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修改_第1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修改_第2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修改_第3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修改_第4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目录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概况2(一)社会需求与专业基础31、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3行业背景3人才需求42、现有基础4“订单招生、学岗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4师资队伍5校内外实训基地6社会服务7(二)建设目标、思路与措施81、人才培养模式82、课程建设123、师资队伍建设234、实训基地建设275、专业群建设336、专业服务能力建设35(三)预期效果37(四)监测指标38(五)经费预算49项目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方案专业编号540301项目负责人余朝选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余朝选(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工业系副主任,采矿工程师,副教授)副主任李速(六盘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监科科员)秘书胡英(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成员李葆青(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何德秀(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李裕岳(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陈玉鲜(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陆飞(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彭斌(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甄洪(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刘忠明(六盘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科科长,采矿工程师)杨德金(盘江煤电集团山脚树煤矿,副矿长)李珂(六盘水市能源局生产科科长,六盘水煤炭协会理事长,注册安全工程师)张靖(水矿集团老鹰山煤矿生产技术科科长,工程师)(一)社会需求与专业基础1、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行业背景六盘水是在“三线建设”时期建立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以煤炭、冶金、电力、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等重工业为支撑,是国务院确定的资源富集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立市,九十年代以电兴市,本世纪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煤化工强市。无论是立市、兴市、还是强市都离不开煤,2011年全市煤炭产量为6400万吨,煤炭税费收入占全市总收入70,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六盘水经济就是煤炭经济。六盘水市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素有江南煤都之称。全市98个乡(镇)中有77个乡(镇)分布有煤炭资源,含煤面积40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六枝、盘县、水城三大煤田,全市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占全省的4452,已探明储量18001亿吨,保有储量16819亿吨,占全省的343。六盘水煤炭不但储量大且品种齐全,有气煤、气肥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及无烟煤,其中炼焦煤资源非常丰富,探明储量为10412亿吨,占六盘水探明储量的632,占全省炼焦煤的887。目前全市共有煤矿312对,设计产能11761万吨/年。2011年实际产量6400万吨,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市煤矿设计能力将达到15000万吨/年。不仅六盘水境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周边还有黔西北煤田、纳雍煤田,两煤田是贵州省主要的无烟煤产区,储量非常丰富,占贵州省煤炭储量的31。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贵州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工业强省战略,结合国发2号文件精神,全市掀起了“全党抓经济,经济抓工业”的高潮。工业离不开能源,贵州省的能源主要是煤及其附属产品,伴随全省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诞生,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迫使煤炭行业新建煤矿、扩大产能,带来煤矿企业大量的采矿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量采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担就落在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肩上。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国煤矿企业平均每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1737人,而在专业技术人才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直接从事煤炭一线技术、生产、管理工作。而对欠发达的贵州煤矿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更少、素质更低,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故导致煤矿煤炭实际产量只有设计产能的一半,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作为培养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在煤矿企业建设、生产、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建设好“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提升服务能力势在必行,利国利民。人才需求据六盘水市安监局、能源局提供的数据,六盘水市境内现有煤矿312对,2011年煤炭产量6400万吨,从业人员24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仅占5。六盘水市现运行规范成熟的国有大矿人员配置情况是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从业人数的25,故六盘水专业技术人员缺20,缺口总数为49万人。