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可编辑)_第1页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可编辑)_第2页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可编辑)_第3页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可编辑)_第4页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院专”学。一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鳃前漓潘涌蕊溘棚毯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作者签名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挺导师签名铷日期盟月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摘要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银行向消费者推出的各种金融商品和金融服务也不断推陈出新,银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我国目前对于金融消费者乃至银行消费者保护的立法、对银行业机构的监管、银行业自律机构纠纷解决机制都上属于空白,造成银行消费者权益频频受到银行的侵犯。保护银行消费者对于整个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加快建立健全我国的银行消费者保护机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法经济学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来研究和分析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文章整体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银行消费者的理论基础概述,对金融消费者和银行消费者进行概念上的辨析,阐述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和对银行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其原因,第三部分对美英两国的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际经验的借鉴,第四部分提出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机制的完善和建议。关键词银行消费者格式合同信息不对称信息披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目录摘要引言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银行消费者的界定金融消费者银行消费者银行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公平权隐私权知情权资产保密安全权球偿权受教育权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原因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现状银行消费者的安全权得不到保障银行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受到侵害银行消费者知情权保护不足银行消费者的求偿权得不到实现一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分析银行因素银行消费者因素监管部门因素社会组织因素英美两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借鉴英国在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做法行业相关法律制度较为系统、完善行业机构非讼体制与简捷的诉讼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多重纠纷解决途径美国在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做法行业制度文件详尽具体,重点关注消费者诸多方面合法权益银行消费者保护机构明确,争议处理程序合理便捷银行消费者维权诉讼模式便捷、高效对我国银行消费者保护的建议修改或制定相关法律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定银行消费者保护条例,对银行消费者权益进行总体保护立法保护银行消费者信息安全权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保护银行消费者公平交易权规范格式合同条款规范银行服务价格明确信息披和说明义务立法保护消费者私权完善银行消费者维权诉讼制度增设“小额诉讼”制度设立“代表人诉讼”制度消费者诉讼举证责任倒置一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服务如今己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乃至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与此同时,由于受信息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在享受银行服务时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种弱势地位直接影响到其实际权利的享有,使其权益面临种种威胁与侵害。加上银行服务的特殊性,银行对消费者重视不足,监管不力等综合因素影响,银行消费者权益受侵犯的情况屡屡发生,而由于受害方的广泛性和金融业的特殊性,这种侵害的频发不仅影响银行消费者,还对金融业稳健、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近年来,由于银行任意增加费用、提高收费、更改银行消费条款等侵犯银行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银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学界已经有学者已经对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无疑会对银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但应该看到,我国对于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目前为止,无论是法律实践,还是理论研究,还远远未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迄今为止,仍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银行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或者规范性文件。