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综述_第1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综述_第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综述_第3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综述_第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本情况及发展思路综述(一)专业基本情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于1979年设立于原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同年招收本科生。本专业的办学历史悠久,24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品学兼优的本科学生。创办本专业的几位全国知名教授,如钱益明教授、刘端郎教授、方振富教授、王玉奇教授等,全面参与制定国际贸易学科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以及国内第一批教材建设等工作,为我国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方振富和王玉奇两位老教授仍承担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对本专业的中青年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学术指导。本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与省内外外经贸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具有获得信息快、把握政策方向准、了解新业务动态及时的优势。我院又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合并到国家商务部)指定的全国大中型外经贸企业领导干部岗位培训单位,20多年来,已为华南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外经贸高级人才。本专业努力探索多层次办学模式,已经取得了明显成绩。除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规范化地培养四年制本科生以外,本专业还是国家教育部指定在广东省唯一开办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学士学位的专业,面向全校开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41”班即双学位班,面向全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辅修专业,在学院内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全英教学班。本专业现有各层次在校学生815人。2本专业在2000年2003年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方向,2002年开设了现代物流辅修专业,为其后我院一次性成功申报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和物流本科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本专业为母体,成功地派生出2个新的相关专业,扩大了学院的本科教育基础。同时这两个新专业又充实和拓宽了母体的教学和研究的内容,为母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专业2002年被评为“校级名牌专业”,其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1997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升本专业办学层次,先后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合作举办国际贸易学研究生班2期,毕业20余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合作举办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班1期,毕业16人。2001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点,2002年、2003年分别招收硕士研究生10人和33人。我院国际贸易学科1996年被确定为“省级扶持学科”,2003年又一次被确定为“省级扶持学科”。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院国际贸易学科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国对外经济合作、跨国投资与经营三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二)专业发展的思路与规划1明确发展思路(1)指导思想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现代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规律,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为全国特别是广东的的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及创新思维、具有经济全球化意识和实践精神,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高,外语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经贸人才。3坚持以规范本科教学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与水平作为本专业建设的生命线和根本任务,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主流和广东处于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形势,以及新形势对创新型外经贸人才的要求,立足本校实际,结合学院长期形成的优良教学传统,努力探索理论教学、外语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新模式。(2)目标定位把本专业建设为居于国内同类专业前列、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构建多层次的专业培养模式。(4)特色定位专业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倾向鲜明,外语应用能力突出,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强。(5)服务方向定位立足广东,辐射华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2发展规划与措施根据学校“十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与国际经贸学院“十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及我院近期将全力推进的三大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发展规划如下(1)在我院构建学科“金字塔”工程中发挥带动作用我院正在全力构建以六个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电子商务、保险学、物流管理)为基础层次,三个硕士点(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世界经济)为中层,一个博士点(国际贸易学)为顶层的学科“金字4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是学科“金字塔”工程的核心部分,我们将在20062007年申报国际贸易学博士点,并充分发挥本专业的学科优势及其辐射作用,支持20042005年申报世界经济硕士点、支持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申报硕士点。(2)增创名牌专业和重点课程重点推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省级名牌专业的工作,继续建设好国际贸易实务省级重点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将本专业的12门课程培育为省级重点课程,56门课程培育为校级重点课程,编写12部名优教材,办好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教学班,培育35门全英/双语教学的优秀课程,并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本专业总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实施“千百十工程”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逐步建立促进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坚持教授上本科教学讲台,力争中青年教师和教授当中都产生若干名名师。(3)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与师资队伍结构的保障作用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专业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我们将通过“重点引进,择优培养”的措施,争取到2005年教授占本专业教师总人数的比例提高到4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0以上。