按六盘水市“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末煤炭年产量将达到15000万吨,按现有人员配置估算,考虑到提高生产效率等因素,保守估计至少“十二五”末还需新增从业人员约12万名,按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从业人数的25计算,“十二五”末需新增专业技术人员3万名,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综上仅六盘水市境内现缺专业技术人员49万名,“十二五”末缺3万名,所以,加快建设好“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提升服务能力势在必行,利国利民。2、现有基础“订单招生、学岗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从开设之初就确立依托行业办学的理念,第一届学生就是与六盘水市能源局合作订单招生培养的,教学计划由学校与能源局共同制定,大部分学生学费、生活费均由定向企业支付。随着与行业、企业合作的不断深入,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经几年不断的教学改革,逐渐形成“订单招生、学岗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职业岗位群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做到教学内容与岗位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仅有的实习、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或仿真的工作环境,尽量做到学习场所与工作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根据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强化技能训练,做到技能训练与岗位操作相结合。充分利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和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考试模式改革,提高技能考试权重,技能考核科目与岗位证书对应,做到技能考核与岗位相结合。师资队伍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双师素质”教师12人,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表1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兼职教师一览表序号姓名学历专业毕业院校职称工作单位及职务1李速本科采矿工程贵州大学工程师六盘水市安监局煤监科科员2刘忠明本科采矿工程贵州工业大学采矿工程师六盘水市安监局应急科科长3杨德金本科采矿工程贵州工业大学高工盘江煤电集团山脚树煤矿副矿长4李珂本科采矿工程贵州工业大学注册安全工程师六盘水市能源局生产科科长5张靖本科采矿工程贵州大学工程师水矿集团老鹰山煤矿技术科科长表2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专任教师一览表序号姓名学历专业职称职务双师素质1李葆青本科物理教授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双师素质2余朝选本科物理副教授、采矿工程师工业系副主任双师素质3何德秀本科化学副教授教师双师素质4李裕岳本科机电一体化讲师教师双师素质5陈玉鲜本科土壤化学讲师教师双师素质6陆飞本科林学讲师教师双师素质7陈才贤研究生采矿工程讲师教师双师素质8杨军伟研究生采矿工程讲师教师双师素质9岳虎研究生安全技术与工程讲师教师双师素质10彭斌研究生安全技术与工程讲师教师双师素质11甄洪研究生安全工程讲师教师双师素质12陈金环本科机械制造讲师教师双师素质13胡英本科采矿工程助教教师14杨韬本科安全技术与工程助教教师15罗伟本科矿山环境保护助教教师校内外实训基地自本专业开设以来,得到政府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建有煤矿实训中心1个(采掘、通风、矿山机电、矿山测量、矿井监控5个实训室),至今共投入建设资金160余万元,用房800余平方米,可同时满足150人实训。现建有校外实训基地盘江煤电集团机电总公司、四川鑫福矿业有限公司、松河煤业、玉舍煤业、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等5家知名煤矿生产企业,详见表2。表2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序号协议单位功能企业负责人校内负责人签订时间1盘江煤电集团机电总公司顶岗实习、就业张磊2008年2四川鑫福矿业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就业代恒2010年3盘县松河煤矿顶岗实习、就业令狐勇2008年4玉舍煤业顶岗实习、就业梁颖2007年5贵州华隆煤业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就业李一烁李月忠2012年社会服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自2006年开设以来,累计招生310名,生源大部分来自贵州各地。现已毕业186名,一次性就业率2010届97、2011届100、2012届100,就业大多数在六盘水市境内,少数在贵州其他地区,极少部分在省外,就业岗位有政府行政机构(荔波安监局、纳雍安监局、瓮安安监局等)、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盘江煤电集团、水矿集团、六枝工矿集团等)、地方煤矿等。这些学生给国有老企业带来了活力,对地方煤矿如雪中送炭,增强了技术力量,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作出了贡献,绝大部分学生成为煤矿技术骨干,部分已经成为管理干部有矿长、工程师、区队长等,还有个别学生承包煤矿,年收入达100余万元。近年来由于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我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毕业生供不应求,一个学生有几个就业岗位供选择。除办好全日制专业外,我们积极开展多项式、多渠道办学,积极与六盘水市煤炭协会合作,经贵州省煤监局、安监局批准,成立六盘水市新安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三级资质),自2008年中心成立以来,累计为地方煤矿培训管理、技术人员9774人次,为全市282对地方煤矿的安全生产作出了贡献。(二)建设目标、思路与措施总体目标结合区域内煤炭开采的特点,围绕现代化矿井采掘一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上手快、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形成以“校企一体、学岗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煤矿采掘工作过程、适应职业活动岗位能力要求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构建与职业岗位对接的“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课程建设,重点建设煤矿开采技术、井巷工程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矿井供电技术、矿图绘制技术5门优质核心课程,三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门院级精品课程;打造一支高学历、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超、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扩建校内实训基地,新增10个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培养符合区域发展与煤矿行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把本专业建成特色鲜明、行业领先,具有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和较大影响力的贵州省示范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煤炭行业经济腾飞提供人才支撑。