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二单元说课稿.doc_第1页
必修四第二单元说课稿.doc_第2页
必修四第二单元说课稿.doc_第3页
必修四第二单元说课稿.doc_第4页
必修四第二单元说课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 5苏轼词两首 6辛弃疾词两首 7李清照词两首内容提示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保存了许多优秀的诗词。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索养的重要手段。这个单元学习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本单元选取的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从编辑意图看,本单元学习除了了解词的一般规律外,还需要了解我国几位大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词作,以便把握豪放与婉约两种不同风格代表作家的词作,从题材范围、意境、语言等角度进行比较阅读鉴赏,更好地把握宋词的特点,认识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从中获取营养,提高阅读鉴赏水平。柳永的望海潮是一首投赠词,作者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描写杭州的繁荣景象在读者面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其美好风貌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孙何的颂扬之情。雨霖铃是写情人离别的名作,也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十大曲”之一。作者通过叙事写人,描写了自己要离开汴京(开封)到异地漂泊时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情景,把“多情”与凄凉的清秋傍晚之景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诗意的境界,表达了作者缠绵悱侧的离情别绪和羁旅漂泊的悲愁之感。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游览黄州附近“赤壁矶”时的有感而发。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附近的壮丽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功业非凡的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功业早成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借咏史抒发了自己年岁渐老却壮志 难酬的无限感慨之情。定风波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基本心境:一是泰然自若、旷达处之;二足意存归隐、宽慰自解,寄寓了作者对自己遭受政治打击的愤懑之情,也充分体现了苏轼淡泊功名的宽阔胸襟和旷达通脱的人生态度。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作者于淳熙元年(1174)所作。作品通过作者登建康赏心亭的感怀,对清秋、孤雁、夕阳等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张翰、刘备等典故的运用,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伸的抑郁悲愤之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写登上北固亭追忆古人的英雄壮举,借历史人物、历史图景来抒发自己的怀抱,从而表达了作者咏叹历史英雄,愤慨今日朝廷的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沉郁之情,抒发了作者年事虽高却雄心不老的爱国之情。 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全词通过对景物和时令的描写,表达了重阳佳节时词人的凄清孤独之感受,烘托了词人的愁苦之情。声声慢以写残秋的景色为衬托,倾诉出作者对夫亡家破、饱经离乱的孤苦无依的生活的哀怨之情。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发展史(起源、发展、风格、流派),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掌握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词的声韵美,培养语感,积累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文名篇。 3品味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词的意境。 4欣赏词的形式美,分析宋词的表达技巧。 5通过学习几位大家的词作,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词的特点。 6提高阅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7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文学品味。 8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作品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建议与提示 阅读诗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读懂。要反复吟诵词作,准确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不同风格。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词作,通过相关链接,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及所处环境,探究他们的人生历程,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作者寄寓在词作中的感情,准确理解词作的主旨。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次的一种学习活动。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鉴赏诗词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词要注意方法技巧的学习揣摩,要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意境、鉴赏表达技巧,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中国是个诗词大国,学习时结合作品可适当拓展延伸,课外阅读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著名词作,学会比较阅读,从而把握不同风格的词在取材、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反复朗读背诵积累,能丰富我们的语言,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文学情趣和素养,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和同学们进行诗词背诵大赛或名句默写比赛,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品味鉴赏诗词的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是:(1)鉴赏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新课标和高考在古代诗歌鉴赏这一点上,其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新课标背景下的古代诗词阅读鉴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等方面的熏陶。要更好的鉴赏古代诗词,就必须了解诗词鉴赏的特点及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4柳永词两首 学习方法 诵读与感悟、合作与探究、点拨与评说相结合。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3学习作者融情人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4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5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课前预习 1、完成学习指导“自主探究学习”部分。 2、查阅学习指导和精析精练了解作者柳永及其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 3、识记有关词的常识。 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怡。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妙景色。一、检查预习 1、学习指导“自主探究学习”部分。2、作者柳永简介。3、背景材料: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4、识记有关词的常识。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试读。2教师范读。 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欣喜赞许之情,正确把握读音及停顿。 3、自读。三、品味语言,探究鉴赏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上阙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从历史角度。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天涯” 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2、清代刘熙载在艺概词曲论中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态。