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科带头人的条件、职责、选拔标准和程序,近期要特别重视国际贸易理论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的培养,通过传帮带、承担和参与高级别科研课题研究、出国交流和研究、参加国内高级别学术研讨会、做访问学者等多种形式,加快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步伐。(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组织教师申报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多层面教学研究。进一步鼓励教师5以多种方式开展教学研究,把教学研究任务落到实处,国际贸易系正、副主任须牵头申报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并牵头开展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各教研室主任也要带头申报各级教学科研项目,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研室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研讨和教学方法交流并积极申报教学成果评奖。(5)科研上水平,力争新突破改变科研中“单兵作战”的传统模式,加强科研团队的组建,加强科研立项的计划性,努力争取在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立项中取得新的突破。根据老中青结合、专业优势互补的原则配置好科研团队,有重点的申报高级别项目,出精品和标志性成果,并努力创造将科研成果融入专业教学的工作机制,带动本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6一、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素质高,且年龄、职称、学历、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本专业建设中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作用1、师资队伍11高资历教师本专业现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2人;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名(等额推荐);全国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物流专业为目录外专业,现暂无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由该专家委员会代行其职)。自评结果A12、教师数量与结构本专业共有专业教师23人,生师比为18781(扣除大学英语和公共必修课程教学时数后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比率)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正、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9134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比例为100,博士比例为417。本专业正、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为100。自评结果A13、队伍建设与综合素质有省、部级重点培养教师数1人;“千百十”之“千”数2人;校级重点培养教师2人。省部级先进教师4人,校级先进教师7人。本专业11位教师有在国外长期工作或学习的经历,能熟练使用外文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92的教师通过高级职称英语考试。有五门课程使用英语或双语授课。自评结果A7本专业拥有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专家学者,他们在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中坚骨干作用,也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本专业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和学术梯队的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发展后劲足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具有教授职务的学术带头人在各年龄段上分布合理。第一年龄段(50岁以上)沈伯明、邵学言、左连村、董小麟1沈伯明教授,男,57岁,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WTO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沈伯明教授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是我国国际经贸领域内较有影响的一位资深专家,被特聘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担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广东国际关系促进协会副会长、广东省WTO咨询服务中心常务理事。沈伯明教授是我国政府派到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学术研究的第一位高级访问学者,是我省著名的WTO专家。回国后多次应邀在省内外政府部门、学术单位和大中型企业作有关WTO的学术报告,听众达数万人,受到广泛好评。沈教授多次出国参加学术交流进行访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学术研究机构有密切的联系。1999年以来,共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省部级课题5项,校级重点课题2项,支配科研经费16万元。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邵学言教授,男,53岁,硕士,现任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邵学言教授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是我省国际金融与贸易领域有影响的资深专家,是国内较早提出人民币汇率应由名义汇率管理向实际汇率管理转换的学者之一,在外汇风险管理和出口信贷体系方面有深入的研究。邵教授曾留学美国,作为中欧高等教育项目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从事研究工作,现担任广东省政协常委、8广东省跨国公司研究会理事长、广州纺织工贸集团公司独立董事等职,为我省外经贸发展提出了多项重要的政策性建议。1999年以来,完成中欧高等教育项目(省部级)1项,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目前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课题名称为“高层次涉外型人才培养模式”,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省外经贸厅委托项目1项,校级项目3项,共支配科研经费20万元。3左连村教授,男,53岁,研究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左连村教授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尤其在粤港澳经济关系研究、CEPA、NAFTA、南亚经济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是在省内外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一位资深专家。1999年以来,先后到英国、加拿大做高级访问学者,与国际上许多学术机构有着广泛的联系。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39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校级重点项目1项,共支配科研经费165万元。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4董小麟教授,男,51岁,硕士,曾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春田大学进修,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董小麟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市场经济,主持和参加过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主编、参编的教材、专著、工具书有20种,发表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论文70余篇,涉及经济学原理、经济体制改革、商业、营销和企业管理、高教管理等多个方面。其在80年代就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以市场经济为目标,并对此模式有较系统的阐述。所主持的教改项目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创新获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2001年)。现同时担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等多个国家和省级学术团体的负责人,并担任多项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的经济顾问。9第二年龄段(4550岁)周文贵、廖力平、陈伟1周文贵教授,男,49岁,硕士,现任学院党总支书记、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广东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系和瑞典卡尔斯达德大学经济管理系进行研究讲学,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教学和国际学术交流。