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以区域煤矿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国有大型企业和地方煤矿为依托,经三年专业建设,形成培养计划校企共定、教学过程校企共监、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质量和就业校企共管;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结合、学习场所与工作环境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操作结合、技能考核与岗位证书结合的“校企一体、学岗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如图1。图1“校企一体、学岗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建设思路以校训“厚德精技、服务社会”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的,依托与行业(六盘水市能源局、安监局、煤炭协会)建立起的亲密关系,加大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对煤矿企业进行充分调研,根据煤炭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聘请行业领导作指导,会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由校企有关人员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校企双方挖掘各自教学资源,建立校企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共享实验室;校企共同探索“招生招工一体化”招生模式,建立学生在校学习、企业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校企双方从学生进校学习到企业顶岗实习、再到就业及就业后跟踪调查进行全程管理。形成教学过程“校企一体”。按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完善、充实原有“订单招生、学岗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三年的努力,建成较完善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校企一体、学岗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措施跟据区域内煤炭企业行业现状和发展需求,面向煤矿的采掘生产一线,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形成“校企一体、学岗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教育工作齐抓共管。1A深入调研职业岗位群对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要求,建立信息资源库。汇同行业领导、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B建立由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教学、实习实训过程中实施全程双向监督。C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程以校内专任教师教学为主,实践课程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实习、短期专业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校内安排一定时间在模拟采掘工作面进行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形成良好的校企互动机制。D按企业岗位标准制定能力开发训练标准,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校企合作探索“招工招生一体化”的招生模式,与企业共同对毕业生进行人才质量考评,合格毕业生由企业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就业。最终达到,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监督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共同关注毕业生就业,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校企共享。学岗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高度结合。2从煤矿行业岗位群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出发,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营造与岗位相同的职业环境,确保学习场所与岗位工作环境相结合;开发与岗位相一致的技能训练项目,确保技能训练与岗位操作要求相结合;选取主要工种操作岗位进行技能鉴定考核,取得双证书,确保技能考核与岗位证书需求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时空。3从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企业岗位需求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积极实践多种形式教育的教学组织模式。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企业需求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实现特色培养。按照职业岗位能力提升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培养,将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与企业要求相融合,形成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第学段第1、2学期,在校学习职业基础素质课和部分职业技能基础课,在校内实训室进行职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到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实习,了解企业现状,感受企业文化,熟悉工作岗位,培养职业基础能力。第学段第3学期,在校学习岗位操作技能课程、岗位核心技能课程、职业发展能力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所构建的课程体系,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具体教学模式,重点进行岗位工种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岗位单项能力。第学段第4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井下一线进行现场教师指导下的短期专业技能训练,初步适应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在校内模拟采掘工作面进行强化技能实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达到在模拟环境下的真实训练要求。