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苏教版(理) 知识精讲_第1页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苏教版(理) 知识精讲_第2页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苏教版(理) 知识精讲_第3页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苏教版(理) 知识精讲_第4页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苏教版(理) 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苏教版(理)【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二. 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三. 知识要点:解析几何是联系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纽带,它本身侧重于形象思维、推理运算和数形结合,综合了代数、三角、几何、向量等知识反映在解题上,就是根据曲线的几何特征准确地转换为代数形式,根据方程画出图形,研究几何性质学习时应熟练掌握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参数的思想、分类与转化的思想等,以达到优化解题的目的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1)确定曲线方程,实质是求某几何量的值;含参数系数的曲线方程或变化运动中的圆锥曲线的主要问题是定值、最值、最值范围问题,这些问题的求解都离不开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解题思想方法有时题设设计得非常隐蔽,这就要求认真审题,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作为解题突破口(2)解析几何也可以与数学其他知识相联系,这种综合一般比较直观,在解题时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多面性,能够顺利进行转化,即从一知识转化为另一知识(3)解析几何与其他学科或实际问题的综合,主要体现在用解析几何知识去解有关知识,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建立坐标系,建立所研究曲线的方程,并通过方程求解来回答实际问题在这一类问题中“实际量”与“数学量”的转化是易出错的地方,这是因为在坐标系中的量是“数量”,不仅有大小还有符号【典型例题】例1. 设有一颗彗星沿一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地球恰好位于椭圆轨道的焦点处,当此彗星离地球相距m万千米和m万千米时,经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分别为和,求该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分析:本题的实际意义是求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一般的思路:由直线与椭圆的关系,列方程组解之;或利用定义法抓住椭圆的第二定义求解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椭圆的几何意义进行思考仔细分析题意,由椭圆的几何意义可知:只有当该彗星运行到椭圆的较近顶点处时,彗星与地球的距离才达到最小值即为ac,这样就把问题转化为求a,c或ac解:建立如上图所示直角坐标系,设地球位于焦点F(c,0)处,椭圆的方程为+=1,当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椭圆的长轴夹角为时,由椭圆的几何意义可知,彗星A只能满足xFA=(或xFA=)作ABOx于B,则FB=FA=m,故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得m=(c) 且m=(c+m)两式相减得m=m,a=2c代入,得m=(4cc)=c,c=mac=c=m答:彗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m万千米点评:(1)在天体运行中,彗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一般都是椭圆,而恒星正是它的一个焦点,该椭圆的两个端点,一个是近地点,另一个则是远地点,这两点到恒星的距离一个是ac,另一个是a+c(2)以上给出的解答是建立在椭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之上的,以数学概念为根基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在数学化的过程中也要时刻不忘审题,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有意识地训练数学思维的品质例2. 某工程要挖一个横断面为半圆的柱形的坑,挖出的土只能沿道路AP、BP运到P处(如图所示)已知PA=100 m,PB=150 m,APB=60,试说明怎样运土最省工分析:首先抽象为数学问题,半圆中的点可分为三类:(1)沿AP到P较近;(2)沿BP到P较近;(3)沿AP、BP到P同样远显然,第三类点是第一、二类的分界点,设M是分界线上的任意一点则有MA+PA=MB+PB于是MAMB=PBPA=150100=50从而发现第三类点M满足性质:点M到点A与点B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50,由双曲线定义知,点M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故问题转化为求此双曲线的方程解:以AB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设M(x,y)是沿AP、BP运土同样远的点,则MA+PA=MB+PB,MAMB=PBPA=50在PAB中,由余弦定理得AB2=PA2+PB22PAPBcos60=17500,且50AB由双曲线定义知M点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右支上,设此双曲线方程为=1(a0,b0)2a=50,4c2=17500,c2=a2+b2,解之得a2=625,b2=3750M点轨迹是=1(x25)在半圆内的一段双曲线弧于是运土时将双曲线左侧的土沿AP运到P处,右侧的土沿BP运到P处最省工点评:(1)本题是不等量与等量关系问题,涉及到分类思想,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点的集合性质,构造圆锥曲线模型(即分界线)从而确定出最优化区域(2)应用分类思想解题的一般步骤:确定分类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类;逐类逐级讨论;归纳各类结果例3. 