周文贵教授热爱教师职业,多次荣获“最受欢迎的教师”称号,曾获海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为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合作等。周文贵教授的学术思想活跃,是国内较早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学者之一。在国际贸易理论创新方面有较为独到的研究。近年来,周文贵教授主持完成了“多维国际贸易模型研究”和“21世纪海南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战略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目前承担校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共支配科研经费7万元。周文贵教授出版国际贸易纯理论历史与发展等4部学术著作。参与编写当代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等学术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廖力平教授,男,49岁,硕士,留美访问学者。廖力平教授治学严谨,是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的资深专家。其著作进出口业务与报关首创性地将进出口业务与报关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使全书通俗易懂,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受到读者广泛欢迎。该著作五次再版,每次再版都根据国际贸易的变化及我国外贸与海关管理制度的改革进行删改和增补,发行量1万册。1999年来,廖力平教授在多个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篇。目前承担学校重点课题“国际贸易实务网略课程”,支配科研经费4万元。3、陈伟教授,男,46岁,研究生,主要从事风险管理、保险和经济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曾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河南省优秀社10会科学成果青年奖、河南省首届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以及其他各种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多项。1999年以来独自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和部编教材2部,在国际金融研究和国际经贸探索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主持完成厅级科研课题1项并获该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广外大”校级重点教研课题1项,并取得专业建设应用成果。目前主持“广外大”校级重点科研课题1项和承担“引进人才科研项目”1项,支配科研经费6万元。能熟练进行双语教学工作。第三年龄段(45岁以下)刘巍、贺显南1刘巍教授,男,43岁,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博导,已指导两届博士生3名。金融学专家,广东省经济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任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刘巍教授学术思想活跃,理论功底扎实,尤其擅长计量经济分析和研究,他的学术专著宏观金融理论解析从自变量到因变量的传递机制采用规范量化分析手段,揭示货币运行的内在机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1999年以来,共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承担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校级重点课题2项,横向项目3项,共支配科研经费6万元。2贺显南教授,男,41岁经济学博士。军事经济学院国防经济学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已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指导硕士研究生2名。贺显南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资本市场,特别是对中国证券市场有着比较独到的研究,1999年以来在有关报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1部,完成国家级课题2个,其中课题中外军事经济比较研究2001年获全军“九五”后勤学术研究成果二等奖,共支配科研经费6万元。贺显南教授目前主要从事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等课程的教学,教学中注意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突出理论联系实际。11除了以上三个年龄段上的各位教授以外,本专业还有12位副教授组成的专业骨干教师。他们是郑京淑(博士)、刘力(博士)、王树春(博士)、陈伟光(在读博士)、何元贵(在读博士)、郭友群、杨础、孙晓琴、张良卫、张林、王卫红、肖鹞飞(二)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本着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切实可行,坚持引进与在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本专业重点引进“两高一低”(高职称、高学历、年轻化)专门人才,实现了师资队伍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的良性互动。2001年1月至2003年7月,共引进本专业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助教1人,正、副教授占727;博士5人,硕士6人,博士占455;引进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16岁,新引进的5位博士平均年龄为392岁,新引进的4位教授平均年龄为448岁。(三)重视培养现有年轻教师本专业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制定了具体的计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方面大力鼓励中青年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和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另一方面,为有意于在职深造提高的中青年教师积极创造学习的条件,同时也要求青年教师制订进修计划,了解青年教师的进修要求,引导、鼓励、支持他们到其他大学攻读学位或进修。到目前为止,45岁以下的教师都取得硕士以上的学位,有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此外,本专业经常性地组织青年教师厅听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的课,也组织青年教师互相听课,举办公开课教学活动,还根据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组织集体听课和集体备课。通过这样一系列有组织的教学交流观摩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12(四)注重教授、博士们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本专业的教授、博士们在教学工作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中青年教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2001年我们专门将刘端郎、王玉奇、方振富等3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授讲授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全程录音,并编辑成经贸类课程课堂教学精粹的声像教学资料,用以总结和保留老教授们的宝贵的教学经验,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的经典教学范例。本专业还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搭档,以老带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来,我们通过积极引进、送出培养、以老带新,协同合作等方法,已经初步建成了一支学术梯队整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专业23位专任教师的结构如下年龄结构60岁以上1人(占43);5559岁1人(占43);5054岁4人(占174);4549岁5人(占217);4044岁7人(占305);3539岁3人(占131)3034岁2人(占87)学位结构(45岁以下)博士5人(占417);在读博士2人(占86);硕士5人(占417)职称结构教授9人(占39);副教授12人(占524)13讲师1人(占43);助教1人(占43)二、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2、教学条件21、实验装备与教学有设备优良的多媒体教室9间,其中两间配有实物投影仪。有开放实验室3间“国际贸易全景仿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和“金融与证券投资实验室”。均配有优良的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高水平应用教学软件。本专业的教学还共享学校配置的“语言实验室”、“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听力实验室”和“电脑实验室”。