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93f05c5c-06e8-4b88-9d3b-4a86fe5b639e/93f05c5c-06e8-4b88-9d3b-4a86fe5b639e1.gif)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93f05c5c-06e8-4b88-9d3b-4a86fe5b639e/93f05c5c-06e8-4b88-9d3b-4a86fe5b639e2.gif)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93f05c5c-06e8-4b88-9d3b-4a86fe5b639e/93f05c5c-06e8-4b88-9d3b-4a86fe5b639e3.gif)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93f05c5c-06e8-4b88-9d3b-4a86fe5b639e/93f05c5c-06e8-4b88-9d3b-4a86fe5b639e4.gif)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2/8/93f05c5c-06e8-4b88-9d3b-4a86fe5b639e/93f05c5c-06e8-4b88-9d3b-4a86fe5b639e5.gif)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精品]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是指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抑制作用效果是不对称的,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越来越大,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在目前来说显得格外有意义,对我们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以及今后货币政策操作都能提供一点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1984年到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接着利用我国从1998年到2009年的季度数据,选取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MO、M1、M2作为货币政策代表变量,选取GDP作为产出变量,选择CPI作为价格变量,同时还引入房地产价格指数HP和股票市场价格指数SP,运用VAR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我国货币政策是否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非对称性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GDP和CPI的影响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对HP的影响大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最后本文在国外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最新的经济情况分析出现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关键词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货币供应量VAR模型IIABSTRACTTHEASYMMETRICEFFECTOFMONETARYPOLICYMEANSTHATTHEEFFECTOFEXPANSIONARYMONETARYPOLICYANDTHEEFFECTOFCONTRACTIONARYMONETARYPOLICYAREASYMMETRICNOW,THISISSUEHASDRAWNINCREASINGLYMOREATTENTIONBYECONOMISTSUNDERTHECURRENTECONOMICSITUATION,ITSGETTINGMOREANDMOREDIFFICULTTOOPERATECHINASMONETARYPOLICYTHEREFORE,STUDYINGTHEASYMMETRICEFFECTOFCHINASMONETARYPOLICYSEEMSTOBEMUCHMORESIGNIFICANTRIGHTNOW,WHICHCANHELPUSUNDERSTANDTHEEFFECTOFMONETARYPOLICYANDHELPOPERATETHEMONETARYPOLICYINTHEMAINPART,WEFIRSTREVIEWEDCHINASMONETARYPOLICYOPERATEDDURING1984TO2009THENWEUSECHINASQUARTERLYDATEFROM1998TO2009,SELECTINGTHREELEVELSOFMONEYSUPPLY,M0,M1,M2ONBEHALFOFTHEMONETARYPOLICYSVARIABLE,SELECTINGGDPASANOUTPUTVARIABLE,CPIASTHEPRICEVARIABLEBESIDES,WEALSOTHETAKETHEREALESTATEPRICEINDEXHPANDTHESTOCKMARKETPRICEINDEXSPINTOACCOUNT,USINGVARMODELDURINGTHEEMPIRICALANALYSIS,INORDERTOEXPLORETHEASYMMETRYEFFECTOFCHINASMONETARYPOLICYTHERESULTSOFTHEEMPIRICALSTUDYSHOWTHEEXISTENCEOFASYMMETRICEFFECTOFCHINASMONETARYPOLICYTHEEFFECTOFTIGHTMONETARYPOLICYONGDPANDCPIISGREATERTHANTHEIMPACTOFEXPANSIONARYMONETARYPOLICY,WHILETHEEFFECTOFEXPANSIONARYMONETARYPOLICYONTHEHPISGREATERTHANTHEIMPACTOFTHETIGHTMONETARYPOLICYFINALLY,THEPAPERCONCLUDESTHEREASONSFORTHEASYMMETRICEFFECTOFMONETARYPOLICYBASEDONTHEEXISTINGTHEORIESANDTHELATESTECONOMICSITUATIONINCHINAINTHEEND,WEDRAWTHECONCLUSIONSANDRAISESEVERALPOLICYRECOMMENDATIONSKEYWORDMONETARYPOLICYASYMMETRICEFFECTMONEYSUPPLYVARMODELIIL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鎏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锄降签字日期29卜年月Z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逝婆盘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姿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名玮穆导师签名签字日期砂P年6月Z日签字日期训。年6月砂日致谢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过去,回顾这两年来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慨很多。在这两年里,许多老师和同学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感激。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汪建坤副教授。汪老师严谨的学术作风、渊博的学术知识、丰富的实践经历令我受益匪浅。本文从选题、搜集资料、修改到最终定稿,都离不开汪老师的细心指导和无私帮助。除了在学术上给予我很大帮助和支持以外,汪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也给我很多关心和帮助,我从他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之道,这些一定会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其次,还要感谢张劲、兰天剑、杨金科、陈垦、张信、韩迪铮等同学,感谢他们在我论文写作遇到困难时提供的帮助,感谢他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我的姐姐,感谢他们这么多年来对我的默默关心和支持。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1引言11选题背景与意义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是指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抑制作用效果是不对称的。20世纪20年代以前,国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货币政策具有对称性,也就是说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和抑制效果相同。直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大危机,当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于是国外学者开始关注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问题。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都倾向于得出这样的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如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抑制作用那么有效。