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_非对称信息与参照系_第1页
公允价值计量_非对称信息与参照系_第2页
公允价值计量_非对称信息与参照系_第3页
公允价值计量_非对称信息与参照系_第4页
公允价值计量_非对称信息与参照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允价值计量_非对称信息与参照系【摘要】文章从信息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角度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公允价值是基于交易而产生的,存在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当市场是一个不完美的“柠檬”市场时,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就是一种“噪音”。由于很多资产与负债并没有一个活跃市场,因而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及其依据的资料将会更加主观。实务中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很大比例的资产或负债并非基于市场价计算的结果,而是依据管理层的估计或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的结果,在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时,人们通常会寻找一个标准或参照物。公允价值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效用价值,而这正是公允价值造成资本市场混乱以及在应用中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关键词】公允价值;“柠檬”市场;非对称信息;参照系一、引言近年来,国内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即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者都在试图从经济学或管理学中寻找坚实的理论基础。产权经济学理论与会计研究的结合掀起了产权会计研究的热潮;契约经济学理论与会计理论的结合有了会计契约论一说;利益相关者理论与财务研究结合产生了利益相关者财务论观点;而把战略管理中的价值链理论注入会计研究诞生了价值链会计思想。作为会计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公允价值(fairvalue)在国内外学术探讨中已有数十年的时间,但是长期以来,公允价值计量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且引起相当多的争议。公允价值计量的倡导者认为公允价值是财务报告中最相关、最可靠的计量属性,而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不可靠或者是不可验证的。如在美国的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伊始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并不鼓励采用公允价值对财产、厂房和设备进行计量,这表明了SEC对美国公司实施的未经证实的资产重估的态度。根据前SEC总会计师Schuetze的叙述,SEC认为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不够坚实。在20世纪40年代,SEC基本上消除了升值重估的财产、厂房和设备的选择,到了20世纪50年代,这一禁令扩展到脚注形式的公允价值披露的财务报表。在当时,这一切都是通过SEC的内部执法程序来完成的,而没有发表正式声明表示不容许财产、厂房和设备的公允价值会计实践。多年以后,意见第6号(AICPA,1965)正式表示,“财产、厂房和设备不应该被会计主体高估”(第17段)。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已经在GAAP和国际会计准则(IFRS)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近年来更是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并意欲从金融工具入手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然后逐步将其扩展至金融工具以外的其他项目,最终以公允价值会计代替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形成公允价值计量占支配地位的新会计计量模式。然而,近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市场动荡使我们有机会再一次审视公允价值建立的市场假设前提。但遗憾的是,在公允价值研究方面,国内外会计学者主要是从各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及公允价值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而从经济学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出发进行结合的研究还鲜见。会计计量涉及计量的基础与经济后果,计量属性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信息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最新进展为我们研究会计计量提供了信息理论依据与行为理论基础。二、公允价值会计的市场信息假设现有的国际会计准则(IFRS)要求根据资产负债的不同特征和管理者的持有意图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负债进行混合计量,即对交易目的资产和可出售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持有到期的资产、贷款和没有公允价值的负债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第323号公告认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第157号认为:“公允价值是在计量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资产付出的价格。”与IFRS相类似,GAAP也把公允价值定义为一种资产或负债能够与有意愿的交易对手以有序方式进行交易和清偿的价格。两种会计框架都提供了分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层次一,在活跃市场有可观察的价格,因而采用市价对资产和负债进行价值计量,也称盯市原则;层次二,没有活跃市场时可采用模型来估值,但需要输入可观察的参数,称为按模型定价;层次三,类似盯住模型的方法,用不可观察的输入参数和模型假设进行。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2006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各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来看,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或是会计主体依据市场信息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市场信息主要通过会计信息来反映,而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是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要体现的三大特征。