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平山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112主管单位省林业厅113建设单位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114法人代表滕申虹(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115项目性质新建、社会公益型116建设范围平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西北坡,地理坐标为492532“493639“N,1264926“1270818“E。该保护区东西长228公里,南北宽219公里,总面积为2139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相依存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该保护区毗邻大兴安岭林区,为大、小兴安岭交错过渡地带,也是小兴安岭西北坡至今保存最完整、面积较大的湿地之一,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117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3年,即20152017年。118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包括湿地保护、恢复工程、科研、宣教及基础设施工程,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等,提高保护区的管护效率,切实有效地保护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资源。(1)湿地保护工程新建保护管理点4个(每个80平方米),瞭望塔2座;在保护区周边沿线及各功能区之间埋设界碑10个,界桩300个,宣传牌25个,解说性标牌15个;维修升级巡护路20公里;新建巡护码头2座;配备必要的保护及巡护设备;新建野生动物救护站一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动物笼舍2座,投食台5处,配备必要救护设备;鸟类环志站1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在保护区实验区建扁担山、熊栖沟2个管理站,每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负责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2)湿地恢复工程湿地植被恢复28公顷。(3)保护区能力建设在保护区管理处建设宣教及标本陈列馆500平方米,配备必要的宣教及标本制作设备;科研监测新建野外监测点3个,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119项目总投资建设项目估算投入资金1260万元,其中湿地保护工程投资52550万元,占4171;湿地恢复工程投资38641万元,占3066;保护区能力建设工程投资14890万元,占1182;其他费用13921万元,占1105,基本预备费5998万元,占总投资的476。12依据(1)湿地公约拉姆萨尔,1971午2月2日,经1982午12月3日的议定书修订;(2)生物多样性公约1993;(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修改);(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9)省湿地保护条例(2003);(10)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11)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2);(12)平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年;(13)国家或地方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节能、安全卫生、消防等行业标准与规范。13可行性研究结论平山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以湿地保护、恢复为主,达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最终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由于上个世纪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本区部分湿地被开垦成农田,导致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功能减退。保护区建立后,湿地乱垦、滥占等行为已经被遏制,并且开展了一些退耕还湿和退耕还林等工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本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功能,达到保护区原始湿地状态,对维护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平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西北坡,区内生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森林、湿地、水域等生态系统共存。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尤其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较多,共有4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紫貂、东方白鹳、金雕、白头鹤、白鹤、大鸨及黑嘴松鸡等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驼鹿、鸳鸯、苍鹰、花尾榛鸡等38种。保护区内沼泽湿地面积占有绝对的优势,且保存有一定面积的红松原始林、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林,森林和湿地植物都非常丰富。保护区内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就有6种,如红松、水曲柳、黄檗、钻天柳和紫椴、野大豆等。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加强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建设,提高保护区在湿地保护恢复、科普宣教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人们生态保护意识。通过认真研究和论证,本项目符合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条件良好,总体布局合理,规模适宜,资金投入适当,生态和社会效益巨大。该建设项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湿地是“地球之肾”,是世界上生态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在持续地提供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控制污染、蓄洪防涝、抗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的繁殖地和栖息地,它还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由于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和经济发展,湿地被大面积盲目开垦,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导致风蚀加剧,气候干燥,降雨减少,环境污染严重,也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中期,湿地的作用开始被人们认识。