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1页
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2页
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3页
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4页
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赣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里相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关注和思考。B . 微小说一般不超过140个字,文本短小精悍 , 语言简洁,结局出人意料,作者随时与读者互动,具有相当的网文交互性。C . 这个问题只能用供求关系平衡,如果非要用行政手段强行干涉,无异于方枘圆凿 , 那么,最终结果就是无法解决问题。D . 他在山村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来到城市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到十分不习惯,没几天就回去了。2. (2分) (2017高一上桂林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神舟号”载人飞船飞行的连续成功,进一步证明我国是第三个在技术上已具备能够独立培养航天员的国家。B .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状况的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C . 虽然有些城市已经开启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但是其发展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跨境电子商务要实现发展,重在打破制度壁垒是关键。D . “一带一路”旨在推动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因此需要用事实说话,用实际项目、精品案例去说服沿线国家、企业和人民。3. (2分) (2017高二上寻乌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张老师,我诚挚邀请您莅临我校学术交流研讨会,请您届时为会议给予认真的指导。B . 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C . 小兰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她心仪已久的音乐盒,兴奋地对店员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D . 小王的专业是珠宝设计,在原来的单位无法发挥所长,只好辞职另谋高就了。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4. (6分) (2017高二下南昌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书指书体,即汉字。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1) 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似于诗的意味。B . “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物质一样存在着。C . “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令人神往的气息。D . “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2) 下列对“中国书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B . 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使之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C . 在中国,书法是书法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D . 中国书法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是书法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前者比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B . 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快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C . 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D . 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术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5. (15分) (2017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移家琐记(节选)郁达夫“流水不腐”,这是中国人的俗话,“Stagnant Pond”,这是外国人形容固定的颓毁状态的一个名词。在一处羁住久了,精神上习惯上,自然会生出许多霉烂的斑点来。更何况洋场米贵,狭巷人多,以我这一个穷汉,夹杂在三百六十万上海市民的中间,非但汽车,洋房,跳舞,美酒等文明的洪福享受不到,就连吸一口新鲜空气,也得走十几里路。移家的心愿,早就有了;这一回却因朋友之介,偶尔在杭城东隅租着一所适当的闲房,筹谋计算,也张罗拢了二三百块洋钱,于是这很不容易成就的戋戋私愿,竟也猫猫虎虎地实现了。小人无大志,蜗角亦乾坤,触蛮鼎定,先让我来谢天谢地。向晚雨歌,电灯来了。灯光灰暗不明,问先搬来此地住的王母以“何不用个亮一点的灯球”?方才知道朝市而今虽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决不是世外的桃源,这样要捐,那样要税,居民的负担,简直比世界那一国的首都,都加重了;即以电灯一项来说,每一个字,在最近也无法地加上了好几成的特捐。“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这是几年前做过的叠秦韵的两句山歌,我听了这些话后,嘴上虽则不念出来,但心里却也私地转想了好几次。腹诽若要加刑,则我这一篇琐记,又是自己招认的供状了,罪过罪过。三更人静,门外的巷里忽传来了些笃笃笃笃的敲小竹梆的哀音。问是什么?说是卖馄饨圆子的小贩营生。往年这些担头很少,现在却冷街僻巷,都有人来卖到天明了,百业的凋敝,城市的萧条,这总也是民不聊生的一点点的实证罢?新居落寞,第一晚睡在床上,翻来覆去,总睡不着觉。夜来的雨,是完全止住了,可是外貌象马加弹姆式的沙石马路上,还满涨着淤泥,天上也还浮罩着一层明灰的云幕。路上行人稀少,老远老远,只看得见一部漫漫在向前拖走的人力车的后形。从狭巷里转出东街,两旁的店家,也只开了一半,连挑了菜在沿街赶早市的农民,都象是没有灌气的橡皮玩具。