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开始专门行使央行的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2007年以来,一方面为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为保证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变得越来越频繁。2007年,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形势,我国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2008年年初,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增长、出现通货膨胀,央行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年中,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加深,央行又按照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及时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总需求,支持经济回升,防止经济出现通货紧缩。2009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35万亿元,同比增长87,经济增速逐季加快。居民消费价格CPI下降07,年底出现上升,总体来说,目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发挥了一定的效果。1那么在我国到底有没有存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问题呢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起步很晚,而且选取的数据都比较早,目前也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到底存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谁的效果更明显因此本文就是带着这些疑问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1参考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越来越大,研究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在目前来说显得格外有意义。当然本文所作的也是尝试性的努力,利用最新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模型,如果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也存在像国外学者描述的非对称性效应,就可以对我国之前货币政策的效果差异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也许对今后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力度和工具的选择等会有一定的启迪意义。12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本文首先回顾了1984年2009年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接着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代表变量,选择GDP、CPI、HP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SP上证A股指数作为效果指标来考察货币政策的效果,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在结构安排上,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框架结构如下第一章引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外文献综述,并简单描述了COVER的研究模型。第三章我国货币政策回顾1984年2009年首先介绍我国货币政策及三种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政策,接着将分四个阶段详细介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第四章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分析。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首先是变量的选择和数据处理,接着介绍了研究思路,在实证阶段,分别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果。第五章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原因分析。首先介绍国外有关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原因的研究成果,接着结合我国的经济情况,分别从银行、企业、居民等角度来分析我国出现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原因。第六章结论和政策建议。首先总结一下实证部分的结论,接着分析当前我2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最后结合本文的结论和当前的经济情况提出政策建议。13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对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研究,国内学者起步都较晚,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单一的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在实证研究之前,先回顾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在实证研究之后,本文在西方现有理论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近几年的现状进行解释。由于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处于敏感时期,本文结合实证的结论和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第二,在实证研究阶段,本文指出了COVER模型在滞后阶选择上的问题,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问题进行研究,在货币供应量变量选择上,一开始选择三个层次货币供应量MO、M1、M2,根据数据检验显著性结果再做出选择M1的决定,另外本文还引入了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HP、上证A股指数SP两个变量来解释货币政策的效果。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文献综述2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文献综述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能否通过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和政策手段,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预期的调控目标在承认货币政策有效的情况下,一般认为,扩张性货币政策能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抑制经济增长,但是相同幅度的货币扩张和货币收缩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效果不尽相同,这种效应就是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经济扩张阶段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应会比经济紧缩阶段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要大。21国外文献综述20世纪20年代以前,国外学者一般都认为货币政策具有对称性,也就是说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和抑制效果相同。但是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刺激当时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于是国外学者开始关注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问题,具体的文献多见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货币供应量或者利率为变量来分析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JAMESPEERYCOVER1992选择了美国1951年到1987年的所有季度数据,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M1,产出用实际GNP来表示,利率用90天国库券的利率表示。通过建立货币供给和产出的联立方程,把货币供给变化分为正向货币冲击和负向货币冲击,进行二阶段OLS估计,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确实存在。