我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特别是1998年特大洪水以后,多次发出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号召。国务院提出的“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的32字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湿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2000年国务院17个部、委、局颁布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1中央2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在生态建设中要大力加强湿地保护。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将湿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省是我国湿地大省。湿地面积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18,占全国天然湿地总面积的17。长期以来由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了湿地的大面积破坏,引起了区域环境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抑制了湿地资源潜力和环境功能的发挥。农业开发及修建公路等,导致集中连片的湿地岛屿化、破碎化。大面积的开垦湿地,导致湿地水位下降,江河断流,湿地严重退化,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威胁。平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省黑河市中部,地处小兴安岭西北坡,地理坐标为492532“493639“N,1264926“1270818“E。该保护区东西长228公里,南北宽219公里,总面积为21394公顷。该保护区是以保护原生性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宗旨,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区。据调查,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670种、脊椎动物316种、昆虫35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显示了保护区巨大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目前我国正在不断推进和加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保护好这片沼泽湿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湿地保护和恢复项目的实施,逐步恢复保护区湿地效能,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又满足了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的生态需求,使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探索出一条湿地合理利用的途径,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省湿地恢复及生态建设提供示范。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及生物多样性的需要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湿地资源还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保存着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平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属湿地自然保护区类型。是小兴安岭西坡湿地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东方白鹳、白头鹤、白鹤等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但是由于开发和环境污染,本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湿地呈现出破碎化。由于湿地水位下降,部分湿地已经开始退化。为保护本区域景观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必须在保护现有湿地面积的同时,加大湿地恢复的力度,增加草地、湿地的面积,提高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222保护和维系平山湿地,是科学研究的需要该保护区毗邻大兴安岭林区,为大、小兴安岭交错过渡地带,也是小兴安岭西北坡至今保存最完整、面积较大的湿地之一,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本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经济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濒危物种的保护与恢复提供基地。同时,丰富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巨大的物种库和基因库。为此,恢复平山湿地,也就保存了本区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我们未来的研究和利用。223保护湿地资源,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生态系统的破坏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不可逆转,即使经过治理其恢复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需付出巨大代价。由于农业开发,对平山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平山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恢复。湿地的功能和效益得到发挥。达到湿地资源永续利用,与人类长期共存,和谐发展。224是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和生态旅游的需要通过项目实施,为保护区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群众对湿地功能、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保护了区内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保护了湿地的文化价值。