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XX省XX3、项目负责人XX4、技术负责人X5、项目建设位置本项目位于XXXX路7号XXXX干部培训中心院内6、项目建设基本内容XX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由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震情信息汇集和震害评估系统、地震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地震现场流动应急系统、电子地震政务系统等六大系统集成,以及建设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科技楼组成。总投资2800万元,建筑面积5275平方米。二、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组成XX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地震速报快速响应系统通过XX数字地震台网进行实时地震监测或震情跟踪监测,一旦监测到XX省有破坏性地震或强烈有感地震发生,立即进入系统响应状态。在进行地震速报的同时,给出是否需要进行快速响应和应急的警报。(二)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在接收到地震应急指令后,该系统利用有关地震数据、XX前兆台网收集的各种前兆资料对震后趋势进行快速判定,并进行紧急会商。以保证地震应急指挥措施和方案的正确制定与实施。(三)震情信息汇集和震害评估系统地震发生后,评估系统对发生的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进行预评估,或对有感地震造成的有感范围和程度,以及可能引起的社会反应作预评估。所有评估结果自动送达指挥系统供领导层决策。(四)地震灾害应急指挥系统该系统为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领导层和政府部门进行抗震救灾或采取相应对策提供决策依据,是协同各应急单位进行工作的联系网络,也是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部紧密联系、协同工作的应用平台。(五)地震现场流动应急系统该系统是应急指挥中心或政府与应急现场的桥梁,切实保证应急救灾各项措施的正确落实,以及现场各种震情数据的及时上传。根据地震的大小,可以分别派出流动应急指挥系统或灾情上报系统到现场工作。(六)电子地震政务系统该系统平时作为日常政务处理系统,在应急状态时,即转为应急指挥系统的辅助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连接内部各类局域网、地震系统和政府有关部门广域网,汇集相关数据供决策使用,同时又成为向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传递应急或灾情信息的主要通道。(七)各大系统集成对以上各系统进行网络集成,提供各系统正常运行的中心平台和基本数据库支持,保证指挥中心的电源供给。以上几大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其具有的功能、运行的模式、运行的场所、运行的时段各有不同。几大系统的建设除了考虑应急工作以外,还要考虑各自在贫震时期的运行功能与作用。三、建设单位概况XX省XX是受XX省人民政府和XXXX双重领导,并以XXXX为主的部属级单位。该局对全省综合防震减灾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其主要职责是制订XX省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起草有关的地方法律、法规,制定颁发有关的技术规范,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制订防震减灾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管理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并承担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XX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关办事机构的职责。管理地震烈度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管理城镇、经济开发区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资格审查、认证和任务登记。管理以地震动参数和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标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审定省级以下重点项目建设场地的抗震设防标准;指导和监督重大工程及重要设施的抗震设防工作。推进地震科技现代化;组织管理地震科学技术研究与攻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地震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指导与防震减灾事业有关的学会、协会工作。领导所属事业单位;指导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一1994年,国务院提出了我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这就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十年左右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XX省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人口密集,地震综合防御能力在2005年前要达到抗御6级地震的水平。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14号,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完善信息传输系统”。三国家和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都提出了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的任务。四2000年9月,XX省召开了防震减灾工作会议,鲁松庭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在会上宣布,我省在“十五”期间“要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系统”。XXXX在对XX省防震减灾“十五”重点项目的批复中震函200111号中明确指出,建设XX省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中心等项目,符合XXXX“十五”期间重点项目建设的方向和要求,并原则同意立项。“十五”期间,XXXX规划在全国建设部分区域地震应急指挥中心,XX省的指挥中心也列入其中。