正向的货币冲击对产出影响不显著,而负向的货币冲击对产出有显著的影响。他的建模思想对后来的货币政策非对称实证研究影响很大,许多学者基本上都是在他的思路上延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GEORGIOSKARRAS1996选择了欧洲18个国家从1953年到1990年的年度数据,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M1,产出用实际GDP表示,同时还引入了石油价格指数,他的实证方法基本是延续COVER的思路,实证结果表明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在统计上很显著,但是正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在统计上很不显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文献综述著,甚至不能拒绝零假设。同时他还研究了货币冲击对投资和消费的影响,证明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也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即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抑制作用更显著。CHUNGHUASHEN2000选择我国台湾从1964年到1994年的年度数据,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M2,产出用实际GDP表示,同时引入通货膨胀率,用CPI表示,还增加了实际出口增长率这个指标。实证结果表明在台湾也存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同时他还发现了另一种“不对称性”,在不同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不一样,具体来说,在通胀率低的时候,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有刺激作用,当通胀率高的时候,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没起到什么作用,在通胀率很高的时候,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起到负面的抑制作用。TAKASHISENDA2001以17个OECD国家的经济情况为研究对象,选择的样本时间长度都超过20年,这些国家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在15以下。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M2,产出用实际GDP表示,同时重点引入了通货膨胀因素,用CPI来表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国家里确实都存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同时他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实证结果,还得出了两个新的结论,一方面,是通货膨胀趋势和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并不是线性关系,当通货膨胀率超过一定的程度时,反而会削弱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果。另一方面,名义GDP增长率的标准差越大,这个国家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就越明显。SHIUSHENGCHEN2005选择美国市场1965年到2004年SP500股票指数的月度数据,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M2,同时增加贴现率,联邦基金利率等指标来研究货币政策的冲击对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用利率工具来衡量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都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在熊市里,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更加明显。最后他还得出一个结论,货币当局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股票市场有很大的可能性会从牛市转换为熊市。也就是说,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导致股票收益率下降,一方面是直接降低股票收益率,另一方面是将市场从牛市转换为熊市,从而降低股票收益率。总的来说,国外文献的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在许多国家和地6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文献综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他们的研究大都采用货币供应量用M1或者M2来衡量和利率这两个变量来反映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产出则用实际GDP或实际GNP,有的还考虑通货膨胀率用CPI衡量,实际出口增长,股票市场收益率等因素来定量描述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具体实证研究方法主要还是在COVER的研究思路基础上做出一些适当修改和变动。22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学者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研究比国外要晚的多,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得国外学者开始反思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而我国1998年以来治理通胀效果不力也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研究。国内的文献主要见于2000年以后,大部分是在总结国外研究成果评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实证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经济情况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问题。黄先开,邓述慧2000选择我国1980年至1997年的季度数据,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M1和M2,产出用实际GDP表示,市场利率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名义利率表示,引入零售物价指数,研究预期的货币供给增长对产出的效应,同时借鉴COVER的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进行了检验。他们还分别从长期19801997和近期19881997两个时间段来考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从长期看还是从近期看,狭义货币供给M1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不存在非对称性,不能拒绝原假设;但是广义货币供给M2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即正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促进作用比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抑制作用要强很多,这个实证结果和国外文献中的实证结果刚好相反。刘金全2002选择1990年至2001年的月度数据,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MO和M1,产出用实际GDP表示,同时引入经过通货膨胀率调整的实际利率,分别考察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和利率变化对产出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且在滞后12个月时,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明显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名义利率变化对实际产出的作用不明显,不具有非对称性影响,但是实际利率变动,无论是扩张性还是紧缩性,对实际产出都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他们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在滞后8个月时体现的很充7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文献综述分。陈德伟,徐琼,孙崎岖2003选择1993年1月至2002年4月之间的季度数据,货币供给量的指标选择M0、M1、M2,产出用实际GDP表示,是名义GDP经过零售价格指数调整得到的。他们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要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强很多。其中,对M0和M2的实证结果都表明,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几乎是正向货币冲击的10倍,对M1的实证结果表明,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几乎是正向货币冲击的4倍。