225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社区共建的需要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区周边居民对湿地保护的认识,扩大保护区的影响。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开展一些有利于当地社区的活动。利用保护区的草原资源,发展畜牧业。226是保护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平山自然保护区是2011年由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但由于保护区刚刚建立,基础设施和保护管理条件十分落后。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保护区保护、管理及宣教能力得到加强,保护区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对保护区今后的发展和建设十分重要。第3章项目建设条件31自然地理条件311地理位置与面积平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西北坡,地理坐标为492532“493639“N,1264926“1270818“E。该保护区东西长228公里,南北宽219公里,总面积为21394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相依存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该保护区是在黑河市林业局平山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隶属黑河市林业局直接管辖。其范围北邻爱辉区二站林场,西接爱辉区胜山林场,东临孙吴县大河口林场,南界孙吴县红旗林场。保护区总面积2139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653公顷,缓冲区面积7350公顷,实验区面积6391公顷。312保护对象平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中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1)北方山地沼泽湿地生态系统;(2)以东方白鹳、白头鹤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313地质地貌该保护区地质构造是在上古生代有泥盆系,火山岩分布后,由于受海西早、晚期构造影响,本构造线为北北东方向,同时有同期花岗岩大面积侵入,构成本地区基地。中生代以后,遭受剥蚀,缺失三迭系及中下侏罗纪地层。上侏罗系以后,由于受燕山运动影响,形成范围积断裂。与此同时,伴随着火山岩喷发和燕山期花岗岩、闪长岩、呈岩株、岩墙侵入。受不同期燕山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地层形成和缓褶皱,为该区的火山岩及大片花岗岩组成的褶皱带的形成奠定基础。新生代初,本区处于上升剥蚀阶段,第三系以后,新构造运动对本区有显著的影响,河流沿构造线下切,并形成陡峭的平顶低山丘陵。该保护区属低山沟谷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海拔高度一般在350450米之间。西部山地主要有花岗岩、玄武岩构成,在流水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漫岗与平川地,河谷与平川相间的分布格局,并形成了“小瀑布”等独特的自然景观。314土壤保护区内土壤是在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和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起来的,成土母质以花岗岩为主,并存玄武岩和片麻岩等的残积风化物,以及地质运动中产生的坡积物及河流的淤积物和洪积物。保护区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非地带性土壤有沼泽土、泥炭土和草甸土等。该保护区土壤主要有暗棕壤和沼泽土。暗棕壤是主要的土壤类型,包含3个亚类的类型典型暗棕壤、潜育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保护区地势海拔较低,无明显的高山,土壤的垂直分布不明显,只有地域性分布规律。各类土壤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和水分条件的影响,一般以河流或沟谷低洼地为起点,向两侧随海拔升高和地形的变化呈规律性的带状分布。河流两岸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分布着沼泽土,局部封闭形成泥炭土,均有永冻层存在;山涧谷地、河流两岸及山坡下腹排水较好的平坦地域分布有少量的草甸土、草甸暗棕壤和潜育暗棕壤;山坡中上部分布着典型暗棕壤。315水文保护区内河流属逊别拉河水系,区内河流有大熊栖沟、小熊栖沟、苇塘沟、腰岭河、夏达子沟、干沟等10余条支流,汇入逊别拉河,该河贯穿保护区,并最终汇入。河流上游支岔较多,主河床狭窄,纵比较小,河曲系数大,一遇连雨和大暴雨,河流泄流不足,排水不畅,形成大面积沼泽,河岸阶地及沼泽地区分布一些大、中、小型的湖泡和河迹湖。该区地下水含量丰富,在河谷两侧的全新世松散沉积物中有较丰富的潜水,水资源非常丰富。316气候该自然保护区地处中高纬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高压冷空气影响,漫长而寒冷;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温和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年平均气温17,一月最冷,平均气温252,极端最低气温481;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11,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26,年降水量400600毫米,春季降雨少,主要降雨集中在78月份,秋季降温快,早霜多出现在9月上旬,晚霜多在5月下旬结束,无霜期8090天,全年日照时数大约为2569小时,10年积温18002100。32资源条件321植物资源3211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平山自然保护区根据实地调查及分析统计共有高等植物670种,其中苔藓植物29科,48属,95种,占保护区总科数的2416,占总属数的145,占总种数的1418;蕨类植物32种,隶属于12科,20属,分别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78;占总科数的1000;占总属数的604;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植物)543种,占总种数的8105,隶属于79科263属,分别占保护区科、属的6583和7946。3212植物区系特点平山自然保护区属长白植物区系小兴安岭亚区,由于地理气候因素和土壤永冻层的存在,植物种类多样性虽不如长白山林区那样丰富,但比大兴安岭林区的植物种类要多。在保护区有地下永冻层的分布,影响森林的生长并促进沼泽化及湿生植被的发育。(1)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平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以世界分布为主,占总科数的5443;其次是温带性质分布区类型,除去世界分布科外,温带性质科占余下科的6111,热带分布型占3889。因此,平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比较复杂。温带性质的属占保护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6768,如除去世界分布属后,温带分布成分则占余下总属数的8516,占有绝对优势,从而反映出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温带性质。