材怎样体现和落实过程和方法的学习要求?,课程目标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
36、、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科学方法化学研究的方法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科学探究、数据处理,物质分类转化、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 从定性到定量,实验基本方法、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结果分析,教材思路,.,呈现特点集中与分散结合,集中过程方法内容外显教材章节 分散过程方法内容与核心知识内容融合,渗透和体现化学科学研究的方法栏目,.,转变观念 运用灵活多样的分组形式,让学生尽可能 多地参与教学活动 处理好一般的科学方法与化学学科方法中 具体科学方法的教学 重在体验和经历,.,注重实验作用,真正落实实验活动,实验是化学科学的重要基石
37、实验是化学问题解决的重要手段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教材内容体系介绍(化学1),目标主题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人
38、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钠、镁及其化合物)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含硅物质与信息材料)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认识化学科学(走进化学科学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化学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元素与物质世界(元素与物质分类 电解质 氧化剂和还原剂) 自然界中的元素(碳的多样性 氮的循环 硫的转化 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元素与材料世界(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铝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教科书目录 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
39、的分类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硫和氮的氧化物 硫酸、硝酸和氨),.,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灵活多样的实验,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探究实验验证实验,.,新课程中实验教学的误区,实验教学主要在“化学实验”模块中进行?,学生动手的实验被教师的演示所代替,部分实验被取消,实验准备时间被压缩 实验活动时间被挤占,.,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条件进行实验活动,.,误区 第二单元就是学习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不要急于让学生学到新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实验方法和实
40、验技能的培养之上,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和提练上,从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总结概括能力,着重让学生在这些基础内容中体会化学家研究化学物质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编写思路: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家研究一种物质 分离提纯分析检测(定性结合定量),方案设计、观察方法、记录处理、安全等,.,本专题实验教学建议,教师可以再适当补充一些溶液和胶体作光照对比实验(激光笔),以便使学生归纳出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硫酸铜溶液中多加些硫酸。对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有哪些应用?”的问题不作讨论。胶体的制备不要求,丁达尔实验可提到概念前。可增加渗析实验(课内或课外)。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的同学在
41、溶液和胶体区别的实验时,观察到泥沙水、牛奶也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会提出它们到底是胶体还是乳浊液的问题。,.,溶液导电性实验,可用并联装置,五种溶液同时进行,以便学生作对比观察,及时启发思考。(用蒸馏水配制) 从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实验,课本只要求学生设计方案,相应的学生实验在实验化学模块中课题3安排,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验条件,决定是否将该实验提前在本专题教学中进行。 学生物质分离(如蒸馏、萃取、分液等)的操作技能可在实验化学模块中再加以训练。 补充单质、酸、碱、盐关系实验学生探究;,.,可开设学生课外实验:圆珠笔油的纸上层析; 建议把P17中的“观察与思考”改成“活动与探究”,并可
42、以增加CCl4、酒精作为试剂的对比实验,溶质把溴改成碘; 教学气体摩尔体积时可利用针筒、乒乓球、篮球创设情景、建立模型; P10:图1-6 图中把1mol的氧气装在气球里用来表示标准状况下氧气所具有的体积不妥。 P22:nB、cB应表示成c(B)、n(B)。 溶液的配制可提到概念前作为探究实验; 建议“溶液的配制”及“物质的检验”两节课到实验室上课。附带胶体性质实验。,.,5、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课程标准对于概念原理知识有哪些新的处理?,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 注重核心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 淡化枝节旁叶的内容,降低死记硬背的学习要求。 注重层
43、次性、过程性和生成性的概念原理学习。,.,概念理论教学的新变化,观念建构,认识功能,重新认识中学化学知识,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比较观 化学反应与能量 物质结构与性质,.,.,从新旧课程比较来看 重视化学核心观念的建构,转变学生原有认识及其认识方式,发挥概念原理的认识功能,因此,需要避免仅仅就事论事地处理概念知识; 突出化学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增进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化学反应的理解力;因此,需要避免孤立地进行概念教学。 事实为本的知识教学要转化为观念和理解力建构为本的知识教学,.,化学1微粒的大小、间距、数量和重组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存在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
44、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 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微粒间距离和运动方式的变化; 物质分散系反映了分子、微粒集合体等微观粒子的大小; 电解质电离产生的微观粒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化学2微粒结合方式、顺序、空间排列和作用力,教材中物质微粒性观念的建构,.,化学观念,事实性知识 过程方法知识,物质由不同层次的微粒构成 不同的微粒具有不同的结构,1教材中图1-32,构成物质的微粒示意图,帮助学生建构物质是由不同层次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微粒具有不同的结构。 2教材中表1-7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和电量中的数据。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电荷、
45、质量)观察, 3教材中表1-8中的数据,帮助学生从分析数据中发现,质子数(Z)、中子数(N)之和与的相对原子质量非常接近,因此常用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质量数)来近似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帮助学生得出以下电荷、质量这两个关系: 电荷关系:质子数(Z)= 电子数 质量关系: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目标不应单是研究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上,更要意识到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的意义何在,及对分类意义的体验。,例如:,电解质的电离 不应只是为了学习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等概念;不只是为了会写电离方程式。更要培养学生的微粒观,为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打好基础。,.,结合学生已有经验 交流研讨实验探究 模型、图片形象化 运用概念形成观念,完成从宏观到微观、现象到本质的转变。,化学反应是某一层次微粒的相互作用,.,要认真思考通过哪些素材形成学生的核心概念,设计哪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有关概念,.,1.分析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本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 确定可用的教学素材,2.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认识脉络; 确定问题线索; 确定学生解决问题需要的证据;,进行概念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铁路通信网络建设合同
- 浙江省城市绿化树木采伐管理
- 土地开挖工程合同
- 体育场馆围板搭建协议
- 隧道爆破施工合同
- 人才录用意向协议书
- 大学校园花木装饰租赁协议
-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设备合同
- 地热能开发渠道施工合同
- 水质安全监测体系建设计划
- 乳品厂洁净区环境卫生行为规范
- 中小学开学防疫工作指南方案培训讲座专题资料PPT课件
- 《设备巡检培训》
-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家长会(课堂PPT)
- 医德医风教育手册-平度人民医院
- 软件测试管理制度.docx
- (化工)地埋管道施工方案
- 交通工程标线、标志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PPT学习教案
- 两种文化及科学革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