(五)XX省防震减灾第十个五年计划第四条第(三)款中明确提出“建设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五、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本可行性研究工作以XX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系统工程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内容和工作深度,充分论证了XX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六、结论与建议(一)结论该项目对提高XX省防震减灾能力有重要作用,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项目建设条件良好,系统技术先进,工程方案可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二)建议XXXX表示对该项目的建设将给予资金的支持,建议XX省有关部门也相应地加大支持,使之能尽快建成投入运行。七、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1局干训中心院总占地面积公顷0513(合77亩)2局干训中心院建构筑物占地面积平方米1780其中科技楼平方米9853局干训中心院总建筑面积平方米9940其中科技楼平方米52754容积率1945建筑密度3476绿地率3287年用电量万度1158年用水量吨10209职工人12810总投资万元2800第二章建设背景和必要性一、建设背景(一)XX省地震地质状况XX省地处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全省陆域面积10万余平方公里。XX省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及近东西方向四组断裂构成。北东向有马金乌镇活动断裂、萧山球川活动断裂、江山绍兴大断裂、丽水奉化活动断裂;北北东有余姚丽水活动断裂、镇海温州活动断裂、湖州临安活动断裂;北西向有孝丰三门湾活动断裂、长兴奉化活动断裂、淳安温州活动断裂;近东西方向有昌化普陀断裂、衢州天台断裂等。在这些断裂带或其附近区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尤其在三大中心城市杭州、宁波和温州都有记载。如公元929年杭州地震“唐明宗天成四年已丑是岁所在地震,庐舍倾圯甚多,王开仓赈之”;1813年温州地震,历史记录“王朝清雨窗琐录(嘉庆)十八年癸酉秋地震,九月十一夜震,十二五刻微震,二十四夜又震,户壁为裂,环铁皆鸣,人至不能起立”等。近代和现代在这些断裂带区域,也多次发生地震,有些地震也造成了直接破坏,如1926年平阳以东海域50级地震、1971年舟山45级地震、1993和1994宁波皎口地震等;根据综合研究,在XX省部分断裂带区域和海域存在发生6级左右中等地震的构造背景。与此同时,XX省多次受到邻近地区的地震波及,如江苏溧阳震区、常熟震区、长江口震区、南黄海震区的地震都对XX产生过不小的影响。甚至台湾地震对我省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如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后,温州市反响强烈,大量市民聚集街头,惊恐不已,经过政府艰苦细致的工作后,人心才得以安定。近几年来,地震专家和地震研究机构对XX省特别是浙北地区未来年发生地震的危险性进行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湾地区和宁波地区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应力和应变条件,其中杭州湾地区较为突出。地震活动性研究表明,在杭州湾长江口、苏浙皖交界地区存在发生级地震的背景空区。年长江口外级地震之后,年发生了嵊州级地震,不排除今后浙北还有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根据对浙北地区活动断裂带及其活动段的研究结果,以及用德尔菲方法对第四纪以来各个活动断裂带上未来地震危险区段进行危险性概率计算,湖州临安断裂带中段、孝丰三门断裂带中段、马金乌镇断裂带北段、镇海温州断裂带北段、无锡苏州断裂带危险性概率都超过。未来年内在上述地区有发生级,甚至级地震的背景,其中湖州临安断裂段中段和孝丰三门断裂带中段发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二)XX地震工作的现状“九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和XXXX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与应急有关的技术系统的建设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地震监测技术系统逐步实现模拟记录向数字记录的过渡。通过“九五”期间的建设,我省已经建立起有17个子台组成的数字地震台网,准确及时地速报了嵊州45级地震等网内有感地震,为有关部门及时了解震情,采取应急措施争取了时间。全省数字地震前兆台网也从2000年开始筹建。台网建成后,XX陆域将达到每万平方公里4个前兆观测台项的密度,符合综合预报对资料的基本要求。二是“九五”期间,我省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取得了实效。完成了“浙北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等多项省重点科研项目和基金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利用科研成果,对1996年长江口61级地震和1998年嵊州45级地震分别作出了一定程度的预报。但XX省地震应急的科技水平和周边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技术系统的建设差距更加明显,尚不能满足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一是震情应急会商工作的技术支持水平不高,以单机、手动方式为主。遇有紧急震情,无法科学、快速地判断地震趋势,影响应急方案的制订。二是获取震区上报信息主要通过电话系统传递,手段比较落后;信息的调查、汇总主要靠人工在有限范围内收集,往往不能全面及时地反映震区情况,影响或延误政府制订应急方案。三是决策的科学性不强,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系统支持,应急方案制定仍停留在行政性人为决策的阶段。四是现有地震现场应急设备大部分陈旧落后,造成现场地震监测和信息采集、汇总、上报及现场临时决策指挥等都难以顺利落实。五是已建成的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功能单一,综合效益不明显,特别是未能发挥在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方面的功能。需要在现有技术系统基础上,利用高新技术,进一步建立起全省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的技术系统和指挥系统。“九五”期间,全国已有部分省、市建立了地震应急指挥的技术系统,在应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XX省周边的福建、江苏、上海等省市已准备对原有应急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他们建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XX省已有多次破坏性地震的历史记录XX省和多震区相比,地震频度和强度相对较低,但少震区也会发生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据不完全统计,近千年来,全省陆域已发生过次破坏性地震。