即使在文件中出现,也是一些宣示性条款或者以“客户利益”一笔带过,缺乏可操作性在银监会以及银行业协会的职能里也没出现过“银行消费者”相关的内容。在理论界专门论述银行消费者的著作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现实和理论的不足,已经影响了银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甚至是阻碍了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运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从金融消费者的界定入手,引出什么是银行消费者,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分析目前我国在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借鉴比较美国、英国的做法,结合我国国情,进而提出完善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的一些建议。第页共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银行消费者的界定金融消费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繁荣,“金融消费者”的提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理论研究中频繁出现,然而,由于我国尚且没有任何一部法律对“金融消费者”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因此“金融消费者”的说法在实践中是没有法律上的意义。在我国的金融实务中,如银监会就将购买银行产品、接受银行服务的顾客视为“金融消费者”,并且在其政策文件中和领导讲话中经常使用保险行业也将投保人视为“金融消费者”然而证监会并未使用“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证监会把证券交易行为认定为投资性质,认为使用“金融投资者”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可能会更为贴切。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以外的相关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称消法中“消费者”的定义,认为金融领域消费者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范围。北京市工商局消保处负责人曾在做客首都之窗时指出,股民、基民的行为在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投资经营行为,不算消费者,因此不在消费者权益保护范畴之内,不受消法的保护。而且,消费者协会每年公布的相关行业投诉中,几乎没有涉及到银行业的。在学术研究领域,“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国内外的学者专家众说纷纭,但大致可以将他们的观点分为四种。第一种观点,将“金融消费者”定义为消费者的延伸,把其看作是消费者的一个下位概念。认为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的具体化,是普通消费者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和特别化,是指与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服务合同关系,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第二种观点,这部分学者避开直接定义金融消费者的概念而可能产生的与传统消费者概念的冲突,而是从金融消费者包含的业务范围进行总括,研究相关领域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认为金融消费者就是在银行、证券、保险领域购买相关产品,接受相关服务的自然人个体。而持有第三种观点的学者更为细致地从个人金融需求角度清楚的界定了金融消费者,他们认为个人的金融需求包括支付结算需求、信用需求和金融资产运用需求,因此,办理银行存贷款、购买保险合同、投资股票债券、申请信用卡等诸多满足个人金融需求的主体都是金融消费者。第四种观点认为金融消费者是指不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为金融需要购买、使用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的主体。根据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界倾向于将金融消费作为消费领域的一个特殊内容,从而将金融消费者纳入消法的范畴来进行保护的一种观点。但是,金融。何颖金融消费者刍议金融法苑,王利明消费者的概念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政治与法律,第页共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消费者与传统消费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学者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首先,金融消费是否属于生活消费其次,金融消费者能否包括自然人以外的主体再次,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是否属于金融消费者最后,高风险的投资者是否属于金融消费者。在我国消法尚未针对金融消费者保护进行特别修订的前提下,我认为有必要在原法基础上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进行扩充来实现将金融消费者纳入消法保护范围的设想。我认为上述争论问题的答案都应该是肯定的,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本文讨论的话题。首先,金融消费属于生活消费。第一,消法在年生效时,我国经济发展刚刚开始,商品有限,没有商品房的概念,汽车和“大哥大”手机被认为是奢侈品。