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高职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高职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高职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高职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1背景12专业建设基础3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41专业建设目标42人才培养目标5三、建设内容51践行“工学融合,两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对接5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83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引导型”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34进行课程资源库建设,实施网络教学,提升教学服务能力135强化教学团队建设,保障“工学融合”的培养模式顺利实施156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育人,进一步增强岗位对接能力177构建校企双向服务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208构建多方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209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教学可持续性发展22四、改革举措23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对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232探索“分阶段衔接、贯通培养”的模式,正确定位高职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无缝衔接243建立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内实训“企业化”,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技能强化与理论提升相融合244加强质量控制,建立多方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24五、预期成效与进度安排251预期成效252项目建设进度表25六、资金预算31七、保障措施321.组织保障322.经费保障333.制度保障334.质量监控3435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1背景(1)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稀缺性日益突显。世界太阳能资源在地球表面有820 万亿MW辐射功率,其中81万亿MW照射到人类聚居的地区,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因此,随着能源日益紧缺和全球环保压力的加大,世界各地掀起了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热潮,并逐步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和即将带来的影响,得到了从政府到产业界、教育部门等社会各方面的普遍重视,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手段。改变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国际共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已把新能源、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2007年中国太阳电池产量1088MWp,超过日本(920MWp)和欧洲(1062.8MWp),成为世界第一大太阳电池生产国。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新能源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截止到2008年,全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479.3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已达784家,在生物质能、太阳能利用及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核能、风能等五大领域取得积极进展。而在加大新能源产业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和实施新能源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根据省委、省政府制订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蚌埠市的蚌埠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蚌埠市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升级提速、跨越赶超,为建设美好幸福的皖北中心城市而努力奋动中的相关精神,将光伏产业列入重点培育方向,为蚌埠光伏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环境的优化、产业发展的加速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年来,蚌埠市紧跟国家产业政策,紧握市场发展脉搏,大力发展新能源、新玻璃、新材料、新装备产业,短短一年时间,将太阳能产业和信息显示玻璃产业基地迅速布点在安徽、江苏、广东、四川等多个省十几个地市,新能源产业步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在新能源产业上,蚌埠市着力发展非晶硅基板和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产业装备制造、新型光伏建筑材料的制造及应用。目前,蚌埠市已有普乐新能源公司、安徽应天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天柱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唯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多家从事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生产和研究的企事业单位。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用TCO导电膜玻璃基片生产线正在安装,项目投产后将填补国内空白;即将建设的PECVD法太阳能电池,投产后产能达到120150兆瓦;5兆瓦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成功投产,正在建设国内首条50兆瓦碲化镉生产线,并尽快形成500兆瓦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规模。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研发取得重大突破,这些将彻底改变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率不高的局面,对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2)人才需求目前,各国都把新能源发展作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正所谓“谁占据新能源高地,谁就拥有未来希望”。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光伏发电正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发电技术之一。与同样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风能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建设周期短、适用场合广、设备维护低等优点,如可用于大型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家庭等各种场合(而风电一般适用于大规模风场发电模式),并且基本免维护,使用寿命一般可达20年左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和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太阳能光伏发电完全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由过去的补充能源成为人类最为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目前社会对新能源产业相关人才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智联招聘报告指出,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2008年开始持续升温,但新能源行业的人才供给并不乐观。从今年2月份以来,智联招聘网站平均每个新能源行业需求职位的申请人次呈下降趋势,人才资源明显不足。从薪酬上看,新能源技术类人才的月薪基本上在3000以上。因此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刻不容缓。根据2010年11月发布的蚌埠高新区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蚌埠地区新材料及新能源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同比增长52.6%,随着十二五建设项目的开展,新能源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增长速度会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支持该专业建设,将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蚌埠市“十二五”战略目标的实施输送大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专业建设基础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检测技术及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相关专业,历经多年发展,培养了电子、机电、自动化及相关行业1万多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安徽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2008年学院在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开设光伏技术相关课程,绿色能源中心的老师参与了光伏技术的相关课程教学,并提供了实践教学场所及设施,为学院开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学院依托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符合“蚌埠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成功申报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并正式招生。