同时根据岗位要求进行相关职业资格鉴定,训练编写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等,培养岗位综合能力。第学段第5、6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主要训练就业岗位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达到能独立操作,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毕业设计,进行综合能力考评,培养岗位提升能力,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转变。第学段学生毕业后,学院继续监控毕业生5年内的发展轨迹,工作重点在于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继续教育等,同时接收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作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教学组织过程要适应企业的需要,满足岗位能力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达到特色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经费预算见表45表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预算序号建设内容主要合作单位负责人201320142015小计经费来源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盘江煤电集团机电总公司、松河煤业李裕岳杨韬1001501504002组织运行管理华隆煤业、玉舍煤业余朝选胡英2002002006003顶岗实习管理四川鑫福矿业有限公司、华隆煤业、玉舍煤业罗伟陈玉鲜200200100500省级财政合计50055045015002、课程建设建设目标根据“校企一体、学岗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职业岗位对接的“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开发13门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5门、精品课程3门(其中1门达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开发特色课程2门,与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教材2本,开展1项教学研究(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研究),建成满足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职业岗位工作需要为依据,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在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基础上,共同开发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和与之相配套的工学结合教材及教学资源,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辐射带动区域内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建设措施课程体系构建。建立由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及课程建设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小组,广泛开展调研工作,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陈述煤矿开采职业不同岗位的素质、知识、技能,由行业专家陈述行业发展态势,由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及课程建设专家共同设计和构建“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工作流程见表5。表5课程体系构建工作流程构建步骤构建的主体构建内容第一步专业教师、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企业调研,收集素质、知识、能力素材,撰写调研报告第二步教师、课程建设专家、专业建设委员会课程体系设计方案,课程培养目标,规格第三步教师、课程建设专家、专业建设委员会确定课程体系,召开研讨会,可行性论证第四步专业教师、学生教材试用第五步教师、课程建设专家、专业建设委员会总结、修改,完善使用工学结合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以企业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按工作环节组建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础,注重行业通用能力培养,着力职业岗位能力训练。该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课程、能力基础课程、能力模块化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四部分构成,其教学实施按照煤矿开采设计巷道掘进施工煤炭生产的过程,设置9门模块化课程;在此基础上细化为采区方案设计采煤工艺设计采掘运设备选型设计采区供电设计采区通风设计采区单项施工设计掘进作业规程编制采煤作业规程编制通风安全管理等设计工作任务(能力训练项目),按顺序进行能力训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达到相关职业岗位要求,课程体系构建见图2,课程体系构建经费预算见表6。图2“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构建图表6“项目任务型”课程体系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预算序号建设任务负责人主要合作单位201320142015小计经费来源1职业岗位调研,收集素质、知识、能力素材,撰写调研报告胡英4002001007002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设计陈玉鲜2002001005003课程体系研讨会,可行性论证,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罗伟松河煤业、玉舍煤业、四川鑫福矿业有限公司、华隆煤业等200300300800省级财政合计8007005002000课程标准建设。通过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调研,收集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与场景资料,深入了解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确定课程目标及项目任务的知识、技能等教学内容,提出初步的课程标准方案,再与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共同修改、讨论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任务、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然后按课程定位、课程任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参考书的选用、授课计划与学时分配等要求编制课程标准(如煤矿开采技术课程标准见表7),最后由专业建设委员会专题研讨,由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和教师对项目任务课程标准进行审核修订,并付诸实施。