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整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抗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雄伟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沉重,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4、词的下阙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 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 四、 名句赏析,拓展延伸 1、你认为这首词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请加以赏析。策略点拨: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例:“重潮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这句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十分精彩。写秀色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 2、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举出几例吗? 【苏轼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睛后雨)也是写山和水两方面的。宋之问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灵隐寺写出了杭州有名的桂花。南宋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合作讨论探究1、总结本词在写景方面的艺术技巧。【点染、铺叙】2、总结本词的主旨。(词的内容与投赠之意有何关系?)这首词上阙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客观上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主观上含蓄巧妙地颂扬了拜谒对象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六、课内同步练习 一、阅读虞美人听雨回答问题。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断雁:离群的孤雁。星星:形容头发花白。 1本词的词牌是 ,词题为 。依字数来看属于 。 2,词人在结构安排上以上阕写 与 生涯,纯以形象,不着议论,到下阙单写“而今听雨”时,则 ,力度陡增。 3这首词运用 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的概括了人生道路上三个不同阶段,充分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高妙卓绝。4根据词中所写作者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心境,请把三个阶段概括为三幅画面,分别是: , , 。 5作者用“悲欢离合总无情”来概括晚年的心境,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 答案 1虞美人 听雨 小令 2少年 壮年 夹叙夹议 3时空迁移 4歌楼夜雨图 江舟秋霖图 僧庐听雨图 5毕竟作者还在僧庐下听雨,因此不能说他的心境已淡然或麻木。只是历经沧桑,饱尝艰辛,对人生的“悲欢离合”已不在意,心理承受力更强了。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任选几句写一段鉴赏文字。板书设计点 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人家都会云树、堤沙、怒涛、霜雪、天堑形胜 铺叙-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繁华 八、拓展阅读蝶恋花 柳 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注释】危楼:高楼。黯黯:迷蒙不明。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强乐:强颜欢笑。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危楼暗示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无言谁会”句既是独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句“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著的态度,词的意境也因此得以升华。第二课时导入新课:雨霖铃写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明确目标:1、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2、美美地读语感训练。3、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4、拓展延伸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播放录音。()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第一次读:再播录音,学生小声仿读。()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1)由意象品味意境。(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2.小组讨论:(1)找意象,说作用。【意象: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烟波 暮霭 楚天 杨柳岸 晓风 残月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无绪 执手相看泪眼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良辰好景虚设 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诗词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虚实相生 对比 衬托 用典等【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意象分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问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有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3.个人体悟请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评点谁的感悟最好)4.小组交流讨论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学生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言尽而意无穷。又让这幅画出现在“酒醒”之后,让离人产生了浓烈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离别情景历历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烟波”却还须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而“晓风残月”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冷落,“杨柳”则更添愁思。“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美在写出诗人别后的孤寂,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5.评选佳句对比同学们谈的美句,结合刚才的评价,你认为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情景:枯杨岸边,冷风出面,残缺的月亮挂在天边。感情: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门帐饮”、“执手相看”的眷恋之情,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孤,前途渺茫,抒发了词人浓重的哀伤、悲愁之情。】7、这首诗多处写景请分析这首诗在写景方面的艺术技巧【写景上,词的上片所写景物多是实景,是借景抒情;下片和上片的“念去去”三句,多是想象之景,是因情设景。】8、思考交流:古人说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你是否同意该说法?请谈谈你的观点。课外延展,能力迁移一、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江南柳 张先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甘草子 柳 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又是什么? 【景象: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原因:五侣(或“单栖”)】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八声甘州 柳 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上阕的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 【开头以“对”字领起,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渐霜风”三句写凉风、残阳、关河、楼头,境界凄凉而悲壮。“是处”两句由仰观转至俯察,叹息花木万物凋落之景象。“唯有”两句写长江水无语东流,人也沉默隐忧。上片写景,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思。】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帆船,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四、语言表达:端午节至,请你为同学发送短信送上自己的祝福。短信要具备鲜明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也可作诗词或对联,展现佳节风俗习惯,语言要有特色。70字以内。请从下面的文字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在校园里,无人监考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严格自律的学生来说,其实在哪里考试都是一样的。