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医学概论_第1页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_第2页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_第3页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_第4页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的要求:1、掌握辨证论治的定义2、掌握辩证的具体方法: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六经、三焦3、掌握辩证论治的临床运用4、掌握论治的具体内容:论治原则、治法,第四章 中医全科医学的服务方法,第一节 辩证论治辩证: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诊断疾病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辩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疾病性质和邪正盛衰变化,从而做出诊断的过程。论治: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对病症具体施治的过程。,患者,男,36岁发热咳嗽一周(问)体格壮实(望)胸闷气急、咳吐黄痰,腥臭味(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速(切),患者,男,36岁发热咳嗽一周(问)体格壮实(望)胸闷气急、咳吐黄痰,腥臭味(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速(切),患者,男,36岁发热咳嗽一周(问)体格壮实(望)胸闷气急、咳吐黄痰,腥臭味(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速(切),辩证方法: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气血津液辩证、病因辨证。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治疗方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防治手段:中药、针灸、气功、推拿、按摩。,一、中医学的症、证、病症:症状和体征,是病人自身感觉到的异常变化和医生通过四诊等诊查手段的异常表现。证:证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表现出的各种症状所反应的病理概论。辨病:临床上根据疾病的主要表现和体征,来确定疾病病名的过程。辩证:?。,症病证大便不解3日,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病名?24岁,男,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腹胀明显,舌质红苔黄,脉滑。76岁,男,口干,乏力,无腹胀,舌质红少苔,脉细。,一病可以出现多证,一证可出现多病中。辩病是辨别疾病的一般规律,辩证是辨别疾病的具体规律。临床中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例如:感冒,二、辩证与相关因素1、体征因素,证,是各个方面的因素作用于病人身上而产生。人对疾病的证决定性的作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心理因素3、社会因素4、生活习惯因素5、职业、工作环境因素6、自然环境因素,五、辩证的具体方法八纲辩证,是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症候,用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邪盛正衰等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根据疾病所在部位的深浅分表证、里证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寒证、热证,根据正邪的盛衰分虚证、实证。阴阳又可以概括以上疾病,说明疾病的类别,分阴阳证,八纲之总纲。,脏腑辨证,根据脏腑功能及病理表现,对疾病的症候进行分析规律,借以推测病机,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邪盛正衰等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所以是中医辨证的重点。八纲辨证施辩证的纲领,如果要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具体病理变法,必须要和脏腑辩证联系起来。,心悸、心烦、胸闷、胸痛、失眠、健忘、多梦咳嗽、气喘、咳痰或咯血、胸闷胸痛食少纳呆、腹胀腹痛、腹泻、浮肿、出血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手足抽搐、目疾、月经不调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晕健忘、牙齿动摇,发白早脱、阳痿早泄、精少不育,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水肿,大小便异常每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不同,当脏腑功能失调所反映出来的证是不一样的。,气血津液辩证,分析气、血、津液等各方面的病理变化,从而辩识其所反应不同的症候。气血津液辩证多与脏腑辨证相结合的。要熟悉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伤寒论对外感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症候进行分析归纳的一种辩证方法。伤寒论把外感热病的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分析、综合、归纳为三阳病和三阴病,来概论伤寒病发展过程中六个不同阶段。六经指三阳经和三阴经,和脏腑密切相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症以五脏为病变基础。,以阳明病为例子,大承气汤。六经辨证病变部位分,太阳病主表,阳明病主里,少阳病主半表半里,三阴病统属于里。六经辨证以邪正盛衰分,凡正盛邪实,正气亢奋,表现为实热证为三阳表证,凡正盛邪衰,抗病力弱,表现为寒证、虚证为三阴表证。,卫气营血辩证,是清代叶天士创立的,将外感温病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症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的征候类型。 卫气营血表(里)肌肤六腑血液(五脏),三焦辨证,是清代吴鞠通针对湿热性质的温病所创立的一种辩证方法。三焦辩证概论湿热病发展过程中的病机的变化,也反映湿热之邪致病的发展规律。湿邪性重浊,有从上而下的特点。三焦分证,就是根据湿邪的特点,通过湿热伤人重点脏腑部位和先后次序,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也是初、中、末三个阶段。,临床运用1、脉诊合参辩证2、相关症状辩证3、特异性辩证,P994、症状比较辩证5、时相辩证,P996、真假辩证7、反馈辩证8、方证辩证9、分型辩证、10、家族性辩证,症型分析1、患者,男,76岁,近1月来心悸,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2、患者,男,63岁,今早突发胸部憋闷,痛如针刺,通引肩背,舌色紫暗,脉涩。,七、治的具体内容治则,是治疗疾病总的原则,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里面指导下制定的,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治法,是在治疗总原则指导下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治病求本,临床治疗疾病时,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本质就抓住疾病的证。比如头痛。,治标与治本,表指现象,本指本质,表和本是相对概念,用来说明治疗疾病时的先后主次关系。标本的含义是多个方面的。就正邪而已,就病因和症状而言,就病变的部位而已,就病程来说,急着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正治和反治针对疾病的现象而已。正治,又称为逆治,疾病的症状的性质和疾病本质一致情况下,逆其征候性质进行治疗的一种治法。逆,采用药物性质逆其疾病症状的性质,寒证用热药,热症用寒药,虚证要补药,实证用泻药。反治,又称从治,之疾病症状的性质和疾病本质相反情况下,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法者。从,采取药物的性质顺从疾病症状性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证同则治同p104,扶正祛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是正气和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觉得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邪胜则病进,正胜则病退。,扶正,扶正正气,增强体质,提供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包括用补虚的药物、针灸、锻炼、精神调摄和饮食营养,治疗正虚为主的病症,包括益气,养血,滋阴、补阳、利精、增液。祛邪,祛除邪气,使邪去正安。祛邪,适用泻实、驱邪或其他方法祛邪用于邪实为主要的病症。包括发汗、攻下、清热、祛寒、利湿、消导。虚实夹杂的病人,扶正、祛邪同时用,但要“扶正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调整阴阳,疾病的发生时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治疗原则上,是阴阳恢复相对平衡。1、损其有余,主要针对阴或阳一方过盛有余的病症。2、补其不足,主要针对阴或阳一方偏衰的病症。,三因制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