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以东风汽车为案例_第1页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以东风汽车为案例_第2页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以东风汽车为案例_第3页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以东风汽车为案例_第4页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以东风汽车为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以东风汽车为案例 【摘要】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于上个世纪810年代末开始研究、910年代在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1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业成本法相比传统的制造成本法有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更好的产销模式、更合理的内部管理及战略等优点,但是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大环境下实际的应用仍然有许多问题。因此在国内专门的研究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本文经调研汇总提出信息系统、支持程度、内部管理以及成本管理4个ABC法在中国制造业应用的关键点,并对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加以深入的分析。首先通过实际的理论背景介绍给读者1个理论上的了解,然后通过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案例,进1步印证说明本文论点,即中国制造业如果要成功的应用ABC法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充分的支持程度、完善的内部管理和精确的成本管理。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成本管理 制造业 ABC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of China -DongFeng Automobile to Case ABSTRACT Activity-Based Costing, which is a new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s, has been developed in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of the 1980s, and since the 1990s it has begin to use up to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In 1990s came to China, in the country which is vigorously developing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it is a new attempt to Chinese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model.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cost method more aurate cost information, better marketing model more reasonable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advantages, but in special circumstance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domestic, and as specialized research lack circumstances, this paper proposed by the research summary, and figured out information systems, support,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cost management four key points for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of China. This paper will then use a case of DongFeng Automobile Co., Ltd. application Activity-Based Costing further verifies this argument, and finally a theory and practice two lessons this point. Keywords: Activity-Based Costing Cost Management ABC Manufacturing Sector 目 录 第1章 序 言 5 第1节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5 第2节 研究意义及内容框架 6 第2章 文献回顾 6 第3章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概述 7 第1节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 7 第2节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依据 7 1、 理论依据 8 2、 实践依据 8 第3节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9 1、ABC使成本信息更加科学,解决了传统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9 2、ABC使企业产销决策更加合理 10 3、ABC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意义 10 4、ABC对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 10 第4章 ABC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应用 11 第1节 在我国实施ABC的必要性 11 第2节 我国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应用的建议 11 1、信息系统状况 12 2、支持程度 12 3、内部管理方面 12 4、适度的成本动因 13 第5章 案例应用及分析 13 第1节 公司简介 13 第2节 东风公司改革流程 14 1、发现问题 14 2、调研分析选定改革方向 15 3、实际推行改革 15 第3节 东风公司作业成本改革引来的思索 17 第6章 总结 17 和 _ 20 序 言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国家于上个世纪810年代末开始研究、91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地1种全新地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地所有作业,将耗用地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 1、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作业成本法的诞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1步发展、内外部生产环境的变化、导致以往传统的成本管理机制已经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不像协调,或者说传统的目标成本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管理的需要,它的提出让人们有了新的选择。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上的变化使许多公司的生产制造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用大量机器和由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设备,使得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减少了从事直接生产的人工。而许多早期的会计系统主要是为人工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已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将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程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程度产品的成本,无法准确地知道每1种产品的毛利,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难以立足。并且,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这也就是作业成本法兴起的原因。因为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比传统的成本管理更加适合现在企业生产运作的需要。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 2、作业成本法的发展现状 作业成本从诞生发展完善,至今经历3410年的时间。它源于美国,在西方国家兴起并发展。而其传入中国时间较短,可以说是其在国外有1定发展历史后,才被引进我国并被大家认识的。 目前作业成本法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许多企业已经完成了传统成本管理向作业成本的转换,并且普及率已经比较高了,运作也比较规范,但在国内虽然在铁路运输、物流、教育、传媒、银行、医疗、保险以及饭店等等许多非制造业企业都有涉及,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应用,并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缺乏全局性的协调,比如说作业成本法运用的不完全性等等。 因此,就实践方面来说,中国的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仍然是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都不适应的地方,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学术方面来说,虽然整体的研究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但是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不够;虽然研究人员非常广泛但是研究的方法单1,实证研究很少。 