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经费预算见表8。表7煤矿开采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定位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煤矿开采技术课程为工学结合课程课程目标1、技能目标能完成常见的煤矿采煤生产一线工作2、知识目标煤矿开采的基本理论;炮采、普采、综采工作面的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常用采煤设备等的使用方法3、素质目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课程任务任务1、炮采工作面生产2、普采工作面生产3、操作流程1、打眼爆破落煤(装煤)移置输送机支护回柱放顶2、采煤机破煤采煤机装煤采煤机运煤移溜移架采空区处理3、要求1、完成炮采工艺2、完成普采工艺3、课程教学实施方案1、项目任务课程设计以岗位技能为项目、生产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2、项目任务课程内容完成炮采、普采、综采、巷道掘进、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掘进工作面管理矿井通风管理、采煤工作面瓦斯管理、采煤工作面防突工作3、教学条件煤矿安全生产实训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教学资源库4、教学安排基本技能实训、见习项目实训生产到岗实训顶岗实习考核1应知考核2实训操作结果测评3轮岗实习、顶岗实习评定课程评价反馈表8课程标准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预算序号课程名称教师组合负责人主要合作单位201320142015小计经费来源1电工技术李裕岳1001001003002机械制图及AUTOCAD陈开朗1001001003003煤矿地质陈玉鲜1001001003004矿山测量技术陆飞1001001003005矿图绘制技术罗伟1001001003006矿山机械技术王松1001001003007井巷工程技术胡英1001001003008煤矿开采技术胡英1001001003009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杨韬10010010030010矿井瓦斯防治技术各课程学校1人企业2杨韬盘江煤电集团机电总公司、四川鑫福矿业有限公司、松河煤业、玉舍煤100100100300省级财政序号课程名称教师组合负责人主要合作单位经费预算小计经费来源20132014201511煤矿企业区队管理胡英10010010030012矿井供电技术李裕岳10010010030013煤质检验技术人何德秀业、华隆煤业等100100100300合计1300130013003900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根据职业活动和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井巷工程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矿井供电技术、矿图绘制技术5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进行建设,按照不同的安全生产工艺方式构建模块化项目课程。煤矿开采技术课程根据矿井开拓系统、准备系统和回采系统构成,分析必备知识和能力,形成按矿井开拓巷道、准备巷道、采煤工作面布置为主线的模块化项目课程,按照不同的开拓方式构建课程模块和实训模块,充分利用现代化矿井模拟设备和视景仿真虚拟矿井,体现“教学做”合一,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实施项目法教学。井巷工程技术课程按照煤巷、岩巷和半煤岩巷等不同施工工艺流程构建模块化项目课程,施工工艺体现“教学做”合一,施工设计和作业规程编制采用项目化教学,建成特色课程。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课程按照煤矿生产过程可能出现的主要灾害事故,以事故预防为主,构建基于灾害事故种类和防治过程的模块化项目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可视化虚拟矿井和通风安全实训室强化实训操作,建成特色鲜明的院级精品课程。矿井供电技术课程按照矿井供电系统及电气设备,采掘机运的设备及控制,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供电及控制,采区供电计算及设备选择用电安全技术,构建基于矿井供电系统的模块化项目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编写现代化矿井供电实用工学结合教材。矿图绘制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对有关投影、制图课程有较扎实的基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熟练看懂及绘制各类煤矿矿图,其次还要求学生对有关煤矿测量的仪器仪表使用能熟练掌握,如现在大量使用的全站仪等。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能适应煤矿测量及制图的有关岗位。经费预算见表9。表9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预算序号课程名称教师组合负责人主要合作单位201320142015小计经费来源1煤矿开采技术胡英汪家寨煤矿2003003008002井巷工程技术胡英小牛煤业集团2003003008003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杨韬威宁县克沟煤矿2003003008004矿井供电各课程学校3人企业3人李裕大河边200300300800省级财政技术岳煤矿5矿图绘制技术罗伟丰源煤矿200300300800合计1000150015004000精品课程建设。根据职业活动和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确定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矿图绘制技术3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其中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按照不同的安全生产工艺方式构建项目化课程。煤矿开采技术课程根据矿井开拓系统、准备系统和回采系统构成,分析必备知识和能力,形成按矿井开拓巷道、准备巷道、采煤工作面布置为主线的模块化项目课程,按照不同的开拓方式构建课程模块和实训模块,充分利用现代化矿井模拟设备和视景仿真虚拟矿井,体现“教学做”合一,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实施项目法教学。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课程按照煤矿生产过程可能出现的主要灾害事故,以事故预防为主,构建基于灾害事故种类和防治过程的项目化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可视化虚拟矿井和通风安全实训室强化实训操作,建成特色鲜明的院级精品课程。矿图绘制技术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从矿图绘制技术基础知识入手,以AUTOCAD绘图为主线,详细介绍煤矿常用矿图的识读、分析及绘制方法,采用煤矿在用的图纸进行实例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达到的核心技能是AUTOCAD绘制常用矿图的能力及识读分析能力;基本技能是能利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采区巷道布置图、采煤工作面设置布置图及巷道掘进施工图等,同时为学生考取AUTOCAD制图员证打下牢固基础。通过三年建设,煤矿开采技术达到省级特色精品课程标准,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矿图绘制技术达到院级精品课程标准。经费预算见表10。