所以,住房、汽车、“大哥大”等都没有归入“生活消费”的范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这些产品理所当然的属于“生活消费”品。金融消费也有这样一个逐步纳入“生活消费”的过程。第二,随着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高标准的生活需要随之产生。网络购物、电视购物作为新的消费方式被广大民众接受个人到银行进行存取款或信用贷款到证券部门购买股票、基金到保险机构为家人、自己或员工购买保险等都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言而喻,这些都己经属于人们生活消费的范畴。第三,人们通过金融消费,或者是为了生活、工作的便利如存取款、结算等业务,或者是基础生活消费的必然延伸如贷款是为了购买商品房、汽车等生活消费品,或者是购买股票、基金等虽然获得了收益但其收益仍然用于个人或家庭消费,这完全区别于以金融为业的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纯粹的职业行为。因此,本文认为,金融消费属于生活消费,应该纳入生活消费的范畴进行调整。其次,金融消费者包括自然人和部分法人以及满足特定条件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高风险的投资者。由于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等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复杂性等特点,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个人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时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自然入理应受到消法的保护。而法人,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高风险的投资者很多学者认为不应纳入金融消费者的范畴,理由是法人有注册资金、营业场所、组织机构等,相比自然人而言其实力是强大的,因此习惯认为在金融交易中不需要进行消法保护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和高风险的投资者则属于高风险、高收益性质、理应风险自负,所以也不应进行倾斜性保护。然而经济实力尤其雄厚的金融机构以及由其创新而产生的充满各种专业术语与专业设计的金融衍生品面前,这些主体同样的欠缺专业背景知识、他们的权益也是屡遭侵害。如果对这些弱势群体不加以保护的话,有违消法的立法本意的。因此将那些不具备专业知识、在交易中居于劣势地位的主体纳王靖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能及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福建金融,马洪雨,康耀坤危机背景下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研究证券市场导报,金海福消费者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页共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入保护范围,而将真正有实力、能够与专业金融机构平等对话的主体,如投资银行、信托公司等排除在外的主体涵括比较合理。同时,对投资者以消费者身份进行保护在国外已有先例。早在年月,日本实施的日本金融商品销售法就扩大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将对投资者的保护扩展至对消费者的保护,并且提出了“金融消费者”的概念。综上所述,我认为可以将“金融消费者”定义为不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在金融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由于某种需要,购买、使用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的主体。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我们应该建立在消法的基础上,通过扩充某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整合相关的法律资源,把“金融消费者”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银行消费者银行消费者的内涵由前文逻辑我们可以推知银行消费者是金融消费者当然的一种,是指不具备银行领域的金融专业知识,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某种需要而购买银行产品或接受银行服务的主体。首先,银行和银行消费者双方实力和地位对比悬殊。在我国整体金融抑制的大背景下,一般的金融机构都是遍布全国,甚至世界范围的,拥有强大的实力和信息资源。譬如我国政府给予很大支持的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居于准垄断的寡头经营地位。尽管经过体制改革和竞争的引入,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银行“老大”的强势地位依然存在,银行与银行消费者之间不论是经济地位还是专业领域知识、技能的差距明显。银行业领域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双方实力的悬殊,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对弱势的保护机制,银行消费者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其次,银行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银行交易不同于普通消费。银行机构本身所固有的中介性和货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银行和银行消费者双方的交易行为不具有直接的生活消费属性。现代社会,金融需求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银行所提供的最基本的存贷款服务还是其他理财服务,都以媒介货币的流向或保值增值服务为内容,不直接体现交易目的是用于生活消费或者是生产经营。因此,对银行消费者的理解应关注于交易本身而不是交易目的。更何况“法律不惩罚臆想”,着重强调对消费弱势群体的保护,弱化对消费者交易目的的考察。再次,银行消费者的主体范围包括法入在内。伴随着世界领域内金融业发展的混业经营趋势,银行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将会扩大,除了现有的银行业务外,证券类、保险类业务也将逐步纳入银行提供的业务范围。