不想作弊的人就算没人来监考,也不会去弄虚作假。相反,想作弊的人,就算有人监考,也会想方设法去抄袭。无论有人监考还是无人监考,考生做的都是两份相同的试卷:一份是文化考试卷,一份是人格考试卷。没有太大的差别。如果说真的有差别,那也只是无人监考的诱惑更大一些,作弊稍容易一点。毅力差的人会管不住自己,做出一些傻事。雨霖铃说课稿 一、说教材:本文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品。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作为本单元的这一篇课文,它正承担着这一学习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大纲的要求与教材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 1知识:了解作者。 2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理解雨霖铃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4学习鉴赏名句 ,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其中3、4是教学重点,同时4又是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与学法 :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启发,相机诱导,教学才能获得成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诱导式教学法,2、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叶圣陶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据此,学习这篇课文,教会学生1种学习方法:学习名句鉴赏法易词造意法 此外还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 学法指导: 整体把握察内容 再现意境体诗情 易词造意赏名句 熟读背诵多识记 四 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及宋词,不能不提到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这是一首饱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诗,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 (二)、介绍柳永及写作背景。作者柳永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 早年屡试不第,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浪荡自由、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和感情。(完成目标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后文理解词的内容作准备) 设计二个程序一个问题: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师生一起进行“接力式”的朗读课文师读一句,生接一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表达的感情,力求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师指导:所谓“独特”就是夸大高低、快慢和强弱,以便跟别人区别开来。 3朗读后,说一说感受,词写了什内容?(提问学生) (上阕写实,秋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阕写虚,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景是“清秋节”,情是“伤离别”;以清秋之萧索,写离别之凄恻。词人即景抒情,融情入景,最终情景交融,后人称之为“离人心上秋”。) (四)、王国维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写景也就是写情,试分析此词中写景的词句以及这些词句所抒发的感情。 1:写景部分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出示板书雨霖铃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留恋处兰舟催发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杨柳岸晓风残月。) 2:词的上阕与下阕分别抒了什么情? :(离别时的悲痛 心情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前途渺茫无奈之情 离情之可悲) (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启发学生想象这副画面,把语言形象化进而图象化,提示: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明示:离别时的悲痛心情 B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C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提示:前途渺茫无奈之情。提示学生想象这副画面:作者站在河边,放目远眺,面前所见:一望无际的海面,远处山色朦胧,海面上层层灰蒙蒙的雾气升腾,整副画面是灰色调。好象一副山水画。) D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离情比古人更深。 E杨柳岸晓风残月。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 (五)名句鉴赏(老师点拨,学生讨论 发言的形式) 主要程序:一个名句引导启发 两个句子练习 名句(一)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问1: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此词中有一“千古俊句”,是哪一句呢? 问2:看似寻常的两句词,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为“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 问3:改为“杨柳岸,凄风冷月”如何? 问4:改为“今霄梦醒何处”如何? 说明: 如学生有困难可稍作解释“名句”的特征,可用流行歌曲中的名句类比。 此环节需要相机点拔,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有所感却说不出”的情况。要通过诱导让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词中有画,景中含情。(提示学生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执手相看泪眼” 问1、情人的离别,照我们当下的情形,一般采取怎样的方式?为什么作者在这里用“执手”?为什么不用“吻别”“拥别”“话别”或是“挥手告别”甚至是“挥着手绢”等方式。 学生可能只会注意到作者当时没有现在开放,不可能“吻别”“拥别”。但这种理解是浅层次的,教师要诱导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去理解,“执子之手,与君偕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牵手”,此处“执手”一方面写出其“不舍”,另一方面,“执手”这一动作大胆直接,充分体现了柳词“俗”与“直”的一面。 此处用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揭示内心活动,大胆率直,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六)、背诵练习背诵 (七 )课堂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融情入景,景景交融的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位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 (八)、课后作业 ( 出示幻灯片11) 今天我们赏析了一千年前柳永和他恋人的缠绵离别;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跨过江河,不知不觉来到我们身旁;假期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把你最美好的别离留下来,以“别离”为题 ,写一篇文章。 五、说板书设计: 整个板书内容是两个半月形状 左边为实的月亮,喻上片实写;右边为虚的月亮,喻下片虚写。板书内容表现出了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感情,强调了情景关系。 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课文重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课文的内容,体现了直观性的特点,另外,板书文字简练,版面均衡,又不单调,体现了艺术性。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2、了解豪放派的特色;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体会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树立自己的理想 。 教学重点: 1、体会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 2、诵读本词 。 教学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文体常识、作者和写作背景 3、 1、词牌介绍 4、 念奴娇: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妓,调也因此得名。它有双调,有平韵、 仄韵两体,仄体有100字,较为常用,平韵用者较少。 2、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画家,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3、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三、整体感知课文,结合注释串讲词意。 1、找同学朗读此词,纠正字音。2听示范朗读,注意读音及节奏。3找同学结合注释翻译,及时点拨。4、老师讲解翻译。 