本专业专业课程的教学充分使用上述校内专业教学实验室,视听说课程使用学校配置的“语言实验室”。所有在教学实验室开出的课程都实现了一人一机。实验课开出率为100,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率为100。拥有高新仪器设备价值19505万元,总数137台(套、件),高新仪器设备占仪器设备总值的比例978。另外还共享学校配置的其它高新仪器设备。自评结果A22、实习场所本专业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3个,即“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实习基地”、“广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实习基地”(此两个校外实习基地均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校外实习基地”)和“万联政券公司实习基地”(学院同万联政券公司签有正式建立实习基地的协议)。尤其是一年两届的广交会,每届均为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200300人)提供为期15天的实习机会。学生参加实习的覆盖面达到100。自评结果A23、多媒体数据库建设自行研制的CAI课件7个,即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FINANCIALMANAGEMENT、RISKMANAGEMENTANDINSURANCE、FINANCIALENGLISH、英语高级听力网络自学课程系统,其中英语高级听力网络自学课程系统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多媒体资源库名称及内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系统”、“外贸单证模拟系统”、“EDI国际贸易全景仿真实验系统”、“飞狐交易师证券投资决策系统”、“博星电子商务教学试验软件”。自评结果A14一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重视实践教学是本专业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现已建设起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实习奠定了基础。本专业学生在广交会实习,可以追溯到1991年第70届交易会,至2003年第92届交易会止,历时13年,从未间断,共实习了23期。1998年,学院同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签订了“广东省高等学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广交会实习基地随即被广东省教学厅确定为“省级校外实习基地”。2000年9月又续签了此项协议书。广交会成为了本专业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外贸状况的窗口以及锻炼外语、运用专业知识的大舞台。一年两届的广交会,每届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为期15天的实习机会。本专业的学生还利用“广发证券有限公司实习基地”(省级校外实习基地)和“万联证券公司校外实习基地”(校级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本专业学生参加实习的覆盖面达到100。二颇具特色的物质技术基础本学科专业拥有高新仪器设备值19505万元,设备总数137台(套、件),高新仪器设备占仪器设备总值的比例978。此外本专业的教学还共享学校统一配置的高新仪器设备。有设备优良的多媒体教室9间,其中两间配有实物投影仪。现在本专业教师能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讲授效果。目前已有21门课程,16位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15本专业拥有“国际贸易全景仿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和“金融与证券投资实验室”,还共享学校的“语言实验室”、“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电脑实验室”。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率为100。本专业的“国际贸易全景仿真实验室”配有60台电脑,用交互网络系统连接,能够为学生创造全方位的仿真模拟国际贸易环境,使学生利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了解国际贸易的全过程,从洽谈、报价、签约、报关、审单、结汇、索赔到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交易风险的预测和防范、经营效益分析等,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其“实战”能力,为学生成功地走上外经贸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图书馆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各种期刊1500种,各类图书26万册,能满足师生的工作和学习需要。16三、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3、教学管理与改革31、教学管理本专业的教学过程及其管理严格执行学校和学院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文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科教学计划汇编(200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指导书(200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本科教学大纲汇编(200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学及科研管理文件汇编(200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2003)、实验教学大纲(200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手册(2002)等。本专业建立了完整的教学文件档案,包括教学指导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课计划、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单等。学院还在适时调整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格制定每门课程的授课方案及教学进度表,规范考务安排与管理,严格成绩评定与报送工作程序,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答辩,执行严格的学籍管理规定,严格规范教师调停课审批制度等方面狠抓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自评结果A32、课程与教材建设本专业现有省级重点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和4门校级重点课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理财、货币银行学。2000年以来公开出版本专业教材12部。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选用国优、部优、省优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或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的比例超过75。其中3门课程采用21世纪优秀教材,2门课程选用国优、部优、省优教材,12门课程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本专业有5门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或自编英文教材INTERNATIONALTRADE国际贸易;RISKMANAGEMENTANDINSURANCE风险管理与保险;FINANCIALMANAGEMENT公司理财;THEWORLDTRADE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BUSINESSENGLISH商务英语。自评结果A33、教学改革与研究有科学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有准确的专业定位。采取了多项有力的改革措施,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培育出专业教学、外语教学、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培养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外经贸人才的办学特色,教学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本专业为母体,通过开设专业方向和辅修专业作为准备阶段,在较短的时间内获批准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和物流本科专业等两个新专业,三个专业相辅相成,一方面扩大了学院的本科教育基础,同时也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专业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的LANCASTER大学、PORTSMOUTH大学、SURREY大学和加拿大的QUEBEK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2003年6月再次对教学计划作了合理的调整,编印国际贸易系教学计划汇编。