表10精品课程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预算序号课程名称教师组合负责人合作单位201320142015小计经费来源1煤矿开采技术胡英水城矿业集团1000100060026002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杨韬小牛煤业集团4006001000省级财政3矿图绘制技术教师5人企业3人罗伟威宁县克沟煤矿2008001000合计1400180014004600特色课程建设。依托六盘水煤炭资源优势,结合六盘水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需要,开发井巷工程技术、煤矿开采技术2门特色课程,使本专业适应地方产业发展要求,并为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发展奠定基础。经费预算见表11。表11特色课程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预算序号课程名称教师组合负责人主要合作单位20132014201小计经费来源51井巷工程技术胡英松河煤业40040020010002煤矿开采技术教师3人企业3人胡英水城矿业集团经费见特色精品课程预算省级财政合计4004002001000教材建设。根据煤炭开采技术发展,结合项目教学的需要,与煤炭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教材,保证教学内容与生产现场开采技术现状相适应。要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教材,由专业委员会成员、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编写。通过三年建设,编写专业核心课程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矿井供电技术工学结合教材2本,经费预算见表12。表12教材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预算序号课程名称教师组合负责人主要合作单位201320142015小计经费来源1矿井瓦斯防治技术胡英水矿集团公司40040070015002矿井供电技术教师4人企业4人李裕岳松河煤业4004007001500省级财政合计80080014003000教学研究。配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开展1项教学研究,为本专业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经费预算见表13。表13教学研究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预算项目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201320142015小计经费来源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余朝选5005005001500省级财政合计5005005001500教学资源库建设。利用校内网络,建设以教学软件、电子课件、专业资料、视频资料、技术动态为主的信息资源库,使教师和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兄弟院校提供教学资源的支持。利用数字化校园网和现代化图书馆,为学生自主学习、技术查询和信息获取提供服务和帮助。选取典型的、体现真实生产任务的3个精品课程及教学内容进行录播,作为网络资源共享共用。为适应教师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同时为区域内同类专业提供优质共享教学资源,收集整理包括理论教学资源、新技术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岗位作业资源、岗位管理资源等在内的各种教学资源,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费预算见表14。表14教学资源库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预算序号名称负责人主要合作单位201320142015合计经费来源1专业理论教学资源胡英3003003009002新技术教学资源陈玉鲜3003003009003岗位作业资源罗伟3003003009004实践教学资源李裕岳3003003009005岗位管理资源杨韬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松河煤业、玉舍煤业、四川鑫福矿业、华隆煤业等200100100400省级财政合计14001300130040003、师资队伍建设建设目标以提高专业教师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等综合素质为目的,采用培养、引进、聘用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其中1人校内专任教师,1人校外兼职教师)、骨干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5人,新增兼职教师18人,培养研究生3人,新增专业教师4人,打造一支高学历、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超、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思路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培训、顶岗实践锻炼、外聘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力量等方式,使专业教师掌握专业的最新理论与技术应用,熟悉高职教育改革的前沿问题,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打造一支能上讲台、能下生产一线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措施专业带头人培养。根据专业建设发展需求,培养2名煤矿生产技术方向专业带头人。通过派送培养对象到国外进修学习煤矿开采先进技术,了解国外煤炭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新趋势;通过到国内高校及行业部门进修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通过主持教学改革课题研究、课程标准编制、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主持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导骨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课程建设能力,增强专业建设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提供技术服务,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提高学术水平和校企合作协调能力。专业带头人培养经费预算见表15。表15专业带头人培养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培养方式2013年2014年2015年小经费人数经费人数经费人数经费计来源国内13003001进修学习国外15005002顶岗实践锻炼105010501003教学改革研究1100220026009004专业建设、校企合作110022002300600省级财政合计25075014002400骨干教师培养。根据专业教学团队现状,明确6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分期选派4人次到英国、德国进修学习,10人次到中国矿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进修学习,了解国内外煤矿开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现状,熟悉职业教育的有关理论;10人次到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水城矿业集团、山西矿业集团等公司顶岗实践锻炼,提高职业岗位能力;组织30人次通过参与课程调研、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编制、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等,提高他们的教学与技术服务水平。