四周一看,萧条复萧条,衰落又衰落,中国的农村,果然是破产了,但没有实业生产机关,没有和平保障的象杭州一样的小都市,又何尝不在破产的威胁上战栗着待毙呢?中国目下的情形,大抵总是农树及小都市的有产者,集中到大都会去。在大都会的帝国主义保护之下变成须民地的新资本家,或受成军阀官僚的附属品的少数者,总算是找着了出路。他们的货财,会愈积而愈多,同时为他们所牺牲的同胞,当然也要加速度的倍加起来。结果就变成这样的一个公式:农村中的有产者集中小都市,小都市的有产者集中大都会,等到资产化尽,而生财无道的时候,则这些素有恒产的候鸟就又得倒转来从大都会而小都市而仍返农村去作贫民。辗转循环,丝毫不爽,这情形已经继续了二三十年了,再过五年十年之后的社会状态,自然可以不卜而知了啦,社会的症结究在那里?唯一的出路究在那里?难道大家还不明白么?空喊着抗日抗日,又有什么用处?一个人在大街上踱着想着,我的脚步却于不知不觉的中间,开了倒车,几个弯儿一绕,竟又将我自己的身体,搬到了大学近旁的一条路上来了。向前面看过去,又是一堆土山。山下是平平的泥路和浅浅的池搪。这附近一带,我儿时原也来过的。二十几年前头,我有一位亲戚曾在报国寺里当过军官,更有一位哥哥,曾在陆军小学堂里当过学生。既然已经回到了寓居的附近,那就爬上山去看它一看吧,好在一晚没有睡觉,头脑还有点儿糊涂,登高望望四境,也未始不是一帖清凉的妙药。天气也渐渐开朗起来了,东南半角,居然已经露出了几点青天和一丝白日。土山虽则不高,但眺望倒也不坏。湖上的群山,环绕的西北的一带,再北是空间,更北是湖外境内地发样的青山了。东面迢迢,看得见的,是临平山,皋亭山,黄鹤出之类的连峰叠嶂。再偏东北行,大约是唐栖上的超山山影,看去虽则不远,但走走怕也有半日好走哩。在土山上环视了一周,由远及近,用大量观察法来一算,我才明白了这附近的地理。原来我那新寓,是在军装局的北方,而三面的土山,系遥接着城墙,围绕在军装局的匡外的。怪不得今天破晓的时候,还听见了一阵喇叭的吹唱,怪不得走出新寓的时候,还看见了一名荷枪直立的守卫士兵。“好得很!好得很!”我心里在想,“前有图书,后有武库,文武之道,备于此矣!”我心里虽在这样的自作有趣,但一种没落的感觉,一种不能再在大都会里插足的哀思,竟渐渐地渐渐地溶浸了我的全身。(1) “我”为何移家?请结合文章首段进行概括。 (2) 赏析第一段和第六段中画横线的文字。 (3) 原文中用处画波浪线的文字来结尾有什么好处? 6. (18分) (2016高三上绥化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 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B . 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C . 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D . 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E . 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2) 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3) 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试简要说明。(4) 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7.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1)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万物之逆旅 百代之过客 会桃花之芳园 序天伦之乐事A . 各不相同B . 相同,不同C . 不同,相同D . 全都相同(2) 下列对“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夜里拿着蜡烛行游,真是有所凭借的B . 古人夜里依靠蜡烛行游,真是有原因的C . 古人夜里依靠蜡烛行游,确是有所凭借的D . 古人夜里拿着蜡烛行游,确是有原因的(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心态的一组是(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幽赏未已,高谈转清不有佳咏,何伸雅怀A . B . C . D .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文同兰亭集序一样,属于宴集序。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B . 李白与堂弟们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序中写出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但不足以掩盖其豪情逸兴。C . 本文重点写景,辅以叙事、抒情。作者以诗笔行文,充满诗情画意。虽然是文,却和诗一样飘逸俊爽。D . 本文引用了不少典故,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 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6) 本文和兰亭集序同是记叙宴饮之乐的序文,但表达的生命观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8. (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节选)李白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注】征君:期廷征召不赴之人。赵蕤: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人。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寂历:凋落疏离。(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吴会”一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B . “良图俄弃捐”写作者很快放弃了政治抱负,这是因为作者功业无从成就,而岁月飞逝。C . “古翠、长剑”句写古琴无人弹奏,长剑无人使用,“藏”“挂”二字,用词传神。D . 本诗用词准确,比如“淸”写出了秋风的淸凉爽快,“白”突出了草露的圆润明亮。E . “幽梦”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关系密切。(2) 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9. (10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_,扶摇可接;东隅已逝,_;。(王勃滕王阁序) (2)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论语) (3) _;,死当结草。 _,谢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4) 安能以身之察察,_;?宁赴湘流, _。(渔父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 _;。(苏轼水调歌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