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相关法律知识》行政法律制度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税收相关法律知识》行政法律制度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税收相关法律知识》行政法律制度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税收相关法律知识》行政法律制度PPT演示课件_第4页
《税收相关法律知识》行政法律制度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收相关法律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1,试题结构,1.题型:有3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综合分析题。2.分值: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1分;多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分;综合分析题4大题,每大题有5个选择题,每题2分。,2,主要内容,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第二篇民商法律制度第三篇刑事法律制度第四篇诉讼法律制度,3,第一篇行政法律制度,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第二章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第三章行政处罚法律制度第四章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第五章行政复议法律制度,4,第一章行政法基本理论,一、行政法与行政法律关系二、行政主体三、行政行为,5,第一节行政法基本理论,知识点一: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对其消极后果予以补救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有以下四层含义:1.行政法是设定行政权力的法(事前控权);如:行政处罚法等。2.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权力如何行使和运用的法(事中控权);如:税收征收管理法和行政处罚法等。3.行政法是监督行政权力的法(全程控权);如:行政诉讼法。4.行政法是对行政权力产生的后果进行补救的法(事后控权)。如,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6,例题:根据行政法理论,我国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权来源于()。A.行政立法B.物权和债权C.国家宪法和法律D.政府行政措施答案:C解析: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是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7,行政法的特征,1.形式上的特征:没有统一法典;数量多。2.内容上的特征:内容广泛;易于变动;兼有实体和程序规范。,8,知识点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行政合法性原则2.行政合理性原则3.行政应急性原则,9,例题:合理性原则作为一个普遍适用的行政法原则,内容包括()。A.行政行为必须证据充分B.平等地适用法律规范,符合公正法则C.行政行为不能超越法定权限D.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答案:B解析:A、C、D三个选项均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和要求,其中A、D强调行政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行使,C强调行政权力的存在有法律依据。,10,【例题单选题】根据行政法规定,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有()情形的,属于违反实质合法性原则。(2010年)A.违反法定程序B.超越行政职权C.明显考虑不相关因素D.适用法律依据错误【正确答案】C本题考核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相对于传统理论中的形式合法性原则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实质合法性原则。,11,例题:行政应急权力的行使应符合的条件包括()。A.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B.非法定机关不能行使,否则无效,除非时事后经有权机关予以追认C.应接受有权机关监督D.应当将负面损害控制到最小范围,12,答案:ABCD解析:行政应急权力的行使应符合四个条件:(1)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危险;(2)非法定机关不能行使,否则无效,除非时事后经有权机关予以追认;(3)应接受有权机关监督;(4)应当适当,即将负面损害控制到最小范围。,13,知识点三:行政法的渊源,1.行政法的渊源(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2)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和常委会)制定,是最重要的渊源。(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效力上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行政规章和地方法规。(4)行政规章,14,行政规章,a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b地方规章,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市的人民政府制定。,15,例题: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有权制定规章的是()。A.广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B.无锡市人大C.卫生部D.济南市人民政府E.某街道办事处,16,答案:CD解析: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的有权制定机关是: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有权制定机关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17,行政法渊源中效力冲突的解决方式(家长裁决制),1.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2.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3.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4.国务院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5.各部门规章之间、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它们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18,知识点四: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的权利即它的职权,主要有行政立法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司法权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有三方面:行政参与权;行政受益权;行政请求权。参与权,如听证权。受益权,如减免税。请求权,如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行政主体的职权不能放弃,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可以放弃。,19,知识点五: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解释:行政主体的标准有三个:名、权、责。,20,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1.中央行政机关(1)国务院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2)国务院组成部门;如:财政部、人民银行、审计署等。(3)国务院直属机构;如: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4)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如:粮食局、烟草局、文物局、外汇局等。(5)国务院办事机构;如:侨办、港澳办、法制办、国研室、台办、新闻办。提示: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2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地方行政机关(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市、县、乡)(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3)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22,行政机关中工作人员,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3)获得工资报酬,享受褔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6)提出申诉和控告;(7)申请辞职。提示:在行政诉讼中,国家公务员既不能做原告,也不能做被告,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23,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一)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行政机构(1)内部机构行政机关的某些内部机构在得到法律、法规授权情况下,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如:商标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交通警察大队等机构经有关法律、法规授权,都已有行政主体资格。(2)派出机构(3)临时机构2.企业组织3.事业单位4.社会团体,5.其他组织如,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24,派出机构与派出机关,同:派出机构与派出机关都属于行政机关的派设性组织。异:它们的设立机关不同。派出机关是由各级人民政府设置的;派出机构则由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设置;它们的职能范围不同。派出机关的职能是多方面的或综合性的,相当于一级政府;派出机构则只限于管理某项专门的行政事务;它们的主体资格不同。派出机关在法律上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是职权行政主体,且是地域性行政主体;派出机构则只能成为授权行政主体,且只能是公务性行政主体。,25,(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区别1.所行使的行政权力来源不同。2.行使行政权的方式不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基于委托取得的行政权不能独立行使,必须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3.法律地位和行为的后果不同。,26,知识点六: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并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它的特征主要有:1.从属法律性;2.