骨干教师培养经费预算见表16。表16骨干教师培养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培养方式201320142015小计经费人次经费人次经费人次经费来源国内23004600460015001进修学习国外2900290018002顶岗实践锻炼2100430043007003课程调研与教学改革10600108001080022004校企合作与技术服务210044004400900省级财政合计1100300030007100“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为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教师应熟悉岗位工作流程,掌握各岗位工作任务的技能要求。通过三年建设,培养“双师素质”教师5名。通过生产顶岗实践锻炼、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参与科技服务及培训等多种形式,使年青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双师素质”教师;同时从企业一线引进技术能手、管理骨干充实到双师素质队伍中。经费预算见表17。表17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2013年2014年2015年序号培养方式人数经费人数经费人数经费小计经费来源1顶岗实践锻炼5250525052507502实训基地建设3150315031504503技术服务2200220022006004培训420042004200600省级财政合计8008008002400兼职教师建设。加强与煤矿企业深度合作,根据教学需要,明确聘用条件,严格资格审查,建立好兼职教师资源库,逐年增加兼职教师数量,聘用兼职教师18名。其中行业专家3名、管理骨干3名、生产一线技术能手12名,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和实习指导工作。经费预算见表18。表18兼职教师聘用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2013年2014年2015年序号培养方式人数经费人数经费人数经费小计经费来源1行业专家1100110011003002管理骨干1100110011003003技术能手36004800510002400省级财政合计800100012003000研究生培训建设。为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优化教学团队5学历结构,培养3名煤矿开采技术方向研究生。经费预算见表19。表19研究生培养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2013年2014年2015年序号培养方式人数经费人数经费人数经费小计经费来源1研究生培养1400140014001200省级财政合计40040040012004、实训基地建设建设目标完善校内现有的采掘、通风、矿山机电、矿山测量、矿井监控5个实训室,通过扩大新安煤矿培训中心规模使其达到行业培训领先水平,新建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矿井三维虚拟教学2个实训室,新增10个建立有深度合作的现代化煤炭生产企业校外实训基地,为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创造良好条件。建设思路进一步优化“实训室似矿井、矿井似教室,教师是师傅、学生是员工”的工学结合环境,选择管理规范、生产科学、效益显著的煤矿企业为合作伙伴,保证全部学生完成一年的到岗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培养煤矿企业岗位所需高技能人才。建设措施校内煤矿实训中心建设1建设要求每个实训室能同时满足30名学生实训教学。建设功能煤矿开采技术及矿山机电等专业学生的矿井开拓、采煤工艺、支护形式、地质及运输、矿井通风及灾害处理的认识性学习;采、掘、机、运、通等设备操作维护学习;矿井瓦斯、风速风压、风门、设备开停、流量、人员定位等操作性学习。建设地点;校园内。建设内容新建面积200的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实训室、面积100的矿井三维虚拟教学实训室、扩建采掘、通风、矿山机电、矿山测量、矿井监控5个实训室,满足学生对煤矿开采生产和煤矿技术安全管理的实训操作。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见表20。表20校内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负责人名称性质功能面积()经费预算万元完成时间培训学生/年学校采掘实训室20030002013200胡英通风实训室20030002013200杨韬矿山机电实训室20050002013200李裕岳矿山测量实训室10030002014200陆飞矿井监控实训室扩建10020002013200李裕岳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实训室200230002015200杨韬矿井三维虚拟教学实训室新建综合实训10020002014200罗伟合计410001400设备购置为满足校内实训中心现有实训室扩建和新建实训室的要求,需购置设备见表21。表21校内实训中心设备购置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主要购置设备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完成时间经费来源1现代化矿井开采设计综合模型装置规格8000MM3500MM2000MM型号XKZM1100010002活动液压支架1738MM460MM1040MM41506003不活动液压支架1738MM460MM1040MM80504004刮板机7100MM460MM290MM11501505破碎机830MM420MM440MM11501506采煤机2190MM390MM260MM11501507转载机4800MM340MM340MM10500508皮带机5300MM360MM360MM11501509底托11500MM7300MM700MM115015010综采工作面仿真配套设备系统装置总规格1150MM7700MM1740MM泵站11501502013省级财政序号主要购置设备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完成时间经费来源11防爆开关(PVC制作)包含高低压、移变各各壹台105005012综采工作面及顶板管理安全演示装置规格1600MM1200MM1600MM型号ZSDY11000100013矿用绞车JK系列12000200014瓦斯抽放实验装置规格1600MM1100MM1300MM型号FWDB与瓦斯突出实验演示装置规格1600MM1120MM1200MM型号MWTS12000200016爆破工实际操作模拟装置规格1800MM1800MM1700MM型号SJM12000200017煤层瓦斯赋存测定装置CGC型1100001000018气样分析装置SG2011斯抽放工实操模拟装置规格6400MM2440MM2000MM型号WCS120002000201420瓦斯检查工实际操作模拟装置规格2000MM700MM1300MM型号WJSM1100010002015省级财政序号主要购置设备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完成时间经费来源21三维虚拟矿井仿真系统AJEHYF型1000100022地质物探原理计算机三维模拟演示AJDZWF型11000100023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系统AJXKSF型11000100024五大灾害光电演示示教板(套)AJZHYF型12000200025虚拟矿井实习及教学仿真系统虚拟矿井实习及教学仿真系统11126矿井安全警示教育系统11127矿井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系统11128矿井虚拟实训操作平台12229虚拟矿井仿真实训室11130采矿学3D辅助教学软件系统12231采矿工程专业3D仿真实验教学系统11132各类影视宣讲短片11133矿井安全培训考试及管理系统电子教程11234配套桌椅1000044省级财政35多媒体配套设备1442014合计41000校外实训基地建设。