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培养经贸专业知识全面、外语基础厚实、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近四年来本专业教师共承担教学研究项目数18项,其中省、部级6项。其余为校级教研项目。近四年来本专业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8篇,人均16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8篇。自评结果A17(一)努力实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组织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从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逐步制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在课程的开设、教材选用、课程讲授、考试命题和评分、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学位授予等主要教学环节上均严格执行。本专业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公共课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专业课由本专业自行安排,每门课程都有完备的教学文件,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注意密切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在实际执行中收到了明显效果。本专业的各位任课教师按照相关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每学期都命出A、B两套难易度相当的试题,每套试题都由命题教师拟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经多年积累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试卷库。各门课程的考试都能对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严格按规范阅卷,依照评分标准核定成绩。同一专业平行班的课程,做到了教材、大纲、18授课进度、试题和评分标准“五统一”。2积极开展教学评估与检查为保证教学质量,本专业积极开展教学评估与教学检查。一是及时检查、总结教学工作,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布置相应的整改任务;二是在各教研室建立教学经验交流和相互听课制度,开展同行互相听课、评估,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三是经常性地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反馈给教师,切实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拟定改进措施;四是根据听课暂行规定,学院和系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掌握教学信息,指导教学工作;五是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测评,并使之制度化;六是对新调进的年轻教师在正式讲课前经过严格认真的试讲程序,试讲合格者才能上讲台。3建立教学文件档案每门课程均有完备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课程介绍、教案、试题库,实验课程有实验大纲。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完整的学籍与成绩管理档案,包括了入学情况、每学期课程表、每学期试卷、每学期成绩表、在校奖惩情况记录、毕业论文情况。二组织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研究1组织教师申报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多层面教学研究,积极申报教学成果评奖。4年来,本专业教师教学研究课题立项18项,共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8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为推动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学与研究氛围,围绕国际贸易实务19课程教学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风险管理与保险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等主题举办了多次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会。3开展国际经贸类课程课堂教学学习与研究活动。申请了校级科研项目“经贸类课程课堂教学精粹”,并编辑了相关音像资料。征集教学研究论文,编辑教学与研究论文集。4积极探索“经贸类课程双语教学和全英教学”的新模式和新经验,积极培养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以适应“双语和全英教学”的需要。5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讨论教学方法和内容,交流教学经验,通报教学信息。6推选教学质量优秀、课堂教学评估成绩优异的教师,举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公开课,在全院交流教学工作经验。(三)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我们一贯重视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材建设、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课程建设情况为保证人才培养规格,使课程设置符合规范性要求,本专业根据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出了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全部主干课程。本专业现有省级重点课程一门国际贸易实务(我校非语言类课程中唯一的省级重点课程);校级重点课程4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理财、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实务(省级重点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该20课程于1997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我院一批老教授几十年来从学外贸、做外贸开始,到教外贸、写外贸,在这个领域中辛勤耕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出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力地支撑着该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实际业务和国际经贸规则的变化,我们不断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更新,使之始终保持了贴近学科与业务发展前沿的优势。为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还从国际贸易实务中分解出相对独立的内容,形成两门新课程业务案例分析、外贸运输与保险。业务案例分析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受学生欢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运输与保险,再加上业务案例分析和外贸函电,使业务课程的体系和内容更加完整。国际贸易(校级重点课程)是本专业的另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近年来,本专业的国际贸易课程都是采用自编英文教材,旨在使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注重基础理论讲授与实证分析的紧密结合,完整全面地阐述贸易理论与政策运用,尤其是注意同中国外经贸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走出了一条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子。针对本专业学生有较高英语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优势,结合本专业外向型特征突出的特点,该课程在全英班使用英文授课,在普通班使用双语授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国际金融校级重点课程是本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重点讲授国际范围内金融活动的规律、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和国际间货币与资本运动的规律。教学中特别强调国际金融的健康发展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促进关系,揭示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经济均衡与调整的经济机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与对外贸易和跨国经营联系密切的金融业务知识,为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和从事国际经贸业务奠定宽厚的基础。21货币银行学(校级重点课程)是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本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一国经济金融运行的一般规律,掌握货币经济领域内各种重要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其传导机制。