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_第1页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_第2页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_第3页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_第4页
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以下是_分享的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孔祥兵,1963年生,属兔,水磨冲人。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那时候的偏远农村,高中毕业生基本可以引领时代潮流。孔师傅有文化有思想,又一表人才,很快就被当时的回马乡信用社招聘。一个农家出了个有稳定工作吃商品粮的人,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孔师傅没干多久就返乡回来了。回来干啥?结婚,跟一个梳着辫子的邻村姑娘结婚。姑娘金竹园人,小他四岁,长得水润丰满,说话一脸笑,和气又大方,家

2、里家外一把好手,能干又能吃苦。孔师傅十分满意。得知姑娘也中意他后,孔师傅坐不住了,他不顾家人宗亲的反对,毅然决然舍下人人歆羡的商品粮户口,他要回家娶媳妇儿。媳妇进了门,小两口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小日子虽然清苦但其乐融融。随着两个女儿的相继问世,随着家里老人年岁的增长,这个家庭虽然越来越感艰难,但维持尚不成问题。两个女儿渐渐长成,读书求学费用越来越高,老人要赡养负担越来越重,单靠三亩农田是不行了。孔师傅决定农闲时外出赚钱以补贴家用。年春他到附近的杨青岭煤矿挖煤,狗血的剧情竟然发生在他的实际生活中,煤矿事故他受重伤瘫痪在床,医治之后因腰椎神经损伤导致双腿肌肉萎缩而失去运动能力,末梢神经无知觉,只能

3、靠轮椅勉强自理。看着妻子里里外外辛苦,得知大闺女不得不辍学,孔师傅后悔又着急,心疼又无奈,他一定要站起来。70多岁的母亲给他找了一根木棍,他一边拄着木棍,一边揪着母亲,在无尽的疼痛和麻木中,在看不到头的摔倒和爬起来之后,三年之后他竟奇迹般的站了起来。这时他家已负债过万。站起来的孔师傅仍然无力干重体力活,但他想尽办法减轻妻子的压力,用他所有的智慧把妻子用汗水换回的农产品变成有价值的商品。玉米没人要,变不出现钱,孔师傅就喂猪;黄豆价不高,他就磨豆腐。伤后不仅行动不便,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他慢慢作,慢慢磨,开始换点油盐钱,村民知道后凡有需要都来找他。他的豆腐生意有了起色。屋漏偏逢连阴雨,上帝似乎格外考

4、验他。他刚刚站起来,妻子就倒下了。长期积劳成疾,严重的妇科病,严重的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堵塞。妻子一直舍不得医治,一声不吭咬牙坚持。一次孔师傅远远望见妻子跪在田里劳作,他万分吃惊,心疼得流下了眼泪。先是子宫切除,然后是天南地北的寻医问药。后来经人介绍,找到南漳巡检的一个转业军人中医,十天跑一趟,两天一副药。为给妻子看病,他学会了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骑三轮车。在他们辗转求医的几年里,已经出嫁的大女儿和女婿忙完自家那头,又赶回来忙这头。收割结束,第一茬大米就送过来了,朴实懂事的女婿还帮忙扛起了一部分外债。苦心人天不负,年妻子的病情渐渐好转。就在孔师傅一家相濡以沫,艰难度日的时候,习_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

5、坛上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脱贫一批,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孔师傅等100多户低保贫困户的情况被有关部门精准掌握,扶贫的春风吹开了斑驳的贫寒之门。他家三亩六分田,按每亩600元流转了一亩六,剩下两亩各种一亩包谷和反季辣椒,村里产业扶贫项目另外扶持他两亩反击辣椒,又拨2000元资助他发展养殖。年上半年,勤劳的孔师傅一家已经出售肉猪两头,栏里还存一头,新添的母猪又即将产崽儿,添丁进口,一家人喜不自胜。再过个把月,天气转凉,孔师傅就要开始磨豆腐卖了。如今他的豆腐卖到了镇里县里。他87岁的老母亲告诉我们,她今年特别开心,一家老小受