而将银行消费者限定于个人,将不利于体现消法对弱势群体保护的宗旨。正如我们之前所论述的,在金融类业务特有的专,锄访唱刚,朱绵茂,彭静论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宏观经济,第页共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业性和复杂性面前,即使是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的小企业也同样居于弱势地位从而导致权益被侵害。因此我认为,将银行消费者界定为“不具备金融专业知识,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主体为银行消费者”符合消法保护弱势群体的宗旨。银行消费者的特点一银行消费者接受银行服务的目的具有多样性不同于普通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在于消耗商品的使用价值、提高生活的整体质量银行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因所接受的服务类型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如个人消费者办理存取款业务,是为了资金的安全保管和生活生产需要到银行办理转账业务是满足支付需要申请信用卡是为了消费便捷以及解决提前消费的资金缺口问题等等。作为单位消费者而言其可通过银行办理存取款之外,还须开立账户以保证单位的正常资金管理和流动。二银行消费者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与一般消费者面对普通消费品可凭借已有常识判断商品优劣不同,银行业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风险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降低了银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很多情况下甚至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毫无概念。在深奥的术语、繁多的文件和复杂的程序面前失去了基本的风险判断能力,只能按照银行方的要求购买或接受服务,从而减损了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能力、降低了对银行服务质量的有效监督。三银行消费者的弱势地位突出第一,接受格式合同是银行消费的前提。普通商品消费程序简单方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可完成。而银行消费者购买银行产品或接受银行服务,都必须以一定的格式合同为基础,由银行单方面制定的格式合同,往往包含不利于银行消费者的诸多内容,并且消费者不能拒绝,否则银行将会拒绝受理相关业务,银行消费者也将失去接受服务或购买银行产品的机会。第二,消费过程具有严格的程序性。银行交易为降低风险系数往往结合各项业务的特点都设计了严格的办理程序,比如贷款业务的办理,需要经过申请材料提供环节、贷前调查报告环节、贷款审批环节以及最后的放款环节。不但程序复杂、文件繁多,后台流程周期也长短不一。我们发现银行消费者只有在遵循法律及银行设定的各项程序的前提下,才能成为银行的消费者,获得相关服务或产品。而普通消费合同往往程序简便,双方合意即可完成交易。第三,银行消费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银行业务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其在办理相关业务过程中所包含的专业术语、专业数据等内容,一般的银行消费者往往无法有效解读有关自身权利方面的信息,伴随金融衍生品的不断更新,这种趋势直持续,银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和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能力堪忧。胡继红金融监管立法的新趋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第页共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第四,银行和银行消费者双方信息不对称。严格来说银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就是信息产品,而基于银行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导致相比普通消费而言,银行消费者在信息方面不对称的情况更为严重。第五,银行消费者必须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为降低自身交易风险,银行要求消费者按照相关要求提供详尽的个人信息,而银行消费者为了获取银行服务,只能别无选择的接受该条件,这也是银行消费者区别与普通消费者的特点。四银行消费者的防范能力更低首先,银行消费者与银行业之间天然地位不对等。其中银行属于专业金融从业者,而消费者则以欠缺相关金融知识者居多。银行作为交易信息的提供者,倾向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消费者从公开渠道获得的信息往往己被打上了主观引导的烙印。同时银行通晓金融服务的知识、技巧,便于掌控消费者的心理,由此专业与非专业的交易使得银行消费者居于天然的不平等地位。其次,银行服务业信用周期长,相关不利信息隐蔽较深,欠缺专业知识的银行消费者短时间内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即使发现了,事后也因欠缺法律规定或苦于证据收集而不了了之。再次,随着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引入的先进设备、设施,如自动取款机,由于设施的安保技术滞后以及银行方面对此的不够重视,导致取款机成金融犯罪多发领域。银行消费者保护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发生了大量的损害银行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例如“小额账户收费问题”、“银行卡年费问题”、“跨行查询收费问题”、“代客理财中的虚假广告问题”、“信用卡余款未还全额罚息”等等,这些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银行消费者权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害。银行消费者权益受损现状严峻、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极其不完善以及银行特有的地位和性质,使得我国迫切地需要对银行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护。