杭州、宁波和温州三个中心城市市区都有过地震破坏的历史记载,并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背景。近10年来我省地震活动水平有所增强。1993年离宁波市区25公里的皎口水库发生了39级震群,1994年又发生了48级地震,震中区部分房屋倒塌,地震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人员伤亡;1998年嵊州市发生45级地震,城关镇发生倒房现象。特别是宁波皎口地震,由于震后应急工作存在许多问题,致使银行挤兑、大量居民外逃、生产停止等,造成千万计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附XX历史上的地震灾害情况表。XX历史上的地震灾害情况时间地点资料原文材料来源872年5月11日浙东、西道今绍兴、镇江间咸通十三年四月庚子朔这东西地震新唐书五行志35卷909页929年杭州天成四年,是岁所在地震,居人有坏庐舍者。天成四年台州大水,王以军储三十万斛赈济贫民。是岁所在地震,居民庐舍倾圯,复开仓赈之。唐明宗天成四年已丑是岁所在地震,庐舍倾圯甚多,王开仓赈之。吴越宝正四年七月台州大水,清军储三十万斛。是岁所在地震,居人有坏庐舍者。吴越备史1卷65页钱氏家乘第3册第13页城应武肃王集诚英武肃王年谱卷129页十国春秋卷七十八武肃王世家(下)1523年8月14日定海等卫(今镇海海滨)嘉靖二年七月壬申,XX定海等卫奏,空中有声如雷,风雨骤作地大震,城堞尽毁。明实录嘉靖实录29卷2页1678年5月26日海盐县康熙十七年四月初七日海盐地震,屋瓦倾覆。康熙二十年春,永嘉、乐清地震。清史稿灾异志207页清史稿灾异志207页1813年10月17日永嘉县(今温州)王朝清雨窗琐录(嘉庆)十八年癸酉秋地震,九月十一夜震,十二五刻微震,二十四夜又震,户壁为裂,环铁皆鸣,人至不能起立。是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夜西南方天红。瓯乘补9卷1856年1月5日富阳县、嘉善县、平湖县。咸丰五年十一月俱地震,屋墙破裂,河水沸腾。咸丰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俱地震,墙屋摇动,河水沸腾,地生白毛,长至尺(新纂)。咸丰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戌时而十八日未时,迭次地震,墙屋摇动,河水沸腾,白毛生长至尺。(光绪)富阳县志15卷20页(光绪)嘉善县志24卷18页(光绪)平湖县志25卷8页1866年9月21日仙居、景宁、处州府(丽水)同治五年八月十三日十六都地震有声。同治五年八月十三日地震声如雷,屋宇倾侧。同治五年八月十三日地震,声如雷鸣,屋宇倾仄。是年季冬雷数鸣,梨树开花。同治仙居县志稿灾异(光绪)处州府志25卷26页(同治)景宁县志12卷24页1867年9月海宁州(今盐官)同治六年八月地大震,坏民居。(民国)海宁州志高40卷21页1926年6月29日浙闽交界以东海域震级为551960年平阳东海域震级为507月21日时间地点资料原文材料来源1971年舟山震级为451979年10月7日遂昌乌溪江水库为水库诱发地震,部分基础较差的柴房墙被震倒,少数泥墙被震裂,原有的墙裂缝震后明显增宽,房顶瓦片乡下滑落水库28级地震小结1984年6月18日德清地震虽震级只有21级,但震中烈度及有感范围相对较大,出现门框晃动等现象。德清三桥地震宏观调出报告1992年7月3日新昌一些厂房原有的裂缝加大,形成一些锯齿状张裂,山体出现一些地面拉张裂缝,贯穿村庄,使房架和墙面倾斜。新昌安山、丰潭地震宏观调查1993年2月26日鄞县皎口皎口水库电厂厂房墙体出现裂缝,原有伸缝扩大,电厂周围民房也由墙体或地面出现裂缝或裂缝明显扩大的情况。有些地方出现烟囱倒塌、落瓦等现象。宁波皎口地震工作总结1994年9月7日鄞县皎口部分房屋出现裂缝,屋檐震掉,墙体变形,出现烟囱倒塌。居民出逃万余;银行挤兑。由于没有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造成间接经济损失在3千万左右。宁波皎口地震的宏观调查1998年2月24日庆元水电站有两台机组压力表被震坏,震区公路产生多处崩塌,除五大堡乡政府办公室墙上的细裂缝增宽和庆元二中原有的校舍裂缝加剧外,没发现其他建筑物被破坏和人畜伤亡。庆元31级地震宏观调查1998年8月17日嵊州市围墙倒塌,有民房瓦片掉落;河堤出现斜切大堤的北东20度走向的地裂缝,裂缝宽约5MM,长约30M连续分布。经济损失(直接和间接)在2千万左右。嵊州地震宏观调查(二)经验教训表明应急反应及时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地震灾害的时效性和特殊性,使得地震应急响应和指挥技术系统建设成为各国防震减灾的重要基础设施。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破坏性地震,特别是城市直下型地震已经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灾难。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1995年1月日本阪神地震造成2000多亿美元的巨大损失。1999年8月土耳其伊兹米特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死亡16000多人,26000多人受伤,倒塌房屋10万余间,近30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美元。1999年9月台湾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共造成2470人死亡,11305人受伤,倒房57551户,半倒53673户,20余座桥梁被毁,受灾人口250万,灾民32万,直接经济损失为118亿美元左右。2001年1月印度西北部在古吉拉特邦和巴基斯坦交界处发生79级强烈地震,共造成了16403人死亡、55863人受伤,财产损失高达20875亿卢比约合45亿美元。这些地震的救灾实践表明,地震应急反应不及时是造成灾难加深,损失加重的主要原因。日本因阪神大地震时地震应急系统的一度瘫痪,险些导致政府内阁危机。通过深刻反省,日本已在全国各个市县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美国的地震应急响应能力是比较强的,一般在大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即可进入地震灾区,各种通讯系统、指挥系统、抢救系统等也都可以就绪展开工作。由于有较完善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1994年洛杉矶地震时有效减轻了地震灾害损失。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不重视采取科学的应急对策,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将越来越严重。(三)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XX省地处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较高。