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2020年4月21 日上午 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 述出 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c.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2.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据此可知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体现在( )官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 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资本主义萌芽的迅速发展a b c d3先秦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个体农业的转变。推动其转变的因素有( )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改进 城市商业的发展 各国的变法运动 水利设施的兴修a b c d4.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a. 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b. 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 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d. 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5.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丝绸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之一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a b c d 6. 孝感市某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分析如表,得出了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严重压制外商企业发展b甲午战后外资极大地推动民族资本发展c在官办、外资夹缝当中民族资本陷于停滞状态d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进入迅速发展时期7.读下表。从北宋商税情况简表中不能直接得出的信息有()表: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抑商政策被废弃 商税是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商业经济发展a b c d8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 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 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9南宋临安城“保佑坊前孔家头巾铺、沙皮巷孔八郎头巾铺都卖头巾。李家丝鞋铺专卖上好鞋子,彭家专卖油靴。中瓦子前徐茂之家扇子铺。喜欢时尚的顾客会往周家选购折扇;至于要买画团扇,陈家的店铺是个更好的选择。”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布局固守市坊分离传统 b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c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10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盐铁官营制度 b“海禁”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 d商帮的出现11如图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a民族工业逐渐陷入绝境 b美国企图独占中国市场c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d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12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不利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a b c d1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材料主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引起了商业革命 b引起了价格革命c开始了殖民扩张 d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14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15.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说:“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会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下列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统的商路受阻c.“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d欧洲出现“寻金热”1617世纪上半期,英国认为其商业的发展只有两种可能的途径:一是国家对英国商人提供支持,二是国家对外国商人加以抑制。与第二种途径相符的史实是( )a建立东印度公司 b发展海外贸易c颁布航海条例 d开展殖民争霸17“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磅;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磅英国议会曾宣布:杀戮和剥头盖皮是上帝和自然赋予它的手段。”马克思这段记述是要说明( )西方殖民者在被征服地区进行野蛮屠杀的罪恶 资产阶级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 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西方殖民者的杀戮合法化,并得到国家的支持a b c d18世界文明史载:“最初的机器价格低廉,纺纱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随着机器体积的增大,机器越来越不再能够设在纺纱工人的茅舍里,而是设立在作坊或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最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手工工场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b垄断组织开始取代了小家庭生产c技术革新推动了工厂布局的调整 d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19.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达到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b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c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d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20.文明史纲一书中写道:“(19世纪上半期)单单城镇的发展就导致其人文和物质条件的迅速恶化。贫穷、乞讨、劫掠、懈怠、玩忽职守、传染病和犯罪,所有这一切都因劳动人民迅速集中到贫民区难以言状的混杂状态而增多了,而且往这里涌来的人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 b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c政府腐败忽视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d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贫困加剧21.“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22.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自强、求富”,在武汉大力推行兴实业、办教育等新政,创办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等,在汉阳龟山至赫山临江一带,形成蔚为壮观的十里“制造工业长廊”。现代制造业的兴起,直接成就了张之洞的“湖北新政”。这反映出洋务运动()a.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b.推动了现代化进程c.开创了教育的近代化 d.为民族工业开辟了道路23.中国的民族工业自起步起发展困难重重,先天即不足,后天又畸形。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24.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a. 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b.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25.商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历史上的商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19分)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史称“商业革命”。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国际贸易日益拓展,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洲生产大量的烟草、砂糖、咖啡及棉花,并销往欧洲等地,其所必需的日用品如粮食、布匹等却需从欧洲进口。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也出现在全球各地。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革命”引起了广泛的物种交流:欧洲人把旧大陆的牛、马、羊带到了新大陆;而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传到欧洲、亚洲。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三 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要完善电子商务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研究重大问题,加强指导和服务。有关社会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监督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服务创新。