(1)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合理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借鉴相关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块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光伏发电技术等的教学基础上,增加钳工中级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证书等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在太阳能光伏材料工程和技术方面的掌握以及光伏材料制备、加工、设备维护、技术开发、工艺设计、技术改造、生产组织管理等专业综合技能的提高,使学生适应于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教学过程实施2+1的三个阶段,即基础能力教学、专业能力教学、企业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实现教学过程的阶梯型深入(如下图)。(2)“校企合作”快速推进为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蚌埠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建材集团结成“四方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建学院。以此为契机,学院绿色能源研究中心、安徽天柱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建材集团联合成立“开放性新技术研发中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岗位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同时与玻璃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蚌埠玻璃设计院、普乐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专家和学者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等工作,使教学内容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专业教师团队结构合理学院现有较为完善的师资队伍,能够从事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副教授4名,“双师型”教师8名,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而且具备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4)校内实训基地初具规模学院现有电工与电子技术、单片机仿真、传感器创新、高频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等各类实训室,与本专业相关实训基地3个。(5)服务能力彰显学院绿色能源研究中心与安徽天柱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太阳能光热发电、光伏发电、新光源等产品,目前已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10项,取得20多万的产品产值和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方面的6项国家专利成果。建设新能源技术示范基地,为地方新能源企业提供检测和实验平台,为蚌埠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同时为学院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一定的建设基础。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1专业建设目标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加强与新能源企业紧密合作;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一书多证”;以培养职业素质为主线、岗位能力为根本,强调“理论提升技能、创新提升能力”,实施“工学融合,两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块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素质高、技能强、知识牢、具有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特点;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构建质量控制环节,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使本专业成为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训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可供示范的安徽省知名专业、安徽省新能源应用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2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能运用光伏发电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与检测、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光伏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及光伏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具备光伏产品的生产、管理,光伏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技术服务等能力,具有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l 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理论、应用数学、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l 具备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知识,包括: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光伏电池组件的质量检测等;l 具备光伏发电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光伏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技术等;l 具备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专业知识及对简单的发电系统进行设计的能力;l 具备操作、维护和研发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的能力;l 具备对光伏电池组件和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安装、管理与维护的能力;l 具备小型光伏产品的开发、光伏产品的营销等方面的能力;l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积极向上勇于争先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l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职业素质。三、建设内容1践行“工学融合,两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对接(1)结合行业发展对人才岗位能力的要求,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从企业中聘任技术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与学院共同开展调研,分析新能源产业人才市场的需求,针对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分析岗位能力的要求,探索职业岗位能力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光伏产品生产、管理、组装、系统设计、调试与维修及产品销售人员的能力,并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形成与岗位技能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良性机制。推进“工学融合,两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下图)。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基础能力、素质培养阶段,专业能力、素质培养阶段;四个环节:基础知识、理论教学环节、基本技能教学环节、专业核心理论教学环节、岗位核心技能教学环节。四个环节中,理论环节会融入基本的实训环节、实训实习环节中会有相关的理论教学,做到技能锻炼一条线,理论提升技能。实训环节也是理论环节的巩固。(2)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引企入校,形成“企业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主体、企业参与”的思路,精心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培养过程中,通过与蚌埠周边的央企-中国建材集团、蚌埠玻璃设计院、普乐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天柱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实施教学环境由校内到企业,由教室到车间的多场所换位教学,并将企业生产引入校园,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使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达到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基本技能与专业综合能力。全面实施校企合作、产学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可承担生产任务或参与对外技术服务。企业化的教学模式框图如下:逐步养成职业素质,职业能力递进提高校内实训室一体化教学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环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基地校外顶岗实习综合工作任务真实工作任务单项工作任务企业工作任务从事生产、管理、系统设计、安装、销售、咨询与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综合技能项目轮岗企业环境真实项目基本技能单元项目顶岗实践企业项目职业情景综合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拓展单项职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项目载体职业能力人才规格通过教学目标的“岗位化”、教学内容的“任务化”、教学过程的“职业化”、教学环境的“企业化”、能力考核的“工程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岗位对接”能力。