6、尽磨难,现在总算是苦尽转甘,春上又带她到城里转了一圈儿,走了亲戚。十年没出家门的老人坐着孔师傅骑的小三轮,看了街道,看了高楼,看了热闹的世事,看了散在远安各地自立自尊自强不息的儿孙们,她这算安了心。无需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分明是患难夫妻情长在。也常看到一些人在物质和利益面前呈五短身材,孔师傅却常恨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没能撑起一个家。有的人手脚利索健壮魁梧却柔弱无骨,有的人筋断了,肌肉萎缩了,骨头却仍是硬的。现代社会,每一个生命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却只有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才会赢得尊敬。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昨晚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开得很晚。冬至的早晨特别的冷,温暖的被窝想留住我,可想着昨晚安排的扶贫

7、工作,让我瞬间决定今天必须下村走访贫困户。我从温馨而舒适的被窝里挣脱出来。迎着寒风,踏着泥泞,匆匆地走在去往帮扶对象的路上。脑海里闪现出五年前我那些帮扶对象的一幕幕辛酸:杂草丛生的院落卫生极差,破旧残存的墙面有些沧桑,年久失修的瓦房岌岌可危,昏暗的屋子里凌乱不堪,衣衫褴褛的穿着有些不忍,木纳呆滞的眼神毫无反应,这就是我的精准扶贫户们当初的情景,直击着我内心的痛处。一团垃圾餐纸。李主任,你这么早那里去。一声喊叫猛然将我从回忆中拉回来。只见他用一把火剪(农村烧火夹柴火用的工具)夹着一团垃圾餐纸,走向200米开外的垃圾处去扔。他这一举动,当时让我瞬间感动,寒风中冰冷的身体一股暖流电遍全身,心里暖暖的

8、。他就是我的帮扶对象李伟达,70多岁。记得丧偶的他当初屋里屋外卫生极差,随处都是垃圾。曾经因社道公路没有硬化一事,惹得我们之间产生矛盾。一次次走访,细语化春风;一次次帮助整理卫生,促成养成了讲卫生好习惯;一次次帮扶,收入不断增加。也让我收获了我们之间的感情,从他脸上看到满满的幸福。一条小板凳。我来到了李远达家。他是我结对帮扶对象最特别的一户,其本人和妻子都是80多岁了,一起生活的儿子三级精神残疾散居五保。看到我来到他家,快步拿出一条小板凳热情地招呼着让我座。虽然家里都是七老八十的老人,脸上总是堆满笑容。屋里堆满了稻谷、玉米,厨房挂着八九个大腊肉。牛舍里还养一头膘肥体壮的大花牛,自家养的一群土鸡

9、在那里喜逐高歌。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看似一条小板凳足见他对我有一种感激和信任。看见他们脸上喜悦的表情,坚定的眼神,使我产生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切都可以重生。一个苹果。80多岁慈祥的李永行夫妇,见到我去了,便笑盈盈相迎。每次去他那里都有说不完的话语,道不尽的感谢,让我难以应对。现在一家三口人住在易地搬迁75平米的新房,干净整洁,窗明几净。一阵家长里短,帮扶叙情后我准备离去,可他死活不让我走,必须得吃早饭,同时又拿出几个苹果往我包里塞。我本应拒绝,终究还是在老人的热情下败阵下来,最后来个各自退一步达成妥协。早饭我已吃过就不吃了,苹果收一个。冰冷的苹果放在我手心里,感觉热乎乎的。在与结对帮扶对

10、象相处的日子里,这样的小故事很多很多。小故事大感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润物细无声,只要用温暖的力量,坚毅的行动,就会改变他们的一切。他们的只言片语,举手投足,质朴热情,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精准扶贫感人小故事在汕头市,活跃着一批又一批的扶贫人。他们心中装着贫困群众,怀揣着乡村振兴的梦想,奔波在村庄的每一寸土地上,摸村情、思良策、谋发展,为贫困户脱贫、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呕心沥血,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开辟一条条扶贫新路,续写着精准扶贫不让每一户贫困户掉队的感人故事。至年底,汕头市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02元,预脱贫4.1万人,超额完成任务;全市37个省定贫