年月,银监会部署安排了以“纠正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和不合理收费”为主要内容的不规范经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并组织开展了对银行服务收费问题的大检查。下一步,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纠风办等职能部门还要对此进行检查。商业银行对这一问题也高度重视,各家银行普遍成立了整治不规范经营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可见,无论是金融监管机构,还是银行业自身,都越来越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这项工作。由此来看,银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法律问题还是值得研究的。银行消费者享有的权利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领军,在我国整体金融抑制的大环境下具有准垄断地位。尽管随着国外银行的抢滩和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纷纷崛起,银行消费者的地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基于银行交易的特殊性,如银行格式合同的常规运用,使得银行消费张桥云论银行产品的家庭消费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李斌论银行消费者的权益及其保护机制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页共页蔓塑丝鲨墼墨奎堂堡主堂垡笙壅堡堡塑壅耋壑垄堡茎堕塞者普遍缺乏议价能力。在利益驱动下,银行很有可能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即使是国外的知名银行也往往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制定一些削弱消费者的霸王条款。结合银行业的特殊性,银行消费者应享有的特殊权利包括公平权银行消费者公平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银行与银行消费者之间的地位平等,银行不得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与银行消费者缔约过程中,强制消费者接受包含不公平因素的条款或强制消费者接受不公平的交易条件等第二、银行对不同银行消费者提供服务,不因银行消费者的身份、地位、经济状况等不同而给予差别待遇。银行消费者有通过合适的渠道获得金融产品以及获得同样低成本、公平、安全的金融产品的权利。银行由于利益驱使,往往会根据客户本身的职业、财务状况、学历水平等客户资料将客户划分等级,并针对部分客户制定苛刻的营销准入条件。从而在客观上形成被银行排斥在外的弱势群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隐私权银行消费者隐私权是指银行消费者在与银行交易过程中,享有相关信息保密的权利。现实生活中,银行消费者的隐私权备受侵犯,在此有必要明确出来,并且,银行隐私权涉及到的保护期限也需要特殊对待,它起始于银行消费者与银行的合同法律关系的开始,但是并不随着合同关系的终止而结束。因为即使交易结束了,银行消费者留存在银行的各种信息仍是需要保护的。即便是交易没有成功,银行也有义务保障银行消费者的隐私不受侵犯。所以这个保护期限还应该有个后续的保障。知情权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已经越来越成为一项增值性资源而倍受权利主体的关注。在银行领域,由于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消费者在专业知识匮乏、信息缺失的状态下,很难保证其相关权益的完整性。因此只有保障银行消费者了解了真实、全面、及时、并且实质有效的相关政策信息时才能够作出正确的决定。比银行消费者知情权有三个基本要求首先,在签订合同或提供服务前,银行有义务对即将提供的该项服务或产品予以客观详实地介绍,尤其要告知可能带来的风险,使银行消费者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正确而理性的决定,而不是由银行进行夸大功能忽略风险式的介绍,为了推销该项服务而蒙蔽消费者其次,银行在提供相关服务或产品时,应保证产品或者服务的说明或缔约条款内容简洁、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即使需要使用也应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最后,银行还应该对其提供的服务或者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及时的讲解,并要突出强调。让消费者理性地进吕炳斌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之构建金融与经济,刘戈银行争利,何以消费者买单中国经济周刊,第页共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行金融投资,不得诱导消费者购买并不适合的产品,或者故意夸大收益、隐瞒风险、欺骗消费者。资产保密安全权银行消费者选择银行来存储自己的资金和资产,主要是出于对银行金融安全的考虑,因此银行的首要义务就是保障银行消费者的资产安全,并尊重消费者隐私为其保密。资产保密权不受侵犯,是银行消费者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尤其是在当今金融市场呈现出国际化和创新化的大趋势下,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的普遍适用,银行更要确保银行消费者金融资产的安全和隐私,这对银行和消费者双方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大事。处在优势地位的银行掌握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有责任保证消费者资产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安全的服务环境,防止消费者资产被侵犯、隐私被泄露。求偿权银行与银行消费者之间建立的是平等的合同关系,如果银行消费者的资产受到他人侵害,比如存款被他人冒领以及网上银行密码被泄露导致的财产损失,依据合同规定银行消费者有权向银行索取赔偿。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银行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因此银行消费者的求偿行为大都无法获得银行的妥善处理。