(3)强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行先进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核心专业课程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设计,实现生产车间与课堂一体,并在生产车间开展“教学做”一体化、开放式教学,将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以及顶岗实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形成性考核”渗入到考核模式中,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4)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坚持把大学生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突出德育首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强化能力本位,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注重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确立身心健康的重要地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塑造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加强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利于个性发挥、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专业素质的提高。(5)探索中高职“分段式衔接、贯通培养”的模式,实现中高职教学无缝对接经济发展对科技含量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实用型人才的高移成为不争的事实。中职毕业生继续深造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中职也将成为高职一个重要的生源。确立系统培养的思想,探索中高职“分段式衔接、贯通培养”的模式,与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多方合作,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标准,中高职准确定位,确保目标具有可延伸性,保障中高职衔接紧凑、不断档、不重复;建立适用于人才贯通培养课程体系,设置高职教学模式为两阶段式,以利于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继续学习、深造;探讨教材的衔接性,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确定教材内容,保证教材内容上即要衔接、又不重复。根据行业人才需求,与中职院校一起开发专业,以利于学生顺利实现学业的衔接;针对中职对高职认识不足的特点,在中职院校大力宣传高职教育,制定学生的创造性和继续受教育能力的培养;辅助中职院校端正培养目标、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内部教学管理,增强学生继续深造的能力。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的对接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专家与本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围绕市场对光伏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对光伏专业人才的典型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基础的课程内容,开发任务引领型技能实训模块;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建设4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建成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库。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行业企业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定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从事太阳电池生产企业、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企业、中小型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的相关职业岗位。能从事现场工艺和技术管理、光伏组件生产与检测、光伏系统的单片机及PLC控制电路设计与调试、光伏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与调试、光伏产品售后技术服务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岗位。(1) 根据典型工作过程确定本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岗位提炼出典型的工作过程:光伏系统设计、光伏产品设计、光伏系统的自动控制、太阳能路灯安装与调试、太阳能路灯维修、光伏产品营销等,根据工作过程确定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所要求的岗位能力,如下图。根据岗位能力,结合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确定开设课程,如下图,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如下表。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能力要求主要课程l掌握一定的哲学原理、必要的法律知识,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概论;l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l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l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l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l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l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l具有一定的文秘知识和处理公文的能力;l具有一定的数学运算及数学应用能力;l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l具有熟练利用计算机常用软件处理业务工作的能力;l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与应用能力; l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能力;l具有使用常用仪器仪表的能力;l具有一定的电路与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能力;l熟练掌握分析硅材料的各种性能;l掌握最基本的材料加工设备的操作,掌握加工方法的实质、工艺过程、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l具有根据要求合理选择光伏材料、加工设备,具备设计基本光伏发电系统和调试的能力;l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要求,能够设计简单的相关的发电系统;l具有光伏发电技术系统的实施、安装、调试、操作、管理和技术更新能力;l具有设计、开发光伏系统及其控制系统的能力;l具备对光伏发电设备的操作、安装、维护及设计能力;l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与计算机制图的能力;l具有对光伏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管理能力;l具有一定的光伏产品营销能力,具有服务意识和艰苦创业、团队协作的精神;l具有爱岗敬业、自律、诚信、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入学教育与军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政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品格育成与人生历练形象塑造与自我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实用语文、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用英语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认证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项目实训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生产技术光伏技术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光伏系统设计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技术光伏电站设备调试与维护光伏组件生产实训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钳工职业资格认证电气CAD光伏电站运行管理光伏LED产品开发光伏产品营销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顶岗实习(2) “职业认知+校内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的岗位技能实训体系任务引领型技能实训模块包括四个部分:职业认知、基本技能、生产实训、顶岗实习。职业认知部分作企业完成,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相关工作内容,对专业有整体的一个认识,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校内部分在模拟企业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包括钳工实训并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维修电工实训并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等,主要教学目的是完成岗位所需基本技能的实训和基本设计能力的培养;生产实训是在具有真实企业环境的“校中厂”或企业完成,包括光伏组件生产实训、光伏发电系统实训等,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顶岗实习是在合作企业内完成,主要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最终实现学生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完成与企业的岗位对接。