张小宇2008选择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月度数据,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ML,产出用工业增加值表示,并利用消费价格指数将名义产出转换为实际产出,分别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分布滞后模型以及ITP滤波的方法估计货币供给方程,并运用COVER的检验方法对我国正负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的作用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利用ITP滤波方法得到的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的作用效果确实存在非对称性,而且负向货币冲击的效果更加明显;利用普通最J一乘法和分布滞后模型估计货币供给方程得出的货币冲击对产出并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梁益逢,张甲芳2008选择2002年到2007年的月度数据,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M2,产出用实际工业产业增加值表示,利用EVIEWS5O软件建立VAR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确实具有非对称效应的,同时他们还进一步指出该非对称性效应的三大特点,第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在统计上不显著,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统计上很显著;第二,扩张性货币政策只有对后一期的产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面其他期的产出效果很不明显;第三,紧缩性货币政策有对产出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尤其是对后两期的产出效果很明显,在统计上很显著。毛泳萍,黄慧2008选择1998年至2008年的季度数据,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M1,物价的指标选择CPI的季度数据,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观察货币供应量变化对物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向的货币供给冲击还是负向的货币供给冲击都对物价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效果是不对称的。负向的货币冲击对物价的影响效果要比正向货币冲击的影响强很多。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文献综述楚尔鸣,鲁旭2008选择1998年至2006年的季度数据,货币供应量的指标选择M2,用以1998年第三季度为基期的通胀率对M2增长率进行调整,获得M2的实际增长率,同时选择这一阶段出房地产价格指数作为检验货币政策效果的指标,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影响有明显的非对称性,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促进房地产价格上涨,而且这种作用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抑制作用要明显的多,尽管如此,同时他们还指出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抑制房地产价格指数还是有显著的作用。总的来说,国内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还是借鉴和参考COVER的研究思路,运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但是不同的学者由于选取的数据、变量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不像国外学者那么一致。例如黄先开,邓述慧2000认为正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促进作用比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抑制作用要强很多,但是刘金全2002却认为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抑制效果要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此外,他们并没有对货币政策产生不对称性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更多的只是总结国外的一些理论。最后,楚尔鸣,鲁旭2008研究了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为我们今后研究货币政策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使我们在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不局限于产出GDP这一个指标,能从更多方面考虑货币政策的效果。国内外文献在实证分析货币冲击的非对称性效应时,基本上都是借鉴COVER1992的研究方法,首先将货币冲击分为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序列,来描述货币供应量增加和货币供应量减少,在此基础上分析正向冲击和负向冲击对各个效果指标的作用程度是否是对称的。下面对COVER的研究方法作简要的介绍矿MAOA,M鸭一。AJ置一FUTFL11这是一个描述货币供给的方程,其中必表示货币供应量,置一,表示其他所有有关变量的集合,A。、A,、A则表示各个变量前面的系数,表示货币供应量的随机扰动。9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文献综述VLV2V3Z风儿一,所ZF一,TPOS,一,卢TNEGH毛I1FLF;L这是一个描述产出变量的方程,其中Z表示第T期的产出变量,ZF一,表示其他影响产出的所有变量的集合,POST一;表示正向货币冲击,NEG,一,表示负向货币冲击,风、卢、形、厅分别表示各个变量前面的系数,表示误差项。具体研究思路就是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货币供应方程进行回归,得到残差项,然后从残差项中通过计算分离得到正向货币冲击和负向货币冲击,其中P啦MAXUI,ONEGTRAINU,,0接着将得到的正负货币冲击序列带入到产出方程中,考察正负货币冲击对产出的作用是否对称。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产出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对估计的方程中变量前面的系数运用“WALD检验”进行假设检验。10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回顾1984年2009年3我国货币政策回顾1984年2009年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主要由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部分组成。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最终目标一般包含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中间目标又分为操作目标和效果指标,前者包括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后者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或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制度和再贴现政策。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道义劝告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是指央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历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具体过程如图31所示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效果指标最终目标公开市场业务超额准备金利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法定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再贴现政策国际收支平衡31我国货币政策介绍图3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随着经济情况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受最近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启示,我国货币政策的这种这个单一目标体制也在向多目标体制转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9年3月6日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答记者会上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是多目标,不是单一的目标,因2参考中国人民银行网站LL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同顾1984年2009年此,它会随着经济形势和数字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一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从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目标向追求低通胀、经济增长,低失业率、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平衡发展的转变。