在这种情形下,银行消费者就有权通过法律渠道与银行交涉,以维护自己的求偿权。受教育权金融商品和银行服务本身有很高的专业技术含量,而银行消费只是选择其中一项或几项,并且消费者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如何在种类丰富的银行产品和银行服务中做出理性的判断有很大困难。因此银行消费者有权从银行获得咨询和教育的权利,了解金融动态背景和银行政策法规,更为全面地获悉银行资讯。李金泽银行消费者保护法制与自律机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兼论我国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国际金融研究,刘沛佩论金融生态观下金融隐私权的提出与保护一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考察金融与经济,第页共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及原因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现状银行消费者的安全权得不到保障实践中,银行消费者财产安全权、信息安全权受到损害的情况比较普遍。银行消费者之所以选择银行作为其存放资产的地点,首先是依赖于银行能够提供安全的金融环境,信赖银行能够保障其资金财产的安全。可令消费者大失所望的是,目前银行所提供的金融环境并非想象中地安全,它还有很多安全措施没有保障到位,并产生了很多纠纷如银行因未严格审查领卡人身份、和机技术性能不高,导致消费者信用卡和身份证被盗,以及资金被冒领、银行卡被复制等现象频繁发生,多数消费者却因自身实力有限而无法举证证明银行安全系统存在漏洞,只能无奈地“望钱兴叹”。此外,随着信息互联科技的发展,对安全性的要求更高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等新型银行业务得到了广泛地开通,但与之对应的银行的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客户网上银行密码泄露,或者是系统故障妨碍交易,给客户财产带来较大损失。但当前立法对于网上银行这一新兴服务还未有明确规制,在因银行安全系统漏洞而使客户财产损失的责任承担上规定模糊。在司法层面,法院的判决标准也各不相同,甚至近似的案例判决差距很大。由此可见,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保护的现状让人十分担忧。此外,银行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权保障也不容小视。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银行收集、运用银行消费者个人信息方面规定不多,或者说十分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缺乏信息泄露应该承担相应责任的相关规定。同时,在实践中,银行在收集、运用银行消费者个人信息方面存在着不受约束的随意性,比如任意将客户资料废弃,或者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将消费者个人资料泄露给保险公司等第三方等。综合来看,目前相关的安全保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怕银行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受到侵害毋庸置疑,银行消费者在银行面前,是弱者,银行在信息收集、交涉能力上具有近似垄断的优势地位。银行滥用其优势地位,对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不重视也成为我国银行消费者保护的存在的又一大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银行卡的收费问题以及银行格式条款等方面。以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银行卡的收费问题为例,银行突然单方面收取或提高服务费用经常存在着不按照程序告知,或者指示在大堂或者营业网点简单贴出一张公告,这种唯一且不明显的告知方式难以达到告知效果,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没有任何交涉和申辩的机会。虽然银行对于其可以自主决定的商业行为,例如对其提供的王丽丽个人金融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北京法律出版社,李昌麒主编经济法理念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第页共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商品和服务进行收费,是无需征得消费者的同意的,法律或监管机构也无需进行强制规范,但是银行在与消费者签订协议之时没有告知提高费用,并且也没有在其业务章程中予以规定,而是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擅自增加收费项目,这就有悖公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前以正规的程序通知消费者,让消费者有比较和选择的机会,避免被动地面对高额费用。埔另外,格式合同的滥用使消费者在与银行交易中不得不面对银行凭借天然的优势地位,通过格式条款、免责条款等方式免除银行责任,将风险转嫁到自己身上的情况。比如银行将第三方引发的诸多风险和损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银行还规定因地震、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引发的不安全性损失均由消费者承受,其单方确立的损失分配机制往往对消费者不利。一些时候,银行还常在协议或服务章程中做出不合理的规定,诸如银行单方决定收费项目或收费标准的制定、调整或修改,并且自正式执行之日对消费者生效或消费者未提出销卡的,自公告期满对消费者生效。憎银行消费者知情权保护不足专业性和复杂性是金融产品的最大特点,银行消费者由于受到自己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几乎总是处在被动地位,例如银行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而且仅凭个入之力无法正确评估金融产品的风险,只是仅仅依靠银行的说明和建议,草率做出了决定。因此,银行在金融产品销售前,应向消费者尽到说明义务,在销售过程中,在遵守信息披露义务,保障银行消费者的知情权,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关系重大。