技能实训体系如下图所示。合作企业、校中厂完成模拟企业环境企业完成合作企业完成岗位技能训练职业认知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校内训练钳工实训维修电工实训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技能实训光伏系统实训太阳能组件生产(3) 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实训项目以新能源研究中心和安徽天柱绿色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和设备为依托、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体制,规范实训项目内容、实训教学方法、实训教学环境和实训教学实施过程。建立实训指导教师培养体制,强化技能培训。根据岗位目标典型的工作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或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结合光伏专业电气控制与PLC实训设备、单片机实验设备、新能源研究中心,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以光伏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光伏电池制造工艺为例,典型的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如下图所示。 (4)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将职业资格认证 “嵌入”课程体系参考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将职业标准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纳入课程体系。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相应职业技术模块学习,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参加钳工、维修电工等多种专业认证,使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95。3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引导型”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 强化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思想,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在课程教学中,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课程中,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现,实现基于光伏产品开发、生产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密切产学合作,注重光伏产品设计、生产的新技术、新规范、新方法的引进,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探索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和途径。(3) 采用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改革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过程、开放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引进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升级项目资源,将项目分解为教学实践项目和任务,推行“学中练,练中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熟悉光伏产品开发、维护过程,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与产品开发能力。(4) 注重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考核的评价体制改革在学生能力评价中,引入过程评价机制、企业参与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考核,即分别对学生完成各项目(模块)的情况加以展示与考核。通过工作成果展示,不仅考察学生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的表达与展示能力,而且使学生体验情感、体验价值、体验成就,并以考核评价与能力展示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竞争意识。4进行课程资源库建设,实施网络教学,提升教学服务能力(1) 核心课程建设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按照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从基本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到技术管理、综合研发能力逐层递进,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选择光伏技术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光伏组件生产实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4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案例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实践,为学生在以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施工、电气安装与调试打下基础。光伏组件生产实训、光伏技术应用课程是以实际项目应用为载体的教学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并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核心课程的具体课程内涵如下:光伏技术应用属于职业技术平台课程,本课程从太阳发光的基本过程出发,讲述了太阳辐射的特性,半导体与PN结基础,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特性及设计,太阳电池片和组件的装配,光伏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为日后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工程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属于职业技术平台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电气控制技术及系统设计、系统地阐述了电气控制的分析与设计的一般方法、PLC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指令系统、梯形图及编程方法、PLC安装与接线及具体应用。通过电气控制与PLC知识的学习后结合光伏发电系统使学生综合掌握电气控制与PLC在光伏控制系统、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及其应用,同时以维修电工实训指导项目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电气与电力系统设计、接线、安装调试能力,从而为发电系统控制等综合项目实训打下基础,并具备维修电工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相应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光伏组件生产实训属于职业技术平台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综合掌握光伏组件加工基础,太阳能电池片的检测,EVA、TPT、钢化玻璃和焊料的制备,电池片的焊接工艺,激光划片、叠层和滴胶工艺,层压工艺,固化、装框与清洗,光伏组件的检测与装箱等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动手能力。实训过程模拟项目开发管理、组织、生产运行全过程,培养职业素养,体验职业情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属于职业技术平台课程,本课程系统介绍了太阳能基础知识和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种类及其特性,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实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发电设备和建设地点的资源环境条件选择,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的知识与技术,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系统的设计、施工、计算和运行维护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的应用能力。本课程是学习太阳能发电的一门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2) 网络资源建设在核心课程建设基础上,建设一批配套的网络教学课程资源,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配合课堂教学,供学生随时学习,与相关专业资源共享。(3) 特色教材建设组织专业教师,以“职业情境、任务驱动”为指导,进行核心课程的特色教材的开发建设,建设一批适合学院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特色教材。 在确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特点和企业的要求,编写校本教材1-2门,建成院级精品课程光伏技术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2门。(4) 光伏发电项目应用案例库建设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以光伏技术应用、光伏组件生产实训课程为基础,与蚌埠市光伏行业企业:蚌埠市普乐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应天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项目案例库,供学生综合实训使用。5强化教学团队建设,保障“工学融合”的培养模式顺利实施以学院绿色能源研究中心、安徽天柱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材集团等相关企业为平台,建设“双师”教学队伍;完善师资培养、评价、聘用机制,健全专业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落实专兼职教师的管理保障与激励机制。