世界分布的属比重也较大,占保护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053。热带成分的出现,说明本保护区在植物区系的发生上与热带区系有着一定的联系。中亚和东亚分布属相对较少,说明保护区内东亚森林成分相对较少,与中亚和地中海地区联系较弱。(2)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平山自然保护区属于东北植物区系和大兴安岭植物区系的交错地带,且深受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的影响,同时有蒙古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成分渗透。因此,本区植物区系成分相互渗透,具有交错性质。平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670种,其中苔藓植物29科48属95种,蕨类植物32种,隶属于12科20属,种子植物79科263属543种。其中,种子植物79个科划分为7个分布区类型,4个分布区变型;263属划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和9个变型。这些分布区类型及变型和亚型不仅有世界分布成分、温带分布成分和热带分布成分,属的分布区类型还有中亚分布成分和东亚分布成分,而且均以温带植物区系成分为主,这些分布区类型(及变型)的存在充分显示了平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组成的地理成分复杂,植物多样性丰富。(3)植物组成具有明显优势化的特点,但特有程度较低在保护区内分布含20种及2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6个,即菊科76种,蔷薇科34种,毛茛科30种,禾本科29种,莎草科27种,豆科25种,这6个科共有221种,占全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407。含10种及10种以上的大属有苔草属、柳属、蒿属和蓼属,共有59个种,占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087,表明平山自然保护区在植物组成上具有相对集中性。虽然平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中属于世界分布成分的科和属有很大比例,其中世界分布科有43个,占种子植物总科数的5443,世界分布属有54个,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053,这些科和属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显示了它的普遍性。但在平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组成中无中国特有成分。3213植被分类根据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将保护区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22个群系组,27个群系和43个群丛组或群丛(31)。表31平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名录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群丛组或群丛落叶针叶林落叶松林兴安落叶松群丛针叶林常绿针叶林云杉林鱼鳞云杉群丛红松阔叶混交林枫桦、红松群丛云杉阔叶混交林山杨、鱼鳞云杉群丛针阔混交林落叶松阔叶混交林白桦、兴安落叶松群丛黑桦林榛子、黑桦群丛桦树林白桦林柳叶绣线菊、白桦群丛杨桦林杨桦林山杨、白桦群丛森林阔叶林栎树林蒙古栎林榛子、蒙古栎群丛柳灌丛五蕊柳灌丛柳叶绣线菊、五蕊柳群丛山荆子、榛子群丛灌丛阔叶灌丛榛灌丛榛灌丛榛子群丛草甸杂草草甸蚊子草、轮叶腹水草、杂类草群丛针阔混交林沼泽落叶松、白桦沼泽白桦、兴安落叶松群丛毛赤杨、白桦群丛卷边柳、白桦群丛五蕊柳、白桦群丛丛苔草、白桦群丛小叶章、白桦群丛白桦沼泽修氏苔草、白桦群丛修氏苔草、毛赤杨群丛大黄柳、毛赤杨群丛森林沼泽阔叶林沼泽毛赤杨沼泽高杆苔草、毛赤杨群丛修氏苔草、柳叶绣线菊群丛小白花地榆、柳叶绣线菊群丛柳叶绣线菊沼泽小叶章、柳叶绣线菊群丛修氏苔草、沼柳群丛沼柳沼泽桃叶蓼、沼柳群丛尖嘴苔草、卷边柳群丛灌丛沼泽落叶阔叶灌丛沼泽卷边柳沼泽小白花地榆、卷边柳群丛尖嘴苔草、小叶章群丛沼泽草本沼泽草甸沼泽小叶章沼泽小白花地榆、小叶章群丛灰脉苔草、小叶章群丛小叶章、修氏苔群丛草问荆、修氏苔草群丛修氏苔草沼泽小白花地榆、修氏苔草群丛莎草沼泽长杆苔草沼泽长杆苔草群丛水问荆群系水问荆草塘挺水草塘香蒲群系狭叶香蒲草塘眼子菜群系穿叶、竹叶眼子菜草塘浮叶草塘水毛茛群系长叶水毛茛草塘狐尾藻群系杉叶藻、穗状狐尾藻草塘草塘沉水草塘苦草群系苦草草塘3214重点保护植物根据1999年8月4日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本区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种(见表32)。表32平山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序号种名隶属科名国家保护级别1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松科PINACEAEII级2紫椴TILIAAMURENSISRUPR椴树科TILIACEAEII级3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芸香科RUTACEAEII级4钻天柳CHOSENIAARBUTIFOLIA(PALL)ASKV杨柳科SALICACEAEII级5野大豆GLYCINESOJASIEBETZUCC豆科FABACEAEII级6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RUPR木犀科OLEACEAEII级322动物资源平山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处于古北界、东北区、大兴安岭亚区的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省和长白山亚区的小兴安岭山地省的交错地带。由于本区跨两个动物地理亚区,所以本保护区兼有两个亚区的野生动物。另外,本地区的西南部邻近松辽平原亚区的中部丘陵平原省,因此,野生动物区系更趋于复杂,生物多样性相当丰富。保护区内现存的脊椎动物共有316种,其中鱼类有7目12科51种;两栖类有2目4科7种;爬行类共有3目4科10种;鸟类17目42科203种;兽类6目L5科45种(见表34)。还有昆虫10目78科356种。3221鱼类根据实际调查及文献资料记载,平山自然保护区鱼类共有7目12科51种,占省鱼类总数(105)的4857。其中鲤形目2科36种,鲑形目3科6种,鲈形目3科3种,鲶形目1科3种,七鳃鳗目、鳕形目和鲉形目均为1科1种。3222两栖类及爬行类经本次调查和以往的调查以及历史文献,平山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2目4科7种,占省两栖动物种数的5833;爬行动物10种,隶属于3目4科,占省爬行动物种数的6250。保护区内两栖类有尾目中以极北鲵(SALAMANDRELLAKEYSERLINGII)较常见。极北鲵每年春夏季在山溪及其附近的沼泽中常可见到实体和卵袋;无尾目中常见的是林蛙、东北林蛙(RANADYBOWSKII)、东北雨蛙(HYLAARBOREA)、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和花背蟾蜍(BUFORADDEI)。夏季最常见的优势种是东北雨蛙,在湿地中有相当大的数量。