特别是浙北及沿海地区,已建和在建的重大工程密布,核电站、大型水库等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工程离城市及人口稠密区较近,一旦发生地震破坏,后果不堪设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存质量和生存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社会的地震灾害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如事前不采取妥善防御措施,一旦发生地震,很难避免地区性甚至全省性的人心不稳、社会慌乱、经济停滞。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2020年XX要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届时全省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地震易损性也将进一步加大。未雨稠缪,防患未然,地震应急反应技术系统的现代化必须和全省的现代化建设同步进行。(四)防震减灾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政治任务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指示“地震是与群众利益密切关联的事”,“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和全局的角度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温家宝副总理也指出“防震减灾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任务”。防震减灾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这是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顺利进行经济建设,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目的的根本保证。因此,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实现XX省跨世纪发展目标,加大防震减灾投入,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基本建设内容之一。建设XX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有助于提高我省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水平,加强对地震灾害的科学预测和评估,显著增强政府对破坏性地震和强烈有感地震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时,有助于深化和扩展对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提高省内社会公众防灾意识,避免因地震谣传和恐震情绪引起的不必要损失,使防震减灾工作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为保障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四、防震减灾的规划、规范要求XX省防震减灾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要努力提高地震应急能力,建设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并将其列入“十五”期间省重点项目。“我省省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已纳入国家首批省级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计划。省级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在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强烈有感地震时,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震情、灾情、应急对策等信息的快速传递、震情趋势的快速判断,震害的快速评估及应急救灾的快速决策和指挥;平时,该系统服务于地震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还可对社会开放,为防震减灾宣传、咨询和学术交流提供条件。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中城市也应建立与其经济状况相应的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五、应急系统建设的目标与作用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全省一体化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和紧急救助指挥技术系统,有效提高全省整体的防震减灾应急指挥能力和地震现场应急水平;显著提高地震应急指挥信息的传输速度和紧急事务的处置能力;在保障社会安定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能发挥实效。本项目建成后,将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增强地震会商和地震灾害预测的技术支持能力在有效的信息技术和分析预报技术的支持下,明显提高获取震情监测分析资料的范围、速度和质量,以及对破坏性地震的预报水平和震后地震趋势的判断能力。通过GIS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应用,对可能发生的较大地震进行灾害预测,为政府进行发布地震预报决策和应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提高地震应急和指挥能力在确知本省45级以上地震和毗邻地区5级以上地震后,15分钟内作出地震应急的灾害快速评估,初步得出地震灾害的影响范围、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40分钟内完成地震救灾指挥准备,为政府进行抗震救灾指挥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显示工具和工作场所。三提高地震现场应急技术支持能力强烈有感地震发生后,保证现场应急技术系统90分钟内出发,到达现场后立即开展现场震情、灾情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加强地震监测力量,提供现场应急指挥技术支持,并向后方指挥中心提供所收集到的地震现场的震情和灾情的信息和图象。四提高地震灾情上报能力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确保2小时内向政府部门和各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上报现场初步了解的震情和灾情。同时对现场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跟踪和上报。