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_第1页
乡村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_第2页
乡村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_第3页
乡村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_第4页
乡村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村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文/罗浩盛 摘要:乡村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教他们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包括文明习惯、礼貌修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他们今后不管干什么都具有健康心态、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坚强意志,使他们终身受益,为他们人生发展储备一笔可贵的财富,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我校在乡村,乡村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将来建设的成败。当前,学校、社会、家

2、庭教育出现了种种的不良倾向给新的乡村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培养乡村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需要,是构件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乡村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当前农村学生思想行为与习惯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面临着转轨时期,给教育带来了诸多的全面影响,调查发现,学生在校内外表现反差极大,特别是乡村学生,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小学生表现出了很多令人担忧的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1、打人、骂人、说脏话,行为举动不文明。2、学生个人卫生、公共卫生习惯差。3、学生不守纪律,不懂礼仪。4、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5、说假话,缺乏诚信。经分析发现,

3、形成这些不良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种:放任自流。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文化水平较低,认为读书无用,教育子女只要到学校去,学不学到知识无所谓。此类学生学习不用功,在校表现差,有时还会沾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第二种:唯我独尊。此类孩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或是忙于生计、农活,无法顾及孩子,让孩子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祖辈仅满足物质与生活保障,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他们性格孤僻,容易产生扭曲的心理,缺乏教育,在家娇气、野性,在校行为粗蛮,语言不文明,不讲究卫生习惯,而且自理能力极差,全依赖别人。因此,如何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尽快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关系到学校的

4、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社会、家庭的统一体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出发,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百年大计,育人为本;育人之计,素质为重。完成培养全面发展、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首先必须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而学生良好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养成,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良好学风、校风的树立,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制度是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没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事业不但不能顺利发展,而且会流产。养成教育关系到国民素质提高的千秋大业,

5、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十分重要的。组建领导机构,确定了经费保障制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养成教育有了方向,学生行为有了规范,教师执行有力度,从而确保了养成教育有条不紊地开展。(二)多元文化陶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这是比喻,实质上是要求学校注重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环境育人,环境改变人,环境造就人,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学校无闲处,处处美育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环境作为隐性课堂,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如我校得校训“积跬步以至千里”。1、创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六育人示范学校,学生一进校门就看

6、到大门上的对联,“培兰五州施教育此湾有沃土,积步千里增学识乡村有天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生活在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整洁优美的环境之中,无形中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爱卫生、爱清洁、讲文明,爱护花草树木的良好习惯。2、增加学校的文化色彩,力求做到每一面墙壁能说话,每一棵树木皆育人。整个校园内形成了浓郁的养成教育文化氛围。我校将小学一直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68首古诗,用诗配画的形式展现在校园的墙壁上。我校的草坪命名为“百草园”,路命名为“思远路”,有雕塑:郑成功雕像、时光隧道、博中华铭文转轮等。是学生处处都能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三)养成教育渗透学科“学校是对为成年人进

7、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渗透于养成教育学科之中。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养成教育。1、回归生活实际的理念,养成教育要回归到学生生活实际当中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和斑竹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关注和指导学生交往、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2、以人为本的主题理念。养成教育的真正主题是全体学生,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生命看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才会使学生自主地学习,相互交流,体验成功,不断前进。3、学生自我教育的理念。养成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只有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才能使养成教育真正转化为内在的道德素质,内化为行为。教育

8、家说:无论从时间、空间、重要性上看,学科德育都是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为此,学校将养成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四)拓宽社会行为实践渠道在社会大课堂中锻炼养成教育。学校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必须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引导学生走到学校,迈向社会,走入乡村。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学到的道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内化。学校将养成教育渗透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整个社会。如利用休息时间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展“学雷锋”活动、给军烈属献爱心,参加“绿色行动”、“兰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湿地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养

9、成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五)设立学生自我管理监督方式由于少年儿童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行为的反复性、多变性。他们缺乏自制力,往往此时明白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但过了一会儿就忘了,想干什么,凭一时兴趣,一股热情。因此,学校设置“值周班长”、“值日生”“红领巾监督岗”“卫生监督岗”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监督,校园内,教室里,处处都有值日生,有了他们,学生的不良行为受到了极大的约束,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自我矫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制、自理、自管的能力。(六)家校合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单靠学校,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学生在校内各方面表现优秀,而一回到家里则判若两人,究其原因,受到家庭的不良影响。要巩固所养成的好习惯,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