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在这里是偶见种。保护区内爬行类龟鳖目中的鳖(TRIONYXSINENSIS)偶尔可见,数量极少。蜥蜴目中的胎生蜥蜴(LACERTAVIVIPARA)是这里的常见种,常活动于林缘、路旁、倒木下,其卵胎生的繁殖方式是适应这里极为寒冷、无霜期短的气候的很好方式,草蜥(TAKYDROMUSAMURENSIS)为常见种。这里较为常见的蛇类是白条锦蛇(ELAPHEDIONE)和乌苏里蝮(GLOYDIUSUSSURENSIS),它们分布较广,大多数山地均可见到。体形较大的棕黑锦蛇(ESCHRENCKII)在这里是偶见种。红点锦蛇(ERUFODORSATA)和岩栖蝮(GLOYDIUSSAXALILIS)分布于河流附近的湿地和石山上,数量稀少。3223鸟类通过对平山自然保护区内鸟类资源的系统调查、鉴定和考证,并结合以往资料分析,本区内共有鸟类203种,分属17目42科,占省鸟类总数(392种)的5179。其中雀形目鸟类19科97种,占自然保护区鸟类种数的4778,非雀形目鸟类23科106种,占自然保护区鸟类种数的5222。其中,国家级保护鸟类有6种,国家级保护鸟类31种。调查结果表明,非雀形目鸟类中仅水鸟(如游禽的鹈形目、雁形目,涉禽的鹳形目、鹤形目和鸻形目)就有5目9科46种,占该地鸟类种数的2266,反映出平山自然保护区水域、沼泽比较丰富,为水鸟的栖息、取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雀形目鸟类有19科97种,占该地鸟类种数的4778,反映出该地区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并为小型鸟类提供了良好的取食和营巢场所。猛禽(隼形目和鸮形目)有2目3科27种,占平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种数的1330,说明了该地区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生境,生态系统很完整,物种多样性也很丰富。从全区来看,雀形目鸟类与非雀形目鸟类数量大体相当,这充分体现了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既有湿地鸟类又有林栖鸟类。同时也可以看出,保护区内夏候鸟较多,而冬候鸟较少,这反映了该地区较寒冷,适合夏候鸟栖息。由于保护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和水域,因此使得该保护区的鸟类区系比较丰富。3224哺乳类经调查证实,平山自然保护区现有哺乳类野生动物45种,隶属于6目15科,其中食肉目(CARNIVORA)有4科15种,啮齿目(RODENTIA)有4科16种,这两个目的动物共占保护区哺乳类总数的6889,占绝对优势;兔形目(LAGOMORPHA)和偶蹄目(ARTIODACTYA)各有2科4种,分别占保护区哺乳类总数的889,食虫目(INSECTIVORA)含2科3种,占保护区总数的667;翼手目(CHIROPTERA)仅有1科,含3种,也占保护区哺乳类总数的667,见表43。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紫貂;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7种,棕熊、水獭、猞猁等。3225昆虫根据实地踏查、标准地调查、野外标本采集方法,同时参考有关资料,平山自然保护区共有昆虫356种,隶属于10目78科。其中以鳞翅目占绝对优势,计27科175种,占保护区昆虫总科数的3462,总种数的4916;其次是鞘翅目,计14科93种,占保护区总科数的1795,总种数的2612;再其次是膜翅目,计11科22种,占保护区昆虫总科数的141,总种数的618;双翅目含5科17种,占科、种总数的641和478;同翅目含6科16种,占科、种总数的769和449;半翅目含4科13种,占科、种总数的513和365;其余目昆虫所含科与种的数量在本区所占比例很小。33项目建设与保护区区位关系本项目建设中,除扁担山保护管理站、保护管理点、瞭望塔建设在保护区缓冲区外,其余的保护管理站、保护管理点、瞭望塔、野生动物救护站、湿地监测点、巡护码头等均建立在保护区的实验区中。扁担山保护管理站位于保护区南侧边缘的缓冲区中,因该地带为保护区边界,外围无实验区,因而建设在缓冲区中,距核心区最近距离约400米;熊栖沟保护管理站位于保护区西侧的实验区中,距核心区最近距离约2000米,距缓冲区距离约1400米(详见附图5),因而,本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较小。为最大限度的降低保护管理站、瞭望塔、野生动物救护站、湿地监测点等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当地关于工程建设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执行,严格控制粉尘、噪音、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中尽可能地减少对植被和水资源的影响,并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污染,驶入保护区的机动车应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及时运出保护区,将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项目建设外观上应与保护区周边环境协调一致。34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41政策保障湿地保护与恢复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内容,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制定了全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及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等一系列实施规划,省委、省政府1998年也下发了关于湿地保护的决定。省人大于2003年8月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湿地保护条例省湿地保护条例,把湿地保护和退耕还湿作为今后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点工作。为保护区开展湿地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2001年6月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六大工程,湿地保护是这项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省、市、县各级领导对保护区湿地恢复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为保护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342组织保障省委、省政府、省林业厅、黑河市委、市政府对湿地恢复工作极为重视,在保护区刚成立时就将保护区内进行湿地恢复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为了湿地恢复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行政保障。为了实施本项目,在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负责本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切实落实各项工程建设。根据当前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精神,为加强管理,在湿地恢复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地方政府实施”和“保护区监督”的机制。