五提高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技术支持能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社会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第三章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本项目建设地点选址于杭州市西湖区XXXX路7号XXXX干部培训中心院内,其东靠XX路,南靠天目山路,西靠古翠路,占地面积8亩。二、建设条件(一)自然环境条件1、地形地貌本项目拟选用地性质为行政办公用地。用地范围内地势相当平坦,且无需土地平整,非常适合多层建筑的建设。2、气候杭州市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根据杭州市气象台近几年来的资料,有以下统计数据(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5,平均最热月气温283,平均最冷月气温42。(2)降水降水量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191毫米;6月平均最大降水量2054毫米,1月平均最小降水量418毫米。(3)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839小时。(4)湿度多年平均蒸发量126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7。(5)风况多年平均风速22米/秒,全年地面主导风向为SSW12333、地震根据XX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项目所在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二)基础设施条件1、供水、供电、排污本项目用地区域的城市市政配套设施已相当成熟和完善,XX路上的市政管网和电网,均能满足本项目在供水、供电以及排污方面的需要。2、交通本项目地处杭州市西湖区,交通便利。用地南侧天目山路,西侧古翠路均为城市主要干道,进出都极为方便。(三)社会经济条件1、社会经济概况杭州市地处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XX的七大古都之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2001年3月,杭州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萧山市和余杭市调整为杭州市所辖的两个区,杭州市面积由原来的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79万增加到37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85万。2000年,全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8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由上年的8、514、406调整为75、513、412。第三产业增加值56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4285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地方财政收入6919亿元,增长539。2、技术保障(一)技术力量XX省XX的专业技术力量较强,拥有多种科学和各方面的专家,还聘请了多名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顾问。现有各类技术人员90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60左右,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0人。通过长期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技术研究实践,我省形成了一支专业齐全、梯度合理的科研和观测队伍。特别是“九五”期间培养了一批适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运行和资料处理、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有对多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规范化管理,取得重大成效、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各个层次的项目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同时有一批长年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骨干,他们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我省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在全国地震监测预报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我省地震信息通讯网络和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已具有初级规模,正在进行小规模运行,已具有项目建设的技术实力。(二)指导和协作XXXX是全国地震系统的领导机构,一直关心和指导XX的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发展,“十五”期间XXXX将继续尽全力支持该项目的实施。XXXX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支造诣很深的理论研究队伍,技术上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进一步保证了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由于地震没有地域的限制,为了做好我省周边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必须加强与周边省、市地震部门的联系,紧密协作。长期以来,XX省XX与他们一直保持良好的、紧密的协作关系,“十五”期间这种关系还会进一步加强。完成该项目也会得到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市、县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第四章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工程方案XX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地震灾害评估系统、地震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地震现场流动应急系统、电子地震政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各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41所示。