研究意义及内容框架 如上1章所介绍的,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对其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而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在学术上的研究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将主要 _的先进制造业,深入浅出的讲解作业成本法在实践应用当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并且辅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从实践上进1步印证本文的观点,以期 _的制造也在引进作业成本法时有1个借鉴作用。 本文将从作业成本发的1般理论分析入手,分别阐述作业成本的定义、发展历史、基本会计原理以及其与传统成本计价方法的优劣比较,让读者对作业成本法有1个大概的基本的了解,然后提出本文观点,提出在应用过程中几个关键点并通过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实施案例印证分析,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1个缩影,最后再对本文的观点作1个总结归纳。 文献回顾 作业成本法最早是由科勒(Kohler, Eric L.)从水力发电引发思考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然后经过将近1个世纪的发展在上世纪810年代在西方兴起,910年代传入中国,是1个非常年轻的正在不断发展的会计观念。他从第1次引入作业的概念到现今也不到1个世纪时间,国外也有许多学者对作业成本法做过很多学术上的探讨和研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包括早期的经济学家斯拖布思(G.T. Staubus)的分别在1954年、1971年、1988年发表的收益的会计概念、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成本会计、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的成本会计3本著作,以及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Robin Cooper两位教授在1987年对作业成本法的系统深入研究,并著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 “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是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地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的。1971年,乔治斯拖布思(G.T.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Output A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地讨论。然后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Robin Cooper两位教授在1987年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进行了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乔治斯托布思(G.T. Staubus)的思想,并在1988年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其中的相关理论会在下1章详细介绍。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概述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 在进行理论研究的时候,对定义的界定是最先要完成的事情。他是整篇论文的基础,他用准确、简单、科学的语言给被说明的事物下定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了明确的定义才能可以对研究对象有1个明确的概念,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开端。在此我先对作业成本法这个概念做1个阐述。 作业成本计算制度(Activity-based Costing System)现代成本计算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简称ABM)。它是西方国家于上个世纪810年代末开始研究、91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地1种全新地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地所有作业,将耗用地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它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地信息等方面,都收到了广泛地赞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1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管理系统。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对象(产品、服务、客户等)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理论原则,以作业为中介,确定成本动因,把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上,再把作业成本归集 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上,从而摆脱了传统成本核算无法分配复杂而高额的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的困境,使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分配的更为合理,以便较及时、准确、真 实地计算出成本对象的真实成本。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以作业作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关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成本动因,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精确计算与控制合理的分配管理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不仅仅是1种成本的计价方式,更是1种成本控制企业管理的手段即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简称ABM)。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依据 上1节讲述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定义,作业成本法产生的依据将在本节中详细讲述,分别从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角度剖析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依据。 理论依据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依据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这是不正确的;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应该是作业的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1种产品。 实践依据 首先从必要性上来讲,ABC产生的依据体现在针对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科学性、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于成本习性的假设所产生的质疑。 传统成本计算法假定直接成本比例较高,同时,传统管理会计中,把成本习性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且建立模型y=a+bx,而这种成本的划分和模型的相关性,主要是立足于短期内经营、业务量也无显著变化的假设上的。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要应对多变的市场风险,强调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突出了战略管理,企业管理部门对持续经营的要求日益增加,而从长期经营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成本都是变动的,传统认为成本属性应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假定和模型y=a+bx,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时间上的相关性;兼并的浪潮、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的全球化,导致企业的业务量急剧上升,突破了模型y=a+bx的业务量假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为主导的智能化、自动化日益普遍,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网络经济为首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已经到来,这些经济活动,导致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直接成本投入比例大大降低,许多企业的间接成本占绝大部分,这导致模型y=a+bx即使在短期内和1定业务量内也失去了相关性。时代的发展,需要1种解决传统信息失真问题、打破y=a+bx模型的成本计算理论,而abc就是满足这1需要的理论。 其次从可能性上来看,适时生产法(just in time, 以下简称JIT)为ABC的可行性创造了条件。 在日本等国家,JIT已经逐渐推广。该生产系统中,企业在生产自动化、财务电算化条件下,合理规划,大大减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周转时间,使原材料进厂、产品出厂、进入流通的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衔接,甚至完全消除停工待料、有料待工等浪费现象,减少生产环节中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活动,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像钟表的0件1样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运转,达到减少产品成本、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JIT系统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如要有“0存货制度”,以保证减少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占用的资金,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