相关部门、社团组织及企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密切协作,开拓创新,共同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社会共治、辐射全球的电子商务大市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摘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商业革命”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6分)26.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材料三 时间(年)圈地法案(条)圈占面积(万英亩)1700-1760208341761-179614822981797亨利七世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它越过自由农民土地占有制而直接实现资本主义农场主的大土地占有制,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4分)(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称英国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的理解。(7分)27. 铁路的建设发展,关系到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下图是1980年英国发行的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火车铁路开通150周年的首日封。纪念的是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的,连接港口城市利物浦和棉纺织中心曼彻斯特之间的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首日封中描绘了“火箭号”动力机车、各等级车厢、运羊货车、平板货车、邮车,以及运河附近的田园风光。(1) 这张首日封纪念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简述这条铁路修建的作用。(5分)材料二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以及行旅、厘捐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刘铭传1880年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2) 依据材料二,概括刘铭传的主要观点,并说出其观点的指导思想。(6分) 材料三 中国铁路兴建情况表(摘编)单位:公里年份 全国里程 平均每年兴建里程 19121927 13040.48 213.89 19281931 14238.86 299.60 19321937 21036.14 1132.88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3)依据上表,说明民国时期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其发展背景。(7分)高 一 历 史 答 案1 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没有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c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织”的特点,排除d项。2. c 解析:据题目可知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而不是迅速发展。3d 【解析】此题用排除法较好,依据先秦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情况可知,先秦时期商业城市的发展源于农业的发展,故不正确,应排除,所以答案选择d项。4c 【解析】由材料“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可知其年收入大概是5*12=60元,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说明工人的年收入要高于农民,故c正确;由两地工人和农民年收入的比较可知是上海优于直隶,故a错误;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解体,故b项“开始”错误;材料未体现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注意材料给的工人工资是月薪,而农民是年收入,不能直接进行比较。5. a 【解析】当时政府采取海禁政策,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故正确;材料显示“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说明丝绸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之一故正确;“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说明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故正确;结合时间可知,当时西方列强还没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维持的是朝贡贸易体系,故不正确,因而选a符合题意。6. d 【解答】依据材料商办和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明显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外商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故排除ab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c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7.d 【解析】据材料“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可知从9951077年商税呈现不断升高之势,可知北宋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但不能说明抑商政策被废弃,商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收来源。8 a9b 【解析】依据材料中“孔家头巾铺”、“孔八郎头巾铺”、“李家丝鞋铺”、“彭家专卖油靴”、“徐茂之家扇子铺”、“周家选购折扇”、“陈家的店铺买画团扇”等信息可以看出宋代商业经营注重突出品牌产品在性能、质量、技术、定价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即凸显产品的品牌特色,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c选项错误,宋代打破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临安城中的商业活动注重品牌特色,与区域分工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铁官营制度是汉武帝推行的专卖制度,“海禁”是明朝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政府的经济政策,它们都是国家权力对经济的干预,故abc项排除。11a 【解答】从图中可看出19471948年与1936年相比,官僚资本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的比例大幅提升,a正确;材料未体现b选项;c选项时间不符;d选项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选a12. a13a 【解析】材料中“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故选a项。14c 【解析】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排除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工业革命后,b排除;物种交流没有实现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排除d。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各地物质生活,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故选c15.c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产物,故选c项。16c 【解答】abd与题意不符,排除。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这是英国对外国商人尤其是对荷兰商人的抑制,符合题意。17b 【解答】西方殖民者在被征服地区进行野蛮屠杀的罪恶从材料可以直接看出来。资产阶级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也可以从材料进行证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材料完全体现不出来,因为它主要是讲对殖民地的杀伐手段,而不是对欧洲的影响。西方殖民者的杀戮合法化,并得到国家的支持符合当时的具体情况。18.c 解析:材料叙述的是劳动工具革新与生产方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该项不能体现生产工具的革新,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推动了工厂制产生,非垄断组织,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劳动工具的革新带动了工作环境的调整,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最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蒸汽动力取代的是水力,故d项错误。19. d 【解析】“依靠工资生活”是指工人阶级,从数据上看,17世纪至19世纪依靠工资生活的人数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1851年的增长最大,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即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变化,d项正确;17世纪英国是没有工厂制度的,a项“工厂日益普及”说法错误;17世纪英国还没开展工业革命,b项说法错误;c项“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说法错误,工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c项说法错误。20.b 【解析】根据时间“19世纪上半期”首先可知工业革命开展,可以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所述现象是工业化的进程中忽视社会公平导致的结果。c项说法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腐败问题。d项说法绝对化,城市化的发展可能带来很多问题,但是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故应选b。21.d 根据材料“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可知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故d 项正确22.b 从题干材料可知张之洞的活动包括兴实业、办教育、办军事,这些活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故选b23. c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