图41各大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显示控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应急响应、震害评估、震后趋势判定系统GIS、各类数据库系统支持电子地震政务系统局域网、广域网技术现场流动应急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评估结果、信息查询现场图像、指挥支持信息交换、发布调查、流动监测结果信息、会商结果数据传输、技术支持系统集成与供电以上图示几大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其具有的功能、运行的模式、运行的场所、运行的时段都有所不同。其中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与灾害评估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日常全部由地震专业监测技术人员监视和操作;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在应急报警后由预报专业技术人员启动运行,平时可以作为地震预测、会商等工作使用;应急指挥系统平时只是处于备震状态,只有在符合应急条件的地震发生后,才予以启动,并产出制定地震应急对策所需要的基本数据或依据,其主要使用者是参加应急指挥的人员,包括领导层和政府机构;地震现场流动应急系统主要是在地震现场进行工作的综合系统,它是在地震后根据需要派往地震现场工作的指挥工作系统,其主要使用者是在现场工作指挥人员和相关的技术人员;电子地震政务系统平时进行一般的工作应用,在应急时转入数据汇集和信息发布状态,其主要使用者为XX相关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几大系统具有各自独立的网络控制、运行管理系统,在平时相互独立,而在应急时则共同组成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根据各自的分工协同运行,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展开。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工作流程、原理详细介绍如下。一、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一)系统功能及组成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是在XX省发生破坏性地震、有感地震,或出现紧急震情时(如发布地震短临预报)进行快速响应的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是整个指挥中心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开关。它的启动,一方面保证了应急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到达应急岗位,另一方面也是其它各系统启动的条件。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包括地震速报系统、地震应急响应触发控制系统、应急自动分类报警系统、地震波形自动服务系统等四个主体部分。其中地震速报系统依托于XX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对全省及邻近地区的24小时全天候地震监测;触发和分类报警系统则是具有主、被动多路触发控制机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电话专线和局域网分别与无线寻呼台及网络信息服务器连接,可以根据应急级别发布相应的群呼或短讯。该系统还有二大辅助部分地震应急响应触发监控、系统硬件平台和供电保障,主要用于保证信息反馈和系统支持。该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见下表41。表41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组成系统组成内容地震速报处理系统应急响应触发控制系统应急自动分类报警系统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地震波形自动服务系统地震应急响应触发监控系统硬件平台辅助及支持系统系统供电(二)系统工作流程在地震发生后,数字地震台网监测到地震,通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和人机对话对发生的地震进行快速处理,确定各项参数后进行速报;对特定条件的地震(如省内发生的规定震级以上的地震等)自动触发报警系统;对其它条件的地震由人工判断或领导决定是否需要应急,如是,则人工启动应急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发出应急警报,自动通知各有关应急人员及时到达应急岗位。同时自动启动震害评估、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等系统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在进入地震应急的同时,该系统即自动提供地震事件波形服务,以便在震后及时为各类用户和相关应急技术人员提供国际标准格式的波形数据服务,进行地震趋势的判断等研究。(三)系统原理图42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构成示意图二、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一)系统功能及组成应急地震发生后,政府和社会最关心的焦点问题是随后的地震趋势会怎样有没有更大地震发生等。因此,震后地震趋势判定是地震监测台网速报系统应急响应人工触发机制应急响应自动触发系统应急响应触发监控系统地震波形服务系统自动分类报警系统启动相关应急程序和系统网络安全供电系统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就是为了尽快对以下问题作出判断或回答该地震震源机制怎样是什么性质(孤立型、前震型还是主震型等)如是前震或主震型,则主震或余震会有多大该系统包括以下主要部分地震活动性基础数据库、地震前兆数据库、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系统、会商系统和专家会议。其中数据库是历史资料、阶段性成果和最新汇集的数据;快速判定系统是基于波动理论及数字地震资料,使用相关方法对震后趋势作出一定程度的快速预测的系统;会商系统是通过信息集成和人工对话来进行地震趋势进一步判断的系统;而专家会议则是利用有关专家地震预测经验来对震后趋势意见进行评估和确认的过程。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建设内容见表42。表42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组成内容地震活动性基础数据库地震数据、前兆数据库地震预测专家系统、快速判定系统地震趋势会商系统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专家会议(二)系统工作流程该系统由专业人员在接到地震应急警报后经人机对话后启动。主要采用数值预测、模糊聚类、趋势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发震区及周围地区地震活动性和该地震震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地震前兆台网和其它测震手段收集的各类数据以及最新震情进行综合分析,对未来若干段时间内的地震趋势作出快速的、一定程度的判断。之后,再经过会商和专家会议,对震后趋势作出更加准确的预测。