2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范围及领域,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从区域内大中型煤炭企业中新增10个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要求,保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研究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完善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建立校企双重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考核学生,学生以员工身份承担具体岗位工作,学院委派专职教师管理教育学生,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学习等方面实行双重考核。校外实训基地经费预算见表22。表22新增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负责人序号基地名称功能实训内容接纳学生人数校内校外金额小计完成时间经费来源1贵州水城矿业(集团)公司煤矿待定雷善勇1002群力煤矿待定程邦付1003兴潮煤矿待定孔令波100320134铜厂坡煤矿待定鲜清平1005小牛煤业待定张青华1006丰源煤矿待定郭力1007盘江煤电集团待定王强100420148大沙地煤矿待定简林全1009东风煤矿待定郭明选10010盛鑫煤业集团到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煤矿生产工艺、煤矿安全管理技能到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待定薄文东10032015省级财政合计余朝选胡英10001000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相关内涵建设3校企共建开放性实训实习基地管理机制,保证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规范有序,研究实践教学改革,开发实践项目,规范校内模拟环境下的生产性实训,制定管理、运行办法和考核办法,健全规章制度,保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全部进入实训基地,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建立企业岗位档案、实训学生档案和指导教师档案数据库;制订校企合作协议,形成长效合作机制。5、专业群建设建设目标以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矿山机电专业的发展,形成“工学一体、学岗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未来三年,建成院级精品课程1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门,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2人,新增兼职教师5人,引进专业教师3人,进一步完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建设思路通过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建设,辐射行业背景相同的矿山机电专业,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提高核心课程质量,打造一只优秀的教学团队。建设措施精品课程建设。参照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把矿山机1电的矿井供电技术课程建成精品课程。经费预算见表23。表23专业群精品课程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预算序号课程名称教师组合负责人主要合作单位201320142015小计经费来源1矿井供电技术教师6人企业李裕岳水矿集团公司机械设备制造厂200200400800省级财政2人合计200200400800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参照示范专业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2设方案,把矿山机电的矿山机械维修与应用技术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经费预算见表24。表24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经费预算序号课程名称教师组合负责人主要合作单位201320142015小计经费来源1矿山机械技术教师6人企业2人王松水矿集团公司200200400800省级财政合计200200400800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培养骨干教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23人,聘请兼职教师5人。经费预算见表25。表25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经费预算表单位万元2013年2014年2015年名称培养方式人数经费人数经费人数经费小计经费来源国内10501050进修学习国外1100顶岗实践锻炼1050教学改革1050专业带头人小计100150050300骨干进修国内20502050500省级学习国外11001100顶岗实践锻炼20502050教学改革20502050教师小计250250顶岗锻炼205020502050实训基地建设205020502050技术服务205021002050双师素质教师小计150200150500业务骨干11001100技术能手41004100兼职教师小计200200400财政合计25080075018006、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建设目标通过三年专业建设,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共计培养毕业生300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双证率”、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职业对口率达9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0以上,工作稳定、起薪达3000元以上,发展潜力大、社会声誉好,招生有强大的吸引力,走在全省前列。提高从业资格认证服务、技术培训规模和质量。结合六盘水地区煤炭行业发展需要,利用专业优势资源,依托新安煤矿培训中心,积极开展煤矿特种作业培训,计划三年内培训煤矿从业人员2000人、特殊工种2000人,同时针对六盘水煤矿实际情况,以短期强化培训或以会代培等方式,开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煤矿顶板管理、煤矿行业法律法规等主题培训2500人次。在采煤工艺过程、一通三防、机电维护等方面技术帮扶10个地方煤矿,完成科研课题1项。建设思路通过大力进行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岗位操作技能和就业质量更上一个台阶。依托六盘水新安煤矿培训中心,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深化与煤矿企业交流与合作,提高专任教师学术水平,提升对煤矿企业的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