保护区法人要与项目实施的地方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签订工程责任合同,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随时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认真做好项目进行中的检查工作。343资金保障1在国家投入的前提下,积极挖掘潜力,多渠道、多部门筹措资金。市政府承诺与项目实施中涉及到的土地、城建、电力、交通、物价等有关部门协调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需要的配套资金也将按时、按计划到位。2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各项工程的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完成,加强资金、物资方面的监管工作。3强化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设立资金管理专项帐户,专款专用,搞好成本核算,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严禁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做好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工作。344已具备的基础条件根据保护区管理和保护需要,2011年成立独立的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管理机构健全,设有办公室、科研科、宣教科、资源管理办公室等4个科室。有事业编制12人,现有正式职工12人。因保护区刚刚建立,和平山林场合署办公。保护区边界清楚,区内一切所有权均归保护区所有,无土地使用权属纠纷。345良好的自然条件平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地区中温带沼泽湿地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其沼泽湿地的特点,由于地处小兴安岭西北坡,地势低而和缓,河流、湖泊、草甸、草本沼泽、灌丛沼泽和森林沼泽湿地相互交错,构成一个复杂多样的复合湿地系统,充分代表了小兴安岭北部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由于自然环境优越,因而为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不仅在水域环境中具有丰富的鱼类等水生生物,而且也栖息着种类众多的鸟类和哺乳类。该保护区是鸟类栖息繁殖地,也是多种旅鸟迁徙的停歇地,因为这里生存活动的野生动物具有丰富的食物,优良的隐蔽营巢栖息条件,是各种动物集聚活动的适宜栖息环境,有许多珍贵稀有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35存在的问题和对策351主要问题没有专项投资渠道,资金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由于资金严重不足,保护经费很少,加之缺乏必要的设备设施,影响了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限制了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管理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上个世纪农业开发,保护区内部分湿地被开垦成农田,影响湿地功能的发挥,保护区湿地恢复迫在眉睫。352解决对策(1)实施湿地恢复工程,恢复湿地的功能,发挥湿地的作用。(2)加强保护区的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工作,提升保护区科学决策能力,提高周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护区管理能力。(4)积极寻找投资渠道,加大保护区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使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走上正轨。第4章建设目标与总体布局41项目建设目标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通知精神,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对湿地保护和恢复的要求。到2015年在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全部实施湿地恢复,湿地得到有效的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湿地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同时为湿地动物提供一个安静、安宁的栖息环境。完善保护区的科研、宣教设施。人员素质得到提高,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科研工作走上正轨。42指导思想与原则42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要求,加大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保护为根本,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目的,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恢复被破坏的湿地。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422建设原则(1)坚持依法保护的原则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现有的湿地保护与利用政策。(2)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协调发展的原则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导,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3)坚持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以生物措施为主,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保护区湿地保护现状,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分步实施。(6)遵循湿地公约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的原则。(7)坚持精干高效、科学实用的原则。43项目建设总体布局项目在保护区建设上主要是满足保护区保护工程及科研宣教工程的建设要求,并进行与之关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即保护与恢复工程、科研工程、宣教工程。在建设总体布局上,按建设地点进行分述,包括保护管理点布设、环境监测点布设及道路、瞭望塔、电力及通信线路的布设。431保护管理站、点保护管理站的选址以防火和林政管理的需求为依据,尽量考虑在实验区内布设,在保护区设立扁担山、熊栖沟2个保护管理站。同时在保护区的三岔河、菅草沟、扁担山、熊栖沟建设4个保护管理点。