311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介绍1、公开市场业务3在大部分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将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调节市场流动性的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从1999年开始,公开市场操作已经成为人民银行进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一项重要工具。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主要包括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回购交易和现券交易。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时,就会引起基础货币的投放,从而扩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并通过乘数效应使货币供应量成倍扩张,因而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则其政策效果相反,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2、法定存款准备金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向央行上缴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时,商业银行就会有较多的剩余准备金可用于贷款或投资,并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创造出更多的派生存款。因此,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一般来说,法定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比较容易实施是一种威力强大但不宜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迅速达到预期的最终目标。因此一般法定准备金政策只适用于非常时期,但是在我国这项政策却用的很频繁。从1984年到现在,央行已经32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尤其是几年使用的非常频繁,07年10次调整准备金率,08年9次调整准备金率,这在其他国家都是非常罕见的。3、利率政策53参考中国人民银行网站4参考中国人民银行网站5参考中国人民银行L勾9站12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回顾1984年2009年我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央行的基准利率包括央行再贴现利率,央行再贷款利率,法定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基准利率、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以及各种贷款结构和档次等措施来实行利率政策。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央行对利率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利率工具多元化,调控方式灵活多变,利率政策的效果也更加明显。32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1984年2009年321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1984年1997年19841997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841992年,人民银行刚开始执行央行职能,由于缺乏经验,货币政策实施的稳定性不够,出现过政策效果不佳的状况;19931997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经过多年努力,有效的抑制住通货膨胀势头,成功的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陆。3211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1984年1992年1、货币政策实施背景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集中力量研究和实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总量的控制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调节,以保持货币稳定。1984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及其增长水平都创出历史新高,社会总需求急剧膨胀,基础建设和信贷均出现失控的局面。尽管当年GDP增长率达到152,而且物价水平上涨不明显,但是考虑到货币供应量增加对物价上涨的时滞效应,通胀的压力已经开始逐渐积累。2、货币政策措施这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信贷规模、再贷款和利率管制等工具来进行调控,调控手段比较单一,以直接调控为主。1985年,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实行“实贷实存”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即“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实行严格贷款规模限额控制;调整存款准备金缴存比例;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回顾1984年2009年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唐齐鸣,王海生,19971利率政策在这期间,利率调整比较频繁,人民银行在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年4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从84年的576上升到1134,贷款利率从84年的72上升到1134,同时对3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实行保值。1990年和1991年人民银行又2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至756和864。沈忠泉,20032法定准备金率1985年,央行将法定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987年上调法定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1988年再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经过两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达到13。3、货币政策效果1985年,虽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银根紧缩,但是由于政策还是不够到位,出现了经济无法软着陆的问题,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930,通胀的压力仍然没有得到完全释放。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1988年,爆发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CPI上涨188,超过了GDPIL3的增长速度。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更加严厉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但是由于力度过大,导致实体经济衰退,经济下滑,GDP增长率从113下降到只有41,1990年也只有38,货币政策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1990年开始,央行又紧急采取措施增加货币投放,但是对经济刺激效果不明显。1992年开始,由于信贷扩张太快,许多项目重复建设,出现房地产热,经济由低增长转为过热,影响持续了两三年,具体数据可见表31。表3119841992年间货币供应量MO、M1,M2、物价指数和GDP增长率J年份GDPCPIM0M1M219841524953143481985135932475817819868865233281293198711673194162242198811318846722522419894118986318319903831128202281991923420123526519921426436535731314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回顾1984年2009年总的来说,在这一阶段,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目标不明确,在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两个目标间徘徊,导致货币政策不稳定,形成了紧缩一扩张一紧缩一扩张的短期循环。