目前,银行已经逐渐认识到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作用,但银行业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管标准,竞争激烈的各家商业银,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决定信息披露,而非真正为了消费者的利益将事项披露无疑。主要表现在金融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披露不充分银行消费者受自身知识所限,很难对银行庞杂的金融商品和服务进行理性地对比和选择,而银行也没有良好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如未将金融商品的费用和风险详尽的告知消费者,也没有出于对银行消费者的利益为其选择一款合适的商品或服务。现实生活中,银行机构并没有在其营业场把各种银行产品商品和银行服务的功能、收费情况进行公示和说明,也没有同类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对比和分析,这样消费者往往会因了解不全面而权益受损。存在不当销售或误导性宣传银行为了扩大金融商品的宣传和销售,很多时候夸大预期收益,隐瞒投资风险,或者没有实事求是,无底线地对客户宣传和承诺与事实相距甚远的。此外,有的银行过分强调产品收益率却淡化了风险提示,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不仅如此,有的银,薛求知行为经济学理论与应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页共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行在销售中进行欺骗性广告和误导性宣传,很有不正当竞争之嫌,致使消费者作出不正确的投资决定,承担了巨大的投资风险。特别是实践中,银行为了拓展业务的需要,不加考虑投资产品是否适合特定消费者,对监管机构要求银行了解和收集客户投资能力的规定置若罔闻。银行消费者的求偿权得不到实现银行消费者权益受损求偿难的目前一大现状,具体原因是首先,这一问题未能引起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足够重视其次,银行缺乏消费者投诉等纠纷解决机制,即使有,但由于银行特殊的行业属性,一般性行业消费者保护机制在解决银行业消费者纠纷时难以发挥效果,也容易激化银行与银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更加不利于纠纷的解决。目前权益受到侵害的银行消费者只能想法院直接提起诉讼这一途径解决自己与银行的纠纷,而处于劣势的银行消费者必将在诉讼中因诉讼成本巨大而放弃起诉,即使提起诉讼,也会在取证、举证等方面困难重重。如果借鉴国外多元化的处理机制的经验,我国设立小额诉讼或集体诉讼机制,我认为会对消费者求偿权的实现有很大帮助。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分析我国银行消费者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银行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银行消费者权利受损的情况依然很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探讨银行因素在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关系中,银行作为主体之一,银行的态度直接影响着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好坏。银行导致银行消费者权益受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银行的准行政主体地位。体制与制度造成的银行业相对垄断和监管不力是银行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的最根本原因。在我国,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银行一般受到国家的强力干预,尤其针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制之前都是以准行政主体的模式运营。即使是现在,它们在经营过程中,从人事到经营目标也都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行政干预短时间内难以消失,就导致了银行无法按照市场规律来自主经营,这样就很容易忽略了银行消费者的权益。第二,银行经营的垄断性。可以说,垄断经营是银行侵犯银行消费者的“罪魁祸首”,垄断性因素在国有银行中体现尤为明显。长期以来,“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导致我国国有银行的经营机制没有真正转变,加之外资、民营银行发展不充分,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使得银行经营方式单一,竞争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高,市场营销观念滞后,缺乏市场竞争的环境必然滋生权力的膨胀。在实践过程中,银行往往蔡纯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和组织结构分析上海金融,第页共页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格式合同等方式降低其风险或者加大银行消费者的义务。在服务观念上,银行对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缺乏足够认识,没有把银行消费者的满意作为其工作出发点。银行窗口的程序化问答,排队难越演越烈,银行消费不是一种享受,恰恰相反,更多人感觉是一种负担。第三,银行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殊性因素。银行产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无形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银行消费者难以了解具体的内容或者风险,如果此时银行没有给予银行消费者足够的讲解和风险提示,银行消费者的权益就很容易受到侵害。第四,银行的投诉机制缺失。银行内部缺乏专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机构,即使有,力量也过于单薄,银行消费者维权的机制仍处于缺失状态,银行消费者常常投诉无门。银行消费者因素除了银行自身因素之外,我认为也应当从银行消费者自身的内因出发进行分析第一,消费者观念具有局限性。银行业消费者观念的局限使得银行的业务创新与改造很难得到社会的理解。