两年内建立由1-2名专业带头人、2-4名骨干教师、8-10名“双师”素质教师及10名左右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科研能力和职业素质达到本专业省内职业教育一流水平,在同类专业中发挥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1) 专业带头人培养培养目标:l 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带头人有丰富的光伏产品研发经验,及时跟踪光伏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动态,引领光伏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光伏行业权威证书;l 主持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主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规划及相关措施;l 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并能把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模式与方向;l 主持1项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项目或1门精品课程建设;l 提高应用开发能力,主持或参与1项光伏产品开发;l 主讲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2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参与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l 具备指导青年骨干教师能力。培养措施:l 到企业参与项目实践与开发,学习企业现场培训经验;l 参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师资培训;。l 参加行业光伏产业新技术学习培训;l 以校办企业安徽天柱绿色能源科技公司为平台,主持承接各类能源技术应用开发项目;l 主持申报、承接各类能源应用技术开发课题;主持与企业合作或参与到企业的能源应用技术开发。(2) 骨干教师培养培养目标:l 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中级以上行业资格;l 具备主讲1门专业课程的能力,主持1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项目案例开发;l 参与1项企业项目设计与开发;l 参与1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编或参编1本专业特色教材;l 具备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培养措施:l 到企业参与项目实践与开发,学习企业现场培训经验;l 参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师资培训;。l 参加新能源产业新技术学习培训;l 以校办企业安徽天柱绿色能源科技公司为平台,参加承接各类光伏技术应用开发项目。l 参加申报、承接各类应用技术开发课题;参与企业的应用技术开发。(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具有项目开发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光伏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成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每年聘请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等;到2013年,聘请10名左右省内外光伏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任兼职教师,并参与到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实训指导、顶岗实习指导等专业建设各环节中,改善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制订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4) 专业团队建设联合光伏行业企业,通过选派教师参加技术培训、到光伏企业顶岗实践、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参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聘请企业技术专家等措施,组建一个由专业带头人主导、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6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育人,进一步增强岗位对接能力根据新能源应用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和校企资源整合的可行性,采取灵活的方式统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相适应,融合现代技术,提升技能训练水准,建立新型共享实训平台,突出实训基地的多功能作用,在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前提下,发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应用研究、教师实践锻炼等功能。(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师资及设备资源共享的新路,创建综合化实训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和专业建设与发展要求为依据,新建多晶硅生产仿真实训室、光伏发电系统实训室、光伏组件安装实训室等,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让校内实训基地既成为教学和生产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鉴定站,又是企业员工培训、技术交流与服务的平台,更是校企合作的窗口。同时鼓励教师创业建设“校中厂”,满足学生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项目化课程的教学等,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锻炼岗位操作技能,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学习、自我提高。通过建设,形成专业“多层次”实践体系与实践环境,结构图如下: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实训框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与课程对应表序号实验室功能相关课程1传感器实训室完成光电传感器、电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容传感器等的试验 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2EDA实训室完成电路设计、CAD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AutoCAD3太阳能光伏实训基地模拟太阳能光伏电站,实现光电、光热及风电的综合应用,采用现场教学、现场操作及真实的实训项目光伏技术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光伏系统设计4光伏发电系统实训室完成光源模拟跟踪、光源模拟跟踪控制、能量转换控制存储离网逆变负载系统、监控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光伏技术应用、电气控制与PLC5太阳能光伏组件实训室太阳能光伏组件测试与安装硅材料生产技术、光伏技术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6电气控制实训室完成电气控制原理、设计、调试与维护等技能培训电气控制与PLC(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选择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大、人才供需关系稳定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重点建设5个以上的长期稳定、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并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实习基地、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能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建2个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厂中校”实训基地,与安徽应天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天柱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安徽唯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共建实训基地,定期选派本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帮助企业管理解决生产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负责新能源技术专业学生现场实训的安排。与普乐新能源公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实训基地,使本专业学生在单晶硅生产的职业氛围下进行综合技能训练。(3) 建设新能源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建设新能源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 “光伏组件生产与安装” 、“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等院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扩展视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4) 实训基地软环境建设 制定、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校内实训管理制度、兼职教师实训指导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教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制度。 营造企业环境,创建职业情境。引进企业模式、文化氛围、工作环境和技术资源,营造真实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企业职业环境,创建真实的光伏发电产品设计、安装调试的职业情境,为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奠定基础。 编写技能训练指导教材,开发技能培养项目,完善考核标准。