由于央行缺乏对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认识,面对特定经济状况采取的货币政策具有滞后性,使得原本混乱的货币政策更加不稳定。由于缺乏经验,制定货币政策时往往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所制定的目标往往不能实现,而且货币政策传递途径比较单一,以银行信贷渠道为主,在投资消费膨胀导致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倒逼机制”6发挥作用,迫使银行现金和贷款超出计划,期望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达到控制经济发展、保证价格稳定的目标在当时显得不大可能。3212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1993年1997年1、货币政策实施背景1992年开始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国民经济增长势头迅猛,甚至出现了过热现象,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CPI也居高不下,金融秩序比较混乱。因此,从1993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把治理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而且经过几年经验的积累,央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在这一阶段,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工作进行了一点的调整中介目标从贷款规模转为货币供应量,主要考察M1;操作目标则主要考察备付率备付金存款总额;货币政策工具从采取贷款规模控制的单一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引入了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了对货币供应量的干预能力。1信贷政策1994年,央行对专业银行实行贷款限额管理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信贷总量,将各项贷款均控制在固定资产贷款规模之内。2利率政策央行在1993年5月和7月2次上调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由7566倒逼机制是指国有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提向国有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因而向中央银行提J扩大再贷款的申请,中央银行据此增加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配额,商业银行通过分支机构增加对企业的信贷配给,倒逼机制得以实现。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圆货币政策回顾1984年2009年上升到1098,一年期贷款利率由894也上升到1098,。1994年起,对3年期、5年期、8年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办理保值补贴。1996年央行又两次下调利率,以调整货币结构,增加流动性。1997年10月份,央行再次大幅下调存贷款利率,分别调整至567和864。3公开市场操作我国公开市场业务起步于1994年的外汇市场操作。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制度,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并轨。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又开始试行国内债券的公开市场操作,但是只是做了几笔交易,交易量仅20多亿。4再贷款政策1993年期,人民银行原则上不再对政策性银行提供贷款。此外,人民银行还先后4次提高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一年期再贷款利率从9上升到116,对主要商业银行加强对新增再贷款的控制。3、货币政策效果19931997年间,我国货币供应量大幅下降,MO、M1、M2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分别从353、388、373下降到156、165、173。同时我国GDP保持较快增长,在这一阶段分别增长了14,131,109,10,和93,增速比较平稳,通货膨胀率也得到有效控制,CPL分别为147,241,171,83,28。总的来说,这一阶段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效果明显,有效抑制住通货膨胀,同时又使得经济总体上运行平稳,保持较快增长,具体数据见表32。表3219931997年间货币供应量MO、M1、M2、物价指数和GDP增长率J1年份GDPCPIMOM1M21993141473533883731994131241243262345199510917182168295199610831161892531997932815616517316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回顾1984年2009年322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1998年2003年71、货币政策实施背景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从1998年开始,我国出口受到较大打击,加上之前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滞后影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物价指数出现负增长。之后数年,我国经济持续不景气,投资和消费增长放缓,出口大幅回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负增长,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反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实现刺激总需求和经济增长的目的。2、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在这一阶段,央行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以基础货币作为操作目标,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把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作为最终目标。1信贷政策1998年,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管理的规定,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信贷原则自主增加贷款;增加对个人住房和汽车的消费信贷;调整出口信贷政策;调整基础设施贷款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等。2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我国又重新恢复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当年净投放基础货币701亿元。1999年,增加到1920亿元,2000年,在已有的逆回购的基础上启动正回购操作。由于2002年开始,货币信贷增速加快,为减轻通胀压力,央行频繁进行公开市场操作,2003年共进行了59次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基础货币8765亿元,净回笼基础货币2694亿元。2002年,央行将一部分未到期正回购转为央行票据,2003年发行了央行票据5450亿元,利用发行央行票据净回笼基础货币4254亿元。3利率政策央行在1998年3月,7月和12月3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由567下调至3780,一年期贷款利率由936下调至666。1999年6月份,2002年2月份央行又2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分别调整至198和549,均是8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央行开始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到1999年底,已经逐步7参考200L一2003年第PQ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17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回顾1984年2009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现券市场利率及贴现市场利率,国债发行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实现利率招标政策。4存款准备金政策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央行在1998年和1999年2次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从13下调至6。2003年,由于通货膨胀压力增加,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7,并冻结了商业银行约1500亿的超额准备金。5再贴现率政策1998年,央行设置了独立的再贴现利率。