可理解性在财务会计概念公报(SFAC)第2号被定义为“信息的质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看到它的意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框架内定义则是“信息可理解性应当是使信息使用者容易理解谁拥有商业、经济活动和会计的合理知识。”SFAC第2号认为,作为一个质量特征,可理解性体现的是决策者与特殊决策依赖的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而这些信息需要依靠公允价值评估或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又有三个主要特点,即预测性、反馈性和及时性。在对财产、厂房和设备进行计价时,上述三个特点都支持公允价值计量而非历史成本计量。预测性被定义为“信息质量能够帮助使用者提高正确预测过去或现在活动成果的可能性”(SFAC第2号)。虽然一般认为公允价值能提供大于历史成本计量的预测值,可是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经验证据的支持。反馈性被定义为“信息质量能让信息使用者证实或纠正之前的预期”(SFAC第2号)。在初始的购进点,对于大多数财产、厂房和设备来说,历史成本等同于公允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计量方式产生了分歧。按公允价值计量时,财产、厂房和设备的价值要随着时间的变动在财务报告中重新确认,这些信息有可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它可以证实或更正信息使用者基于当前经济状况和最新重估形成的原先的预期。例如,对房地产企业的大量投资,按公允价值进行的后续计量可能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重要的反馈;另一方面,根据历史成本的定义,历史成本不随时间而改变,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反馈有限,因为按历史成本减累计折旧计算的账面价值,可能以错误的方向提供反馈。事实上,当初始资产不断升值时,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账面价值却随时间的推移系统地减少,而按公允价值计量并考虑到减值,财产、厂房和设备的账面价值能真实反映即时情况,这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了重要的反馈。及时性的定义是“在信息失去其影响决策的能力以前,决策者可以得到”(SFAC第2号)。基于投资者利益,以资产和负债价值的最新信息提供这些资料被认为是可靠的。可靠性作为信息质量的重要属性,指信息是合理的无偏的,忠实地代表了它声称要代表的。可靠性也有三个主要特点,即可证实性、中立性和代表性。从定义和特点不难看出,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信息假设建立的前提是完美市场,市场交易不存在非对称信息并且假定人是理性的。然而真实世界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市场是不完美的,非对称信息是常态,人们也是有限理性的。三、“柠檬”市场、盯市原则与公允价值从上述定义来看,公允价值是基于交易而产生的,在存在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由此看来公允价值似乎是一种交换价格。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即一种盯市原则。但市场并非完美的,市场信息也并非真实可靠的。20世纪70年代,阿克洛夫(Akerlof)从研究旧车市场上质量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入手开拓了信息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以分析市场机制不完备为核心的逆向选择理论。阿克洛夫的原创性研究为我们研究会计理论中的会计信息与计量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他的分析表明,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旧货市场上的卖主对于旧汽车质量的信息平均要比买主掌握得更多些,这样就形成有关旧汽车质量信息的非对称分布。但是,买主根据经验可以大致了解旧汽车市场商品的平均质量,他们总是愿意以这个平均质量的预期价格水平支付购买价格。这样,高于平均质量的旧汽车被迫撤出市场。由于高质量旧汽车撤出市场,导致旧汽车市场上商品的平均质量进一步下降,因此,买主愿意支付的购买价格水平也将随之下降到新的平均质量水平上,结果又导致较高质量的旧汽车卖主被迫继续将商品撤出市场。如此循环,最后,旧汽车市场上也仅剩下低质量汽车的交易。阿克洛夫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只使用过一次的“新”汽车,在旧汽车市场上也难以卖到高价钱,这与传统经济学观点相反,即传统经济学认为商品质量决定其市场价格,而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则是商品质量依赖于价格。因为当“柠檬”充斥汽车市场时,高质量车根本不会成交,于是,如同格莱辛定律(Greshamslaw)表述的“如有两种交换手段一起在市面流通,价值较大的一种将会消失”,即与“劣币驱逐良币”一样,低质量车与高质量车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出售,因为买主无法区分一辆车到底是低质量的还是高质量的,这只有卖主才清楚。这样,低质量车将高质量车逐出了市场。市场信息主要是以会计信息的方式来传递,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否存在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包括佩顿、坎宁、埃德华兹、贝尔以及钱伯斯等一大批会计学家在内的“真实收益学派”认为,会计师应是能够准确计量的专业人士。但是,这一观点也为许多会计学家所否定,如井尻雄士就指出,经济收益(真实收益)在不确定和不完备的市场上是一个无用的概念。换言之,当市场是阿克洛夫所谓的“柠檬“市场时,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对企业及其资产质量的信息平均要比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掌握得更多些,这样就形成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非对称分布。特别是当企业的经营者为了避免其所经营的企业被兼并以至自身被淘汰时,他们会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经营业绩的效果。