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点,紧扣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把握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大势的能力,善于顺应和运用货币金融规律开展全方位对外经济合作与拓展国际贸易业务服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公司理财校级重点课程注意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要求学生理解公司财务管理的功能与目标,并掌握制定公司财务计划编制财务预算的方法;分析公司财务状况的技巧;评价资本投资的方法、决策原理;投资决策的理论模型及应用;各种金融工具的运用与投资模型;公司收购、兼并的方式与公司并购后的估价评价方法等知识要点,特别强调外贸公司如何运用公司理财的一般原理结合自身的实际灵活高效地拓展公司业务,谋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该课程一直注意不断更新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且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语讲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教材建设与成效为保证本专业各门课程教学的质量,我们十分强调教材使用先进性、规范性、权威性和时效性的原则,采用21世纪教材,选用国优、部优、省优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最新教材的比例达到了75。另有5门课程直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我们还认真组织本专业教师编写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课教材。其中,省级重点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使用的是本专业教师编写的广东省“九五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实务。根据中国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和外经贸业务的新变化,我们对该教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补充了大量的内容,于2001年再版,印数已超过10,000册。校级重点课程国际金融使用的也是本专业教师编写22的国际金融教材,该教材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已多次重印,目前,最新修订的第二版已交出版社付印。校级重点课程公司理财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本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使用本专业教师自编的英文教材。本专业曾组织出版了国际贸易系列丛书(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国涉外经济贸易法、新编国际结算等),目前正组织出版国际经济金融系列丛书,已出版的有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教程、新编国际经济合作、宏观金融理论解析从自变量到印变量的传导机制、国际货币制度论、货币银行学、汇率与利率开放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改革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本专业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密切结合广东外经贸的发展,根据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之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理论和实践的前沿知识;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请业务部门主管给学生作讲座,分析和讨论业务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际操作等;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组织学生到广交会和各外贸公司实习,到港口、码头参观;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了分解与合并,另组织力量开出了一批新课程,以适应教学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一是抓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二是十分注意使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讲授与实际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大量采用讨论式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232以培育专业特色和素质教育为导向,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和调整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中国加入WTO以后的新兴是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的重新审订,采取“停”、“转”、“并”、“改”等措施,对现有课程进行梳理整合,更新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对教学计划的修订调整中,我们注意体现协调发展、整体优化的原则,突出了创新教育的方针及本专业独特的办学优势与人才培养特色。强调及尊重学科发展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求,通过修订与调整,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要具备科学性、前瞻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培养经贸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外语水平高,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我们主要是从以下方面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1)压缩总学时和调整总学分,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学时分布;(2)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压缩必修课学分,增加选修课学分,增设选修课;(3)规范课程名称(中、英文)、课程编码、课程的学时学分和课程的内容安排,编写规范的课程简介;(4)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合并重组,使课程设置更趋合理;(5)严格按照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次序,对开课计划与以规范,充分体现课承建的逻辑联系和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实际操作的业务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根据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承受能力调整开课计划,尽量做到均匀安排每个学期的课时数,使课时的安排更趋合理均衡;24四、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4、水平与质量41、教学成果培育营造出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即专业教学、外语教学、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培养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外经贸人才。近四年获教学成果奖总数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8篇,人均165篇。自评结果A42、科研水平近四年共获科研项目数46项,经费总数1112万元;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1项、厅(局)级4项、横向课题6项、校级重点课题23项。科研成果奖总数1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3项。共发表科研论文113篇,共出版专著12本,折合论文28篇,人均61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64篇。自评结果A43、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历来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在学校“德育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组织多样的活动,使我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近三年来,本专业涌现出一批受到全省、全国表彰的学生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其中荣获省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的学生共有21人次。统考类型大学英语四级,近两届通过率分别为2002届四级100,2003届四级100,平均为四级100。