根据我国汽车制造的现实情况,一般卡车高3 m,宽1.6 m现要设计横断面为抛物线型的双向二车道的公路隧道,为保障双向行驶安全,交通管理规定汽车进入隧道后必须保持距中线0.4 m的距离行驶已知拱口AB宽恰好是拱高OC的4倍,若拱宽为a m,求能使卡车安全通过的a的最小整数值分析: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卡车通过隧道时应以卡车沿着距隧道中线0.4 m到2 m间的道路行驶为最佳路线,因此,卡车能否安全通过,取决于距隧道中线2 m(即在横断面上距拱口中点2 m)处隧道的高度是否够3 m,据此可通过建立坐标系,确定出抛物线的方程后求得解:如图,以拱口AB所在直线为x轴,以拱高OC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可得抛物线的方程为x2=2p(y),点A(,0)在抛物线上,()2=2p(0),得p=抛物线方程为x2=a(y)取x=1.6+0.4=2,代入抛物线方程,得22=a(y),y=由题意,令y3,得3,a0,a212a160a6+2又aZ,a应取14,15,16,答:满足本题条件使卡车安全通过的a的最小正整数为14 m点评:本题的解题过程可归纳为两步:一是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确定解题途径,得到距拱口中点2 m处y的值;二是由y3通过解不等式,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和要求得到a的值,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思路在与最佳方案有关的应用题中是常用的例4. 如图,O为坐标原点,直线l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a和b(a0,b0),且交抛物线y2=2px(p0)于M(x1,y1),N(x2,y2)两点(1)写出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2)证明:+=;(3)当a=2p时,求MON的大小分析:易知直线l的方程为+=1,欲证+=,即求的值,为此只需求直线l与抛物线y2=2px交点的纵坐标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易得y1+y2、y1y2的值,进而证得+=由=0易得MON=90亦可由kOMkON=1求得MON=90(1)解:直线l的截距式方程为+=1(2)证明:由+=1及y2=2px消去x可得by2+2pay2pab=0点M、N的纵坐标为y1、y2,故y1+y2=,y1y2=2pa所以+=(3)解:设直线OM、ON的斜率分别为k1、k2,则k1=,k2=当a=2p时,由(2)知,y1y2=2pa=4p2,由y12=2px1,y22=2px2,相乘得(y1y2)2=4p2x1x2,x1x2=4p2,因此k1k2=1所以OMON,即MON=9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抛物线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5. 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1(ab0),双曲线=1的两条渐近线为l1、l2,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使ll1,又l与l2交于P点,设l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由上至下依次为A、B(如图)(1)当l1与l2夹角为60,双曲线的焦距为4时,求椭圆C的方程;(2)当=时,求的最大值分析:(1)求椭圆方程即求a、b的值,由l1与l2的夹角为60易得=,由双曲线的距离为4易得a2+b2=4,进而可求得a、b(2)由=,欲求的最大值,需求A、P的坐标,而P是l与l1的交点,故需求l的方程将l与l2的方程联立可求得P的坐标,进而可求得点A的坐标将A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可求得的最大值解:(1)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x,两渐近线夹角为60,又0),由题意知,抛物线过点(2,2),4=2p2p=1x2=2y当y0=3时,得x02=6水面宽为2|x0|=2答案:B2、解析:建立适当坐标系,设抛物线方程为x2=2py(p0),由题意知其过定点(10,4),代入x2=2py,得p=x2=25y当x0=2时,y0=,最长支柱长为4|y0|=4=3.84(m)答案:B3、解析:设旗杆高为m,华表高为n,mn旗杆与华表的距离为2a,以旗杆与地面的交点和华表与地面的交点的连线段所在直线为x轴、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x,y),由题意=,即(m2n2)x2+(m2n2)y22a(m2n2)x+(m2n2)a2=0答案:B4、解析:由题意c=m+R, +c=n+R, c=,2b=2=2答案:A5、解析:以O为原点,OP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下图),则抛物线方程可设为y=a(x1)2+2,P点坐标为(0,1),1=a+2a=1y=(x1)2+2令y=0,得(x1)2=2,x=1水池半径OM=+12.414(m)因此水池直径约为2|OM|=4.828(m)答案:C6、解析: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点(40,30)在抛物线y2=2px上,900=2p40 p=因此,光源到反射镜顶点的距离为 cm答案:7、解析:设M(x,y)为曲线上任一点,则|MA|MB|=3403=10200)将点(4,5)代入求得p=x2=y将点(2,y1)代入方程求得y1=+|y1|=+=2(m)答案:210、答案:解析:将双曲线方程化为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