自由裁量性;3.单方意志性;4.效力先定性;5.强制性。,27,行政行为的分类,1.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3.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4.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5.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6.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7.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8.授益行政行为与损益行政行为授益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确认或决定减免税的行为。许可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发放救济金或者颁发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等。损益行政行为,如:吊销营业执照、罚款、征税行为、行政收费行为等。9.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与行政司法行为,28,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和废止,1.行政行为的无效2.行政行为的撤销3.行政行为的废止(1)法律发生变化。(2)事实发生变化。(3)结果已经实现。,29,具体行政行为,(一)行政征收(二)行政确认认定,认可,证明,登记,批准,鉴证,行政鉴定。(三)行政监督(四)行政强制(五)行政给付(六)行政裁决,30,行政行为程序与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1.公开原则2.公正原则3.参与原则4.效率原则,31,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1.信息公开制度2.回避制度3.行政调查制度4.告知制度5.听证制度6.行政案卷制度(即案卷排他性制度)7.说明理由制度8.教示制度9.时效制度,32,第二章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知识点一:行政许可概述1.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实践中行政审批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审核、审定、审验、批准、同意、认可、准许、核准、检验、登记、注册、发放证照、事前备案等。,33,2.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的区别,(1)区分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的关键标准是如果行为人的权利形成于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之前,则是行政确认。如果行为人的权利产生于行政机关作出决定之时,则是行政许可。(2)行政确认行为,如: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认定、火灾事故原因和责任认定、房地产部门的房地产登记、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出口退税资格审核登记等。行政确认涉及的领域包括:不动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行政确认、经营权的行政确认、工业产权的行政确认等。,34,3.行政许可与行政登记,(1)行政机关在登记程序中一般没有裁量权;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程序中则拥有一定的裁量权。(2)行政许可与登记共同作为行政法上的控制手段作用于不同的对象,并且目的不同。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对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事先加以严格控制。行政登记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秩序。如出口退税资格审核登记以及房屋产权登记。(3)行政许可的结果是被许可人获得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和权利,而行政登记则不一定产生这种后果。,35,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1.法定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1)规范公开:未经公开的法律规范不得作为许可的法律依据。(内部文件不对外,对外无效);(2)行政许可的过程要公开,但是涉密的除外(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除外)。3.便民和效率原则4.救济原则5.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是我国行政法律首次确立的)(1)撤销赔偿。(2)废止补偿。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不能随意撤回、改变,如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变更或撤回这个行为,但给公民造成损失的,应予补偿。6.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7.监督原则,36,知识点二:行政许可的设定,行政许可设定的有关程序制度设定行政许可四项内容(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明确。1.听证、论证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说明2.评价(目的:早日废掉许可)(1)设定机关:应当定期评价;(2)实施机关:可以评价,并向设定机关报告意见;(3)相对人:可以向设定机关、实施机关提出意见建议。3.授权停止实施省级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如市场竞争机制能有效调节的)报国务院批准在本省停止实施。,37,税务行政许可的范围,指定企业印制发票;对发票使用和管理的审批;对发票领购资格的审批(已取消);对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的审批;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的审批(已取消);印花税票代售许可。,38,行政许可设定权划分,1.经常性许可(1)法律、法规(2)国务院决定(及时转化为法律或行政法规)2.临时性许可(1)国务院决定(2)省级政府规章(一年转化为地方性法规)提示:(1)上位法有设定的,下位法不可以设定,但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上位法没有设定的下位法可以设定。(2)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资格资质,不得设定企业等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前置性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企业个人到本地区经营,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市场。,39,知识点三:行政许可的实施,(一)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1.行政机关(1)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税务机关在法定权限内实施,各级税务机关下属的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实施行政许可。(2)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税务机关不得委托其他机关实施行政许可。(3)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指定一个内设机构或者设置固定窗口,统一负责受理行政许可申请、送达行政许可决定。2.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如证监会、保监会等,均属于此类组织范畴,其法律地位相当于行政机关。3.受委托的行政机关(1)受委托主体只限于行政机关;(2)受委托行政许可行为的法律后果由委托行政机关承担。,40,提示:具备税务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实施税务行政许可的机关必须是以自己名义对外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内设机构不具有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资格。二是必须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取得税务行政许可权。三是必须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41,行政许可实施程序,(一)行政许可实施的申请与受理程序(二)行政许可实施的审查与决定程序(三)行政许可听证程序的有关规定,42,行政许可听证程序有两种类型:,(1)行政机关主动举行听证,即行政机关依职权举行听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2)相对人申请举行听证,即行政机关依申请举行听证。,43,行政许可的变更与延续,1.变更。变更属于被许可人的权利,随时可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要求。2.延续。延续须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机关在有效期届满前决定,逾期的视为准予延续(默视批准制度)。提示:默视批准只适用于延续申请,不适用于初次许可和变更许可。,44,行政许可实施的期限规定,1.能当场决定的当场决定。2.一般期限是20日,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但要说明理由,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3.统一、联合、集中办理的,在45日内作出决定,经本级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但要说明理由。4.经机关审查后报上级机关决定,20日内审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5.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许可证件。6.听证、招标、检验等技术性审查时间,不计算在期限内(书面告知)。,45,行政许可实施的费用制度,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以及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相对禁止)。2.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绝对禁止)。3.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行政机关的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按照批准的预算予以核拨。4.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46,知识点四: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1.对许可机关的监督上级机关有义务监督下级机关的实施许可的活动。下级如果有严重过错,上级没有监督好,要负领导责任。2.对被许可人的监督,47,行政许可撤销和注销制度,(1)撤销:是把权利拿走,是一个实体权利问题(纠正违法行为)针对许可本身的违法;(2)注销:是手续,是程序问题(许可没有了把它注销)。