432环境监测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水文、水质监测、气象监测,鸟类环志,站、点布设地点考虑建设条件便利,并且在人为活动影响小的区域,监测的主要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及赖以湿地栖息的珍稀鸟类为主;项目新建三处湿地监测点;鸟类环志站主要作用是监视鸟类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繁殖规律等,主要针对珍稀鸟类。在三岔河管理点建设鸟类环志站,建筑面积为100M2,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433野生动物救护站动物救护站设在交通比较便利的熊栖沟。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熊栖沟管理站的基础设施条件。434道路及瞭望塔保护区内公路均为土路。一到雨季,道路泥泞,难以通行,给保护区的科研和巡护等管护工作带来许多不便。需要对道路进行维修,将道路改造成砂石路面。总计需要维修和升级道路20KM。保护区的瞭望塔有盲点,这是对保护区管护及火险监测十分不利的,故在保护区内设扁担山、熊栖沟两座瞭望塔。435通信、电力线路布设各主要站点和检查站均有国电供电。保护区局址通信采用市话线路直接配线,由电信市话线路分别引入,局址场区外部引入为架空方式。对于保护区内部巡护等移动通信采用超短波无线对讲系统及短波电台。第5章项目建设内容51湿地保护工程511确标立界为了明确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界线,需对保护区界线进行勘测,并设置必要的界碑、界桩、解说性和宣传性的标牌等。界碑、界桩、标牌应沿保护区周边界线放置。本区地势平坦,无较高的遮蔽物,且视野开阔,界碑每1千米1个为宜,界桩数量以1百米1个为宜。在保护区重要的地点、边界处及道路交叉道口及保护区内的自然村屯设立界碑和解说性标牌,共计设立界碑10个,界桩300个,在进入保护区显要位置处设立解说性标牌15个、宣传牌25个。界碑采用石质材料,规格为150厘米10厘米40厘米,地上部分70厘米,地下部分80厘米。界桩采用石质材料,规格为150厘米15厘米15厘米,地上部分为70厘米,地下部分为80厘米。宣传牌为混凝土结构,牌面规格为150厘米100厘米,支柱规格为15厘米15厘米,地上高度为150厘米,地下高度为100厘米,并制作混凝土基座。解说性标牌为钢骨架,牌面为1毫米厚钢板,牌面为250厘米400厘米,支柱由角钢焊接而成,地上高度为350厘米,地下高度为200厘米,并制作混凝土基座。512保护管理站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标准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标准中站址选址原则,以及保护区保护和管理的要求,为便于宏观管理、信息沟通和后勤保障社会化,保护管理站应选择在靠近保护目标并兼顾保护区内周边村镇的地方进行建设。按照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水资源、动植物资源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现阶段保护区保护和管理的客观要求,拟在保护区内的扁担山、熊栖沟各新建1个保护管理站,每个保护管理站建筑面积规划为200平方米,合计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保护管理站内设办公室、接待兼会议室、卧室及厨房、卫生间等,房屋均为砖混结构。根据保护管理站实际需要,新建水井各1座,配备管理站锅炉及辅机各1套,变压器1个。同时,配备巡护车2台、巡护摩托车4台、巡护艇1艘、高倍望远镜5台、低倍望远镜15台、野外生活工具5套。保护管理站外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在建设过程中应尽量降低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513保护管理点在保护区内建设三岔河、菅草沟、扁担山、熊栖沟等4处保护管理点,每处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合计320平方米,并配备有必备的监测、巡护、防火设施、设备。514巡护路保护区内部公路均为土路,路面坑洼不平,一到雨季,道路泥泞,难以通行,给保护区的科研和巡护等管护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为此,拟对孙二(孙吴至二站)公路35公里至三岔河保护管理点的道路进行维修,将道路改造成砂石路面,总计需要维修和升级道路20公里。道路建设标准为林四级。该路段起始点坐标分别为1264930E、493025N,1265530E、493345N;12730E、493240N,12760E、493230N。路面类型为天然级配碎石土上覆砂土磨耗层,能够满足保护区巡护、防火道路的要求。具体形式见下图。路面各结构层的厚度为路面总厚度为17CM。515管护码头在三岔河、平山保护区管理局建管护码头2处,并配备1艘巡逻艇。516瞭望塔在熊栖沟、扁担山各建集湿地监测、管护、防火、科研于一体的瞭望塔。瞭望塔塔高25米,塔身钢结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钢筋为I级,为级。517野生动物救护站保护区湿地面积大,水禽资源十分丰富。以前每年均有受伤的水鸟被送到林场。有些伤势较轻,恢复后就被释放到野外;但是有些因救治不及时或处理不当而死亡。因此,保护区急需要建立一个野生动物救护站,救护受伤的动物,并实施就地救护,减少动物的死亡。根据本区环境和动物分布特点,及交通通讯情况,动物救护站设在熊栖沟管理站。包括建业务用房200平方米,动物笼舍2座,面积1000平方米。在逊别拉河沿岸设置5个投食台,为春季早期迁到和晚期携仔的濒危水鸟提供食物补充。518鸟类环志站建设平山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大,生境复杂多样,也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春秋季节在此停栖的鸟类达数百万只,雁鸭类等水禽数量极多,是进行鸟类环志,特别是水禽环志的理想场所。为开展鸟类环志工作,拟在三岔河保护管理点建立一个鸟类环志站,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52湿地恢复工程521湿地恢复技术路线及必要性保护区成立之前,由于农业开发(进行开沟渠、修道路),部分湿地变成了农田,造成了湿地的严重破碎化,湿地功能丧失,生物多样性严重降低。湿地保护区的建立,恢复了部分湿地,同时随着保护区建立人们对湿地认识的提高,对本区的湿地已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破坏湿地的势头已经被完全遏制;但以前农田开发导致的湿地资源丧失使现有湿地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为了保护湿地,首先要将保护区内用于农田耕种排水沟渠及道路进行平整,避免该区降水直接排出,达到保护湿地的水资源、改善湿地保护区内的水系状况的目的,以构建保护区多样栖息地类型,同时将湿地中的零星农田实施退耕还湿,进行湿地重建和湿地植被恢复。522湿地植被恢复湿地与湿地植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湿地中的各种生态因子都会对植物产生影响,通过研究湿地的生态因子与生态位可以合理的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配植。同时湿地植物对环境具有反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变了其生态因子的状况,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营养物质的循环、改变水文、水质状况等。合理的植物配植,按照湿地植物的特点在不同生态位配植不同的植物群落,乔、灌、草、湿生、水生相结合,可形成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与斑块。从而提高湿地的景观和美学价值。