11、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60元,全部超过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这一组数字凸显汕头市的精准扶贫成效,凝聚了扶贫人的心血与智慧。老扶贫人的二次创业这一天,在风景如画的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林雄像往常一样逛村子,一见村民在湿地公园旁乘凉聊天,林雄像老朋友般跟他们打招呼,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时机,桥陈村迎来了二次创业!说起精准扶贫,参加三轮扶贫工作的老扶贫人林雄思路清晰,满身干劲。产业扶贫为桥陈村注入了新活力。汕头市农业局驻村工作队队长林雄告诉记者,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驻村工作队在碧桂园的大力支持下,实施种养扶贫项目,因户施策。通过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种

12、植优质大米和红糯米、黑糯米、糙米等功能稻米,该合作社自年8月开始经营以来,已实现销售额80万元,增加村收入10万多元。如今,桥陈村道路规整,古树成荫,湿地公园不时有白鹭飞过自从打开精准扶贫这扇窗,桥陈村的美丽与活力渐次呈现,化身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在村里的老寨改造现场,工人和机械正在紧张施工。我们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桥陈村旅游业,着力打造全新乡村旅游示范区。林雄满怀信心道,现在正在推进老寨一期的改造工作,这里将建设两层共40套房的民宿项目,预计今年底前可以完工。湿地公园耸立一栋实木外立面的碧乡农家乐建筑,工人们正忙于装修工程。林雄告诉记者,农家乐+

13、民宿+特色农业产品,桥陈村乡村旅游的特色菜已逐渐齐备,希望能够引进一个经营体过来这边打造和经营,带动整个村产业振兴发展,从而帮助桥陈村全面脱贫致富。贫困村插上电商翅膀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以前,桥前村主干道金寨线窄小难行,给群众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如今,这条1200米的村道已变了模样,铺上了水泥,路也拓宽至5米。村民生产、生活方便了很多,还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马蹄走出村门销往周边地区。市检察院驻村干部林文才心里甜滋滋的。在桥前村,马蹄种植历史悠久,有两三百年时间。勤劳能干的桥前人还研究出了马蹄丸制作工艺,并代代相传至今,产品有特色且品质在当地很有口碑,但苦于缺乏销售推广渠道,未能给农户带来更好

14、效益。从小在桥前村长大的90后许泽彬一直关心家乡的发展。年,他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毕业后,就在中山市做电商运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看到了家乡这几年的喜人变化,以及国家支持乡村的利好政策,他放弃了刚有起色的事业,回到家乡踏上扶贫路。年4月,许泽彬当选桥前村党支部书记后,就着手对家乡特色农业发展进行谋划。在他看来,马蹄丸既是桥前村的特色产品,又凸显桥前人的工匠精神,关键是要讲好马蹄文化故事,打响品牌,提高知名度。只有借助电商平台,马蹄丸才有新出路!许泽彬的想法得到了该村帮扶单位汕头市人民检察院和汕头市海事局扶贫工作队的支持。说干就干。从产品的收购、包装设计、电商平台的搭建,到注册金桥前商标

15、品牌等,许泽彬全身心投入到桥前村的马蹄事业中。今年初,项目上线后短短两个月时间,帮助村民销售马蹄丸1000余斤,销售额达14万元,让村民尝到创新销售模式和创建特色品牌带来的甜头,也看到致富奔康的希望。许泽彬一脸灿烂。一炮打响后,桥前村的马蹄丸名声渐渐传开了,贫困户的收入也增多了。贫困户许志波种植有4亩马蹄,村里的淘宝店开业后,不到一年他就有2万多元收入。许泽彬坦言,马蹄丸的电商之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正和汕头市一家知名电商企业洽谈合作,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摸索、尝试,整合周边贫困村特色农产品资源,做大农业电商蛋糕,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电缝纫车踩出幸福节拍寨前池清波荡漾,鱼儿游得正欢,池旁党建公园草青树绿,红砖步道,凉亭长廊,几名村民边健身边聊起家常,大家感叹扶贫给村里带来的大变化,让农村人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城市的生活。近几年来,在帮扶单位汕头市地税局的帮扶下,舒荣村原来最脏的寨前池变成景观池,村容村貌更发生了巨变的变化。环境的改变,激发村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动力。由此,驻舒荣村工作队队长黄少忠从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入手,因人施策,精准帮扶,走造血型活血型攻坚之路。基础打牢后,我们为贫困户制定了几个扶贫方案,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参与。黄少忠说,电缝纫车就是其中之一。积极发展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