,48,撤销,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3)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5)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2、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手段取得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3、撤销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49,注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1)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2)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被终止的;(4)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50,违反行政许可法的法律责任,(一)实施行政许可主体违法行为1.行政机关违法设定行政许可,有关机关责令改正或撤销。2.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许可,由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或给予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给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政赔偿。,51,(二)行政许可相对人的违法责任,1.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2.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被许可人违法从事行政许可活动的行为。,52,第三章行政处罚法律制度,知识点一:行政处罚概述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解释:行政机关违反行政法规范的相对人行政制裁具体行政行为。,53,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1.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基本内涵是处罚依据法定、处罚种类法定、处罚主体法定、处罚程序法定、处罚形式法定、处罚职权职责法定。提示: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2.处罚公开、公正、过罚相当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4.保障相对人权益原则5.监督制约、职能分离原则6.一事不二罚(款)原则,54,知识点二: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55,行政处罚的分类,1.人身自由罚(人身自由罚主要形式是行政拘留)提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15日以下,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20日。2.行为罚(能力罚)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两种形式。3.财产罚包括罚款和没收两种形式。4.训诫罚训诫罚亦称申诫罚、精神罚,主要形式是警告。,56,行政处罚的设定,1.法律6+n(n是指上面所说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即兜底条款的规定)上位法有设定的,下位法不得再设定,但是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2.行政法规6+n限制人身自由3.地方性法规6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4.部门规章警告、一定数量罚款(国务院规定上限)5.地方规章警告、一定数量罚款(省级人大常委会规定上限),57,知识点三:行政处罚实施主体,(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级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三)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能够接受行政委托、依法行使行政处罚的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2)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3)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技术鉴定的,应当由有条件的组织进行相应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58,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一)行政处罚的管辖1.级别管辖原则上由县级以上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2.地域管辖原则上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则另作特别规定除外。解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则另作特别规定除外”,如,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海关行政处罚由发现违法行为的海关管辖,也可以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海关管辖。3.指定管辖如果出现管辖争议,则交由其共同上一级机关决定。,59,行政处罚的适用,60,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1.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为2年,在违法行为发生后2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解释:(1)“违法行为”不是指违法行为人;不是人没找到,而是事情没被发现。(2)“未被主管行政机关发现”,如,打架斗殴没有被公安局发现,偷税漏税没有被税务局发现,违法经营没有被工商局发现。2.税收征管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3.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提示: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61,知识点四: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处罚决定程序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包括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是一般程序中的特殊环节)。,62,简易程序,1.简易程序也称当场处罚程序。简易程序的适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违法事实清楚;(2)有法定依据;(3)数额较小的罚款(指对公民处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不符合上述条件,或上述条件缺损的,不得适用简易程序。,63,简易程序的内容:,(1)表明身份。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2)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3)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4)交付行政处罚决定书。(5)备案。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64,一般程序,1.立案2.调查调查时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出示证件。3.审查根据不同的违法情况,分别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处理建议。4.告知和说明理由行政机关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事先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5.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意见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说明理由或者不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成立。6.制作、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5,听证程序,1.听证权告知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先行告知当事人具有听证的权利。2.听证申请的提出当事人对符合法定听证种类的行政处罚案件,有权向行政机关提出听证申请。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3.听证通知行政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其他相关事项通知当事人。提示:听证公开进行。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4.听证的主持与参与听证应由行政机关主持。5.组织听证会6.制作听证笔录,66,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收缴罚款的情形有,67,处罚机关与收缴罚款机构相分离,3.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4.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之日起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在水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之日起2日内交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在2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68,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执行措施: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2.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被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69,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返还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返还没收非法财物的拍卖款项。,70,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程序,移送程序的要求1.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2.行政执法机关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3.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下列材料: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71,4.公安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的回执上签字;其中,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在24小时内转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并书面告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5.