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保护区区位关系,拟对保护区实验区内的28公顷地块进行湿地植被恢复工程建设,该地块位于44、45、54、55林班,其中心点坐标为1270530、493130。逊河距该植被恢复区最近距离不足400米,且有逊河支流流经该地块,为湿地植被恢复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表51湿地植被群落生境恢复措施湿地类型恢复的表观指标恢复策略低位沼泽水文水深、水温、水周期营养物N,P植被盖度、优势种动物珍稀及濒危动物生物量减少营养物输入恢复高地下水位草皮迁移割草及清除灌丛恢复对富含CA、FE地下水的排泄湖泊富营养化溶解氧水质沉积物毒性鱼体化学含量,外来物种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减少点源、非点源污染迁移富营养沉积物清除过多草类生物调控河流、河缘湿地河水水质混浊度鱼类毒性沉积物河漫滩及洪积平原疏浚河道切断污染源增加非点源污染净化带河漫滩湿地的自然化防止侵蚀沉积本保护区主要选择本地乡土湿地植物赤杨、柳树、斑叶稠李。采取人工促进恢复措施进行湿地植被恢复。在耕地上,通过人工补种湿地植物恢复湿地。选用胸径在4厘米以上的苗木,采用穴栽的方式,株行距为30米30米,共需苗木312万株。具体措施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等。整地将耕地周边影响湿地完整性、阻碍湿地内物种交流和物质交换的乡道、沟渠和田埂填平或推平,将耕地耙平。穴状整地,穴的大小因苗木的大小而定,一般穴径30厘米50厘米,穴深30厘米60厘米。栽植采用植苗方式进行栽植,株行距为30米30米。栽植时要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操作。抚育在3年内抚育6次,即按3、2、1的方式进行抚育,主要是进行除草、扶正和培土等。对植被恢复区要采取全封措施,禁止任何人为活动。53保护区能力建设工程531基础设施为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结合科研和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在保护区管理中心所在地拟新建保护区宣教及标本阵列馆1处,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砖混结构。内设陈列馆、图书馆、资料室、学术报告厅、专家接待室、演播室、综合展厅等。配备必要的宣教、标本制作及陈列设备。532湿地监测点湿地资源监测可有效地掌握保护区湿地功能的退化和面积的变化,了解其环境的状况,掌握其功能退化和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湿地管理对策。对湿地资源进行监测,采用以RS和GPS为主要手段的宏观监测、野外定位监测和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掌握湿地资源动态变化,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湿地管理对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湿地退化,恢复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建设监测点3处,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包括水文、水质、大气、气象及野生动物监测设备。其技术路线如图51。湿地现状调查确定湿地变化的原因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开垦采取措施补水水质净化栖息地修复退耕还湿效果分析监测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图51湿地资源监测技术路线框图54土建设计541设计内容土建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物设计和构筑物设计。详见建设工程量表542建筑装修(1)外墙面各建筑主体外墙均刷乳黄色外墙涂料,局部装饰线脚为白色外墙涂料,墙裙为浅灰色水泥饰面砖。(2)屋面建筑物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放木支架,上铺红色压型钢板坡屋顶。屋面保温为2X50厚苯板两层错缝粘接。(3)门窗建筑立面窗均为白色单框双玻塑钢窗。外门配电间为防火门,车库为上翻车库门,其余为实木外门。内门均为仿实木门。(4)内墙面卫生间、化验室墙面贴瓷砖到顶,其余房间均为白色内墙涂料。(5)地面车库、库房为水泥地面,其余铺地砖。(6)楼梯栏杆为不锈钢钢管栏杆扶手。543结构设计(1)设计原则结构设计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本着就地取材、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合理选用结构方案,优先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并根据当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地震、地方建筑材料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2)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2001)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3)设计条件抗震设计烈度本工程所在地黑河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基本风压为05KN/M2,基本雪压为06KN/M2,标准冻深26M。地质条件以地质勘察报告为依据。(4)结构形式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筋为I级,为II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结构形式均为混合结构,梁及楼板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钢筋为I级,为II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墙体采用MU10机制非粘土烧结砖,0000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0000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外墙490厚,内墙240厚。项目建设工程量表表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纹绣学员合同协议书模板
- 兼职协议合同
- 学校油漆翻新合同协议书
- 自动扶梯合同增补协议
- 饮用水改造合同协议书
- 接口协议合同
- 货物承运合同协议书范本
- 学员安全协议合同
- 检测合同保密协议
- 网络代销协议合同书
- 2023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不良事件分析及改进措施
- 退费账户确认书
- JCT587-2012 玻璃纤维缠绕增强热固性树脂耐腐蚀立式贮罐
- 个人养老金涉税政策
-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宣贯
- (初级)心理治疗师历年考试真题汇总整理(含答案)
-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说课课件(二)
- 电磁阀的原理与结构
- 审计报告XX(中国)能源审计报告
- 典范英语2b课文电子书
- 部编初中语文培训:部编语文教材解读及自读课文和语文知识教学建议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