该判定将及时提供给相关的系统(如震害评估系统等)和指挥中心,为下一步地震应急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地震会商系统在平时可以作为日常地震会商和分析预报使用。(三)系统原理图43震后地震趋势快速判定系统构成示意图三、震情信息汇集和震害评估系统(一)系统功能及组成需要应急响应的地震触发响应系统后,同时启动灾情信息汇集和震害评估系统。该系统通过汇集有关地震参数、震情信息,以及各地汇总的灾情(或震感)信息,结合预置基础数据库,通过震害评估模型作出震害预评估,并及时向指挥中心提供预评估的基本灾情数据和各类背景数据。随后,在信息不断汇集的过程中,实行动数据信息接收系统地震趋势判定专家系统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系统地震趋势会商系统专家会议数据库灾害预测指挥中心态跟踪评估,逐步调整评估结果,直到所有重要信息基本完结为止。该系统还可以用于日常的震害预测工作,为各级政府制定防御地震灾害的对策提供依据。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功能组成地震速报及其它数据信息接收系统、地震灾害预评估和动态评估系统、地震灾害基础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网络(软硬件)平台、供电。主要建设内容见表43。表43震情信息汇集和震害评估系统组成内容地震速报及其它数据信息接收系统地震灾害预评估和动态评估系统地震灾害评估系统地震灾害基础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硬件平台系统公共软件平台系统网络平台地震灾害评估系统网络构成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控制系统(二)系统工作流程震害评估系统通过数据接收系统获得地震速报信息后,依据一定的基础数据、专业计算模型,先对震害进行初步的预评估,并给出初始结论。尔后进一步汇集有关地震信息和现场信息,进行动态跟踪评估,不断提高评估的可信度。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对灾区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进行快速评估,并充分利用GIS和分类数据库,对评估结果进行空间与时间扫描,将结果以图形和表格等多种形式提供给指挥中心和决策系统,为应急措施和方案的制定提供基本素材,并为指挥层提供决策依据。(三)系统原理图44地震灾害评估系统构成示意图四、地震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一)系统功能与组成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是在灾害性地震或强烈有感地震发生后,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或领导小组提供的,为开展应急救灾工作而进行组织、指挥、调度和协调活动的指挥场所和工作体系。通过该系统的运作,指挥层可以及时获得有关震情的各类信息(包括地震参数、影响范围、破坏程度、损失评估、震后趋势)、需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建议的应急方案;通过此系统,指挥中心可以和地震现场保持实时联系和沟通,保证震害信息和应急指挥命令的快速准确传递;通数据接收系统地震灾害评估系统安全控制系统系统网络平台DATA公共软件应用平台专业模型分级访问和信息发布应急指挥系统指挥层决策过该系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各应急部门和应急物资的合理配置,以达到尽可能大的应急救灾工作效果。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地震应急决策系统、大型数字显示或投影系统、各种救灾方案和背景资料的输出系统、可视化通信与指挥系统、有关部门热线联络系统、现场追踪系统、会议及新闻信息发布系统、多媒体编辑制作系统、其他如音响、环保系统等。其中中央控制系统是整个应急系统的中枢神经网络,是保证应急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应急决策系统是核心,其通过对各路信息的综合分析,进行应急决策,提出应急方案或应采取措施的提示;其他系统是应急指挥系统的功能补充、完善和保障。系统主要建设内容见表44。表44地震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组成序号系统组成内容中央控制系统数字显示、大屏幕投影和辅助显示系统1中控及显示系统指挥终端与资料输出服务系统会议及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音响系统多媒体编辑制作系统热线联络系统2视频会议信息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地震应急决策系统3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应急指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网络、通信和安全系统供电系统4网络、动力、环保等辅助系统环保系统(二)系统工作流程在接收到应急响应系统的应急指令后,马上启动(自动和人工相结合)指挥系统各功能部分。根据灾害评估的初步和动态结果,作出相应的应急措施或救灾方案,并通过系统输出到指挥层,供决策系统使用。与此同时,根据震情会商和震后趋势判断系统对随后或一定时期内的震情作出的判断,对下一步应急决策作出必要的修正。在指挥系统运行的同时,各类辅助系统进行动态响应,如视频通信与指挥、热线联络、现场追踪、信息发布等,都需要及时准确运行,充分保证指挥层与各方的联络畅通、决策措施和应急命令的快速传递与执行、对社会信息及时适度发布。平时该系统内大部分设施可作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手段,为提高社会公众整体防震减灾意识发挥重要作用。(三)系统工作原理图45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构成示意图中央控制系统应急决策系统决策辅助系统显示系统、显示屏信息输出控制系统多媒体制作系统视频、音响系统热线及即时切换系统网络及安全系统供电系统环保系统信息发布系统DATA数据接收系统图46地震灾害应急指挥系统主要硬件构成示意图五、地震现场流动应急系统(一)系统功能与组成在应急地震发生后,除了在指挥中心监测和评估得到的地震信息外,了解现场的真实震情和灾情、收集现场各类相关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为了实现指挥中心发出的应急救灾命令或措施,实施有效的现场指挥也是最迫切的。因此,完善的地震现场流动应急操作平台控制系统集成服务器显示系统服务器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IBM3174会商和趋势判定服务器通信控制服务器IBMCOMPATIBLE应急响应与决策支持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SATELIDSHTELPHONTELPHON控制平台服务器视频会议控制服务器UPS指挥系统是防震救灾指挥中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由流动指挥系统和地震灾害灾情上报系统组成。两套系统可以互相独立,也可以合并运行。1、现场流动指挥系统流动指挥系统是地震部门和政府救灾人员到达现场后,在现场建立的一套可以进行现场地震临时监测、震害数据收集、应急信息上传下达的临时指挥系统。