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所有企业的平均业绩虚假上浮,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原本经营业绩良好且提供真实完整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账面业绩很可能低于平均业绩而遭到“出局”,高于平均质量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企业及其资产被迫撤出市场;而经营业绩差但经过粉饰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表面业绩很可能会高于平均业绩而得以“生存”。只要“机会收益”远大于“败露成本”,便会出现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的现象。这样,由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企业及其资产撤出市场,导致这种市场上的商品与资产的平均质量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低质量的会计信息被留了下来,市场上也仅剩下低质量的企业及低质量的资产在进行交易,从而有可能形成“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暴露出的问题正好体现了公允价值较之于历史成本加剧了市场波动的弱点。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经济信号失灵。虽然公允价值较之于历史成本更加动态,更能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实时价值,然而公允价值会计的悖论也正在于此,在完美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是最精准最有用的。但正如Beaver和Demski所言,在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不完美市场,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就是一种嘈杂的沟通(noisycommunication),在一些情况下,这种噪音(noise)可能大于真实的信息内容。这个时候,公允价值加剧了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并通过公允价值计价工具的损益变动加大了收益的波动性。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是否有用,值得怀疑。所以,美国会计学会(AAA)也认为,“会计本质上不是一个计价过程,而是将历史成本分配给当前及以后的财务年度。”四、公允价值计量与计量参照系根据前文所述,公允价值计量按三个主要层次进行:一是在活跃市场上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时,使用该报价信息所估计的公允价值;二是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资产(负债)的报价,这种相似的报价可用来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但应当调整相同与相似之间的差异;三是在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估计尚不可能时,则应用估值技术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中,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第一个层次的计量依据最为客观。市场价格是金融资产(也包括非金融资产)的最佳估计,是最公允的输出变量。即便如此,由于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表日并没有实际进行交易,第一个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实际上也是估计的结果。所以,葛家澍甚至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以市场输出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在各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大大超出了交易范围,它不仅适用于初始计量,还适用于后续新起点计量,而后续新起点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某些时候,资产(负债)即便是有交换并形成了一个交换价格,也不一定存在活跃的市场和可观察的市场价格,而是基于交换双方对资产(负债)的价值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评价,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他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costaccumulation)、有效清偿价值(effectivesettlement)、在用价值(value-in-use)以及特定主体价值(specific-entity-value)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如,英国ASB在199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财务报告的折现”中把在用价值定义为:特定主体期望的现金流量的市场价格。换言之,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排除利用基于特定主体的信息与估计。有时市场并不具备估计某项资产或负债现金流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必须在合理、恰当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现金流量,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表明这种估计是不适当的,但如果可获得有关的数据与信息,则必须加入市场数据与信息对所作的估计进行调整。公允价值的核心现值技术,无论是贴现率的选择还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均离不开对未来事项和不确定性的主观判断。理性的市场参与者被视为在掌握充分且完美的信息(fullandperfectinformation)的情况下作出理性选择。如果市场对所有资产与负债来说是流动与透明的,那么公允价值会计很明显会提供可靠的信息,这对于决策将非常有用。可是,由于很多资产与负债并没有一个活跃市场,因而估计它们的公允价值的方法与评估方法所需的资料将会更加主观,因此,评估价也许是不可靠的。由于相信“完美信息”不过是一个虚构,所以,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了“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或“满意决策”(satisficing)的概念。有限理性承认个体能够“接收、储存和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满意决策则是“从可认知的有限选择中寻找到最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为止”。因此,“纯粹”的理性概念遭遇了过分简单化的动机和完美信息理论的缺陷这个孪生问题。事实上,实务中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很大比例的资产是基于管理层的估计或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的结果,并没有反映其真实价值。