1998年和1999年,央行4次下调再贴现利率,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利差空间。2001年下半年,央行又上调再贴现利率,从216上升至297。3、货币政策效果在19982003年间的起始阶段,中央银行采取的一系列反通缩和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措施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1998年和1999年CPI均是负增长,通缩现象明显,2000和2001年CPI转为正,但是涨幅都低于1,2002年CPI又变为负值。到了2002年后期和2003年,前期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开始发挥效应,而且经济总体运行环境也有所好转,GDP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CPI涨幅超过1,与此同时,经济过热的苗头开始显现,通胀压力开始积累,具体见表33。表3319982003年间货币供应量MO、M1、M2、物价指数和GDP增长率J1年份GDPCPIM0M1M219987808101119153199976142011771472000840489161399200L83O771127144200291一O81013168216782003101214318719618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同顾1984年2009年323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2004年2006年。1、货币政策实施背景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克服“非典”疫情等多种困难,呈现出增长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在经济快速增长中也存在一些影响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部分行业盲目重复建设、能源交通出现了多年少有的瓶颈制约,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决定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中供求变化的新特点,适度控制货币信贷规模,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密切关注物价上涨,防止发生通货膨胀。2、货币政策实施情况1公开市场操作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16098亿元,通过110次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回笼基础货币6690亿元,净投放基础货币9408亿元。全年共发行10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15072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9742亿元。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正回购操作62次,收回基础货币7380亿元;开展逆回购3次,投放基础货币368亿元。全年累计回笼基础货币35924亿元,累计投放基础货币22076亿元,净回笼基础货币13848亿元。全年共发行12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27882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20662亿元。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回购操作20430亿元,发行央行票据36712亿元。1年期的央行票据是当年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最主要的工具。彭兴韵,20072利率政策2004年10月29日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同时放开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倍,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2006年4月28日,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8月19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分别达到252和612。200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银行启动了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8参考2004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19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货币政策回顾1984年2009年率SHIBOR于2006年10月至12月进行试运行。3存款准备金率政策2004年4月25日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控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同时,人民银行决定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根据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适用不用的准备金率要求。2006年7月5日,8月15日,11月15日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至9。4信贷政策2004年,人民银行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督促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对过热行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的信贷投放,继续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助学等方面的贷款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非公经济发展。2005年,人民银行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将原有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引导商业银行适当提高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200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召开“窗口指导”会议,提示商业银行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避免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盲目进行信贷扩张,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产业政策的要求,加强贷款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加强对房地产信贷的管理。3、货币政策效果20042006年,我国GDP均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分别为101、104和116,CPI也有所回落,从39下降到15,可以说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从表34中可以看出,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都有所增加,实体经济发展出现过热的势头,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理机制解析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的技术创新能力与考试导向试题及答案
- 玛丽苏测试题及答案
- 脑部小测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管理师考试内容分析试题及答案
- 激光设备选型讨论试题及答案
- 教学活动面试题及答案
- 服装工艺比赛试题及答案
- 激光技术对未来工业的影响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师考试中职业倦怠现象的探讨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三册8-1-1变量的相关关系【课件】
- 《应用文写作》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绿城地产集团标准化运营手册地产客服项目交付项目运营手册之交付工作操作指引V1
- 风电项目风机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GB 1499.1-202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 叶片维修工-B卷考试附有答案
- 小学一二年级必背古诗词73首带拼音
-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操作使用方法培训课件
- 2024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五金材料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电磁学》梁灿彬课后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