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案例1_第1页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案例1_第2页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案例1_第3页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案例1_第4页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案例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案例宜城市雷河中学 胡万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认识到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提高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二、教学重点: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三、教学难点:1、准确认识食物链的特点,正确书写食物链;2、理解食物网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四、教法: 1、多媒体演示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可增强直观感;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游戏体验与老师的点拨启发相结合,师生互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3、竞赛

2、法:采用知识竞赛法来检测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积极性、全面参与性,巩固强化知识。五、学法:1、阅读分析法: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分析问题,增强自学能力;2、游戏发现法:学生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发现答案;3、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六、教具准备: Ppt课件、头饰、教学视频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熟悉的校园图片、田野风光、乡村风景,说说看到了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采用学生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而且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教师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二)自主探究,寓教于乐

3、:1、生态系统概念的辨析: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19页,思考:生态系统的范围、类型、概念核心是什么?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明晰: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是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等等;概念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印象。)2、生态系统的组成:师过渡:小至一滴水、一个湖泊,大到整个海洋乃至生物圈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看“生态系统的组成”视频)请同学们默读书本P2021页内容,完成下面任务:(1)4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书本P20页“资料分析”中的讨

4、论题;(2)自己完成课后练习5,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表(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倡导了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此环节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称由来及三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这样引导为角色扮演游戏做准备。)角色辨析与游戏扮演“谁更重要”:请四个小组分别承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每个组先用12分钟辩论,说出自己的重要性。再选7名同学分别扮演“树、虫子、啄木鸟、细菌、真菌、非生物、旁白”这些角色(课前准备好头饰),各自表

5、演才能,说出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游戏之后学生明晰,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使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发挥想象能力。游戏中领悟的知识往往比灌输式教学要理解得透彻。)3、食物链、食物网:教师通过列举谚语诗句,引入食物链的概念:同学们,你们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污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些谚语和古诗句中知道了哪些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采用学生熟悉的谚语和诗句,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师生共同明晰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

6、系统中,为了食物,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请三名学生上黑板分别写出以上三条食物链,教师更正书写的错误,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食物链,说说:你发现了怎样正确书写食物链?师生共同归纳书写要领:A、起始环节是生产者;B、书写时箭头指向捕食者;C、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环节。(此环节,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书写食物链、用眼观察、动脑分析,能准确掌握书写食物链的要领,突破了难点)在落实食物链这一知识点后,教师自然过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不是只有单一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它们还存在着怎样的复杂关系呢?在学生回答到竞争关系时,自然引入食物网。

7、师生合作探究p22页“观察与思考”:第1题不要让学生陷入复杂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教师可点拨、举例,学生动手画食物网,多媒体展示学生作业。此环节,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认识到生态系统中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为食物网,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的;在学生探究第2题后,教师可做总结:在这张生命大网中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三)知识竞赛,巩固内化: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采用竞赛法,让学生小组合作来抢答题目。1、生态系统是指( )A、所有生物的总和 B、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C、所有动物的总和 D、生物的生

8、存环境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一块菜地 B 一个湖泊 C 生物圈 D 太平洋的鲨鱼 3.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是( )A 蘑菇 B 兔 C紫菜 D 工人 4.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A、食草昆虫 B、植物 C、肉食动物 D、细菌、真菌5、下列表示正确的食物链是( )A昆虫 青蛙 蛇 B、青草 昆虫 青蛙 蛇 真菌C、青草 昆虫 青蛙 蛇 D、太阳 青草 昆虫 青蛙 蛇(四)联系实际,情感体验:1、联系实际:了解人类破坏环境带来的恶果,学生阅读课本23页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得出以下结论:有害物质随着食物链的流动而在逐渐累积,终将危害人类自身。你还知道哪些人

9、类破坏生态系统的例子?2、情感体验: 有人说:“破坏环境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而恢复生态环境则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个伐木工人砍伐一棵大树仅需要几分钟, 而我们栽种一棵小树直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则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再也不能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请同学们从自身说起,你怎样保护环境?第五、和以上教学程序紧密相连,我设计以下板书 : 植物 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 消费者 细菌、真菌 分解者生态系统(生物环境)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和水八、教学反思: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自然过渡、引导、点拨与学生的自主阅读分析、合作探究、游戏

10、体验相结合,建立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自主的氛围中愉快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很好利用了教学视频解说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直观形象;用学生熟知的谚语诗句引入食物链的教学,使深奥的生物知识浅显易懂,是本节的亮点之一;用游戏体验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是本节的另一亮点;知识竞赛,巩固知识;联系实际,情感教育。整节课老师语言少,学生互动多。学生在有事干,愿意干,干得好中完成学习,学习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比预计的还好。附:“谁更重要”剧本:课前准备好几种头饰,包括树、小虫、细菌、真菌、啄木鸟、非生物、旁白,七位同学上场,每人扮演一个角色,旁白:在一片

11、森林里,生活着许多生物。你们看,他们来了。大树:我们植物的数量最多,我们形态各异,没有我们就没有绿色的大自然,没有甜美的果实和好闻的花香。虽然动物们要把我们吃掉,可是不要紧,我们有扎在地下的根,有到处传播的种子,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又郁郁葱葱的了。你们动物不是喜欢在我们身上安家吗?咱们家里我最重要。知道我在生态系统中叫什么?生产者。小虫:我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但是我的嘴可馋了,我能将大树的营养变成我自己的,看我长的又白又胖,我可有劲了。我在生态系统中叫消费者。啄木鸟:我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我要生存,正好这有一顿美餐,臭虫子我要把你吃掉,把你的肥肉变成我发达肌肉,我好有劲飞行。我也是消费者。旁白:在森林里,每一天都有动植物死去,但他们的尸体并没有堆积如山,这是谁的功劳?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会不会越来越少?真菌、细菌:我是真菌,我是细菌。你们能看见我们吗?其实我们很小,你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无处不在。别看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别忘了我们,我们叫分解者。我们能把你们的尸体分解,供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我们,世界会是怎样的?你们的尸体,将会堆积如山,你们还有生存空间吗?非生物:你们都说自己很重要,但是没有我们给你们提供适宜的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