严格执行国际经贸学院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暂行规定,按照毕业论文的目标要求、毕业论文的命题与选题、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毕业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定、毕业论文的装订与归档等五个环节规范毕业论文工作,保证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和内在质量。近两年学生毕业论文良好率不低于80。2002届,考研录取率2013;2003届,考研录取率1018;平均比例1516。自评结果A44、学生创新能力在校三、四年级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4篇。充分开发和利用第二课堂的作用,将专业知识融入学生课外活动中,使学生综合素质大大提高。本专业2000级的六位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创办了中国传统工艺网站。2001至2003年共获省级奖4项,其中参加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选手中,2人获得三等奖,1人获得优秀奖。2003年学生王依依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非专业组全省三等奖。每年举办一次“经贸知识未来之星”大赛,英文戏剧大赛、英语综合技能大赛等。在学校首创经贸杯论文大赛,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发明创造三个部分,现已成为全校性学术活动。自评结果A25我们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是要靠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专业建设要上水平、上档次、创牌子,则主要靠全体教师齐心协力进行科研攻关,多出高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并努力将科学研究同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教师的研究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充实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一)本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水平国际贸易学科是我院的优势学科,1996就被确定为“省级扶持学科”,2003年再次被确定为“省级扶持学科”。在学科建设中,我们密切追踪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新态势、新热点和新问题,对研究方向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坚持注重国际经贸实务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和“跨国投资与经营”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方向26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是国际贸易学科的传统研究方向。本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几个方面。针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迅速接轨,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新情况,及时调整了研究的侧重面,开展对世界多边贸易体制(WTO)的全面综合研究。在本学科方向的研究中,我们注重立足广东和全国对外开放的实际,重点探讨和研究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如何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的问题,涉及贸易、投资、金融、保险、旅游、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境外投资等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们就对关贸总协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一些有影响的著作,并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该研究方向上的学术带头人沈伯明教授,担任我校WTO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并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学术造诣深,研究成果丰硕,是我国政府派往瑞士日内瓦世贸总部进行工作进修的首位高级访问学者,熟悉WTO规则,对在WTO框架内开展多边经贸合作有独到的研究,是省内这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学者。沈伯明教授还受聘担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特聘立法顾问,长期参与省政府的立法咨询,以及有关对外经贸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论证工作。本专业教师出版的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入世、世界贸易组织100题、WTO与中国经济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著作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好评。2、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研究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多样化特点和繁荣发展的趋势。区域经济合作会使各国面临的市场结构与规模、资源利用状况发生很大改变,这必将影响到各国的动态比较优势的演变。深入开展有关27我国入世后积极主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有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充分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促进我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本方向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盟和东盟研究”和“粤港澳经济合作研究”这两个方面。主要研究目的是要从静态和动态上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所产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以及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尤其是要相对集中开展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CEPA”的研究,为政府和广东外贸企业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本专业在这一研究方向上的教师长期致力于以上两个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经常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与兄弟院校、政府有关部门和外经贸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提供了条件。该方向上的学术带头人左连村教授,担任我校国际经贸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并任中国南亚学会理事、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理事、广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社科联常务委员会常委等职,学术造诣深厚,研究成果集中,是省内研究粤港澳经贸关系的知名学者。他参与撰写的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与广东实践(副主编)曾获国家优秀图书奖,在广东社科界有较大影响。该研究方向上的另两位专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博士,擅长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使该方向的研究更能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结合,保证了相关对策建议较强的可操作性。3、跨国投资与经营研究方向跨国投资与经营研究方向紧密联系广东对外经贸发展时机,密切追踪国际投资的最新发展动态,综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综合研究跨国投资与跨国经营的特点与规律,以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经营活动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造成的深远影响,着重探讨新形势下中国的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问题,尤其是研究“走出去”战略的环境条件、区位选择、行业选择、模28式选择、政府的政策配套以及风险规避等现实问题,基本上形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投资与外汇风险管理理论体系,构成了比较系统的跨国投资规模理论,在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