课文译文 滚滚的长江水向东奔流而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时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像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四、深入探究,语句分析。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倾注不尽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背景。它既使人们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在长江这里,自古出现过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在开始寻找英雄们遗迹的时候,词人终于找到了他心中最景仰的英雄“周郎”。但他在这里却先埋下一笔,暂时不展开写,引起悬念。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作者写赤壁时,为了岩石的陡峭,就夸张为“穿空”;为了写江涛汹涌、浪花怒卷,就夸张为“千堆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赤壁的壮丽景色。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用此句感叹语轻轻结住,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合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迫人”之感。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 (2)、以美女衬托英雄,更表明他当时春风得意。 (3)、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的嫂子,所以周瑜和孙权外看是君臣之别,内观则是连襟之亲。周瑜能够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4、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对吴军来说,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斗,而作为吴军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胆怯,反而从容闲雅,谈笑之间,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镇定的风度何等令人生敬!作者这样称颂周瑜,表明他也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作者的情绪不断变化,由欣赏山河之美到赞赏追慕英雄豪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很明显地透露出来,词意至此,已经达到高潮。但这些都是 “神游”,眼前现实却是“我”的“多情”,“早生华发”。 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我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从36岁起,就开始过贬谪的生活。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他第一次出判杭州,44岁时再贬黄州。1085年宋宪宗时,司马光为相,一度奉召回朝。章敦为相时,苏轼因坚持他的见解,被贬广东惠州。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再次被贬海南岛昌化军(贬所在今儋州市中和镇)。 “人生如梦”是作者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我安慰之语,但他并没有想到要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纵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五、小结: 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意境开阔,气象恢弘,而且江山、历史、人物逐一收入眼底。另外一处景物描写则是对古战场险要地势的勾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豪放词风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周瑜的雄姿英发与出众的才华都寄予着词人的赞美之情。称赞周瑜,表明了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心志。 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六、比较阅读: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砂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课外赏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语,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所见: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雄奇壮阔之景 (江山如画)所思:风流人物 豪杰-周郎(雄姿英发) 自己(早生华发)感慨壮志难酬上片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大江赤壁,起兴点题;状写江山,思慕古人;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缅怀周郎,建功立业,感伤身世,祭奠江月。辛弃疾词两首学习方法 诵读与感悟、合作与探究、点拨与评说相结合。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3、继续学习欣赏词的艺术手法、品味语言。4、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体会并理解词人的情感。课前预习 1、完成学习指导“自主探究学习”部分。 2、查阅学习指导和精析精练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比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一、检查预习 1、学习指导“自主探究学习”部分。2、作者简介。3、背景材料: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试读。2、教师范读。3、译读。【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4、抽读。 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正确把握读音及停顿。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读完这首词,我们心里一定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三、品味语言,探究鉴赏上片中词人用了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1、上片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江水、远山、落日、断鸿、游子】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请大家抓住关键词“献愁供恨”具体解说】【词人落笔便是一幅辽阔的秋景图:由水写到山,由无我之景写到有我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辽阔无边。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然而,词人纵目无限江山,那如簪似髻的山影却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拟人手法。那么诗人有何愁有何恨呢?联系背景不难理解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忧愤。“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隐喻南宋国势衰颓之意,也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孤雁声声,又勾起自己身世飘零的孤寂之感、孤掌难鸣的无奈之恨。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身世浮沉雨打萍”般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游子”不单单是离家之人,更是无国被国家抛弃、没了归属依靠之人!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3、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看、拍、会、登。“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所用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透漏出来了。“栏杆拍遍”正是词人欲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作者那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然而“无人会、登临意”,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4、全体男生朗读上片。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求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1、师: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词人否定张翰的乐于归隐和许汜的谋取私利而赞赏刘备的雄才大略】2、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愁闷,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反比自己。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进而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还与前面的“游子”相呼应。“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词人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然而,词人志则壮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