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消费者没有市场理念,银行业消费者在与银行进行交易时很少考虑到成本与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银行业消费者在消费时的关注面过于狭窄和肤浅,对于自己的付出与从银行那里所得之间的关系没有深层次的认识,从而难以有效保护自身权益。第二,银行业消费者相关知识缺乏。一般来说,大部分银行业消费者对于相关的政策法规,尤其是对金融业务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通常情况下他们往往怠于主动寻求或搜集相关信息和知识,甚至是与自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另外,有时即使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获取到相关的信息,由于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也不能完全消化,为己所用。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银行业的逐渐开放,银行产品和业务的不断升级和更新,现代银行业务对银行消费者的金融及其他相关知识掌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银行业消费者更应该主动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以及金融专业知识,积极掌握相关信息,只要这样才能在知识的获取上不处于绝对劣势,保护好自己的权益。第三,银行业消费者防范意识差。相对于普通消费而言,银行消费具有更大的风险。而且由于银行消费一般都关系消费者的切身财产及基本生活,一旦出现问题,对消费者的影响较之一般消费更大,后果更严重。然而现实中银行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差,观念更新较慢,警惕性较低,很多情况下对于潜在的风险或危害没有丝毫察觉和防范。当前许多银行财产和安全受到侵害的案例都与银行业消费者防范意识较差直接有关。第四,银行业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银行业消费者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后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人情关系,其次是消费者协会、银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极少第一时间想到通过法律手段或者其他司法途径去争取自身权益。另外,银行业消费者法律知识匮郭庆松。家庭声明周期与家庭消费行为消费经济,第页共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乏,法律意识不强,对自己应当享有的合法权利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维权过程中为了避免麻烦、躲避困难而放弃等,这样更为银行侵犯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机会和方便,导致了我国银行业消费者保护问题的频出。监管部门因素我国的银行监管部门是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即银监会。银行监管指的是政府按照法律规定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规章和避免不审慎的经营行为,保障银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目前我国银行监管部分在银行业消费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监管机构对银行消费者的法律地位缺乏明确规定。作为银行监管基本法律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都未对银行业消费者保护做出明确规定,其他监管法规就更难奢望有任何明确规定了。第二,对银行业消费者保护不够重视。我国的银行监管主要是对银行方面的监督与管理,这样一方面导致了对银行业务监管的单方面性,另一方面也导致对银行业消费者的保障不力。第三,缺乏相应投诉机制。银行监管机构没有设立维护银行消费者权益的专门部门,也没有设计相应的解决银行消费纠纷的具体方法和应对机制。第四,监管机构也受官本位思想影响,缺乏对银行消费者的全面调查和深入了解,对银行消费者权益的现状掌握不足。第五,对银行消费者相关宣传不到位。银行监管机构作为金融业务的监控者和管理者,其在专业知识及内部信息的获取上较之银行和消费者都具有层级优势。既然银行监管的目标包括规范银行业务和维护银行消费者权益,监管机构就应当担负起对银行消费则进行专业知识、自保意识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职责。社会组织因素银行业协会作为世界各国通常的银行业自律组织,一般由银行自愿加入,有共同的目标要求,并通过制定相关章程进行活动。我国的银行自律组织是中国银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责包括依据法律制定行业公约和自律规则监督成员遵守国家政策法规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并提供相关服务等。然而现实中银行业协会在行业内自律方面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要说维护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了。这其中既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原因,还有其他多种复杂原因。目前的根本性问题在于,银行业协会没有对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和纠纷从规范的形式上设计相应的解决机制和方法,也未提供一个沟通协调的平台来维护银行业杨粤芳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障碍及对策湖南商学院学报,第页共页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消费者合法利益。其次,银行业协会将其职责片面局限于对银行业的自律协调、维护权益及相关服务,而对于银行交易的另一方银行消费者却缺少应有的关注,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双向维权机制再次,受利益及现实的影响,很多情况下银行业协会沦落为银行业的利益共同体,而不能期待其站在银行消费者的一边为消费者的利益采取作为。另外,对于银行消费者的纠纷及投诉,银行业协会缺乏相应的规范性机制予以调整,现行规范也缺乏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