公安机关应当自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之日起3日内,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立案标准和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规定,对所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1)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2)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相应退回案卷材料。,72,异议解决,1.行政执法机关接到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通知书后,认为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可以自接到不予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请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复议,也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提示:公安机关应当接受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的立案监督。2.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的案件,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其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实施行政处罚。(1)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经作出的警告、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2)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前,已经依法给予当事人罚款的,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依法折抵相应罚金。,73,知识点五: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处罚包括:(1)罚款;(2)没收违法所得;(3)停止办理出口退税;(4)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74,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类型,(1)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限期改正不同于警告,不是税务行政处罚,而是一种行政命令。(2)税务机关作出的收缴或者停售发票不是税务行政处罚,而是一种执行惩罚性质的间接强制执行措施。(3)税务机关依法作出的其他一些税务具体行政行为,如通知有关部门阻止出境、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收缴税务登记证、停止抵扣等,均不属于税务行政处罚。,75,税收违法行为及其处罚规定,1.违反日常税务管理基本规定的法律责任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1)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2)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3)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4)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5)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6)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76,2.逃避税务机关追缴欠税行为的法律责任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7,3.偷税行为的界定及其法律责任(1)偷税定义: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属于偷税。(2)偷税行为处理: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8,4.抗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违法行为,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5.骗税纳税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出口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9,6.非法印制发票的,由税务机关销毁非法印制的发票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并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至第四十一条及其实施细则对具体的发票违法行为及其处罚作了相应规定税务机关对发票违法行为的罚款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对于虚开、伪造、变造、转让发票违法行为的罚款上限由5万元提高到50万元。,80,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一)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1.对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2.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10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3.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提示:其他如没收违法所得、停止办理出口退税等不适用听证程序。,81,听证程序的组织进行,1.当事人要求听证符合条件的,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当事人听证要求后l5日内举行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将税务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的姓名及有关事项。2.对应当进行听证的案件,税务机关不组织听证,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听证权利或者被正当取消听证权利的除外。,82,听证终止,1.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税务机关的通知参加听证,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听证应当予以终止。2.听证主持人在听证过程中认为证据有疑问无法听证辨明,可能影响税务行政处罚的准确公正的,可以宣布中止听证,由本案调查人员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后再进行听证。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申请对有关证据进行重新核实,或者提出延期听证;是否准许,由听证主持人或者税务机关作出决定。3.听证过程中,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放弃申辩和质证权利,声明退出听证会,或者不经听证主持人许可擅自退出听证会的,听证主持人可以宣布听证终止。4.听证过程中,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本案调查人员、证人及其他人员违反听证秩序,听证主持人应当警告制止;对不听制止的,可以责令其退出听证会场。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此类严重行为致使听证无法进行的,听证主持人或者税务机关可以终止听证。,83,第四章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知识点一:行政强制概述一、行政强制的概念与种类1.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大类。(1)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2)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84,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3)扣押财物;(4)冻结存款、汇款;(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85,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1)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2)划拨存款、汇款;(3)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4)排除妨碍、恢复原状;(5)代履行;(6)其他强制执行方式。,86,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一)行政强制合法性原则(二)行政强制适当原则(三)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四)禁止利用行政强制权谋取利益原则(五)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和法律救济权利原则,87,行政强制的设定,1.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2.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冻结存款汇款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3.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以及扣押财物的行政强制措施。4.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此外,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5.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88,知识点二: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的一般规定1.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社会危害的情况,行政机关可以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2.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不得委托。但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89,3.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2)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4)通知当事人到场;(5)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6)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7)制作现场笔录;(8)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9)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提示:情况紧急,需要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24小时内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90,4.