系统的各种设备必须满足易携带、易安装、防震动、耗能少、无场地要求等条件。全省建设一套。现场流动指挥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海事卫星B站、M站(或移动通信系统)和现场小型通信中心、现场计算机工作系统、现场数据采集编辑记录和发布系统、现场震情监测系统、现场显示与指挥系统、后勤保障设备(供电、维护等)。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途径(如架设流动地震监测站、现场图象采集、宏观考察等)汇集现场各类震情信息或数据,初步处理后上传指挥中心;接收下达的各类指挥信息、救灾决策,组织好救灾工作;作好具体的发布或实施工作。地震现场流动应急系统建设内容见表45。表45地震现场流动应急系统组成序号内容现场通信系统现场网络和硬件系统现场地震监测系统现场跟踪、分析会商与灾情评估系统现场灾情数据图像获取系统现场公共软件系统辅助系统2、地震灾害灾情上报系统在我省中心城市杭州、宁波、温州各建立一套,在XX中部或西部地区建设一套(城市待定)。其主要用于弥补流动指挥系统未到达灾区前信息收集的时间空白段,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第一手的信息资料。其主要建设内容是配备一套不依赖常规通信系统的灾情上报系统,由海事卫星M站(或移动通信系统)和相关设备组成。各地市相关人员即可操作运行。该系统在流动指挥系统到达灾区现场后,仍可作为补充或备份系统。灾情上报系统建设内容见表46。表46地震灾害灾情上报系统组成序号内容1流动卫星通信系统2便携摄录像系统3传输系统图47现场流动指挥系统硬件构成示意图LAPTOCOMPUTER现场局域网服务器SATELIDSHOSCILOPEOSCILOPEOSCILOPELAPTOCOMPUTERPERSONEL微震台网处理系统流动地震观测系统现场震情跟踪与分析会商系统现场指挥系统TELPHONE后方数码相机手持GPS便携机编辑系统便携数码摄像宏观流动考察组WORKSTAION微震台网处理系统图48地震灾害灾情上报系统硬件构成示意图六、电子地震政务系统(一)系统功能及组成电子地震政务系统是一套具有双重功能的应用系统。地震应急时,用于应急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全省地震系统各单位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传递、对外发送,具有严格的信息处理流程定义。在平时,该系统则作为XX内部办公自动化、政务处理的常规系统。其运行是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形式,便于各类人员操作运行。该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省XX内部局域网、与各地市XX、专业地震台或有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广域网,以及大型数据库。其中内部局域网采用WLAN(IEEE80211B)技术,使得网络运行更加灵活方便。LAPTOPCOMPUTERSATELITEDISH数字相机数字便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含扩展坞)手持GPSGSM海事卫星M站实时视频采集压缩卡(MPEG1)MODEM/GSMPCMCIA卡RS232/USBPSTN具体内容见表47。表47电子地震政务系统组成序号系统组成内容网络、安全论证、WLAN技术政务应用系统1局域网电源系统PSTN或专线通信系统2广域网客户端应用软件3大型数据库系统波形数据库、历史资料数据库、办公信息数据库图49电子地震政务系统硬件构成示意图PSTN磁盘阵列交换机FIREWALL网络高性能交换机高性能ROUTERMODEMPOOLIBMCOMPATIBLEWORKSTAINWORKSTAINWORKSTAINWORKSTAINIBMCOMPATIBLEMODEM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IBM3174局域网服务器WORKSTAIN其它系统服务器WORKSTAIN用户端用户端用户端PROXYEMAIL服务器WWW服务器IBMCOMPATIBLEFTP服务器DNS服务器CLOUDX25DDNIBM3174CRAYSUPERCOMUTER数据库服务器IBMCOMPATIBLESATELIDSH监测系统服务器七、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为了使各大系统能有序协同工作,保证地震网络站点的正常运行和大流量监测数据资料及波形数据的有效管理和交换,必须进行网络系统集成。(一)集成方式指挥中心所有系统的集成采用三级星型拓扑。配置高性能网络交换机和高速链路,以保证网络的快速、稳定运行。布线主体采用100米网线,部分网段采用无线交换技术,以充分保证网络运行的灵活性。数据库采用DB2或SQL系列。具有磁盘阵列(首选)或光盘塔存储空间。通信采用电话、卫星、移动和高速数字电路互相结合的方式,具有自动控制和协调处理机制。供电采用双路交流供电。大容量UPS及电池组,并配应急发电机。(二)基本功能保证各大系统之间的数据快速传递、交换、查询和服务;通信链路快速切换功能;为各系统或用户提供公共软硬件应用平台;具有对内和对外信息自动发布和人工发布双重机制;在紧急状态下确保外部访问功能;保证指挥中心的电源供给。图410指挥中心技术系统集成客户机监控ROUTERMODEMPOOLGIS应用服务器后台数据库网段、磁盘阵列、数据库服务器SATELIDSHIBM3174IBM3174IBM3174IBM3174应急响应与灾害评估网段服务器指挥大厅网段服务器CRAYSUPERCOMUTER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IBMCOMPATIBLE访问服务器现场通信信道网络中心高速交换机应急出入口网络安全与管理测震网段服务器前兆网段服务器大屏幕展示台显示控制接口设备会商、趋势预测网段服务器局域网段服务器电子地震政务网段服务器第五章总平面布置与土建工程一、总平面布置(一)布置原则1、充分体现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减少工程投入资金,降低工程造价。2、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布局紧凑,节约用地,管理维修方便。3、与外界保持良好的交通,出入口和内部道路符合人流与车流的集散要求,流线顺畅、便捷。提供足够汽车和自行车停车位。4、满足建筑物在朝向、光线、安全、防护、通讯、照明等方面的要求。符合城市规划、消防、环保、卫生防疫等方面有关规定和要求。5、尽可能增加绿地面积,科技楼建成后,培训中心基地的绿化率不小于30。6、便于利用城市已有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二)布置方案地震应急中心科技楼位于XXXX干部培训中心院内北面空地上,平面形状为形,沿XX路南北朝向楼体长度531米,进深16米;沿中油宾馆东西朝向楼体长度为25米,进深15米;15层每层面积各985平方米,6层面积3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共计5275平方米。院内设45米宽的环形车道,车辆从西面进出,行人从东面出入,内部人流、车流路线明确,互不干扰。加强绿化意识,广泛植树种草,改善工作环境。(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局干训中心院总占地面积0513公顷(合77亩)局干训中心院总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