安然丑闻的主角美国安然公司就是聘请一系列的第三方来提供市价或估值,其中包括安达信、毕马威、普华永道,偶尔也请一些金融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者来说,最终结果都是一样,即投资或其他决策都是建立在不恰当信息基础之上。其原因既可能是理论的缺陷也可能是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受管理层的作用(会计规则的剩余制定权)与独立第三方在进行估值时的问题影响很大,即使公允价值按市值标价时也几乎完全依靠第三方的估值。公允价值到底是一种效用感觉还是一种第三方的评价呢?效用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指商品或服务满足人欲望的能力,也就是获得或持有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Ogus给出了下面的例子:“比尔同意以5000磅的价格将一辆轿车出售给本。正常情况下作如下推断是合适的:比尔对该车的估价少于5000磅(比如4500磅),本的估价却高于5000磅(比如5500磅)。如果合同得到履行,双方当事人都将获得500磅的额外利益,并因此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该车在本的手里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用途,也就是说达到一个在配置上有效率和符合主体效用的结果。”Thaler发现的“禀赋效应”(endowmenteffect)也说明,当一个人将要获得一样东西时,他会认为这样东西比自己尚未拥有时更有价值。根据行为经济学理论,人们在对事物进行价值分析判断时,通常会为自己寻找一个标准或对照水平作为一个参考依据,即参照物。和物理学中的参照物相似,人们在改变参照物时会对同一事件的判断发生改变,同时他们的行为和反应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参照依赖是指价值的载体是相对一个参照点定义的“损失”或“获得”。人们的参照点是如何选定的?“锚定心理”的一个特点在于人们在进行判断时常常过于看重那些显著的、难忘的证据,也就是说人们容易把这些证据当作参照系,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从中得出歪曲认识。因为“锚定心理”其实就是人们进行参照系选择的心理基础。“锚定心理”一方面从心理角度上揭示了人类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的一般趋势,为参照系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另一个方面,由“锚定心理”确定的参照系改变了传统价值的判定标准。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然而,“价值”一词的内涵和外延极为广泛,价值理论本身就是经济理论中最具争议的理论之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价值,而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则运用期望效用值来确定人们对未来风险行为的判断,二者均采用“一点定价”的估价方法。而“锚定心理”则采用将抽象价值“锚定”在具体价值这个确定的参照系上,并由参照点和取值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差异,通过价值函数作用得出对价值的判断。公允价值就其目的来说,本应是寻求一种客观的价值(即使用价值),然而客观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而且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应用也考虑并认可了交易方或评价主体主观判断的影响。所以,公允价值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效用价值,同一物体的效用对不同的人并不一样,甚至对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稳定的评价尺度。这种评价取决于评价主体的背景、学识、目的、观念等各方面的因素,其他人是无法断定其对错的。所以,这正是公允价值造成资本市场混乱以及在应用中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五、结语由于以往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框架的构建与实务等技术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对公允价值的理论探讨较少,这使得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诸多挑战与争议仍然存在。本文以信息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创新性地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问题。从定义来看,公允价值是基于交易而产生的,有序交易是公允价值运用的一个前提。在存在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当市场是一个不完美的“柠檬”市场时,如果按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便是一种“噪音”。而且,由于很多资产与负债并没有一个活跃市场,因而估计它们的公允价值的方法与评估方法所需的资料将会更加主观。事实上,实务中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很大比例的资产或负债是基于管理层的估计或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的结果,并没有反映其真实价值。也就是说,人们在对事物进行价值分析判断时,通常会为自己寻找一个标准或对照水平作为一个参考依据,即参照物。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大量机构被迫变现资产,形成的价格并不符合公允价值的前提,但由于会计准则中缺乏在非活跃市场运用公允价值的具体指引,使得按效用行事的会计主体不得不参照不合理的市场价格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账面损失”额,加剧了“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和市场的动荡。从这个角度看,公允价值的“价值”归根结底是一种会计主体预期下的效用价值,而这正是公允价值造成市场混乱以及在应用中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参考文献】1伍中信.产权与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2郭道扬.论产权会计观与产权会计变革J.会计研究,2004(2):10.3伍中信,张荣武,曹越.产权范式的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6(7):83-89.4雷光勇.企业会计契约:动态过程与效率J.经济研究,2004(5):98-106.5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2003(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