依照法律规定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当场告知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家属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机关、地点和期限;(2)在紧急情况下当场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机关后,立即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91,查封、扣押,1.查封、扣押应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不得实施。2.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复查封。3.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延长查封、扣押的决定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92,4.对物品需要进行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5.行政机关实施查封、扣押,对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应当妥善保管,也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损失,行政机关先行赔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查封、扣押,93,6.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除查封、扣押决定情形的是:(1)当事人没有违法行为;(2)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3)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4)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届满。解除查封、扣押应当立即退还财物;已将鲜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财物拍卖或者变卖的,退还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款项。变卖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补偿。,查封、扣押,94,冻结,1.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不得委托给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冻结存款、汇款的数额应当与违法行为涉及的金额相当;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冻结的,不得重复冻结。2.金融机构接到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冻结通知书后,应当立即予以冻结,不得拖延,不得在冻结前向当事人泄露信息。3.依照法律规定冻结存款、汇款的,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日内向当事人交付冻结决定书。4.自冻结存款、汇款之日起30日内,行政机关应当作出处理决定或者作出解除冻结决定;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95,知识点三: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行政强制执行实施的一般规定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2.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3.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96,4.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当事人收到催告书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5.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强制执行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在催告期间,对有证据证明有转移或者隐匿财物迹象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立即强制执行决定。催告书、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或者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97,6.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执行:(1)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确有困难或者暂无履行能力的;(2)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确有理由的;(3)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中止执行不损害公共利益的。提示: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行政机关应当恢复执行。对没有明显社会危害,当事人确无能力履行,中止执行满3年未恢复执行的,行政机关不再执行。,98,7.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执行:(1)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3)执行标的灭失的;(4)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的。,99,8.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执行协议可以约定分阶段履行;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的,可以减免加处的罚款或者滞纳金。执行协议应当履行。当事人不履行执行协议的,行政机关应当恢复强制执行。,100,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1.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2.实施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超过30日,经催告当事人仍不履行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经催告仍不履行的,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已经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行政机关,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拍卖抵缴罚款。3.划拨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决定,并书面通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接到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划拨存款、汇款的决定后,应当立即划拨。4.划拨的存款、汇款以及拍卖和依法处理所得的款项应当上缴国库或者划入财政专户。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101,代履行,1.代履行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代履行前送达决定书,代履行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代履行的理由和依据、方式和时间、标的、费用预算以及代履行人;(2)代履行三日前,催告当事人履行,当事人履行的,停止代履行;(3)代履行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派员到场监督;(4)代履行完毕,行政机关到场监督的工作人员、代履行人和当事人或者见证人应当在执行文书上签名或者盖章。2.代履行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当事人承担。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代履行不得采用暴力、胁迫以及其他非法方式。3.根据行政强制法规定,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的遗洒物、障碍物或者污染物,当事人不能清除的,行政机关可以决定立即实施代履行;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事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并依法作出处理。,102,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依照行政强制法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书送达10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可以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对象是不动产的,向不动产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人民法院接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应当在5日内受理。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有异议的,可以在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l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4.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申请进行书面审查,对符合行政强制法规定,且行政决定具备法定执行效力的,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作出执行裁定。此外,因情况紧急,为保障公共安全,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立即执行。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应当自作出执行裁定之日起5日内执行。5.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缴纳申请费。强制执行的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人民法院以划拨、拍卖方式强制执行的,可以在划拨、拍卖后将强制执行的费用扣除。,103,知识点四:违反行政强制法的法律责任,一、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强制法的法律责任二、金融机构违反行政强制法的法律责任三、人民法院违反行政强制法的法律责任,104,第五章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知识点一:行政复议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