开发岗位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项目5个;编写实训项目操作流程和工艺标准5个;编写和完善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指导教材;编写重要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完善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标准。 完善评价过程,建立技能鉴定制度建立实践教学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成果展示, 将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资源保障、创造鉴定条件。7构建校企双向服务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根据校企合作工作需要,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制定校企合作协议书、教师到生产一线进修管理办法等文件,并根据实际,制定安排计划,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合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会,及时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包括专业、知识结构、岗位技能等反馈给合作学校,指导学校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教学,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接受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选派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合作学校指导教师、组织优秀学员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学校为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将学校建成企业职工高技能培训基地,力争教学为现场服务,内容与岗位挂钩,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8构建多方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针对市场对社会评价机制的强烈呼唤和人才培养规律的综合作用,按照国家重点支持产业支撑型专业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监控管理工作,提升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构建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如下图所示,来确保培养本专业的毕业生符合社会的需求。 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是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这些指标及结合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求,制定如下实施细则:(1) 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第三方评价机构由学校组织,根据情况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组成。(2) 第三方评价的主要内容第三方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职业提升能力、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对学校的满意度、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以及就业情况等。(3) 第三方评价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的参与对象,其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不同: 对于在校生每学期组织一次评价活动。 对于学生家长,在学生就业当年组织开展一次评价活动。 对于毕业生,在学生就业当年开始组织开展评价活动,以后每年(连续五年)都开展一次跟踪活动。 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实地暗访、录音摄像、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 每次开展评价活动均按照评价指标内容进行,可以采取普查和抽查两种形式。 评价机构在开展活动时,自行确定时间、路线及评价对象,不得暴露身份,不得与学校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透露与评价有关的事项。(4) 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基本工作能力知识体系与岗位对接情况应用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动手能力职业提升能力竞争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教学管理情况学生管理情况就业服务情况学生就业情况对学校的满意度教学设施校风学风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对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培训进修情况个人发展空间薪资福利管理制度和文化工作环境和条件就业情况岗位对口情况就业渠道职位是否提升薪资情况是否愿意推荐母校的毕业生是否自主创业及效益情况学习内容与工作的相关度(5) 评价结果分析与整改按照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第三方评价机构需要将收集的专业调查信息及时反馈给学校,并按科学的建模方法,找出专业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作一份详细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改进专业教学和培养方式的建议。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按照调查的反馈结果及建议,对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进行相应的整改,为保证整改是否到位,可以将评价的结果发布到网上,由社会来监督整改的成效。9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教学可持续性发展发挥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优势,增强服务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通过完善教师晋升、职称考核管理等人事制度,引导和激励本专业教师主动为社会企业服务。(1)新能源应用技术服务团队建设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组建5人左右的技术服务团队,紧紧围绕新能源产业链,依托光伏发电实训基地,针对普乐新能源公司、安徽应天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开展广泛企业技术服务。每年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个,达到互惠共赢。(2)横向课题研究每年选取1-2个企业开展科研合作,使科研来自于生产、服务于生产,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强职业教育在用人单位的对接。利用学院科研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光伏发电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到2013年,争取成功研发新能源及节能产品达到4项以上,申请市厅级项目1项。(3)职业技能培训开发有关职业工种的培训资源包,提供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为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师提供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为学院所在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两年内,为企业职工开展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四、改革举措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对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践行“工学融合,两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两阶段、四环节递进式”教学:基本知识能力教学、专业知识能力教学。理论和实践环节交替进行,实现技能为本,知识提升的教学过程。技能教学环节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工学融合”的教学方式,分别在校内“企业环境”的实训基地和校外“教学环境”的实习基地完成,解决以往培养模式中理论实践紧密程度不够的问题。依托安徽天柱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普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校内外实践基地,保证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推进“校企对接”。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专家与本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通过广泛调研,围绕市场对光伏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企业对光伏专业人才的典型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基础的课程内容,开发任务引领型技能实训模块,加强“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积极推进“模块教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完学业的同时需要取得“钳工中级”、“维修电工中级”及新能源行业相关的技能证,以确保学业为职业服务。2探索“分阶段衔接、贯通培养”的模式,正确定位高职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无缝衔接确立系统培养的思想,探索中高职“分段式衔接、贯通培养”的模式,明确高职培养目标,确保中高职培养目标具有衔接性,建立适用于人才贯通培养课程体系,设置高职教学模式为两阶段式,以利于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继续学习、深造;探讨教材内容和深度,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确定教材内容,保证教材内容上即要衔接、又不重复。3建立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内实训“企业化”,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